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室里一扇卡住的铁门,如何打开更省力呢?这也是物理知识。但是有多少老师会将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呢?又有多少学生会自觉地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呢?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较难科目之一。总是那么高高在上,一本正经,严肃而令人敬畏。然而,这对于我们传授知识不利,对于学生收获真知不利。
知识是人类在长期观察、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结果:它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由此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罢了。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我的观点渐渐明晰而坚定——物理教学一定要回归生活,方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对此我有如下心得。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关心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发展,同时要兼顾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①。我们所面对的传授知识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情感的可塑性极强的少年。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完全有必要放下冷冰冰的面具,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达科学的精神,让学生从感觉上亲近,从感情上热爱,更从精神上敬佩。
教授“机械波”时,我放了法国科教片《昆虫世界》中的一个镜头:草履虫爬行时,它数不清的脚的运动整体上看是一个非常漂亮、形象的纵波。科学有时就是这么神奇。片子非常美,笼罩着科学的圣洁光辉,让人从心里对生命与科学的结合充满感动与向往,更对那个15年追求这美的法国摄影师充满敬意!教学效果出奇地好。在学生的要求下,连放了三遍!下课后。借片子的同学排成了长队!这是一次富有生命力的美的体验,更是一次关于科学的心灵的交流。
“一个教学过程,一旦缺少了真实的交流,缺少了理解与感动,也就丧失了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更为糟糕的可能是甚至丧失了它应有的教育价值,成为浪费时间与生命的过程。”②由比可见,我们的物理教学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脱离狭隘,走向广阔天地的怀抱。
二、真切感受物理与生活联系,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来源,积极储备
生活中的生动典型的事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不应该成为游离于学生与教师真实人生之外的“虚拟生活”。要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信奉我们学习的知识,就需要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网络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利用这个工具为教学服务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当它与课本结合并补充了传统例子的不足时,它的时代感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关于“势能”的教学,课本上举了古代弓弩的例子来说明弹性势能,而我从某个军事论坛上又下载了目前武警部队使用的现代弩的图片。课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似乎已经远离我们的“弓弩”居然是现代化部队的一种装备!而为了让学生体验多普勒效应,我从网上下载了《大不列颠之战》的片断,其中飞机飞行及投弹时。多普勒效应非常明显。
在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示例辅助下,我们的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及肩负的神圣责任——科技随时代而进步,日新月异,但科学的基础知识却无论哪个时代都是那么重要!
报纸更是相当普及的大众媒体。其中有许多对教学有用的信息。作为老师,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并随时储备,使它们在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物理课本中就将报纸登载的一个人勇敢地接住从高空落下的小孩这个感人的事例作为习题。而我在讲解传统的“鸟撞飞机”,这个例子时,特地展示了从报纸上剪下的“2004年11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飞机撞上飞鸟迫降印度”的新闻图片及文字。面对直径2、3米的凹陷,课堂上惊呼声一片!无疑,动量的概念已深入学生心中。
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中,亦有许多可灵活应用之处。我曾经在《倚天屠龙记》里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比武情节中设置了数据,然后让学生计算出了武林高手大得惊人的加速度及产生这个加速度所需的力,足以举起一只成年大象!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做题亦可如此有趣!总之,渠道是多方面的,只要老师有心,对学生的益处就非凡。
三、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体会到物理用于生活的意义。生活中许多现象大家司空见惯,早已见怪不怪了,但却与学生所学的知识息息相关。巧妙地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不仅能给人于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观察、思考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室都装了铁门,但每个教室却总有一扇门容易卡住,同学们出教室时开门很不方便。如何打开这扇门才省力呢?我引导学生共同来探讨。运用弹力、摩擦力、力的分解等知识多方面地进行思考与讨论。课上课下气氛热烈,更有不少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所得去尝试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一扇问题门,竟成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验。我又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引导到课后阅读材料帆船如何逆风航行上……”。
不得不说,我们的教与学完全能更实用又更愉快一些,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身心成长。
让学生了解同龄人将物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活的小发明,见贤思齐。并深刻地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本质。创造力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青少年学生需要被激发和鼓舞的可贵品质。敢于“异想”方能“天开”,有所追求方能有所作为。有一款中学生发明的固定台灯的装置,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静摩擦力,与我们将两本书每页交夹对一起后拉不开的道理是一样的……。平时的发明展中,电视台的“奇思妙想”、“走近科学”等栏目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利用所学改善生活,运用所思改进生活,同龄人的实践成果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指引和莫大的鼓舞。而这些青少年的发明创造又是多么的“小”,小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让我们的学生也能够更自觉地思考所学知识,并树立起我也行的向往和自信。
高品质教育的效果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是难以仅用分数来衡量的,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所追求的。有一个土著部落因世代相传的古老经验“海水如果很快退去,那么它再涨起来的速度与退去时一样快”而幸免于难。无独有偶,在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中,一个小女孩在海边见到了“海水变混浊。突然退去”的现象,联系到课堂上所学知识,告诉父母这是海啸来临的征兆,几百人因此获救。这两个事实告诉我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成就感是最大的动力,而学以致用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平易近人、妙趣横生的物理将有助于学生自信愉快地收获真知!
