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键词】中学语文;兴趣;情感;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误认为学语文就是教学生认几个字,作文不会写,找些资料东拼西凑也还过得去,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认为只有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教与学互动了,才谈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意识形态的提高。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
1.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学教学中,语文不是短期就见成效的学科,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数理化非常好,偏偏语文成绩很差,有些则恰恰相反。语文教师要秉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
常言道,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前提。中学语文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老师讲课很风趣,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记住知识点,在快乐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近年来,学生特别怕上语文课,尤其是写作文简直成了学生考试的一大心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似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想到,但怎样去实践,怎样去开发学生的潜能未必都能取得实效。那怎样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呢?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还是在于老师课前的认真准备。这好比去打仗,怎能去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在课前查询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且恰到好处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的给学生讲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语文课文中的每一篇文章,不仅是我们指导学生共同赏析的范文,一些文章中的主人公或是作者的经历还是我们诱导学生如何做人的榜样。比如学习《在山的那边》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美好远大的理想;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我们可以教学生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树立起自信心。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把文学与艺术融合在一起赏析,不但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能让学生觉得文学奇妙无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经先教学生唱苏轼的《水调歌头》,再来学习其他的知识。当学生声情并茂地跟我学会了唱《水调歌头》后,居然发现他们已经轻松地把整首词记下来了。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2.情感教育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当重要。教书十多年的经验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个体,不可能对他们都了如指掌,但我们至少应知道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最在乎的是:我的老师是否在乎自己、关心自己,对自己到底是真诚的,还是虚情假意。
语文教师要爱学生,了解、关怀、耐心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通过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知道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调查内容包括题材来源、题目、文章体裁、思想情感、习惯态度、词语使用方面等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心中已有的生活积蓄用文字的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
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相信大部分老师做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如果学生认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优秀品格、丰富常识、强烈的责任感及对他们深深的爱,学生就会自然地亲近老师,学习上也会比较自觉。当然这样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备那些优秀的品格,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就会比较融恰。
曾经有这样一段经历: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上课总提不起精神,冬天几乎每个早自习都要迟到,许多科任教师都认为这个女生读书没指望,问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她也只是低头沉默。作为班主任,我多次找其谈心,问及相关情况,她也只会流泪,却终究没有说是为什么。没办法,我只好直言不讳的告诉她:“老师都很关心你,我觉得你不像别人说的那样懒散,你一定有什么话想告诉我,但又不相信老师,对吗?我希望你做一个坚强的女孩,如果什么时候觉得老师是值得你信任的人了,就来给我讲讲你的心事,好吗?”。让我没想到一月后的一个周末,那个女生和她最要好的伙伴来学校找到我,主动讲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她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她非常渴望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存在和重视!我震惊了,也很感激她对老师的信任。从此,这个每天要喂完家里的猪鸡牲口才能到校上课的困难学生,变得更坚强了起来,她再也没有迟到过。在接下来的期末考试中,她的语文居然考了95分的好成绩。
3.注意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是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是会学习,会创造的真正的人才。
“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相尊重,相互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
在语文课上,如果老师总是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不拘言笑,或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模样,教室里的气氛一定会变得异常紧张,这样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自然不想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那这样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相当失败的。可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微笑面对学生,保持适度幽默感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出色地完成我们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学语文;兴趣;情感;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误认为学语文就是教学生认几个字,作文不会写,找些资料东拼西凑也还过得去,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认为只有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教与学互动了,才谈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意识形态的提高。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
1.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学教学中,语文不是短期就见成效的学科,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数理化非常好,偏偏语文成绩很差,有些则恰恰相反。语文教师要秉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
常言道,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前提。中学语文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老师讲课很风趣,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记住知识点,在快乐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近年来,学生特别怕上语文课,尤其是写作文简直成了学生考试的一大心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似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想到,但怎样去实践,怎样去开发学生的潜能未必都能取得实效。那怎样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呢?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还是在于老师课前的认真准备。这好比去打仗,怎能去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在课前查询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且恰到好处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的给学生讲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语文课文中的每一篇文章,不仅是我们指导学生共同赏析的范文,一些文章中的主人公或是作者的经历还是我们诱导学生如何做人的榜样。比如学习《在山的那边》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美好远大的理想;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我们可以教学生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树立起自信心。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把文学与艺术融合在一起赏析,不但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能让学生觉得文学奇妙无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经先教学生唱苏轼的《水调歌头》,再来学习其他的知识。当学生声情并茂地跟我学会了唱《水调歌头》后,居然发现他们已经轻松地把整首词记下来了。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2.情感教育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当重要。教书十多年的经验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个体,不可能对他们都了如指掌,但我们至少应知道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最在乎的是:我的老师是否在乎自己、关心自己,对自己到底是真诚的,还是虚情假意。
语文教师要爱学生,了解、关怀、耐心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通过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知道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调查内容包括题材来源、题目、文章体裁、思想情感、习惯态度、词语使用方面等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心中已有的生活积蓄用文字的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
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相信大部分老师做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如果学生认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优秀品格、丰富常识、强烈的责任感及对他们深深的爱,学生就会自然地亲近老师,学习上也会比较自觉。当然这样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备那些优秀的品格,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就会比较融恰。
曾经有这样一段经历: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上课总提不起精神,冬天几乎每个早自习都要迟到,许多科任教师都认为这个女生读书没指望,问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她也只是低头沉默。作为班主任,我多次找其谈心,问及相关情况,她也只会流泪,却终究没有说是为什么。没办法,我只好直言不讳的告诉她:“老师都很关心你,我觉得你不像别人说的那样懒散,你一定有什么话想告诉我,但又不相信老师,对吗?我希望你做一个坚强的女孩,如果什么时候觉得老师是值得你信任的人了,就来给我讲讲你的心事,好吗?”。让我没想到一月后的一个周末,那个女生和她最要好的伙伴来学校找到我,主动讲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她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她非常渴望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存在和重视!我震惊了,也很感激她对老师的信任。从此,这个每天要喂完家里的猪鸡牲口才能到校上课的困难学生,变得更坚强了起来,她再也没有迟到过。在接下来的期末考试中,她的语文居然考了95分的好成绩。
3.注意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是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是会学习,会创造的真正的人才。
“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相尊重,相互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
在语文课上,如果老师总是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不拘言笑,或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模样,教室里的气氛一定会变得异常紧张,这样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自然不想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那这样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相当失败的。可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微笑面对学生,保持适度幽默感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出色地完成我们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