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荣新江先生为了给弟子们传授治史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学术行为,制定“一个统一的、大家多年以来遵守的规定”,写成了《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一书,实际上这是在“传道”,传学术之正道。
由于荣新江教授主治唐史,所以书中的内容大多以唐史为中心,类似我这等历史学科的初学者,本书的研究方向显得有些专业了,不太合乎“中国古代史入门”的标题,可能荣老师是以唐史为例,希望初学者能够从特定的例子中学到普遍的治史规律和研究方法吧。
一、内容分析
本书的内容涉及广泛,依据文章内容和本书的题目,可大致将本书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讲到第九讲为学术训练的内容,第十讲到第十五讲为学术规范部分。
(一)学术训练部分
第一讲到第九讲的内容包括史料介绍、史料收集和追踪学术成果的指导等。这一过程讲究“知”和“识”,也就是输入和整理。前四讲就是侧重这个方面。比如第一讲,“传统古籍的翻阅”,荣新江老师将传统古籍依据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史志目录、丛书和丛书目录、佛教道教藏经目录和类书,并在每一目录内给予大量古籍或今人著作的介绍,供学子进行查询和学习。但是,中国史书典籍浩如烟海,虽然历史上许多典籍遭到损坏,流传下来的书籍仍然规模庞大,令刚踏入史学大门的学子不知所措。陶渊明曾讲“好读书,不求甚解”,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卷,应该进行广泛的阅读,可以暂时不深入,只了解一个大概,这应该是学习的第一步。经过对书籍和历史研究方向的了解后,荣新江教授提出一个研究历史的建议——做史料长编,即“从翻阅的书中辑出自己的研究主题所拟要用的材料,就是要做史料长编。就是把所有相关的史料都收集起来,按照类别或者按照年代,或者按照你要论述的角度,把所收集的材料条理在一起,然后一步步分析,从中检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用到自己的研究文章中”。与现在信息化、电子化的时代相比,这种方法显得过于“老旧”,不仅费时还费力,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最笨但是最有效的做学术的方法,不得不令人敬佩。
第五讲主要叙述版本校勘,一方面,选用好的材料,治学当然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有胡适之“去伪存真”之意,即从史料中辨别出精华与糟粕,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史料,什么是后人伪造、或不能经受检验的史料,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第六至第九讲,讲述的材料相对于前四讲则更为新颖,如考古新发现、图像材料的积累、今人论著的翻阅、期刊的定期翻检等。通过对新的材料的学习和新的方法的掌握,再进行适当的学术操作训练,可以为以后的学术创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学术规范部分
第十讲到第十五讲是学术规范的部分,这一部分侧重于对学术规范的讲述,且事无巨细,大到如何写作一篇硕士、博士论文,小到怎样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谈到硕士论文时,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说只是一个学术训练的过程。硕士三年时间充裕,不应该过早选论文题目,应当在专业领域范围内广泛阅读,扩大专业基础和相关知识,这种学术积累在今后的研究生生涯中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除了论文写作外,作者还提到书评和札记的写作,并将之视为学术积累的重要途径。文中讲到,书评写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学术史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可判断一本书的价值。文中也讲到札记的重要性,作者谈论到,在学术起步阶段,往往很难写作长篇论文,然而书札短小精悍,可将阅读时的所见所想及时记下,这也是学术积累的重要方法。
二.个人体会
(一)厚积薄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的成就都不是不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夜以继日的锻炼而达到的。榮新江教授强调积累的观点遍布整本书的大部分篇章,尤其是前半部分。在谈论到翻阅古籍的章节里,荣教授曾提到过“史料长编”的学术写作方法,这便是厚积薄发的表现。在学术的道路上,不可能出现“一夜暴富”,只有“勤劳致富”,在学术方面投入的时间越长,所获得的成就就越高,这是亘古不变的,也是先贤圣人曾告诫我们的道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前辈勤且艰若此,我等晚辈后生怎能不持之以恒,自我沉淀?