知识是人类在长期观察、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结果:它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由此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罢了。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我的观点渐渐明晰而坚定——物理教学一定要回归生活,方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对此我有如下心得。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关心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发展,同时要兼顾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①。我们所面对的传授知识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情感的可塑性极强的少年。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完全有必要放下冷冰冰的面具,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达科学的精神,让学生从感觉上亲近,从感情上热爱,更从精神上敬佩。
教授“机械波”时,我放了法国科教片《昆虫世界》中的一个镜头:草履虫爬行时,它数不清的脚的运动整体上看是一个非常漂亮、形象的纵波。科学有时就是这么神奇。片子非常美,笼罩着科学的圣洁光辉,让人从心里对生命与科学的结合充满感动与向往,更对那个15年追求这美的法国摄影师充满敬意!教学效果出奇地好。在学生的要求下,连放了三遍!下课后。借片子的同学排成了长队!这是一次富有生命力的美的体验,更是一次关于科学的心灵的交流。
“一个教学过程,一旦缺少了真实的交流,缺少了理解与感动,也就丧失了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更为糟糕的可能是甚至丧失了它应有的教育价值,成为浪费时间与生命的过程。”②由比可见,我们的物理教学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脱离狭隘,走向广阔天地的怀抱。
二、真切感受物理与生活联系,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来源,积极储备
生活中的生动典型的事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不应该成为游离于学生与教师真实人生之外的“虚拟生活”。要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信奉我们学习的知识,就需要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网络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利用这个工具为教学服务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当它与课本结合并补充了传统例子的不足时,它的时代感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关于“势能”的教学,课本上举了古代弓弩的例子来说明弹性势能,而我从某个军事论坛上又下载了目前武警部队使用的现代弩的图片。课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似乎已经远离我们的“弓弩”居然是现代化部队的一种装备!而为了让学生体验多普勒效应,我从网上下载了《大不列颠之战》的片断,其中飞机飞行及投弹时。多普勒效应非常明显。
在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示例辅助下,我们的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及肩负的神圣责任——科技随时代而进步,日新月异,但科学的基础知识却无论哪个时代都是那么重要!
报纸更是相当普及的大众媒体。其中有许多对教学有用的信息。作为老师,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并随时储备,使它们在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物理课本中就将报纸登载的一个人勇敢地接住从高空落下的小孩这个感人的事例作为习题。而我在讲解传统的“鸟撞飞机”,这个例子时,特地展示了从报纸上剪下的“2004年11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飞机撞上飞鸟迫降印度”的新闻图片及文字。面对直径2、3米的凹陷,课堂上惊呼声一片!无疑,动量的概念已深入学生心中。
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中,亦有许多可灵活应用之处。我曾经在《倚天屠龙记》里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比武情节中设置了数据,然后让学生计算出了武林高手大得惊人的加速度及产生这个加速度所需的力,足以举起一只成年大象!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做题亦可如此有趣!总之,渠道是多方面的,只要老师有心,对学生的益处就非凡。
三、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体会到物理用于生活的意义。生活中许多现象大家司空见惯,早已见怪不怪了,但却与学生所学的知识息息相关。巧妙地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不仅能给人于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观察、思考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室都装了铁门,但每个教室却总有一扇门容易卡住,同学们出教室时开门很不方便。如何打开这扇门才省力呢?我引导学生共同来探讨。运用弹力、摩擦力、力的分解等知识多方面地进行思考与讨论。课上课下气氛热烈,更有不少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所得去尝试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一扇问题门,竟成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验。我又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引导到课后阅读材料帆船如何逆风航行上……”。
不得不说,我们的教与学完全能更实用又更愉快一些,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身心成长。
让学生了解同龄人将物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活的小发明,见贤思齐。并深刻地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本质。创造力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青少年学生需要被激发和鼓舞的可贵品质。敢于“异想”方能“天开”,有所追求方能有所作为。有一款中学生发明的固定台灯的装置,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静摩擦力,与我们将两本书每页交夹对一起后拉不开的道理是一样的……。平时的发明展中,电视台的“奇思妙想”、“走近科学”等栏目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利用所学改善生活,运用所思改进生活,同龄人的实践成果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指引和莫大的鼓舞。而这些青少年的发明创造又是多么的“小”,小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让我们的学生也能够更自觉地思考所学知识,并树立起我也行的向往和自信。
高品质教育的效果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是难以仅用分数来衡量的,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所追求的。有一个土著部落因世代相传的古老经验“海水如果很快退去,那么它再涨起来的速度与退去时一样快”而幸免于难。无独有偶,在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中,一个小女孩在海边见到了“海水变混浊。突然退去”的现象,联系到课堂上所学知识,告诉父母这是海啸来临的征兆,几百人因此获救。这两个事实告诉我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成就感是最大的动力,而学以致用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平易近人、妙趣横生的物理将有助于学生自信愉快地收获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