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病例1
患者达某(住院号:2002866),男,65岁,退休工人,因"发作性胸闷、气促3年余,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由门诊2002年06月21日收住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活动时加重,到某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3年来上述病情反复发作,多次外医院诊断治疗,病情均可缓解。出院后一直口服"地高辛片0.125mg,依那普利片10mg一次每天"治疗.昨日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喘息、心悸,逐渐加重,呼吸困难明显,双下肢浮肿,达双膝关节以上均浮肿。今到他人送入我院门诊就诊,以"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收住入院。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遗传病史。查体: T 37.8℃ P 132次/分 R 26次/分 BP 100/70mmHg 患者一般情况差,舌红,苔薄黄,脉数。颈静脉怒张。可见颈静脉搏动,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在锁骨肿线、腋肿线及肩胛下线分别为6、8、10肋间。肺下缘移动度4cm。双肺呼吸音增粗,双肺广泛性重度性湿性罗音,语音传导双侧减弱,剑突下心脏搏动,心尖搏动位于左第6肋间隙锁骨中线外1.5cm处,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肝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重度浮肿。胸部X线片示:(1)双肺门影增大,右肺中叶水肿征像(2)全心扩大,心胸比率0.71。B超示:(1)肝淤血声像(2)双侧胸腔积液声像 心脏彩超:左房径47mm,左室舒张末径67mm,左室收缩末径53mm,右房径48mm,右室径32mm,右室流出道径35mm,室间隔厚度8mm,室间隔运动幅度7.8mm,左室后壁厚度7.0mm,左室后壁运动幅度6.5mm,左室短轴缩短率15%,左室射血分数36%,肺动脉收缩压30mmHg,SV 26 mL,CO2.87 L/min CI1.44 L/min/m2。心电图示:(1)不正常心电图:慢性房颤,频发性室性早搏;左右心房肥大;右室肥大;中医诊断:喘病(心阳亏虚)西医诊断: 1、扩张型心肌病 (1) 全心扩大 (2) 慢性心力衰竭 全心功能D期 纽约心功能分级Ⅳ级。2、慢性房颤,频发性室性早搏。入院后参照《心血管内科手册》[1]、《心脑血管疾病大型临床试验》[2]拟定治疗,给予硝普钠5mg/d,多巴酚丁胺100μg/min/d,呋塞米20 mg/d,氨茶碱0.25g/d,氨溴索30mg/d,二磷酸果糖10g/d,均静脉给予治疗10天。水肿消退,呼吸困难改善,之后以胺碘酮片150mg/d,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片100mg/d,口服;美托洛尔12.5-25 mg/d,口服;呋塞米片20 mg/d,口服;安体舒通片160mg/d,口服;依那普利片20 mg/d,地高辛0.125 mg/d,治疗1年,复查心电图无房颤和室性早搏。2008年后按《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治疗, 2012年01月12日复查,胸部X线片示:右肺上叶不规则高密度影,心胸比率0.48。心脏彩超:左房径32mm,左室舒张末径50mm,左室收缩末径35mm,右房径30mm,右室径18mm,右室流出道径21mm,室间隔厚度7.3mm,室间隔运动幅度7.7mm,左室后壁厚度8.1mm,左室后壁运动幅度7.3mm,左室短轴缩短率29%,左室射血分数56%,肺动脉平均压14mmHg,SV 58.6mL,CO4.32 L/min ,CI2.60 L/min/m2。经肺磁共振及病理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肺癌"并脑转移,患者于2013年02月27日死于肺癌并脑转移。
病例2
患者杨某(住院号:1269),男,58岁,病休工人,因"发作性胸闷、憋气4年余,加重伴咳嗽、咯痰7天"由门诊2008年12月13日收住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劳累时胸闷、心悸。当时未在意,未行诊断治疗。之后上述情况渐加重,稍活动即有生胸闷心悸发生,曾到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服"地高辛片0.125mg,一次每天、美托洛尔片25mg一次每天、依那普利片10mg一次每天"治疗.近1周来胸闷、喘息、心悸加重,爬1-2楼既发生呼吸困难,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由双足踝部浮肿加重到双膝关节以下浮肿。伴咳嗽、咯痰,以阵咳为主,夜间及晨起时为重,咯少量白色粘液泡沫样痰。当时未作诊治,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自服"感冒药,消炎药"(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咳嗽、咯痰无改善.今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收住入院。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欠佳,纳差,睡眠差,小便正常,大便干。