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教师要创设氛围,搭建平台,使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一、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出发,把握教学内容和作业难易程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合作交流、主动订正、举一反三等环节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预习的环节中,自主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虽然学习过程有共性,总体学习目标也大体一致,但是由于学习者差异较大,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需求。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预习作业是一个好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准备学什么,并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预习中,学生不仅要写出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并举例说明,还要把不理解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的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时应注意两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在意,对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也会有自己的判断,甚至还有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信任你,才会愿意接近你,和你的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为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谈话要心平气和,不盛气凌人;课堂上不搞“一言堂”,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展示风采的机会。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鼓励、学习的成功都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愉悦,这种愉悦也会成为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尽管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依然会看到在一些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台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是做错;无论教师如何强调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用处的符号游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丝毫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教育理念上看,是有些教师无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自己成了课堂上的“独唱演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学生学习活动本质的认识有了偏差。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过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教师所要做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通过积极的鼓励,促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产生自我期望和自我激励,最终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四、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真知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在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验证、归纳等活动形成对数学的理解,他们会感觉到数学容易学了,原因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参与了建构数学的过程,亲自体会到了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产生过程,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前,我让学生每人做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学习完定义以后,让他们观察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除平行外是否还相等,平行四边形中还有哪些量具有相等的数量关系等。学生又是观察,又是猜想,又是测量,劲头十足,整个课堂积极互动,活而不乱。
(责 编 肖 飞)
一、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出发,把握教学内容和作业难易程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合作交流、主动订正、举一反三等环节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预习的环节中,自主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虽然学习过程有共性,总体学习目标也大体一致,但是由于学习者差异较大,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需求。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预习作业是一个好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准备学什么,并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预习中,学生不仅要写出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并举例说明,还要把不理解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的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时应注意两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在意,对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也会有自己的判断,甚至还有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信任你,才会愿意接近你,和你的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为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谈话要心平气和,不盛气凌人;课堂上不搞“一言堂”,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展示风采的机会。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鼓励、学习的成功都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愉悦,这种愉悦也会成为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尽管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依然会看到在一些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台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是做错;无论教师如何强调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用处的符号游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丝毫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教育理念上看,是有些教师无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自己成了课堂上的“独唱演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学生学习活动本质的认识有了偏差。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过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教师所要做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通过积极的鼓励,促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产生自我期望和自我激励,最终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四、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真知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在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验证、归纳等活动形成对数学的理解,他们会感觉到数学容易学了,原因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参与了建构数学的过程,亲自体会到了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产生过程,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前,我让学生每人做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学习完定义以后,让他们观察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除平行外是否还相等,平行四边形中还有哪些量具有相等的数量关系等。学生又是观察,又是猜想,又是测量,劲头十足,整个课堂积极互动,活而不乱。
(责 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