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法,针对日常课堂教学讲解案例,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从而得出讲解需要与行动跟进、创编口诀、多种方式、站位队形、精讲多练和运动规律等六个方面相结合运用,才能高效发挥讲解效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技术动作。
关键词:体育;讲解;案例;分析
笔者多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讲解与行动跟进、创编口诀、多种方式、站位队形、精讲多练和运动规律等六个方面相结合运用,不仅能高效发挥讲解效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技术动作,更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讲解与行动跟进相结合
案例之一:四年级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站立式起跑存在着同手同脚现象。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按讲解和示范要求,跟着教师原地“慢放”模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上身躬身,双腿弯曲,前倾,右手在前,左脚在后,两臂垂于两侧,自然放松,动作由慢到快。短短几秒钟时间,就有效地解决了同手同脚起跑这一棘手问题。
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效果大大优于单种感觉器官。从这一角度来看,语言讲解和动作跟进相结合无疑是最节约时间、教学效果提高最快的。这种结合方式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同步活动中,把讲解要领与动作关联无缝对接起来,迅速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各种姿势的起跑、投掷、徒手操、技巧、单杠、双杠等动作,有的需慢速完成,有的需呈停止或静态姿势,也有的需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动作分别完成等(如头手倒立、双杠分腿骑坐前进等),教师都应尽量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
在跑步、武术、广播体操、健美操等动作中,还可以在动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动作节奏特点进行提示讲解。如在做扩胸运动时,前四拍口令为“1-2-3-4”,后四拍为强调动作要求,则改为“加-大-幅-度或用-力-扩-胸”。集体跑步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顽强斗志,提高跑操质量,老师要求学生齐喊“锻炼身体一二一,顽强拼搏一二一,坚持到底一二一”。为了提醒学生做到步调统一,富于节奏感,教师喊口令“左……左……左”或“左……右……左”的同时,重踩左脚给出节拍。当然教师运用这种讲解与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时,要注意讲解字数恰到好处、语速适合,动作跟进有节奏,且与动作进程协调一致。
二、讲解与教学口诀相结合
案例之二:在排球垫球教学中,一位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述了垫球的动作要领,然后又进行了动作示范,但是学生还是“不开窍”,练习时“顾头不顾腚”。而一位老教师,用了“插、夹、抬、蹬、提、送”6个字,则高度概括了垫球要领,学生印象深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热情。
分析:照本宣科动作要领,既拗口又难以记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用策略就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目标,对动作概念进行高度概括,创编教学口诀,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教学口诀一般按字数多少可以创编成单字、双字、四字、五字、七字等五种类型(表1)。
教学口诀具有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简洁精炼、琅琅上口的特点,将原本复杂的描述简单化了,拗口的要领口语化了,容易让学生抓住技术的关键之处,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三、讲解与多种方式相结合
案例之三: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教学腾空后收腹动作,教师先讲解了动作要领与注意点,然后亲自示范。尽管教师示范动作正确,要领讲解清晰,而且还重复讲解和示范,但学生就是做不出正确的收腹动作。