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年,每年冬春季节交替时均出现"咳嗽、咯痰",自服"止咳药、消炎药"(具体不详)治疗7-10天后好转。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遗传病史。查体: T 36.5℃ P 112次/分 R 21次/分 BP 130/70mmHg 患者一般情况差,舌红,苔薄黄,脉数。双眼结膜充血,颈静脉怒张。胸廓桶状,呼吸动度双侧均等,肋间隙增宽。双肺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在锁骨肿线、腋肿线及肩胛下线分别为7、9、11肋间。肺下缘移动度下移。双肺呼吸音增粗,双肺底可闻及中度湿性罗音,语音传导双侧减弱,剑突下无心脏搏动,心尖搏动位于左第6肋间隙锁骨中线外1cm处,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肝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双膝关节以下中度浮肿。胸部X线片示:(1)慢支气炎并感染征像(2)全心扩大,心胸比率0.68。B超示:(1)肝淤血声像(2)右侧胸腔积液声像 心脏彩超:主动脉根部内径30mm,主动脉升部内径33mm,主动脉开瓣幅度21mm,主肺动脉内径30mm,左房径45mm,左室舒张末径62mm,左室收缩末径49mm,右房径45mm,右室径30mm,右室流出道径33mm,室间隔厚度11.4mm,室间隔运动幅度8.4mm,左室后壁厚度7.4mm,左室后壁运动幅度6.8mm,左室短轴缩短率16%,左室射血分数38%,心胸比率0.603肺动脉收缩压28mmHg,SV 26.1 mL,CO3.14 L/min CI1.59 L/min/m2。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不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右心房肥大;右室肥大;中医诊断:喘病(心阳亏虚)西医诊断: 1.扩张型心肌病 (1) 全心扩大 (2) 慢性心力衰竭 全心功能D期 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2.心肾综合征Ⅱ型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酚妥拉明20mg/d,多巴酚丁胺100μg/min/d,呋塞米20 mg/d,氨茶碱0.25g/d,氨溴索30mg/d,头孢他啶2g/d,均静脉给予治疗8天。呼吸困难改善,之后以呋塞米片20 mg/d,口服;氢氯噻嗪片每日25 -50mg/d,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在患者耐受的基础上逐步将剂量增至推荐剂量或可耐受的最大剂量300 mg/d。琥珀酸美托洛尔12.5每日1次,地高辛0.125 mg每日1次治疗3月,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以呋塞米片20 mg/d,口服;安体舒通片60mg/d,口服;厄贝沙坦片300 mg/d,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50mg/d,口服,地高辛0.125 mg/d,口服治疗4年,于2012年11月28日复查,胸部X线片示:心胸比率0.50。心脏彩超:主动脉根部内径28mm,主动脉升部内径30mm,主动脉开瓣幅度20mm,主肺动脉内径28mm,左房径33mm,左室舒张末径55mm,左室收缩末径40mm,右房径34mm,右室径26mm,右室流出道径24mm,室间隔厚度8mm,室间隔运动幅度6mm,左室后壁厚度11mm,左室后壁运动幅度6mm,左室短轴缩短率20%,左室射血分数51%,肺动脉平均压14mmHg,SV 74 mL,CO5.58 L/min CI2.87 L/min/m2。患者于2012年11月复诊后未在来医院复诊,自觉病情明显好转,遂于2013年9月自行停用厄贝沙坦片、地高辛药物治疗,又于2014年1月自行停用安体舒通片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患者于2014年2月10日因"胸闷、气促2周,加重5天"复诊。以"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衰发作"收住院,检查心脏彩超:主动脉根部内径28mm,主动脉升部内径30mm,主动脉开瓣幅度20mm,主肺动脉内径28mm,左房径33mm,左室舒张末径55mm,左室收缩末径40mm,右房径34mm,右室径26mm,右室流出道径24mm,室间隔厚度8mm,室间隔运动幅度6mm,左室后壁厚度11mm,左室后壁运动幅度6mm,左室短轴缩短率20%,左室射血分数51%,肺动脉平均压14mmHg,SV 74 mL,CO5.58 L/min CI2.87 L/min/m2。发现左心室内血栓形成,转外医院诊治。于2014年3月02日因为"心脏猝死"死于外院。 病例3
