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因为爱 她为毛泽东生 为毛泽东死
1920年初,杨开慧进入福湘女子中学读书。因她冲破学校禁令,积极参加社会的进步活动,被称之为“过激派”。在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上,杨开慧非常关注妇女解放运动,她经常撰写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1920年夏,杨开慧联络福湘、周南女校五名女同学冲破男女不能同校的禁区,进入男校岳云中学读书,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例。1920年9月28日,毛泽东在致同学肖子升的信中对杨开慧的举动极为称赞,认为“男女共学,亦一新生面也。”
1920年7月,毛泽东回湖南后,以主要精力从事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杨开慧不顾家里的困难,动员母亲把父亲去世时同事送的祭奠费,捐献一部分给毛泽东用作革命活动经费。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不过我没有希望过会同他结婚。……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1929年杨开慧在其自传散文中对与毛泽东恋爱生活有如此描绘。
婚后,除了照顾好毛泽东的生活外,在长沙,她经常出入小吴门,到文化书社、船山学社、望麓园织布厂等党的秘密联络点,传达党的文件和指示,收集工运动态和秘密情报,并负责接待各地来访的工人代表。
1925年,在韶山,她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20来所,并亲自到农民夜校讲课,她编了一首“农民苦,农民苦,打了粮食交地主;年年忙,月月忙,田里场里仓里光”的歌谣,启发农民觉悟,培训农运骨干,培养发展党员,这年成立的中共韶山支部的四个支委毛新枚、庞叔侃、钟志申、李耿侯的入党介绍人便是杨开慧。在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努力下,韶山地区相继建立了20多个秘密的群众性革命组织—雪耻会。
在广州,她经常来往于毛泽东和周恩来、邓中夏、恽代英、林伯渠、李富春之间,传递文件、书信和消息。1926年底至1927年,她协助毛泽东到长沙、武昌搞农运,夜以继日地对农运调查材料认真进行分类、选择、综合。毛泽东短期内写出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杨开慧的一份功劳。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的毛泽东在杨开慧陪伴下登上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杨开慧回乡组织革命力量,配合秋收起义。
在杨开慧陪伴的日子里,毛泽东雄姿英发、豪情万丈,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国共合作改造国民党,再到领导农民运动写出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将革命一步步推向高潮,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提出了“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星星之火。
敌人抓不到领导暴动的毛泽东,便抓住杨开慧开刀。在毒刑达不到目的的情况下,何键担心难以收场,于是确定只要杨开慧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当时,在白色恐怖下,革命处于低潮,面对艰苦和失败,有许多人对革命缺乏信心,选择了离开甚至叛变;在井冈山,有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行军途中有不少人逃跑、叛变,这里面有战士、连排长、团长,还有师长;杨开慧若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对毛泽东、对红军、对共产党,何尝不是一颗重磅炸弹?杨开慧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终慨慷赴死。
二 毛泽东三赋情词“三堕泪”
1920年,毛泽东曾有情浓词美的《虞美人》写与开慧:“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状孤身异地,辗转反侧,长夜不眠的刻骨相思。这一“泪”表达了毛泽东心灵中对杨开慧的挚爱。
1923年,毛泽东一首《贺新郎》写给杨开慧:“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重比翼,和云翥。”这首词是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零落之“泪”情真意切,令人们为其真挚爱情,为他们壮别天涯的豪情所震撼。
1957年 5月11日,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我失骄杨君失柳……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其“顿作倾盆雨”之“泪”,寄托了毛泽东对亡妻的绵绵哀思之情,令人们伤感万分。1962年,当章士钊先生请教词中“骄杨”作何解释时,毛泽东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稍后,毛岸青与邵华请求父亲毛泽东把这首词写给他们时,毛泽东把原词“我失骄杨君失柳”,写成了“我失杨花君失柳”, 邵华问是不是老人家笔误,毛泽东很深情地说,“称‘杨花’也很贴切。”对于敌人、对于革命来说,她是骄杨;对于亲人,对于人民来说,她是杨花!。
三 深负疚 一生倾注情无尽
从敌人的报纸上知道杨开慧遇难的消息,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历历往事涌上心头,加之和贺子珍结婚这一事实一直折磨着他。他怀着沉重的负疚之感,提笔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寄款为杨开慧修墓立碑,上刻“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1936年,上海地下党组织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毛岸英兄弟俩,听到身边工作人员悄悄议论自己的家庭为革命作出的牺牲时,毛泽东伤感地对卫士说:你们可以这样说,我不能这样说。对我来说,爱人和孩子为我作出了很大牺牲。我是对他们负疚的……
