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创作谈

来源 :江河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首诗对我不是一时兴起。产生写这样一首诗的想法可能差不多有十多年了。处理奔月这个题材的想法产生更早。每次抬头看见满月的清辉,或者读到古人关于月亮的清丽的诗篇的时候,都会重复唤醒我的这个愿望。2000 年后某月日,从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些关于后羿和嫦娥的句子,我随手记在一张A4纸上。但是,因为觉得这个题目很大,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就一直没有动笔。中间临时有些想法,就添加到那张纸上。渐渐地记满了一页。时间太长了,那张纸几次失而复得,得而复失。2018 年搬家,在办公室抽屉的夹层内终于再次发现了它。时间长了,纸张已经发黄发脆。我想,这回可要好好看住,不能再丢了。搬入新居后,就小心放在书桌靠近手边的第一道抽屉里。2019 年暑假,本来计划写两篇文章的,但是直到临近8 月中旬,也没时间动笔,文章的兴趣也日益萧索,忽然想起这首诗的计划,就决定用假期余下的时间把它写出来。然后,就去书桌抽屉里找那张纸,结果一无所获。当时沮丧极了。然而,终于下决心在没有蓝图的情形下从头开始。头一天(8 月8日)不怎么顺利,开了好几个头。第二天将第一人称叙述改为第三人称,进展就顺利了。一种流动的节奏被把握到了。诗行流动起来了,它为自己开拓了河床——我是说,诗的形式。当诗行在节奏的引导下几乎是自我推进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首诗快成了。果然,到下午就完成了初稿180 行。此后在8 月10 日改了一遍,到8 月13 日又改一遍,就大体定稿了。此后就只有零星的修改了。同时改出一个素体版。《十月》刊登过本篇的自由体版,这次给《江河文学》的是后来改定的素体版。
  2019 年8 月9 日日记记录了我当时的想法:“奔月神话是中国神话中最有魅力也最值得探究的一种。月亮对于汉文明的重要性主要系于此神话。其重要性不亚于伊甸园原罪神話对基督教文明。嫦娥窃药就如夏娃偷食苹果,都是对于神的约定的违背——那药本来是西王母给羿的。‘羿’的名字中带有羽毛,吃药飞仙的应该是他。所以,嫦娥吃药是‘窃’。羿射日,嫦娥奔月,涉男女、日月、阴阳之间关系,日、男为阳,月、女为阴,但日与男又处于敌对关系中。羿射日可以说男人的失败,他自己与自己敌对。嫦娥窃药则是男女关系的失败,奔月意味女人从与男人的关系逃遁,回到了女人的世界。嫦娥何以窃药? 此为神话关键。但神话本身在这个关键环节是缺失的。需要找到解释。鲁迅对这个神话的处理太草率了,用玩笑的方式取消了神话的深层寓意,并加深了对女性的偏见。我则以一种较严肃的方式重新处理了这个神话。”
  写作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比较强烈的愿望,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女性对世界的感受。在诗中,这个世界由月亮象征性地加以体现。因为我自己的男性身份,这个目标当然不可能达到,只能通过想象去接近。当然,我也不相信男女的截然划分。我以为,男性身上也可存在女性的成分,而女性身上也有男性的成分——要不然两性之间就完全不能理解了——而男女之间的某种转化也是可能的。这有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的充分依据。我把这首诗看作是我身上的女性在说话。而我认为,在中国的传统审美趣味中,其实有明显的女性倾向。这是月亮在传统诗歌中不断被书写,而且写得那么动人的原因。相反,中国诗中写太阳的完整诗篇就很少,动人的就更少。这似乎是女性被压抑的地位在文化上的一种象征性补偿。也许,恰恰因为女性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广泛缺席,所以在心理上、审美上反而强烈要求这样一种代偿?就像爱情在古人生活中的缺席,友谊就成为一种代偿。另外,就我自己而言,对女诗人、女作家的阅读(不能说特别广泛),一直伴随我的成长,构成了我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我的个人感受力的重要来源。这首诗也算是一种回馈。
