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两大潮流的交汇,催生了国际环境法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并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贸易与环境之间之所以出现冲突与矛盾,是因为贸易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贸易;环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1/2-0038-02
一、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提出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作为重要议题被正式提出后,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及世界各国特别关注的热点,这是源于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时代革命的必然结果。
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在为世界贸易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许多影响,从而形成贸易与环境问题。
二、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能否有利于环境,或是否会导致环境退化,或者说,贸易自由化能否维持和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此国际上的争论很多,有些还是针锋相对的。贸易自由化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
(一)积极影响
贸易自由化得最终目标是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更大规模的流通,从而推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贸易自由化和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一致的。
首先,通过贸易自由化和加强竞争可实现更有效的环境要素使用和消费模式。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在促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方面成果卓著。这就意味着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特定产量的产品所需要的资源较少,同时它所产生的能够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更多。从这一意义上说,贸易自由化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是双重的。
其次,通过贸易扩张和鼓励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有利于消除贫困。贫困和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许多地区因经济压力而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引导和鼓励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1996年的报告指出:“强调减轻和消除贫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增加贸易和市场准入机会在这方面的作用”,《里约宣言》的原则5指出“根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21世纪议程》的第3章要求:“促进开展国际合作,解决贫困的根源”,并鲜明地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身负沉重的外债,如果发展资金不足,如果有各种壁垒限制进入市场的机会,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价格和贸易条件依然低劣,发展进程便不会形成势头。”
第三,通过贸易自由化增加与环境有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贸易自由化在这方面的潜在贡献包括:打破市场壁垒,获得环境友好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准入;通过广泛的产品或服务流通倡导环境友好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通过合作、许可等方式进行技术转移,确保环境技术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共享。自由贸易体制可以增加环境友好商品、服务和技术的销售及传播机会。
(二)消极影响
贸易自由化在带来环境保护所需要的巨大财富的同时,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对环境资源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
首先,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某些产品的流通本身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扩散和转移。不加限制的自由贸易将导致污染环境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和扩散,并造成相关国家环境的恶化。根据污染环境产品性质的不同,其自由贸易对环境产生副作用的对象也不同。具有生产性外部不经济性的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将对生产国或出口国环境造成污染;具有消费性外部不经济性的出口产品将在消费过程中对进口国的环境造成污染;兼具生产性和消费外部不经济性的出口产品将对出口国、进口国以及海洋、大气层等公共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性产业的转移可能给该企业的输入国带来污染。此外,贸易自由化也增大了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跨境转移,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可能性。
其次,贸易自由化可能造成特定国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掠夺的手段。发达
国家由于其实施环境保护的时间比较长,相关制度体系较为完整、科学,因此环境要素的价值或多或少的在其产品或服务中有所体现。发展中国家由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和经济水平,环境要素尚未在产品或服务中有所体现。因此产品较之其在发达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价格要相对低廉。现有各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显示,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上述价格优势部分地源于其国内环境要素的无偿使用。而发达国家则一方面购入廉价初级产品,另一方面将其中部分产品加工后又以高价输出给发展中国家。这其实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资源的掠夺和无偿利用。而自由贸易所引发的全球对于廉价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则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基于其发展需要而过度开发和使用其国内自然资源,造成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再次,贸易自由化可能加大环境的负荷。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更有效利用,其在生产方式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基于规模化效应理论而出现的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在生产方法方面的表现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大规模使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对这种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的应用缺乏有效的管制,经济活动追求利润的本性不仅可能加大环境的负荷,同时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贸易自由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剧、能源耗竭的原因之一。但正如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在其报告中所分析的那样,贸易自由化对于环境的具体影响取决于各国的具体国情和采取的相应措施。因此目前的问题是怎样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和国内政策调整、进行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翁国明.入世与全球化经营的法律保障[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
[2]徐淑萍.贸易与环境的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周珂.环境法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岩盛兰,傣族,四川大学法学院环境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贸易;环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1/2-0038-02
一、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提出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作为重要议题被正式提出后,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及世界各国特别关注的热点,这是源于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时代革命的必然结果。
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在为世界贸易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许多影响,从而形成贸易与环境问题。
二、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能否有利于环境,或是否会导致环境退化,或者说,贸易自由化能否维持和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此国际上的争论很多,有些还是针锋相对的。贸易自由化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
(一)积极影响
贸易自由化得最终目标是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更大规模的流通,从而推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贸易自由化和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一致的。
首先,通过贸易自由化和加强竞争可实现更有效的环境要素使用和消费模式。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在促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方面成果卓著。这就意味着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特定产量的产品所需要的资源较少,同时它所产生的能够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更多。从这一意义上说,贸易自由化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是双重的。
其次,通过贸易扩张和鼓励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有利于消除贫困。贫困和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许多地区因经济压力而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引导和鼓励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1996年的报告指出:“强调减轻和消除贫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增加贸易和市场准入机会在这方面的作用”,《里约宣言》的原则5指出“根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21世纪议程》的第3章要求:“促进开展国际合作,解决贫困的根源”,并鲜明地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身负沉重的外债,如果发展资金不足,如果有各种壁垒限制进入市场的机会,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价格和贸易条件依然低劣,发展进程便不会形成势头。”
第三,通过贸易自由化增加与环境有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贸易自由化在这方面的潜在贡献包括:打破市场壁垒,获得环境友好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准入;通过广泛的产品或服务流通倡导环境友好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通过合作、许可等方式进行技术转移,确保环境技术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共享。自由贸易体制可以增加环境友好商品、服务和技术的销售及传播机会。
(二)消极影响
贸易自由化在带来环境保护所需要的巨大财富的同时,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对环境资源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
首先,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某些产品的流通本身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扩散和转移。不加限制的自由贸易将导致污染环境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和扩散,并造成相关国家环境的恶化。根据污染环境产品性质的不同,其自由贸易对环境产生副作用的对象也不同。具有生产性外部不经济性的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将对生产国或出口国环境造成污染;具有消费性外部不经济性的出口产品将在消费过程中对进口国的环境造成污染;兼具生产性和消费外部不经济性的出口产品将对出口国、进口国以及海洋、大气层等公共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性产业的转移可能给该企业的输入国带来污染。此外,贸易自由化也增大了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跨境转移,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可能性。
其次,贸易自由化可能造成特定国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掠夺的手段。发达
国家由于其实施环境保护的时间比较长,相关制度体系较为完整、科学,因此环境要素的价值或多或少的在其产品或服务中有所体现。发展中国家由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和经济水平,环境要素尚未在产品或服务中有所体现。因此产品较之其在发达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价格要相对低廉。现有各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显示,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上述价格优势部分地源于其国内环境要素的无偿使用。而发达国家则一方面购入廉价初级产品,另一方面将其中部分产品加工后又以高价输出给发展中国家。这其实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资源的掠夺和无偿利用。而自由贸易所引发的全球对于廉价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则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基于其发展需要而过度开发和使用其国内自然资源,造成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再次,贸易自由化可能加大环境的负荷。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更有效利用,其在生产方式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基于规模化效应理论而出现的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在生产方法方面的表现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大规模使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对这种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的应用缺乏有效的管制,经济活动追求利润的本性不仅可能加大环境的负荷,同时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贸易自由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剧、能源耗竭的原因之一。但正如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在其报告中所分析的那样,贸易自由化对于环境的具体影响取决于各国的具体国情和采取的相应措施。因此目前的问题是怎样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和国内政策调整、进行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翁国明.入世与全球化经营的法律保障[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
[2]徐淑萍.贸易与环境的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周珂.环境法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岩盛兰,傣族,四川大学法学院环境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