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三调合一与禅

来源 :健身气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kn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身气功三调合一,起决定作用的是心,专注地练功有利于心神安住于此时此地,与形体、气息相依相合。专注是佛家所谓的“止”和“定”,禅修是于止定中开启观慧的实践方法,是消融内心烦恼的过程。禅,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观察应对世事的心态,是意念与行为的一致,是身心合一的直接体验。这是最高层次的三调合一,也是人生境界的极致,所以禅修与练习健身气功相通相融。让练习健身气功成为禅修的开始,让健康快乐融入练功过程,最终将修身养性延续到日常生活中,正如虚云大师说:“所谓运水搬柴,无非妙道,围田种地,总是禅机”。练功时止息对过去及未来的思虑忧惧,进入一心一境的状态,清晰明了地觉察并了解肢体动作与念头情绪的动态,清醒地感知整个练功过程并享受其中,心神平静安宁、形体动作松柔圆活、气息调和顺畅。在心静、神安、形松、气和的练功态中,形气神自然步调一致。
  一、形气神协调一致的因素
  1、心静
  生命的延续须依赖形、气、神的相互配合,《养生论》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惑,而体气平和。”健身气功讲求形体、气息、心神三者共同调养,须排除杂念,恬淡舒畅,一心用在练功上。其目的是为了静心保神全身,形松心静神安则内气自然平和畅达,形气神配合一致,身心安康。平静是我们应具有的迎接一切生命体验的理想状态,也是禅的精华。练习健身气功能令我们心灵平静,进而将禅修应用到功法演练中,喜悦升腾于清明的心空之上,漫延于眉梢眼角。世界上能真正体会生活美好的人只有两种:孩童和智者,其共同点皆思想简单,简单的思想会让心灵平静下来,体味形气神合一带来的清爽。孩童因无知而思想简单,可以做到全神贯注的玩耍,尽心嬉戏,除了眼前正进行的快乐之外,什么都不挂心;智者因参透了人生而思想简单,能够做到既不惦记悔恨从前;也不牵挂担忧未来,总是将心安住在现今应该做的事上。
  2、神安
  心若不静,神就不安,三调怎能和合。令人不安的因素主要是执著于念头,佛说:“凡事尽在一念之间,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我们未经修炼的心总在为过去的事懊悔难过,为将来忧惧担心,这样就无法安住于眼前之事,必定是意乱神迷、身体疲惫、气息不平;而经过修炼的心,却不住于过去未来,只专注于当下,把全部精力集中于眼前的工作和生活,则心平、气和、神安。要保持心静神安,就必须让自己的心念纯净,不为名利所缚,不被得失所扰,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参禅能使心神安宁清明,而我们可以在练习健身气功中进行禅修。静静地,练一套功法,在舒缓柔和的慢节奏里,用简单平静的心去观察念头以及情态的生灭变动,同时整个练功过程了然于心,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举手投足,渐渐地做到不思过去,不惧未来,只是感知当下(即如实观察),形气神自然相守不离,练功与参禅融会贯通。
  3、形松
  形体放松是三调合一的必备条件,形体动作松静自然,能够帮助练功者收摄散乱的心神,使得练功本身成为完善自我人格魅力的实践过程。通常初学禅者需要在慢节奏的动态或停顿中练习参禅,如漫不经心的散步或停下来观察一花一草,很适合禅修,因为慢动作与静态最容易使身心放松。健身气功缓慢、匀速、停顿及意想的练功特点给了我们禅修的机会。《坐忘论》有云:“运动呼叫,特须调缓。”徐缓是健身气功的功法特点,动作、气息、心意都要徐缓平和。若动作幅度大而快,会引发心跳加剧,气息不稳,心神容易外驰,而且形体很难在剧烈运动中放松,不易达到形气神三者合一。在徐缓宽舒的肢体运动中,配上轻松典雅的音乐,配合细深的呼吸,身体放松了,念头变慢了,心淡如兰,恬静明快,气血和畅,形意相随,神气相合。智慧之花随之在心中绽放,肢体动作与思维意识的动态融入内在的觉光里。这是三调合一的的完美体现,是一种花落水流任自然的禅境。
  4、气和