  “没有说出的话语/是珍贵的,那些她背地里说给/自己的话,没有人倾听的,在煌煌/的亮光下找不到位置的。”这几行确如周瓒在她的文章中所说,在诗中有重要的地位。周瓒文中说:“如果对于嫦娥而言,‘一个新的时代’是需要把她‘秘密的话语’‘隐蔽’起来的时代,那么也许,这种话语曾经是可以自由表达,可公开的,也即,嫦娥的话语是自某个时期开始被刻意遮蔽、压抑的。这或许暗示了远古时代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必然代价。”我写这首诗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么远。我主要是把“一个新的时代”和“十日时代”作对照。“十日时代”是一个完全光明,完全男性,完全集体的时代,“阴影”(个人的、阴性的)是不被允许的。实际上,“十日时代”以光明、集体的名义驱散一切阴影,消灭了一切个人生活的可能性,因此也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同时,它也是自反的时代。羿的射日就是这一自反性的表现。为了生活可以持续,“十日时代”的衰落是必然的。九日的坠落迎来了一个正常的时代,月亮和阴影出现了。在“十日时代”,月亮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它存在,也早在十日的高温高压下熔化了。我把月亮看作一个新诞生的事物,意味着一种个人、私人生活的开端。“十日时代”肯定是父系的,崇拜权力和光明的。但它和母系时代的关系,我并没有加以深入的考虑。经周瓒的文章一点,我才悟到这一层关系。
  这首诗里用到了很多的省略号。周瓒的文章也注意到了。这点也令一个作者感动。这些省略号是嫦娥的犹豫、疑虑,也是我自己的犹疑和疑虑,同时也是多重时空、心理距离的体现。嫦娥和后羿之间,嫦娥和月亮之间,叙述者和嫦娥之间都存在这种时空的、心理的距离。诗的努力一方面是消除这种距离,带来理解;另一方面也是保护、维持这种距离(阴影也是距离的体现方式之一),给距离两边的独立主体一个私下的、独自的空间,也给神秘,给美留出必要的空间。这种把握距离的智慧可以称为“距离的诗学”,我以为是现代诗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这首诗一开始采用第一人称,而进展不顺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诗中的距离,特别是叙述者和嫦娥之间的距离,而失去了必要的分寸感。在第一人称叙述中,叙述者试图消弭他和叙述对象的距离。在这个题材中,必然要求他进入嫦娥的内部,进而取代嫦娥。这是一个狂妄的想法。所有的代言体都有类似的狂妄。也就是,代言体最终表现的都是代言者而不是被代言者。古典诗中代言式的闺阁诗,似乎是在表现女性,其实表现的都是典型的男性想象。传统和诗人的主观性都使我们对类似的代言企图缺乏足够的警觉。我自己也长期习惯这种代言的方式。然而,当我试图以这样一种方式接近嫦娥的时候,我遇到了抵制。这是嫦娥的主体性,她已经形成的自主意识对叙述者和叙述的抵制。诗句在这种抵制面前停滞了,回流了。它以拒绝行进提醒我必须做出某种改变。我改换了叙述人称,诗的推进一下子变得顺利了。我意识到自己做对了。第三人称的叙述保留了叙述者和嫦娥之间的距离。他努力去接近嫦娥,但保留了嫦娥的自主性;他试图去理解嫦娥,但并不想取代嫦娥;他尊重乃至几乎膜拜嫦娥,但并不想成为嫦娥。他在嫦娥之外,观察、体味、领悟嫦娥的存在,她的生命状态,她对世界的感受,她的记忆、愿望、想望和后悔……我想这是一个正确的距离。
  从我的经验说,女性是对这个距离的必要性有更深切的理解——很少有女性试图为男性代言的。实际上,女性也更善于利用这个距离给我们的生命带来的机遇,或者说更善于领悟这个距离的启示。所以,女性的世界更神秘,更丰富,也更深邃。这种神秘、丰富、深邃完全可以抵消男性世界在空间上的广阔所带来的虚假优势。这是女性的智慧。我想我们应该学会敬重这种女性的智慧。向这种女性智慧表达敬意,正是这首诗隐含的意图之一。
  省略号在这首诗中还有一个作用是时间性或者音乐性的,它把较短的诗行拉长,匹配其他的诗行。当然,这个时间性也不是完全形式的,它也有意义上的贡献。
  责任编辑:高士林
  特约编辑:潘京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拟合模型发现,不论是独生子女家庭类型,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类型中,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子女学业能力都比那些缺失母亲的子女要更好。但与此同时,母亲对青少年学业能力的影响还受到兄弟姐妹家庭成员的约束,即使在没有母亲陪伴生活的条件下,独生子女青少年的学业能力表现为优秀和良好的概率仍高于那些来自有母亲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青少年。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诸多的社会弊端,但是单从青少年学业能力表现而言,独生子
期刊
摘要:在资本市场上,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过度依赖舆论噪声进行交易进而导致整个群体交易策略趋同的现象。在经济学研究上,羊群效应体现为投资者决策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基于上证50指数的周收益率数据,然后采用CSAD测度方法对上证50指数的周收益率数据进行了处理,继而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羊群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95%和99%的置信度下,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羊群效应很弱,基本可