患者刘某,男,47岁,建筑承包商。因为"活动后胸闷、喘息伴双下肢浮肿1月余" 于2012年11月22日来诊。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劳累时感胸闷、心悸。当时未在意,未行诊断治疗。上述情况渐渐加重,由爬3-4楼发生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加重为爬1-2楼既发生。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由双足踝部浮肿加重到双膝关节以下浮肿。胸闷、喘息、心悸加重,稍微活动即发生。曾到某医院诊治,具体诉说不清。病情无好转,今日来诊。既往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7.0℃ 脉搏108次/分 呼吸22次/分 血压140/80mmHg 体重59kg , 自动体位,自主行走。口唇无明显发绀。舌红,苔白腻,脉沉细数。颈静脉怒张,可见颈静脉搏动。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性罗音。双肺底可闻及中度细湿罗音。心尖搏动点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cm处。心尖搏动点增强。心浊音界双侧扩大。心率108次/分.。心律齐。无早搏。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期P2亢进。剑突下可及心脏搏动。肝脾未及,肝区扣痛。肝颈返流症阳性。腹水症阴性。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水肿。辅助检查:谷丙转氨酶(ALT)45U/L 谷草转氨酶(AST)49 U/L,肌酐(CR) 105.7umoI/L,尿素(UR)3.63mmoI/L,尿酸(UA)404umoI/L。胸片:心脏扩大 心胸比率168.51mm∶272.99 mm,双侧膈肌光滑,双侧肋膈角锐利。心电图:心率115次/分 1、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2、电轴左偏、左前分支阻滞;3、V4~V6T波呈双向。心脏彩超:左房内径3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9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8mm,右心房内径23mm,右心室内径23mm,右心室流出道径31mm,室间隔厚度10mm,运动幅度6mm,左心室后壁厚度9mm,运动幅度7mm,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0%,左心室射血分数40%,SV:74mL,CO:7.661L/min,CI:4.59L//min/m2, 肺动脉收缩压为60mmHg((重度)。入院诊断为:1、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2、慢性心力衰竭(全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分期C期 NYHA功能分级Ⅲ级。中医诊断:喘病 胸阳不振 水饮内停。患者拒绝住院治疗,亦拒绝西药治疗。要求中医药治疗。以《防己黄芪汤》和《五苓散》加减,给予条参20g, 麦冬15g, 五味子15g,黄芪40g ,当归10g,砂仁10g,党参10g,赤芍20g,川芎20g,丹参20g,地龙10g,芡实15g,肉苁蓉15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车前子10g,陈皮10g,厚朴10g,金银花10g,连翘10g,制附片20g(另包,沸水先煮2小时),两日一剂,水煎沸,取汁300mL分3次饭前温服。 患者遵医嘱服药1月、后天。双下肢浮肿消退。无明显呼吸困难,仍坚持患病前的正常工作。活动量多时感胸闷、心悸、气促,无明显呼吸困难。继以:
制附片40g(另包),桂枝10g,干姜10g,白芍10g,赤芍15g,川芎15g,条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砂仁10g,当归10g,地龙15g,浙贝母10g,桔梗10g,泽泻30g,茯苓20g, 猪苓10g,车前子15g,黄芪50g,枳壳10g。两日一剂,制附片热水先煎2小时,再纳余药煎沸30分钟,每次口服100ml。3次/日,餐前温服。治疗1年余,于2013年8月复查心脏彩超:左房内径35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0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5mm,右心房内径31mm,右心室内径22mm,右心室流出道径26mm,室间隔厚度11mm,运动幅度61mm,左心室后壁厚度9mm,运动幅度10mm,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5%,左心室射血分数50%,SV:52mL,CO:3.19L/min,CI:2.09L//min/m2,肺动脉平均压为16mmHg。现今患者仍服中药巩固治疗。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病毒在心肌组织中持续感染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和腺病毒感染最为多见[4]。其次,免疫因素和基因缺陷亦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DCM可累及单侧或双侧心室,表现为心腔扩大、室壁变薄、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及多种心律失常为特点。病程中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致心室重塑起关键作用。其诊断标准为⑴有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衰竭的症状和体征。⑵超声多普勒检查有单侧或双侧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的表现。⑶需排除病毒性心肌炎、缺血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心肌损伤等病因明确者。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ACEI及β受体阻滞剂位基石药物,辅以强心、利尿剂缓解症状,但因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的限制,约有50%左右的DCM患者不能完成标准方案治疗。