1950年,毛岸英牺牲于抗美援朝的战场。“昔年种柳今摇落”,这又更让毛泽东对自己的过去和对杨开慧更加负疚。1990年,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全面清理毛泽东遗物时,发现了毛泽东悄悄收藏的毛岸英衣物。那是20多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独自守候! 自从毛泽东与杨开慧在北海订情,一晃30年过去了,一墙之隔的中南海成为了毛泽东的办公室,而失去开慧,此恨绵绵……
1949年8月,长沙刚刚解放,杨开智曾将母亲健在的消息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当即回电道:“来函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
1949年9月11日,回湖南长沙探亲的朱仲丽受毛泽东之托看望杨开慧的母亲及杨开智夫妇,并向杨老太太转达了口信“主席想接您去北京,由他亲自照顾您老。他请开智夫妇送您去武汉,这一段火车票费用你们自理。从武汉去北京,由林彪用飞机护送。”杨老太太回答说:“我不去!南京、北京我都去过了,住敷(够)哒!”
全国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以后,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按月给杨老太太寄生活费,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亲自过问这件事,有时检查发现秘书忘寄了,他便叮嘱要补寄。就这样一直赡养到老人去世。
1949年10月,毛泽东指示湖南省委:“杨开智夫妇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1950年全国分批进行土改,毛泽东对湖南省领导王首道说:“杨家是地主。但她家里为革命牺牲的人多,可以免于斗争。”
1950年5月下旬,毛岸英受毛泽东委托回湘看望亲友,回板仓为母亲杨开慧扫墓。此后,毛泽东多派毛岸青邵华夫妇回湘看望亲友。
毛泽东派岸英到长沙时,还交代他“一定要找到孙嫂”。孙嫂名陈玉英,为毛泽东与杨开慧家保姆,曾和杨开慧一同受刑。岸英带来父亲毛泽东的亲切问候,并安排她家的生活,把孙嫂的女儿孙燕接到长沙读书。
此后,1957年和1958年,毛泽东接孙嫂到北京,4次亲切接见了她。孙嫂谈到开慧对毛泽东的真情,毛泽东流下眼泪,说:“我看见你就像看见了开慧一样。你们就是我家里人一样,以后你们每年来一次北京,配君(孙燕的学名)也要来。”
1954年,杨开慧舅父向理卿夫妇、向明卿夫妇先后由湖南平江迁居北京子女处不久,毛泽东就派秘书田家英给两家送去安家费。此后,毛泽东对向家人一直很关心。毛泽东不会忘记,他与杨开慧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时,经常遇到危险,几次得到杨开慧外婆家向家人及时通风报信,化险为夷;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后,杨开慧母子得到向家人的接济和保护;杨开慧被捕,向家人协助营救;杨开慧牺牲,是向家人将其收殓并安葬。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韶山,看到毛氏宗词,毛泽东感慨万千,告诉大家这里是他创办的农民夜校旧址,是杨开慧对农民群众传播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的摇篮。回想到妻子杨开慧协助他领导的农民运动、回想到韶山牺牲的许多革命者,他写下了著名的《七律?到韶山》“……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1959年6月27日傍晚,毛泽东回到长沙。在长沙蓉园接见了杨开智、周世钊、李淑一等多位亲友,一起合影留念,和李淑一单独合影时,毛泽东满脸悲戚,表情凝重。
1961年3月11日回长沙视察过“湖南汽电”后,已是深夜,毛泽东忽然提出要参观湖南烈士公园。在烈士塔中,毛泽东对76000多名烈士凭吊后,缓缓来到杨开慧遗像前,默默凝视良久。完后,他忽然向烈士塔内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令所有在场人员深切感受到他对杨开慧的深情。
1962年11月,当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人病逝时,毛泽东致信杨开智:“……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再次表达了对杨开慧的深切怀念。
晚年的毛泽东似乎对红色的偏爱与日俱增,红地毯、红窗帘、红色游泳裤……,有人说,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淌,他对爱妻杨开慧历久弥新的怀念,霞姑,红霞……
1920年初,杨开慧进入福湘女子中学读书。因她冲破学校禁令,积极参加社会的进步活动,被称之为“过激派”。在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上,杨开慧非常关注妇女解放运动,她经常撰写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1920年夏,杨开慧联络福湘、周南女校五名女同学冲破男女不能同校的禁区,进入男校岳云中学读书,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例。1920年9月28日,毛泽东在致同学肖子升的信中对杨开慧的举动极为称赞,认为“男女共学,亦一新生面也。”
1920年7月,毛泽东回湖南后,以主要精力从事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杨开慧不顾家里的困难,动员母亲把父亲去世时同事送的祭奠费,捐献一部分给毛泽东用作革命活动经费。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不过我没有希望过会同他结婚。……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1929年杨开慧在其自传散文中对与毛泽东恋爱生活有如此描绘。