  《抱朴子》说:“导引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动以炼形,静以养神,形神兼养。”是健身气功的功法特点。练习健身气功达到专心一意的境界,便可令周身血气畅行 ,犹如清溪常流。《管子?内业》也说:“心能执静,道将自定......得道之人,和气四达,烝泄于毛理之间,故胸中无惧。”虚静恬淡,则气息平和,畅达周身,运行表里,邪气无所滞留,由此机枢调利,则心无恐惧,笑对人生。这是就说,止息妄念,情态平稳,能使内气自发地循行全身。正如古德所说:“圣人三日内视,专注一心,充化之,绵绵存之,若不知神气相守,气虽呼吸于内,神常劳役于外,遂使神常秽浊而神不清,神既不清,即元和之气渐渐散。”通过长期练习,练功中心神安定,内气充实,神气日渐相合,心境自然明朗灵慧。神气若存,则五脏气和,通达四肢,大大加强了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的能力,防治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起到健身养生的效果。
  总之,心静、神安、形松、气和达成了形气神的内在统一,这是一种心灵意识与身体动作的沟通,是知解与行动的合一。只有在身心合一的状态下,禅者才能够对当下一念进行深层次的内观,并体验享受其中,参禅才能够实现。
  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禅修训练
  1、如实观察
  禅修能够开发内在的深刻的观察能力——内在的平等的感知,于平凡处,认识生命,感知自然,领悟幸福。这就需要回到自己的心中观察——如实观察。能观察的是心,被观察的是心意所创造的幻相——即情绪物境等。如实观察不是分析推理,只是明白和了解此时此刻身体与思想情绪(或念头)的动态,让自己一方面进入没有束缚的无分别的清醒中,另一方面又不排除各种活动。我们大多数人都只习惯于思考,而忽略了观察,禅修就是要我们练习观察,让观察生起在思考之前,与思考并行,观察着头脑的思考。甚至思考停止了,观察仍然散发着它的光芒,照亮自我世界。禅修的价值和人生的美好尽在这如实观察中,唯有这样的观照自心,才能从个人情绪之网中解脱出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同样,我们整天迷失在身心的感受里,无法看到真实的自我。这就需要超越情绪的波浪,如实观察。面对错误的人和事,当生起嗔怒的念头时,训练你的觉知,观察情绪变化,明白自己正在生气,要让智慧之光从心底生起;看着一朵花,观察着自己的念头及情绪,在看到花的第一刹那,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起心动念,这就是如实观察的训练。观察一束花觉得好美好香,这不是如实观察,已经是看花刹那后的主观影相。眼观花时,若能像明镜一样只是映照,虽然心里完全明白花的名状、颜色、大小、味道,看花还是花,也有花香扑鼻而来,却不执着主观感受,只是一念了然,别无他想,即《金刚经》“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一种无分别智慧,是禅者悟道后的如实观察。普通人的惯性思维是:看花的一刹那之后,立即落入对花的分别之中,接着意识就随着花转:漂亮、不漂亮、香、不香、喜欢、不喜欢......随着这个境界生发出相续不断的念头,这是心有他想、有所执着、有所住,即佛常说的:心随境转。我们不是佛,不可能做到以无分别智慧如实观察(或平等感知)万物,但可以观察看花这一瞬间之后产生的各种心理反映,清楚看花后的情态变化,这是训练平等感知的禅修基本功。当你练习观察念头情绪的时候,就开启了更高层次的意识形态,内在的喜悦与安宁油然而生。
  健身气功能让我们放下执著,学会自我开导,能够主动及时调整生活中的烦躁与失落,让内心平静,这给了我们如实观察的机会。于是,我们渐渐地学会了使心灵如明镜般静照万物,过一个禅者的生活: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活好当下,春天观花,冬天赏雪,随缘应物,潇洒人世间。
  2、一句禅语,一种人生
  禅语:生命如琴弦,只有琴弦不紧不松时,才能奏响美妙和谐的生命之歌。
  一天,有一位禅师听到一阵动听的琴声,循声走去,是一个年轻人正在弹奏。
  “你这弦拉得满吗?”禅师问。
  年轻人回答:“没有拉满.”