(二)自省自律
俗话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在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更是如此,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杂志报道某某学者学术抄袭等等,如此这般,便是斯文扫地了。在大学校园里,为了奖学金等盲目发论文、抄论文的情况不胜枚举,几乎被大家默认为常理,可谓“世风日下”。荣新江教授怀着对后辈学子的引领提携之意,对新一代的学术研究者给予殷切期望,他曾讲:“学术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学者必须洁身自好,自省自律。学术贵在创新……而写出来的论文一定要遵守学术规范,这样的文章才具有学术价值和流传价值,也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学者对学术的贡献。”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要常常审视自己,规范自己,在充满诱惑的现代化社会,怎么才能“板凳坐得十年冷”?这是我们应该值得深思的问题。相反,我们不应该对自己产生怀疑,我们应该相信自己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问有所坚持,日复一日,孟子曾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我辈青年也应有如此豪情。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上天是通过万物的运行规律来告诉人类真理的,圣人先贤是通过著书立说、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应该生活的。通过阅读荣新江教授的这本书,除了基本的知识外,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厚积薄发和自省自律,也就是积累和慎独,不管是学习任何学问,这两样方法和要求都应该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推动力。
由于荣新江教授主治唐史,所以书中的内容大多以唐史为中心,类似我这等历史学科的初学者,本书的研究方向显得有些专业了,不太合乎“中国古代史入门”的标题,可能荣老师是以唐史为例,希望初学者能够从特定的例子中学到普遍的治史规律和研究方法吧。
一、内容分析
本书的内容涉及广泛,依据文章内容和本书的题目,可大致将本书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讲到第九讲为学术训练的内容,第十讲到第十五讲为学术规范部分。
(一)学术训练部分
第一讲到第九讲的内容包括史料介绍、史料收集和追踪学术成果的指导等。这一过程讲究“知”和“识”,也就是输入和整理。前四讲就是侧重这个方面。比如第一讲,“传统古籍的翻阅”,荣新江老师将传统古籍依据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史志目录、丛书和丛书目录、佛教道教藏经目录和类书,并在每一目录内给予大量古籍或今人著作的介绍,供学子进行查询和学习。但是,中国史书典籍浩如烟海,虽然历史上许多典籍遭到损坏,流传下来的书籍仍然规模庞大,令刚踏入史学大门的学子不知所措。陶渊明曾讲“好读书,不求甚解”,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卷,应该进行广泛的阅读,可以暂时不深入,只了解一个大概,这应该是学习的第一步。经过对书籍和历史研究方向的了解后,荣新江教授提出一个研究历史的建议——做史料长编,即“从翻阅的书中辑出自己的研究主题所拟要用的材料,就是要做史料长编。就是把所有相关的史料都收集起来,按照类别或者按照年代,或者按照你要论述的角度,把所收集的材料条理在一起,然后一步步分析,从中检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用到自己的研究文章中”。与现在信息化、电子化的时代相比,这种方法显得过于“老旧”,不仅费时还费力,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最笨但是最有效的做学术的方法,不得不令人敬佩。
第五讲主要叙述版本校勘,一方面,选用好的材料,治学当然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有胡适之“去伪存真”之意,即从史料中辨别出精华与糟粕,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史料,什么是后人伪造、或不能经受检验的史料,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第六至第九讲,讲述的材料相对于前四讲则更为新颖,如考古新发现、图像材料的积累、今人论著的翻阅、期刊的定期翻检等。通过对新的材料的学习和新的方法的掌握,再进行适当的学术操作训练,可以为以后的学术创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学术规范部分
第十讲到第十五讲是学术规范的部分,这一部分侧重于对学术规范的讲述,且事无巨细,大到如何写作一篇硕士、博士论文,小到怎样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谈到硕士论文时,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说只是一个学术训练的过程。硕士三年时间充裕,不应该过早选论文题目,应当在专业领域范围内广泛阅读,扩大专业基础和相关知识,这种学术积累在今后的研究生生涯中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除了论文写作外,作者还提到书评和札记的写作,并将之视为学术积累的重要途径。文中讲到,书评写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学术史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可判断一本书的价值。文中也讲到札记的重要性,作者谈论到,在学术起步阶段,往往很难写作长篇论文,然而书札短小精悍,可将阅读时的所见所想及时记下,这也是学术积累的重要方法。
二.个人体会
(一)厚积薄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的成就都不是不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夜以继日的锻炼而达到的。榮新江教授强调积累的观点遍布整本书的大部分篇章,尤其是前半部分。在谈论到翻阅古籍的章节里,荣教授曾提到过“史料长编”的学术写作方法,这便是厚积薄发的表现。在学术的道路上,不可能出现“一夜暴富”,只有“勤劳致富”,在学术方面投入的时间越长,所获得的成就就越高,这是亘古不变的,也是先贤圣人曾告诫我们的道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前辈勤且艰若此,我等晚辈后生怎能不持之以恒,自我沉淀?
(二)自省自律
俗话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在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更是如此,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杂志报道某某学者学术抄袭等等,如此这般,便是斯文扫地了。在大学校园里,为了奖学金等盲目发论文、抄论文的情况不胜枚举,几乎被大家默认为常理,可谓“世风日下”。荣新江教授怀着对后辈学子的引领提携之意,对新一代的学术研究者给予殷切期望,他曾讲:“学术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学者必须洁身自好,自省自律。学术贵在创新……而写出来的论文一定要遵守学术规范,这样的文章才具有学术价值和流传价值,也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学者对学术的贡献。”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要常常审视自己,规范自己,在充满诱惑的现代化社会,怎么才能“板凳坐得十年冷”?这是我们应该值得深思的问题。相反,我们不应该对自己产生怀疑,我们应该相信自己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问有所坚持,日复一日,孟子曾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我辈青年也应有如此豪情。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上天是通过万物的运行规律来告诉人类真理的,圣人先贤是通过著书立说、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应该生活的。通过阅读荣新江教授的这本书,除了基本的知识外,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厚积薄发和自省自律,也就是积累和慎独,不管是学习任何学问,这两样方法和要求都应该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