中医无"扩张型心肌病"之病名,其临床表现散见于中医"喘证、心悸、水肿"等病范畴。其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痰湿、瘀血、水饮"为标。心阳不足则脾阳不运,水液代谢失常,气不化津凝为痰,水液滞停而为湿,内生痰湿;心阳不足则心气虚衰,气为血之帅,气虚营血运化无力,血运滞涩,血流不畅,瘀血内停;肾阳不足,温化失司,代谢异常的水液更不能蒸化,聚痰湿为水为饮,水饮凌心射肺;痰湿、瘀血、水饮互交为患。最终导致阳亡阴竭。故以"温补心肾之阳、益气助阳、除湿祛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为治疗法则。
例1患者病情较重,以循证医学为参考,规范西药治疗达10年余后左心室、左心房缩小,心功能恢复正常,心脏重构被逆转,最终患者死于肺癌。例2患者病情亦较重,仍以西药按指南规范治疗4年后左心房、左心室均明显缩小,心功能改善,心脏病理性重构被抑制,患者自行停用治疗药物,病情急剧恶化,6月后以"心脏猝死"死亡。例3患者因为工作等原因拒绝住院治疗,亦拒绝西药治疗,以中医辩证中药治疗2年余,患者心衰症状消失,左心房、左心室均明显缩小,心功能改善,心脏病理性重构被抑制,现仍在随访观察。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相关指南规范治疗尤为重要,可逆转心脏重构,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能停药而要终身服药治疗,心衰病人仍可行中医药治疗,主要准确辨证,行中药治疗效果也确切,虽然服药不方便,口感不好,但疗效确切,作用持久,价格低廉,副作用小,且与西药治疗有协同互补增效作用,明显减少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STEVEN P.MARSO等主编, 陈灏珠主译. 心血管内科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127-211
[2]黄峻,王文主编. 心脑血管疾病大型临床试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647-723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076-1095.
[4]张烁,腾磊,贾海波,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外显子4的基因异质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506-509.
病例1
患者达某(住院号:2002866),男,65岁,退休工人,因"发作性胸闷、气促3年余,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由门诊2002年06月21日收住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活动时加重,到某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3年来上述病情反复发作,多次外医院诊断治疗,病情均可缓解。出院后一直口服"地高辛片0.125mg,依那普利片10mg一次每天"治疗.昨日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喘息、心悸,逐渐加重,呼吸困难明显,双下肢浮肿,达双膝关节以上均浮肿。今到他人送入我院门诊就诊,以"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收住入院。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遗传病史。查体: T 37.8℃ P 132次/分 R 26次/分 BP 100/70mmHg 患者一般情况差,舌红,苔薄黄,脉数。颈静脉怒张。可见颈静脉搏动,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在锁骨肿线、腋肿线及肩胛下线分别为6、8、10肋间。肺下缘移动度4cm。双肺呼吸音增粗,双肺广泛性重度性湿性罗音,语音传导双侧减弱,剑突下心脏搏动,心尖搏动位于左第6肋间隙锁骨中线外1.5cm处,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肝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重度浮肿。胸部X线片示:(1)双肺门影增大,右肺中叶水肿征像(2)全心扩大,心胸比率0.71。B超示:(1)肝淤血声像(2)双侧胸腔积液声像 心脏彩超:左房径47mm,左室舒张末径67mm,左室收缩末径53mm,右房径48mm,右室径32mm,右室流出道径35mm,室间隔厚度8mm,室间隔运动幅度7.8mm,左室后壁厚度7.0mm,左室后壁运动幅度6.5mm,左室短轴缩短率15%,左室射血分数36%,肺动脉收缩压30mmHg,SV 26 mL,CO2.87 L/min CI1.44 L/min/m2。心电图示:(1)不正常心电图:慢性房颤,频发性室性早搏;左右心房肥大;右室肥大;中医诊断:喘病(心阳亏虚)西医诊断: 1、扩张型心肌病 (1) 全心扩大 (2) 慢性心力衰竭 全心功能D期 纽约心功能分级Ⅳ级。2、慢性房颤,频发性室性早搏。入院后参照《心血管内科手册》[1]、《心脑血管疾病大型临床试验》[2]拟定治疗,给予硝普钠5mg/d,多巴酚丁胺100μg/min/d,呋塞米20 mg/d,氨茶碱0.25g/d,氨溴索30mg/d,二磷酸果糖10g/d,均静脉给予治疗10天。