  “那你把它放松了吗?”禅师问。
  他说:“没有。”
  “那你怎么调它的?”禅师故作不解。
  他答道:“不紧不松,这样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禅师说:“我们若能以既轻松却又不懈怠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弦太紧会断,太松弹不出声音,心太紧会累,太松就会懈怠,只有平和中正的心态,才是生存之道,是悟道之本。听了禅师的点化,年轻人便在生活中深入体会,渐渐地得到了人生真正的乐趣。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干什么,都不能急于求成,这是欲望在驱使,只有放下这种急切的心念,才是成功快乐的人生。
  3、平等心是禅
  禅以心为宗,平等心是禅。平等心是佛家无分别智慧,是指心里清晰明了地知道身边的是是非非,明白好坏美丑,却不受其影响,身处外境的变动中,心却不被物境所转,既参与世界,又不执着世界,从而保持努力也随缘的心态,处理事情用心而不烦心。平等心来源于内在的平等的感知,即如实观察。在静定中,有个清净灵明的“知”,杂念来了知杂念,烦恼来了知烦恼,心里清楚好坏对错,却不反对任何内容,不执著在分辨上,这是觉悟的开始。当你练习平等感知,情绪似乎影响不到你的感知之心,因为当内在的觉光生起,便会明了一切念头皆属虚妄,都是一心变现,念念平等,若觉得有一念不同,想要取舍喜厌,就不是平等的感知。
  禅是内心的放舍与安宁。在禅修的观察中,没有我执,惟有平等的感知。经常与内在的感知在一起,尽力和自己的念头(或情绪)友好相处,这便是禅修。一旦亲证到,是虚妄的念头在扰乱心神,给自己带来了束缚和痛苦,也便悟到了境由心生的真谛,种种情态就会在觉知光芒中遁形。由此卸去内心的疲惫,彻底放开心灵,不再排斥病痛恐惧等不好的情感体验,平等清醒地接受所有。于是,烦恼转化为平等心,即佛家常说的“转烦恼为菩提”,不安与清净相融。这就是说,当我们以平等的心态感知生命,无常也就成了一种清和的境界。因为,无分别智慧生起处,观万物生灭变迁,一切皆自然,看眼前一草一木,它们都很美。
  结语
  禅,是内在的感知能力——即平等心的显发,是心灵开放、念念分明、身心合一的觉醒状态。佛陀是始终保持觉醒状态的觉者,而我们通过练习健身气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修养心性有时(亦或更多时间)也能够获得这份觉醒。通过练习健身气功,我们得到了禅修的训练,做事更加专一,心神变得清明灵慧。进而将禅修延续到日常生活中,让清朗的心智照耀在喝茶、干家务等日常小事上,在那光照的心里,温和地包容一切,美和丑同时存在。于是,我们就多了静观雨雪、聆听心声的机会,让心灵自由自在地伸展,保持一份淡然,感悟什么是幸福,品味什么是快乐。
其他文献
释月照上人,为当代著名的禅师、佛门画家,其禅画艺术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   禅画,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对“禅画”二字,因为理解角度的不同,存在着不尽相同的释读方法。这种差异性,也使得“禅画”的研究有了相对性和趣味性。“言不尽意”,是人类学术研究的一大难题。“禅”是什么?应该说基本定义是有的,但也会因分析角度和行为个性的需要,衍生出很多方面,比如禅分南北宗;“南禅”和“北禅”的划分,即是概念
期刊
坐落在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的吉林省集安市是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与朝鲜国一江之隔,因具有明显的半大陆海洋性季风气候被冠以吉林小江南。在这座优美的边疆小城活跃着一支中老年健身气功队伍,平均年龄已进入古稀。无论是严寒还是酷热,每天坚持练功,上午做四部功,晚上做五至六部功从不间断。  这支健身气功队伍已活动15年之久,初始他们都身体患各种疾病,为寻找健康而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的。通过健身气功的习练,不
期刊
第一节 功法源流  南北朝时陶弘景,六字气诀有论证,隋代高僧叫智,又有发展和补充。有声无声都有用,明代以后肢体动,国家成立课题组,研究实验方敲定。六字脏腑各对应,顺序养生按相生,读音口型各不同,初学有声熟无声,口吐鼻吸配动作,逆式呼吸气平衡。  第二节 功法特点  读音口型合规范,吐纳导引内外兼,舒缓圆活动静合,简单易学较安全。  第三节 习练要领  校准口型品气息,寓意于气形寓意,微微用意不可重
