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学中创造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使之逐步具备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造行为的前提。
1 教授物理学史,树立创造志向。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史学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的教育。
2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如在讲“电功率”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由电功率公式“P=FR和p=U2/R”,导致消耗的电功率究竟与电阻成正比还是成反比?的问题,通过对此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另外,还可以用一些新奇的实验、模型、图象及物理故事等创设教学情景。
3 鼓励“求异质疑”诱发创造动机。正确提出问题是一种高水平的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不会给自己提问题是学习是否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造动机的具体表现。质疑是思维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它可以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是解决创造性问题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大胆提问、“求异质疑”要充分肯定,对他们的“异想天开”要给予正确引导,这是诱发学生创造动机,逐步树立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它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图标,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把经过改造的各个成分纳入新的完整形象的过程,它在科学发现中有重要作用,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组成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物理过程分析,结合实际物理现象和理想化模型的构建,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和想象,培养学生建立物质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形成物理图景的能力及构成理想化形象的能力。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定量的科学,但不可忽视定性和半定量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是学好物理很重要的方法,是一种较高要求。它包括守恒量的利用,临界状态分析,数量级估计,物理模型选取。类比等,鼓励学生根据上述原理猜测,大胆假说,展开合理想象,记下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异念头。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在创造意识的激励下,灵活运用有关思维的基本方式(联想、逆向、类比等)和思维的基本变换功能(置换、组合、增删等)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颖的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其中以发散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的可能答案越多,创造性越强。
1 提倡“一题多变”训练创造性思维。围绕同一种能力层次或同一类型做几个习题,其实效果远小于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层次或角度探讨一个习题,我们在教学中,要精选例题,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如果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数量关系,改变设问角度或因果关系,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类型等变式,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题的解题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变通性、敏捷性,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促进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思维,以深化概念,掌握方法,触类旁通,但最好要突出层次,变出质量,教师应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弃劣取优,取得最佳思维训练的效果。
2 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创造思维。“一题多解”是通过几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解答符合题意的同一个正确答案。这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技能与技巧。许多物理题,不止一种解法,在教学中,对每个习题,学生用一种方法解完之后,要求学生再思考有没有其它解法一并写在作业本上。此举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利用“一题多测”,深化创造思维。“一题多测”是指改变物理实验的题设条件或改变测量仪器时。用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来测同一物理量,以深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如测定电阻值,学生想改变电表位置,只用一只电压表时找到5种测量方法;用一只电流表时找到7种测量方法。这些方法均可以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这样既深化了创造思维,又培养了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
4 引导“一题多拓”,发展创造思维。“一题多拓”是将物理习题变更拓宽,以此来发展学生思维的动态性和变通性,其中不乏体现出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实验课这一主要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实验欲望。学生只有充分预习,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验成功,因此实验前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是做好实验的关键,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检查情况,对学生忽视的、不易掌握的、容易出错的关键性问题做一些引导启发留下一定的疑问。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感到只有亲自做实验才能解决,产生强烈的实验欲望,才会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产生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找准问题,为每个实验巧设情境。这样学生的实验目的任务明确,才有强烈的做好实验的欲望。
2 在实验中更重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奥斯特之所以能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就在于他留心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认真细致地分析实验数据。因此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好数据记录,若有一些数据偏离正常状况较大范围,也不能不加思索的抛弃,这样无疑会抛弃“新发现”的良好机会,即使是产生了较大的误差,也应追根溯源,寻求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常此以往。学生便能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抓住更多的创新机遇。
3 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提高创造性实践能力。课本中结合实际的例子很多,都是创新教育的好教材。如:连通器、直流电动机等,这里边不少内容属于选学的内容,教学中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并积极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 开展创造型科研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发展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物理智力竞赛”、“物理学史报告会”等,使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加以深化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造能力。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科技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得益于课外,调动了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另外,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同时要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从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创造性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优秀的创造品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探索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造行为的前提。
1 教授物理学史,树立创造志向。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史学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的教育。
2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如在讲“电功率”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由电功率公式“P=FR和p=U2/R”,导致消耗的电功率究竟与电阻成正比还是成反比?的问题,通过对此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另外,还可以用一些新奇的实验、模型、图象及物理故事等创设教学情景。
3 鼓励“求异质疑”诱发创造动机。正确提出问题是一种高水平的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不会给自己提问题是学习是否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造动机的具体表现。质疑是思维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它可以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是解决创造性问题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大胆提问、“求异质疑”要充分肯定,对他们的“异想天开”要给予正确引导,这是诱发学生创造动机,逐步树立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它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图标,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把经过改造的各个成分纳入新的完整形象的过程,它在科学发现中有重要作用,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组成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物理过程分析,结合实际物理现象和理想化模型的构建,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和想象,培养学生建立物质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形成物理图景的能力及构成理想化形象的能力。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定量的科学,但不可忽视定性和半定量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是学好物理很重要的方法,是一种较高要求。它包括守恒量的利用,临界状态分析,数量级估计,物理模型选取。类比等,鼓励学生根据上述原理猜测,大胆假说,展开合理想象,记下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异念头。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在创造意识的激励下,灵活运用有关思维的基本方式(联想、逆向、类比等)和思维的基本变换功能(置换、组合、增删等)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颖的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其中以发散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的可能答案越多,创造性越强。
1 提倡“一题多变”训练创造性思维。围绕同一种能力层次或同一类型做几个习题,其实效果远小于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层次或角度探讨一个习题,我们在教学中,要精选例题,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如果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数量关系,改变设问角度或因果关系,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类型等变式,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题的解题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变通性、敏捷性,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促进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思维,以深化概念,掌握方法,触类旁通,但最好要突出层次,变出质量,教师应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弃劣取优,取得最佳思维训练的效果。
2 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创造思维。“一题多解”是通过几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解答符合题意的同一个正确答案。这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技能与技巧。许多物理题,不止一种解法,在教学中,对每个习题,学生用一种方法解完之后,要求学生再思考有没有其它解法一并写在作业本上。此举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利用“一题多测”,深化创造思维。“一题多测”是指改变物理实验的题设条件或改变测量仪器时。用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来测同一物理量,以深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如测定电阻值,学生想改变电表位置,只用一只电压表时找到5种测量方法;用一只电流表时找到7种测量方法。这些方法均可以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这样既深化了创造思维,又培养了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
4 引导“一题多拓”,发展创造思维。“一题多拓”是将物理习题变更拓宽,以此来发展学生思维的动态性和变通性,其中不乏体现出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实验课这一主要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实验欲望。学生只有充分预习,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验成功,因此实验前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是做好实验的关键,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检查情况,对学生忽视的、不易掌握的、容易出错的关键性问题做一些引导启发留下一定的疑问。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感到只有亲自做实验才能解决,产生强烈的实验欲望,才会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产生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找准问题,为每个实验巧设情境。这样学生的实验目的任务明确,才有强烈的做好实验的欲望。
2 在实验中更重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奥斯特之所以能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就在于他留心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认真细致地分析实验数据。因此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好数据记录,若有一些数据偏离正常状况较大范围,也不能不加思索的抛弃,这样无疑会抛弃“新发现”的良好机会,即使是产生了较大的误差,也应追根溯源,寻求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常此以往。学生便能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抓住更多的创新机遇。
3 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提高创造性实践能力。课本中结合实际的例子很多,都是创新教育的好教材。如:连通器、直流电动机等,这里边不少内容属于选学的内容,教学中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并积极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 开展创造型科研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发展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物理智力竞赛”、“物理学史报告会”等,使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加以深化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造能力。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科技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得益于课外,调动了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另外,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同时要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从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创造性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优秀的创造品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