水肿消退,呼吸困难改善,之后以胺碘酮片150mg/d,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片100mg/d,口服;美托洛尔12.5-25 mg/d,口服;呋塞米片20 mg/d,口服;安体舒通片160mg/d,口服;依那普利片20 mg/d,地高辛0.125 mg/d,治疗1年,复查心电图无房颤和室性早搏。2008年后按《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治疗, 2012年01月12日复查,胸部X线片示:右肺上叶不规则高密度影,心胸比率0.48。心脏彩超:左房径32mm,左室舒张末径50mm,左室收缩末径35mm,右房径30mm,右室径18mm,右室流出道径21mm,室间隔厚度7.3mm,室间隔运动幅度7.7mm,左室后壁厚度8.1mm,左室后壁运动幅度7.3mm,左室短轴缩短率29%,左室射血分数56%,肺动脉平均压14mmHg,SV 58.6mL,CO4.32 L/min ,CI2.60 L/min/m2。经肺磁共振及病理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肺癌"并脑转移,患者于2013年02月27日死于肺癌并脑转移。
病例2
患者杨某(住院号:1269),男,58岁,病休工人,因"发作性胸闷、憋气4年余,加重伴咳嗽、咯痰7天"由门诊2008年12月13日收住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劳累时胸闷、心悸。当时未在意,未行诊断治疗。之后上述情况渐加重,稍活动即有生胸闷心悸发生,曾到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服"地高辛片0.125mg,一次每天、美托洛尔片25mg一次每天、依那普利片10mg一次每天"治疗.近1周来胸闷、喘息、心悸加重,爬1-2楼既发生呼吸困难,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由双足踝部浮肿加重到双膝关节以下浮肿。伴咳嗽、咯痰,以阵咳为主,夜间及晨起时为重,咯少量白色粘液泡沫样痰。当时未作诊治,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自服"感冒药,消炎药"(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咳嗽、咯痰无改善.今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收住入院。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欠佳,纳差,睡眠差,小便正常,大便干。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年,每年冬春季节交替时均出现"咳嗽、咯痰",自服"止咳药、消炎药"(具体不详)治疗7-10天后好转。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遗传病史。查体: T 36.5℃ P 112次/分 R 21次/分 BP 130/70mmHg 患者一般情况差,舌红,苔薄黄,脉数。双眼结膜充血,颈静脉怒张。胸廓桶状,呼吸动度双侧均等,肋间隙增宽。双肺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在锁骨肿线、腋肿线及肩胛下线分别为7、9、11肋间。肺下缘移动度下移。双肺呼吸音增粗,双肺底可闻及中度湿性罗音,语音传导双侧减弱,剑突下无心脏搏动,心尖搏动位于左第6肋间隙锁骨中线外1cm处,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肝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双膝关节以下中度浮肿。胸部X线片示:(1)慢支气炎并感染征像(2)全心扩大,心胸比率0.68。B超示:(1)肝淤血声像(2)右侧胸腔积液声像 心脏彩超:主动脉根部内径30mm,主动脉升部内径33mm,主动脉开瓣幅度21mm,主肺动脉内径30mm,左房径45mm,左室舒张末径62mm,左室收缩末径49mm,右房径45mm,右室径30mm,右室流出道径33mm,室间隔厚度11.4mm,室间隔运动幅度8.4mm,左室后壁厚度7.4mm,左室后壁运动幅度6.8mm,左室短轴缩短率16%,左室射血分数38%,心胸比率0.603肺动脉收缩压28mmHg,SV 26.1 mL,CO3.14 L/min CI1.59 L/min/m2。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不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右心房肥大;右室肥大;中医诊断:喘病(心阳亏虚)西医诊断: 1.扩张型心肌病 (1) 全心扩大 (2) 慢性心力衰竭 全心功能D期 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2.心肾综合征Ⅱ型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酚妥拉明20mg/d,多巴酚丁胺100μg/min/d,呋塞米20 mg/d,氨茶碱0.25g/d,氨溴索30mg/d,头孢他啶2g/d,均静脉给予治疗8天。呼吸困难改善,之后以呋塞米片20 mg/d,口服;氢氯噻嗪片每日25 -50mg/d,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在患者耐受的基础上逐步将剂量增至推荐剂量或可耐受的最大剂量300 mg/d。