婚后,除了照顾好毛泽东的生活外,在长沙,她经常出入小吴门,到文化书社、船山学社、望麓园织布厂等党的秘密联络点,传达党的文件和指示,收集工运动态和秘密情报,并负责接待各地来访的工人代表。
1925年,在韶山,她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20来所,并亲自到农民夜校讲课,她编了一首“农民苦,农民苦,打了粮食交地主;年年忙,月月忙,田里场里仓里光”的歌谣,启发农民觉悟,培训农运骨干,培养发展党员,这年成立的中共韶山支部的四个支委毛新枚、庞叔侃、钟志申、李耿侯的入党介绍人便是杨开慧。在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努力下,韶山地区相继建立了20多个秘密的群众性革命组织—雪耻会。
在广州,她经常来往于毛泽东和周恩来、邓中夏、恽代英、林伯渠、李富春之间,传递文件、书信和消息。1926年底至1927年,她协助毛泽东到长沙、武昌搞农运,夜以继日地对农运调查材料认真进行分类、选择、综合。毛泽东短期内写出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杨开慧的一份功劳。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的毛泽东在杨开慧陪伴下登上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杨开慧回乡组织革命力量,配合秋收起义。
在杨开慧陪伴的日子里,毛泽东雄姿英发、豪情万丈,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国共合作改造国民党,再到领导农民运动写出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将革命一步步推向高潮,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提出了“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星星之火。
敌人抓不到领导暴动的毛泽东,便抓住杨开慧开刀。在毒刑达不到目的的情况下,何键担心难以收场,于是确定只要杨开慧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当时,在白色恐怖下,革命处于低潮,面对艰苦和失败,有许多人对革命缺乏信心,选择了离开甚至叛变;在井冈山,有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行军途中有不少人逃跑、叛变,这里面有战士、连排长、团长,还有师长;杨开慧若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对毛泽东、对红军、对共产党,何尝不是一颗重磅炸弹?杨开慧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终慨慷赴死。
二 毛泽东三赋情词“三堕泪”
1920年,毛泽东曾有情浓词美的《虞美人》写与开慧:“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状孤身异地,辗转反侧,长夜不眠的刻骨相思。这一“泪”表达了毛泽东心灵中对杨开慧的挚爱。
1923年,毛泽东一首《贺新郎》写给杨开慧:“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重比翼,和云翥。”这首词是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零落之“泪”情真意切,令人们为其真挚爱情,为他们壮别天涯的豪情所震撼。
1957年 5月11日,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我失骄杨君失柳……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其“顿作倾盆雨”之“泪”,寄托了毛泽东对亡妻的绵绵哀思之情,令人们伤感万分。1962年,当章士钊先生请教词中“骄杨”作何解释时,毛泽东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稍后,毛岸青与邵华请求父亲毛泽东把这首词写给他们时,毛泽东把原词“我失骄杨君失柳”,写成了“我失杨花君失柳”, 邵华问是不是老人家笔误,毛泽东很深情地说,“称‘杨花’也很贴切。”对于敌人、对于革命来说,她是骄杨;对于亲人,对于人民来说,她是杨花!。
三 深负疚 一生倾注情无尽
从敌人的报纸上知道杨开慧遇难的消息,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历历往事涌上心头,加之和贺子珍结婚这一事实一直折磨着他。他怀着沉重的负疚之感,提笔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寄款为杨开慧修墓立碑,上刻“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1936年,上海地下党组织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毛岸英兄弟俩,听到身边工作人员悄悄议论自己的家庭为革命作出的牺牲时,毛泽东伤感地对卫士说:你们可以这样说,我不能这样说。对我来说,爱人和孩子为我作出了很大牺牲。我是对他们负疚的……
1950年,毛岸英牺牲于抗美援朝的战场。“昔年种柳今摇落”,这又更让毛泽东对自己的过去和对杨开慧更加负疚。1990年,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全面清理毛泽东遗物时,发现了毛泽东悄悄收藏的毛岸英衣物。那是20多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独自守候! 自从毛泽东与杨开慧在北海订情,一晃30年过去了,一墙之隔的中南海成为了毛泽东的办公室,而失去开慧,此恨绵绵……
1949年8月,长沙刚刚解放,杨开智曾将母亲健在的消息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当即回电道:“来函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
1949年9月11日,回湖南长沙探亲的朱仲丽受毛泽东之托看望杨开慧的母亲及杨开智夫妇,并向杨老太太转达了口信“主席想接您去北京,由他亲自照顾您老。他请开智夫妇送您去武汉,这一段火车票费用你们自理。从武汉去北京,由林彪用飞机护送。”杨老太太回答说:“我不去!南京、北京我都去过了,住敷(够)哒!”