期刊
摘要:史学首先是史料学。中共党史作为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史料的准确、可靠。但目前党史研究中,有不少研究者不认真阅读资料,闹出了许多张冠李戴的笑话。这种现象警示我们,党史研究需要:(1)严谨踏实,认真阅读资料;(2)尊重史料,不割裂史料,更不能故意歪曲史料;(3)实事求是,诚实注释;(4)正确解读、应用资料。只有这样,党史才能成为信史,党史研究才会有真正的繁荣。  关键词:党史研究;学术规范
期刊
摘要:方东美认为怀特海与华严宗思想最相似,认为二者可以从本体论、概念、思想范畴、理论系统上进行比较。方东美将华严哲学与怀特海哲学进行比较的意图是说明怀特海哲学与华严哲学在许多地方相似、相通。怀特海哲学与华严哲学相通说明有机哲学可以医治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弊病,中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沟通和融合的。  关键词:方东美;怀特海;华严哲学;有机哲学;相通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借助“直观(觉)”这一现象学原则和方法,列维纳斯得以回到事物实在,并重新“看(见)世界”、重新“发现”世界。他对海德格尔“有”(实存)的反驳和颠倒,既是对所谓“il ya”(有)的解放,也是对“无限”的呼告和吁请。这些努力都源自他对“感性”和“异质性”的直觉(观)。在描述“il ya”时,列维纳斯坚持认为它是原质和第一性的,它本身就是“异质性”。以“il ya”为起点,列氏发现新的、特殊的“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的关系,以及银行面临内外部监管对高管风险控制激励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银行内部监管中的股东监管可以对高管薪酬进行控制,外部董事对高管薪酬及其风险敏感性并没有起到“监管作用”。(2)银行外部监管机制的加强弱化了高管风险控制激励。  关键词:银行监管;高管薪酬;风险承担;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同业与异业两种联合社形态,以“组织化潜在利润—合作社产品异质性—谈判成本—合作社制度创新”作为研究主线,对这两类联合社的不同制度变迁生成路径进行了理论解释,得出了如下结论:当存在着联合的潜在利润时,产品同质性的合作社群体联合谈判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诱致性制度变迁从而生成同业联合社;产品异质性的合作社群体,由于产品的差异容易导致合作社之间利益需求的不集中,自发联合的谈判成本过高,从
期刊
摘要:现有对财产权基本结构的认识摆不脱物权/债权二元区分的“前见”制约,因此若要期望能形成有效的反动(re-act),首先必须察明物债区分的理由,然后梳理其演变历程,发现内在脉络的矛盾,最终循此矛盾提出改善性甚至替代性的方案。本文着力于第一步工作,在既往物权/债权二元区分的纷纭论述中概括出其最主要的支撑和理由,分别是前见理论路径提供的历史合理性、生活常识认知提供的经验合理性、以及满足现代交易保护要
期刊
江河之美,美于温润如碧,美于滔滔不绝,美于豪迈大气,美于诗情诗意!  中华乃诗之大国,诗,艺术之珍。本期特以诗歌专号推出,以展中华人文、以示江河壮美。开篇长诗《奔月》不仅诠释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还原后羿和嫦娥作为常人的七情六欲,诗行流露更多的是日与月、阴与陽、天与地、男与女、简单而复杂等关系。《月亮上没有女儿国》与关于《奔月》的创作谈呼应,可供赏析。  本期可圈点的诗行无数,如,“我们的
期刊
摘要:产业转移是推动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对于优化城市群的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群创新发展中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包括城市群协调机理模型、产业转移的概念和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然后,以皖江城市群为例,对皖江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集群分析,并进行了集群间的产业链关联分析;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承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