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应做到循序渐进地进行,其中语言的表达尤为重要,不可忽视。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语文教学的规律,努力调动学生眼、耳、口等多种感官,通过看、听、读以及动手操作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多感受,以促进他们大脑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兴趣,鼓励学生敢说、爱说
为了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我把说话训练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从鼓励学生敢说、爱说、多说到把话说完整,说明白,说条理。
比如,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我让学生随便说说,来到这所新学校,看到了什么,喜欢什么,叫什么,平时都喜欢做什么,玩什么,吃什么等等。然后,我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家,讲讲自己以前所在的幼儿园。这样不仅让学生消除了刚刚入学的紧张感,而且为今后学生敢于说话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说话
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插图,这些图画直观形象,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他们的学习生活开始有了转变,即从以游戏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课堂结构,那么,他们的思维也必须有一个转变过程。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特别注意书上的插图,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幅插图,尽量让他们能用自己的话把图意说清楚。如教学韵母a时,书中的插图是一个小女孩让医生看病,医生拿着手电筒照女孩的喉咙。看到这幅插图,我就启发学生思考医生能对这个小女孩说些什么,让学生说出多种可能。我最后归纳,告诉学生,这幅插图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说:一是从小女孩去做什么想,二是从医生这一方面去想,总之,说一句话离不开说谁在做什么这个要求。这样经过多次反复指导练习,许多学生就能把图意说清楚了。如果发现学生说话不完整,教师应让其他学生帮助他说完整,然后再让这个学生跟着说。或者,教师提醒学生,使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连起来,让他们逐步把话说完整,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图意说清楚,说完整。这样做是因为大脑的信息多数是通过眼睛获得,因此让学生多用眼睛去观察图是很重要的。
三、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
小学生观察图画,往往是没有方法的,他们说图画内容的时候也是东一句西一句。为了让学生说话有条理,我在教学中就利用这些插图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有顺序、抓重点和特点地进行观察图画。比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的都是一些零乱的内容,这时,我指导学生分分三部分来观察:一是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是按顺序,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先看看天空中,再看看地上都有些什么景物。三是抓特点,平时你看到的画跟这幅雪地上的画有什么区别,这些小画家都指的是谁?图又指的是什么?这些画都分别是谁画的?这样引导着学生观察这幅图画,再让学生说话,他们说的内容就比较条理清楚了。
四、听故事,练习说话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故事。因此,我就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及跟他们生活相接近的小故事,比如列宁诚实的故事。我还围绕班级每周的教育重心启发学生,从而取得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讲故事时,教师应力求生动,使学生进入角色,在头脑中留下印象,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然后评议。这样,学生在听的活动中,会情不自禁地用言语清楚表达出好与坏。但是大多数学生说话时是不完整的,这时我就启发他们说说怎么样。经过几次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话给故事中某些角色做出简单的评析,这就奠定了说话的基础。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教师应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游戏,回教室后,问他们,游戏是不是有意思?刚才我们都怎么玩了?然后让学生互相说说。这样,学生会有话可说。此外,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奇妙的大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汲取知识,并让知识在观察中活跃起来,从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说话材料。如一年级的教材中有一个说话训练:请以“春天来了”为开头说一段话。小学生平时都不太注意观察大自然,对于春天的景物尽管他们非常熟悉,但真正观察,可能还没有。这时候,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让他们看看春天都有哪些花,开得什么形状,都有些什么味道。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看看、闻闻,然后我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六、指导学生续写,改写,仿写
教材是学生说话、写话的范例,我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努力训练学生说话、写话。比如在学完《小白兔与小灰兔》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叙说小灰兔后来会怎么说,怎么做;学完《自己去吧》这一课后,我让学生想象,小鹰学会了飞翔后,飞到了山的那边,它会看到什么。学生说完后,我要求他们把刚说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变成一段话,题为《山那边的风景》,回家后,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兴趣变浓,表现欲望增强,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责编 张翼翔)
一、激发兴趣,鼓励学生敢说、爱说
为了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我把说话训练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从鼓励学生敢说、爱说、多说到把话说完整,说明白,说条理。
比如,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我让学生随便说说,来到这所新学校,看到了什么,喜欢什么,叫什么,平时都喜欢做什么,玩什么,吃什么等等。然后,我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家,讲讲自己以前所在的幼儿园。这样不仅让学生消除了刚刚入学的紧张感,而且为今后学生敢于说话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说话
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插图,这些图画直观形象,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他们的学习生活开始有了转变,即从以游戏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课堂结构,那么,他们的思维也必须有一个转变过程。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特别注意书上的插图,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幅插图,尽量让他们能用自己的话把图意说清楚。如教学韵母a时,书中的插图是一个小女孩让医生看病,医生拿着手电筒照女孩的喉咙。看到这幅插图,我就启发学生思考医生能对这个小女孩说些什么,让学生说出多种可能。我最后归纳,告诉学生,这幅插图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说:一是从小女孩去做什么想,二是从医生这一方面去想,总之,说一句话离不开说谁在做什么这个要求。这样经过多次反复指导练习,许多学生就能把图意说清楚了。如果发现学生说话不完整,教师应让其他学生帮助他说完整,然后再让这个学生跟着说。或者,教师提醒学生,使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连起来,让他们逐步把话说完整,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图意说清楚,说完整。这样做是因为大脑的信息多数是通过眼睛获得,因此让学生多用眼睛去观察图是很重要的。
三、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
小学生观察图画,往往是没有方法的,他们说图画内容的时候也是东一句西一句。为了让学生说话有条理,我在教学中就利用这些插图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有顺序、抓重点和特点地进行观察图画。比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的都是一些零乱的内容,这时,我指导学生分分三部分来观察:一是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是按顺序,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先看看天空中,再看看地上都有些什么景物。三是抓特点,平时你看到的画跟这幅雪地上的画有什么区别,这些小画家都指的是谁?图又指的是什么?这些画都分别是谁画的?这样引导着学生观察这幅图画,再让学生说话,他们说的内容就比较条理清楚了。
四、听故事,练习说话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故事。因此,我就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及跟他们生活相接近的小故事,比如列宁诚实的故事。我还围绕班级每周的教育重心启发学生,从而取得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讲故事时,教师应力求生动,使学生进入角色,在头脑中留下印象,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然后评议。这样,学生在听的活动中,会情不自禁地用言语清楚表达出好与坏。但是大多数学生说话时是不完整的,这时我就启发他们说说怎么样。经过几次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话给故事中某些角色做出简单的评析,这就奠定了说话的基础。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教师应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游戏,回教室后,问他们,游戏是不是有意思?刚才我们都怎么玩了?然后让学生互相说说。这样,学生会有话可说。此外,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奇妙的大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汲取知识,并让知识在观察中活跃起来,从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说话材料。如一年级的教材中有一个说话训练:请以“春天来了”为开头说一段话。小学生平时都不太注意观察大自然,对于春天的景物尽管他们非常熟悉,但真正观察,可能还没有。这时候,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让他们看看春天都有哪些花,开得什么形状,都有些什么味道。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看看、闻闻,然后我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六、指导学生续写,改写,仿写
教材是学生说话、写话的范例,我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努力训练学生说话、写话。比如在学完《小白兔与小灰兔》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叙说小灰兔后来会怎么说,怎么做;学完《自己去吧》这一课后,我让学生想象,小鹰学会了飞翔后,飞到了山的那边,它会看到什么。学生说完后,我要求他们把刚说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变成一段话,题为《山那边的风景》,回家后,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兴趣变浓,表现欲望增强,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