期刊
健身气功是一项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锻炼方式,调顺人体系统的功能,增强体质、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使身体臻于高度和谐,从而达到身心快乐、健康,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智慧,也符合养生理念,是当今人们健身的一种既古典又时尚的健身运动。  在习练与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健身气功对大脑细胞开发大有帮助。要搞好习练与教学,必须熟练掌握与领会动作要领,才能使形、神、意、气环不脱节,达到形正、神合、意宁、气顺,使不同
期刊
我练习健身气功已十余年,深感坚持锻练的好处。作为年近八旬的我,目前仍基本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步履稳健。可我十年前就犯有高血压、实性早搏、严重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肠胃不好等疾病。我记得2004年开始学习健身气功,如今十余年了。高血压、实性早搏在坚持适量服药的情况下无任何加重。肠胃病有明显好转,过去甜酒都不能吃,现在甜酒白酒吃了都无不良反应,十年来,关节炎基本没有复发。现在,我一次性深呼吸可达一分钟
期刊
这是深秋最理想的一个傍晚,夕阳最后的一缕光线柔和地从窗外树叶的缝隙中透进房间,明亮而温煦,恰好落在床上李伟健的身上,如熨斗般的舒坦;妻子王雅琴正在给吃过晚饭的伟键按摩身体。上二年级的小孙子已经坐在小桌前,打开了书本准备做作业。  接近六点半,窗外隐约有了说话的声音。雅琴起身急急地拉起了窗帘,房间顿时阴暗起来,和煦的阳光被遮挡在窗外,只在窗帘上留下斑斑光点。夫妻两人如临大敌,不约而同地从口袋中摸出耳
期刊
针对很多健身气功爱好者没有突破唤醒丹田这个瓶颈问题,笔者相继撰写了意守丹田基本原则、唤醒丹田的重要性等文。本文试图阐明唤醒丹田的练功方法。三篇文章的初衷,都是为了完善健身气功的丹田理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唤醒丹田不难,更不玄虚和神秘,并通过实践唤醒丹田。以此与大家商榷。  一、唤醒丹田的方法  丹田是怎么唤醒的?笔者总结为一句话也是一个动作的至简至易的唤醒方法:意守丹田逆腹式呼吸的开合聚散。下面分述
期刊
张 仃,1917年5月19日生于辽宁北镇县,辽宁黑山县人。1932年进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3年开始漫画创作,1938年到延安鲁迅美术学院美术系任教,1949年负责开国大典和全国政协会议的美术设计工作,他所领导的联合大学美术供应社设计并制作了国徽,完成了天安门广场的装潢和新中国的第一批纪念邮票的设计。  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
期刊
鳌按(沈金鳌):《保生秘要》论五气滞涩篇,本与医道无关,然明乎此,亦可知百病之生,皆由气之滞涩,药物之外,更加调养,则病可却而生可延。况古云(况且古人说):医道通仙道,修仙之术,端由炼气炼形入手(端是的确之义),以至变化生神(产生微妙的生理变化)。而《素问》(黄帝内经之一)首卷,亦曰恬淡(恬静淡泊)无为,敛神内守,实以静功调养真气。《灵枢》(内经之一)用针灸,亦是以行气之法,起膏肓(病重难治)之疾
期刊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甚至整夜无法入睡的症状。它常可作为一种症状出现在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某些精神病中。中医则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称之为“不寐”。  失眠的病因:中医认为人的正常睡眠机理是阴阳二气自然而有规律转化的结果。一且这个规律遭到破坏,就可导致失眠。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情志所伤、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血虚肝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但无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