分析: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这种动作仅靠语言描述难以让学生完全理解动作技术,即使配以教师动作示范也难以展示要旨。因此,就需灵活运用各种讲解的形式,如结合挂图、图片、图示、多媒体等直观性媒体或结合教学模型讲解;或根据教学进程需要,进行全面讲述、片段讲解、集中讲解、示意提醒和个别辅导等。在学生头脑中迅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促使其快速掌握技术要领。此外,教师可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制定特定信号:不同的笛声、哨音长短、鸣哨次数、手势变换、专门语言等,来进一步强化讲解的效果。还可以采用对比讲解,即就动作相互对应的两个或多方面,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其差异、正误、优劣等,再通过动脑思考对比,学生自然会印象深刻,明确动作结构特点。
四、讲解与站位队形相结合
案例之四:前抛实心球教学时,教师一直站在圆心中央进行讲解示范。面对教师、距离较近一些的学生能专心听讲,看清动作示范,而处于教师背面稍远的学生,既听不清楚讲解,也看不到完整示范,一脸茫然,不知所云。甚至因为教师不能看到背后学生,部分学生便乘机“窃窃私语”“开小差”“扮鬼脸”的玩闹起来。
分析:各种队形都各有利弊。圆形队形有利于学生观察教师示范,但教师站在圆心讲解时,背后学生就处于视听觉的死角。所以圆圈队形讲解时,教师应站在圆弧线上或跨前一两步处讲解,而不能只固定于圆心中央讲解。讲解的位置和方向以全体或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看得见、听得清为原则。尽可能做到背风、避光、避干扰,时刻注意学生的队形、师生空间距离,避开声音嘈杂和其他干扰,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一般四列横队应站在距离第一排3米左右和队伍中间位置处,而纵队不宜进行讲解。总之,讲解与站立对形相结合时应注意点面关系。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时,个别讲解为主;典型问题可采用集体讲解的方法进行纠正。对个别自控能力差或不容易遵守组织纪律学生,讲解时教师除可用身体语言暗示,尽量不影响其他学生的练习,可允许其站到队尾、排头或较为显眼的位置。
五、讲解与精讲多练相结合
案例之五: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采用情镜教学,先是用优美的文字语言、跌宕起伏的语言描述了森林里小动物的热闹场面,然后分别介绍小动物喜欢玩的游戏,并创设了险情,小动物们被一只凶恶的大老虎困在一小土坡上……于是,教师把学生分成勇敢组、团结组、守纪组、合作组,鼓励大家团结一致,为了摆脱险境,需要学习应急技能——前滚翻。这时学生早已跃跃欲试,急于模仿练习,可教师依旧绘声绘色地描绘情境,孩子们只能服从“师道尊严”守规守距地站着聆听,时间之长,情境创设之拖沓,反而束缚了学生。还有一些教师如同上文化课一样,一张口就滔滔不绝讲解不停歇,重点不明,难点不顾,眉毛胡子一把抓,影响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更容易引发学练的厌恶情绪。
关键词:体育;讲解;案例;分析
笔者多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讲解与行动跟进、创编口诀、多种方式、站位队形、精讲多练和运动规律等六个方面相结合运用,不仅能高效发挥讲解效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技术动作,更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讲解与行动跟进相结合
案例之一:四年级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站立式起跑存在着同手同脚现象。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按讲解和示范要求,跟着教师原地“慢放”模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上身躬身,双腿弯曲,前倾,右手在前,左脚在后,两臂垂于两侧,自然放松,动作由慢到快。短短几秒钟时间,就有效地解决了同手同脚起跑这一棘手问题。
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效果大大优于单种感觉器官。从这一角度来看,语言讲解和动作跟进相结合无疑是最节约时间、教学效果提高最快的。这种结合方式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同步活动中,把讲解要领与动作关联无缝对接起来,迅速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各种姿势的起跑、投掷、徒手操、技巧、单杠、双杠等动作,有的需慢速完成,有的需呈停止或静态姿势,也有的需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动作分别完成等(如头手倒立、双杠分腿骑坐前进等),教师都应尽量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
在跑步、武术、广播体操、健美操等动作中,还可以在动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动作节奏特点进行提示讲解。如在做扩胸运动时,前四拍口令为“1-2-3-4”,后四拍为强调动作要求,则改为“加-大-幅-度或用-力-扩-胸”。集体跑步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顽强斗志,提高跑操质量,老师要求学生齐喊“锻炼身体一二一,顽强拼搏一二一,坚持到底一二一”。为了提醒学生做到步调统一,富于节奏感,教师喊口令“左……左……左”或“左……右……左”的同时,重踩左脚给出节拍。当然教师运用这种讲解与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时,要注意讲解字数恰到好处、语速适合,动作跟进有节奏,且与动作进程协调一致。
