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教材的编写是从国家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来顶尖设计,规格之高,建国以来属于首次。统编“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统编教材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德育;能力;基础;创新;教学方式的转变
统编“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从国家层面上看,为什么国家对此次教材编写这么重视呢?原因是:我们的国家目前面临着意识形态的风险和挑战,一些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想破坏祖国统一的大好局面,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那段侵略历史,李登辉之流在台湾鼓吹的“台独”言论,严重混淆青少年的视听。“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如果我们国家不在教科书里植入红色基因,不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那么未来的青年人就会忘掉那段屈辱的历史,追求所谓的民主和自由,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教育体现国家意志,教材就是体现国家意志最好的载体,所以此次编写“三科”教材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来设计,而不再由各个省市、自治区来编写,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在明确教材的根本属性是其基础工具性的同时,更强调了教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理念。
二、从教师层面看,教师起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强调了教师育人的重要功能。可能以前一個教师如果埋头钻研学问,把书教好,就会成为一个好老师;现在不是这样了!把书教好,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任务,教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育好人。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大家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一线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我们要“立德树人”。一是切实抓好落实好党和国家交给的工作。比如语文教师就要明确新教材所要求教师要完成的关于语文素养培养的教学任务,务必以己昭昭,才能使人昭昭。二是扎实落实新教材关于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精神,教读课文重在习惯培养,自读课文要大胆放手,重在点拨,课外阅读要有指导,有策略,有阶段性检验。语文教师要明白:基础语文教育重在基础,注重引导“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要仔仔细细地读,话要清清楚楚地说,作业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教师要教育学生要诚信做人,要把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编写思想吃透,最终传授给亿万中小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三、从学生层面看,由于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更加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科”教材的编写,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此次编写教材,以“守正创新”为原则。国家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思想素质过硬的教育专家、一线的特级教师、教研员在教材编写时,他们不被报纸媒体所挟持、所绑架,而是借鉴吸收了民国时期编写教材时的很多的成功经验,注重教材的正确性、科学性、专业性。例如:小学版的语文在教材编写时就吸收了童谣、儿歌等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知识点。对学生认知规律也进行了纠正,比如识字教学就强调了“多认少写”,因为幼儿的手指骨骼还没有发育完整,不能过多地写字。编者有目的的在一年级语文中安排了300个最常用的字来用于教学。统编教材编写的梯度明确,语文要素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稳步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每册都有相应的重要训练点,可操作性非常强。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自然过渡与教材内容的创新意识有机融合。
四、从教材编写看,我们要正确理解、准确把握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全面理解教材变化的新思路,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原则、结构体系与风格特色;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1、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一般会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只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统编三科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时代性,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统编三科教材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既要使经典篇目世代相传,也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还要有前瞻性、有国际视野。
2、充分理解统编三科教材的新变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首先,统编三科教材的新变化体现在编写理念上的变化,而内容的调整是与理念变化相统一的。例如,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加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场域,引导学生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语文素养”强调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历史教材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强调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唯物史观,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以实践探索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张衡及地动仪的相关知识,体会中国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在“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专门讲述了张衡的故事,并且设置了相关栏目,介绍国际上用张衡、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环形山。
从课文、教材正文无所不包到设置众多板块和栏目、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正体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探究性学习,那种在课文中找不到某方面内容就认为是不重视的人,其思想观念和对教材的认知还停留在照本宣科式学习的时代。
五、从教材的调整看,统编教材还有一些调整变化是基于科学性要求的。例如,以前的历史教材在讲到中日甲午战争时,都提到致远舰是被鱼雷击中的,但是史学家对这个细节进行仔细研究,查看了作战双方的航海日志后,最终确定炸沉致远舰的不是鱼雷而是炮弹。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材执行主编叶小兵认为,教材编写是非常专业的,学科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教材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说,教材的这种变化更符合史实了。社会大众对统编三科教材的关注和热议,是基于个人受教育经历和学习经验的,他们对教材已经形成固化的理解和惯性思维,当发现教材有新变化时,会不自觉地去探讨其合理性。
统编“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统编“三科”教材需要加大对社会大众的宣传力度,以增进他们对统编三科教材的了解、提升其认知水平为重点,加强教育舆情的收集和研判,努力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新途径,利用各种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回应、引导舆论,让教育圈内、圈外两个“舆论场”同频共振,为统编三科教材的使用、落地和进一步改进、完善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育人的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汪瑞林