全国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以后,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按月给杨老太太寄生活费,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亲自过问这件事,有时检查发现秘书忘寄了,他便叮嘱要补寄。就这样一直赡养到老人去世。
1949年10月,毛泽东指示湖南省委:“杨开智夫妇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1950年全国分批进行土改,毛泽东对湖南省领导王首道说:“杨家是地主。但她家里为革命牺牲的人多,可以免于斗争。”
1950年5月下旬,毛岸英受毛泽东委托回湘看望亲友,回板仓为母亲杨开慧扫墓。此后,毛泽东多派毛岸青邵华夫妇回湘看望亲友。
毛泽东派岸英到长沙时,还交代他“一定要找到孙嫂”。孙嫂名陈玉英,为毛泽东与杨开慧家保姆,曾和杨开慧一同受刑。岸英带来父亲毛泽东的亲切问候,并安排她家的生活,把孙嫂的女儿孙燕接到长沙读书。
此后,1957年和1958年,毛泽东接孙嫂到北京,4次亲切接见了她。孙嫂谈到开慧对毛泽东的真情,毛泽东流下眼泪,说:“我看见你就像看见了开慧一样。你们就是我家里人一样,以后你们每年来一次北京,配君(孙燕的学名)也要来。”
1954年,杨开慧舅父向理卿夫妇、向明卿夫妇先后由湖南平江迁居北京子女处不久,毛泽东就派秘书田家英给两家送去安家费。此后,毛泽东对向家人一直很关心。毛泽东不会忘记,他与杨开慧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时,经常遇到危险,几次得到杨开慧外婆家向家人及时通风报信,化险为夷;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后,杨开慧母子得到向家人的接济和保护;杨开慧被捕,向家人协助营救;杨开慧牺牲,是向家人将其收殓并安葬。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韶山,看到毛氏宗词,毛泽东感慨万千,告诉大家这里是他创办的农民夜校旧址,是杨开慧对农民群众传播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的摇篮。回想到妻子杨开慧协助他领导的农民运动、回想到韶山牺牲的许多革命者,他写下了著名的《七律?到韶山》“……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1959年6月27日傍晚,毛泽东回到长沙。在长沙蓉园接见了杨开智、周世钊、李淑一等多位亲友,一起合影留念,和李淑一单独合影时,毛泽东满脸悲戚,表情凝重。
1961年3月11日回长沙视察过“湖南汽电”后,已是深夜,毛泽东忽然提出要参观湖南烈士公园。在烈士塔中,毛泽东对76000多名烈士凭吊后,缓缓来到杨开慧遗像前,默默凝视良久。完后,他忽然向烈士塔内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令所有在场人员深切感受到他对杨开慧的深情。
1962年11月,当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人病逝时,毛泽东致信杨开智:“……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再次表达了对杨开慧的深切怀念。
晚年的毛泽东似乎对红色的偏爱与日俱增,红地毯、红窗帘、红色游泳裤……,有人说,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淌,他对爱妻杨开慧历久弥新的怀念,霞姑,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