琥珀酸美托洛尔12.5每日1次,地高辛0.125 mg每日1次治疗3月,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以呋塞米片20 mg/d,口服;安体舒通片60mg/d,口服;厄贝沙坦片300 mg/d,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50mg/d,口服,地高辛0.125 mg/d,口服治疗4年,于2012年11月28日复查,胸部X线片示:心胸比率0.50。心脏彩超:主动脉根部内径28mm,主动脉升部内径30mm,主动脉开瓣幅度20mm,主肺动脉内径28mm,左房径33mm,左室舒张末径55mm,左室收缩末径40mm,右房径34mm,右室径26mm,右室流出道径24mm,室间隔厚度8mm,室间隔运动幅度6mm,左室后壁厚度11mm,左室后壁运动幅度6mm,左室短轴缩短率20%,左室射血分数51%,肺动脉平均压14mmHg,SV 74 mL,CO5.58 L/min CI2.87 L/min/m2。患者于2012年11月复诊后未在来医院复诊,自觉病情明显好转,遂于2013年9月自行停用厄贝沙坦片、地高辛药物治疗,又于2014年1月自行停用安体舒通片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患者于2014年2月10日因"胸闷、气促2周,加重5天"复诊。以"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衰发作"收住院,检查心脏彩超:主动脉根部内径28mm,主动脉升部内径30mm,主动脉开瓣幅度20mm,主肺动脉内径28mm,左房径33mm,左室舒张末径55mm,左室收缩末径40mm,右房径34mm,右室径26mm,右室流出道径24mm,室间隔厚度8mm,室间隔运动幅度6mm,左室后壁厚度11mm,左室后壁运动幅度6mm,左室短轴缩短率20%,左室射血分数51%,肺动脉平均压14mmHg,SV 74 mL,CO5.58 L/min CI2.87 L/min/m2。发现左心室内血栓形成,转外医院诊治。于2014年3月02日因为"心脏猝死"死于外院。 病例3
患者刘某,男,47岁,建筑承包商。因为"活动后胸闷、喘息伴双下肢浮肿1月余" 于2012年11月22日来诊。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劳累时感胸闷、心悸。当时未在意,未行诊断治疗。上述情况渐渐加重,由爬3-4楼发生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加重为爬1-2楼既发生。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由双足踝部浮肿加重到双膝关节以下浮肿。胸闷、喘息、心悸加重,稍微活动即发生。曾到某医院诊治,具体诉说不清。病情无好转,今日来诊。既往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7.0℃ 脉搏108次/分 呼吸22次/分 血压140/80mmHg 体重59kg , 自动体位,自主行走。口唇无明显发绀。舌红,苔白腻,脉沉细数。颈静脉怒张,可见颈静脉搏动。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性罗音。双肺底可闻及中度细湿罗音。心尖搏动点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cm处。心尖搏动点增强。心浊音界双侧扩大。心率108次/分.。心律齐。无早搏。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期P2亢进。剑突下可及心脏搏动。肝脾未及,肝区扣痛。肝颈返流症阳性。腹水症阴性。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水肿。辅助检查:谷丙转氨酶(ALT)45U/L 谷草转氨酶(AST)49 U/L,肌酐(CR) 105.7umoI/L,尿素(UR)3.63mmoI/L,尿酸(UA)404umoI/L。胸片:心脏扩大 心胸比率168.51mm∶272.99 mm,双侧膈肌光滑,双侧肋膈角锐利。心电图:心率115次/分 1、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2、电轴左偏、左前分支阻滞;3、V4~V6T波呈双向。心脏彩超:左房内径3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9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8mm,右心房内径23mm,右心室内径23mm,右心室流出道径31mm,室间隔厚度10mm,运动幅度6mm,左心室后壁厚度9mm,运动幅度7mm,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0%,左心室射血分数40%,SV:74mL,CO:7.661L/min,CI:4.59L//min/m2, 肺动脉收缩压为60mmHg((重度)。入院诊断为:1、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2、慢性心力衰竭(全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分期C期 NYHA功能分级Ⅲ级。中医诊断:喘病 胸阳不振 水饮内停。患者拒绝住院治疗,亦拒绝西药治疗。要求中医药治疗。以《防己黄芪汤》和《五苓散》加减,给予条参20g, 麦冬15g, 五味子15g,黄芪40g ,当归10g,砂仁10g,党参10g,赤芍20g,川芎20g,丹参20g,地龙10g,芡实15g,肉苁蓉15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车前子10g,陈皮10g,厚朴10g,金银花10g,连翘10g,制附片20g(另包,沸水先煮2小时),两日一剂,水煎沸,取汁300mL分3次饭前温服。 患者遵医嘱服药1月、后天。双下肢浮肿消退。无明显呼吸困难,仍坚持患病前的正常工作。活动量多时感胸闷、心悸、气促,无明显呼吸困难。继以:
制附片40g(另包),桂枝10g,干姜10g,白芍10g,赤芍15g,川芎15g,条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砂仁10g,当归10g,地龙15g,浙贝母10g,桔梗10g,泽泻30g,茯苓20g, 猪苓10g,车前子15g,黄芪50g,枳壳10g。两日一剂,制附片热水先煎2小时,再纳余药煎沸30分钟,每次口服100ml。3次/日,餐前温服。治疗1年余,于2013年8月复查心脏彩超:左房内径35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0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5mm,右心房内径31mm,右心室内径22mm,右心室流出道径26mm,室间隔厚度11mm,运动幅度61mm,左心室后壁厚度9mm,运动幅度10mm,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5%,左心室射血分数50%,SV:52mL,CO:3.19L/min,CI:2.09L//min/m2,肺动脉平均压为16mmHg。现今患者仍服中药巩固治疗。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病毒在心肌组织中持续感染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和腺病毒感染最为多见[4]。其次,免疫因素和基因缺陷亦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DCM可累及单侧或双侧心室,表现为心腔扩大、室壁变薄、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及多种心律失常为特点。病程中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致心室重塑起关键作用。其诊断标准为⑴有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衰竭的症状和体征。⑵超声多普勒检查有单侧或双侧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的表现。⑶需排除病毒性心肌炎、缺血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心肌损伤等病因明确者。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ACEI及β受体阻滞剂位基石药物,辅以强心、利尿剂缓解症状,但因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的限制,约有50%左右的DCM患者不能完成标准方案治疗。
中医无"扩张型心肌病"之病名,其临床表现散见于中医"喘证、心悸、水肿"等病范畴。其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痰湿、瘀血、水饮"为标。心阳不足则脾阳不运,水液代谢失常,气不化津凝为痰,水液滞停而为湿,内生痰湿;心阳不足则心气虚衰,气为血之帅,气虚营血运化无力,血运滞涩,血流不畅,瘀血内停;肾阳不足,温化失司,代谢异常的水液更不能蒸化,聚痰湿为水为饮,水饮凌心射肺;痰湿、瘀血、水饮互交为患。最终导致阳亡阴竭。故以"温补心肾之阳、益气助阳、除湿祛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为治疗法则。
例1患者病情较重,以循证医学为参考,规范西药治疗达10年余后左心室、左心房缩小,心功能恢复正常,心脏重构被逆转,最终患者死于肺癌。例2患者病情亦较重,仍以西药按指南规范治疗4年后左心房、左心室均明显缩小,心功能改善,心脏病理性重构被抑制,患者自行停用治疗药物,病情急剧恶化,6月后以"心脏猝死"死亡。例3患者因为工作等原因拒绝住院治疗,亦拒绝西药治疗,以中医辩证中药治疗2年余,患者心衰症状消失,左心房、左心室均明显缩小,心功能改善,心脏病理性重构被抑制,现仍在随访观察。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相关指南规范治疗尤为重要,可逆转心脏重构,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能停药而要终身服药治疗,心衰病人仍可行中医药治疗,主要准确辨证,行中药治疗效果也确切,虽然服药不方便,口感不好,但疗效确切,作用持久,价格低廉,副作用小,且与西药治疗有协同互补增效作用,明显减少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STEVEN P.MARSO等主编, 陈灏珠主译. 心血管内科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127-211
[2]黄峻,王文主编. 心脑血管疾病大型临床试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647-723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076-1095.
[4]张烁,腾磊,贾海波,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外显子4的基因异质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506-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