[2]《学子读写.综合教研版》汪志强
(文山州丘北县树皮乡龙树塘小学校)
关键词:统编教材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德育;能力;基础;创新;教学方式的转变
统编“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从国家层面上看,为什么国家对此次教材编写这么重视呢?原因是:我们的国家目前面临着意识形态的风险和挑战,一些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想破坏祖国统一的大好局面,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那段侵略历史,李登辉之流在台湾鼓吹的“台独”言论,严重混淆青少年的视听。“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如果我们国家不在教科书里植入红色基因,不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那么未来的青年人就会忘掉那段屈辱的历史,追求所谓的民主和自由,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教育体现国家意志,教材就是体现国家意志最好的载体,所以此次编写“三科”教材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来设计,而不再由各个省市、自治区来编写,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在明确教材的根本属性是其基础工具性的同时,更强调了教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理念。
二、从教师层面看,教师起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强调了教师育人的重要功能。可能以前一個教师如果埋头钻研学问,把书教好,就会成为一个好老师;现在不是这样了!把书教好,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任务,教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育好人。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大家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一线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我们要“立德树人”。一是切实抓好落实好党和国家交给的工作。比如语文教师就要明确新教材所要求教师要完成的关于语文素养培养的教学任务,务必以己昭昭,才能使人昭昭。二是扎实落实新教材关于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精神,教读课文重在习惯培养,自读课文要大胆放手,重在点拨,课外阅读要有指导,有策略,有阶段性检验。语文教师要明白:基础语文教育重在基础,注重引导“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要仔仔细细地读,话要清清楚楚地说,作业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教师要教育学生要诚信做人,要把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编写思想吃透,最终传授给亿万中小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三、从学生层面看,由于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更加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科”教材的编写,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此次编写教材,以“守正创新”为原则。国家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思想素质过硬的教育专家、一线的特级教师、教研员在教材编写时,他们不被报纸媒体所挟持、所绑架,而是借鉴吸收了民国时期编写教材时的很多的成功经验,注重教材的正确性、科学性、专业性。例如:小学版的语文在教材编写时就吸收了童谣、儿歌等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知识点。对学生认知规律也进行了纠正,比如识字教学就强调了“多认少写”,因为幼儿的手指骨骼还没有发育完整,不能过多地写字。编者有目的的在一年级语文中安排了300个最常用的字来用于教学。统编教材编写的梯度明确,语文要素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稳步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每册都有相应的重要训练点,可操作性非常强。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自然过渡与教材内容的创新意识有机融合。
四、从教材编写看,我们要正确理解、准确把握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全面理解教材变化的新思路,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原则、结构体系与风格特色;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1、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一般会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只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统编三科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时代性,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统编三科教材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既要使经典篇目世代相传,也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还要有前瞻性、有国际视野。
2、充分理解统编三科教材的新变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首先,统编三科教材的新变化体现在编写理念上的变化,而内容的调整是与理念变化相统一的。例如,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加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场域,引导学生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语文素养”强调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历史教材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强调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唯物史观,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以实践探索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张衡及地动仪的相关知识,体会中国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在“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专门讲述了张衡的故事,并且设置了相关栏目,介绍国际上用张衡、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环形山。
从课文、教材正文无所不包到设置众多板块和栏目、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正体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探究性学习,那种在课文中找不到某方面内容就认为是不重视的人,其思想观念和对教材的认知还停留在照本宣科式学习的时代。
五、从教材的调整看,统编教材还有一些调整变化是基于科学性要求的。例如,以前的历史教材在讲到中日甲午战争时,都提到致远舰是被鱼雷击中的,但是史学家对这个细节进行仔细研究,查看了作战双方的航海日志后,最终确定炸沉致远舰的不是鱼雷而是炮弹。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材执行主编叶小兵认为,教材编写是非常专业的,学科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教材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说,教材的这种变化更符合史实了。社会大众对统编三科教材的关注和热议,是基于个人受教育经历和学习经验的,他们对教材已经形成固化的理解和惯性思维,当发现教材有新变化时,会不自觉地去探讨其合理性。
统编“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统编“三科”教材需要加大对社会大众的宣传力度,以增进他们对统编三科教材的了解、提升其认知水平为重点,加强教育舆情的收集和研判,努力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新途径,利用各种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回应、引导舆论,让教育圈内、圈外两个“舆论场”同频共振,为统编三科教材的使用、落地和进一步改进、完善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育人的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汪瑞林
[2]《学子读写.综合教研版》汪志强
(文山州丘北县树皮乡龙树塘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