二、讲解与教学口诀相结合
案例之二:在排球垫球教学中,一位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述了垫球的动作要领,然后又进行了动作示范,但是学生还是“不开窍”,练习时“顾头不顾腚”。而一位老教师,用了“插、夹、抬、蹬、提、送”6个字,则高度概括了垫球要领,学生印象深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热情。
分析:照本宣科动作要领,既拗口又难以记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用策略就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目标,对动作概念进行高度概括,创编教学口诀,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教学口诀一般按字数多少可以创编成单字、双字、四字、五字、七字等五种类型(表1)。
教学口诀具有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简洁精炼、琅琅上口的特点,将原本复杂的描述简单化了,拗口的要领口语化了,容易让学生抓住技术的关键之处,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三、讲解与多种方式相结合
案例之三: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教学腾空后收腹动作,教师先讲解了动作要领与注意点,然后亲自示范。尽管教师示范动作正确,要领讲解清晰,而且还重复讲解和示范,但学生就是做不出正确的收腹动作。
分析: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这种动作仅靠语言描述难以让学生完全理解动作技术,即使配以教师动作示范也难以展示要旨。因此,就需灵活运用各种讲解的形式,如结合挂图、图片、图示、多媒体等直观性媒体或结合教学模型讲解;或根据教学进程需要,进行全面讲述、片段讲解、集中讲解、示意提醒和个别辅导等。在学生头脑中迅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促使其快速掌握技术要领。此外,教师可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制定特定信号:不同的笛声、哨音长短、鸣哨次数、手势变换、专门语言等,来进一步强化讲解的效果。还可以采用对比讲解,即就动作相互对应的两个或多方面,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其差异、正误、优劣等,再通过动脑思考对比,学生自然会印象深刻,明确动作结构特点。
四、讲解与站位队形相结合
案例之四:前抛实心球教学时,教师一直站在圆心中央进行讲解示范。面对教师、距离较近一些的学生能专心听讲,看清动作示范,而处于教师背面稍远的学生,既听不清楚讲解,也看不到完整示范,一脸茫然,不知所云。甚至因为教师不能看到背后学生,部分学生便乘机“窃窃私语”“开小差”“扮鬼脸”的玩闹起来。
分析:各种队形都各有利弊。圆形队形有利于学生观察教师示范,但教师站在圆心讲解时,背后学生就处于视听觉的死角。所以圆圈队形讲解时,教师应站在圆弧线上或跨前一两步处讲解,而不能只固定于圆心中央讲解。讲解的位置和方向以全体或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看得见、听得清为原则。尽可能做到背风、避光、避干扰,时刻注意学生的队形、师生空间距离,避开声音嘈杂和其他干扰,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一般四列横队应站在距离第一排3米左右和队伍中间位置处,而纵队不宜进行讲解。总之,讲解与站立对形相结合时应注意点面关系。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时,个别讲解为主;典型问题可采用集体讲解的方法进行纠正。对个别自控能力差或不容易遵守组织纪律学生,讲解时教师除可用身体语言暗示,尽量不影响其他学生的练习,可允许其站到队尾、排头或较为显眼的位置。
五、讲解与精讲多练相结合
案例之五: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采用情镜教学,先是用优美的文字语言、跌宕起伏的语言描述了森林里小动物的热闹场面,然后分别介绍小动物喜欢玩的游戏,并创设了险情,小动物们被一只凶恶的大老虎困在一小土坡上……于是,教师把学生分成勇敢组、团结组、守纪组、合作组,鼓励大家团结一致,为了摆脱险境,需要学习应急技能——前滚翻。这时学生早已跃跃欲试,急于模仿练习,可教师依旧绘声绘色地描绘情境,孩子们只能服从“师道尊严”守规守距地站着聆听,时间之长,情境创设之拖沓,反而束缚了学生。还有一些教师如同上文化课一样,一张口就滔滔不绝讲解不停歇,重点不明,难点不顾,眉毛胡子一把抓,影响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更容易引发学练的厌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