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途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c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中学物理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实验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增强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实验依然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有效改进的研究措施,旨在促进整个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实验;途径
  G633.7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不管是经济水平还是科技水平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质的飞跃,与这两方面相比较,目前我国中等教育水平发展还有点差强人意,整体的素质教育还没有达到预想目标,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培养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目的,中学物理的创新实验作为一种新的物理教学手段,既能充分体现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又是提升整个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实验研究是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物理教学对创新实验的重视不够
  从我国当下的教育体系来看,中学物理教学中还是较为重视为分数的要求。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明显这样的口号还没有完全能够实行,在初升高的过程中,分数依然是上学率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了中学物理教学对创新实验的重视不够,一味的进行书本的讲解,使得物理教学也变得比较枯燥无味,在升学考试的时候,物理的创新实验出现概率也低,需要学生做的实验都是老师之前教过的,缺乏一定的设计性实验,再加上有的学校因为当地教育部门不重视教学导致学校经费不足,缺少物理教学实验的器材,有的学校也存在器材破旧,设备不行等问题,学生不认真、老师为了省时更是直接让学生将实验背下来,这些统统都影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偏离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创新实验目的。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双方主体参与度不够
  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影响,大部分的中学物理教师对于创新实验的观念还不足,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为了追求教学速度,只是让学生把需要做的实验直接背下来,忽视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实验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这样的做法都容易忽视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而在这种传统的教学实验当中,教师占了主导位置,强调这个需要记住那个需要背下,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的时间去思考,只是机械性的将实验记住无法真正理解物理实验的意义,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三)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实验的教学方法陈旧
  在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验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都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进行一个实验之前,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和最后的实验结果的讲解,让学生将这些都记住甚至是背下来,然后随便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几个数字就算是完成了一项实验报告。同时在中学物理教学的创新实验中还存在真正的设计性实验匮乏的现象,设计性的实验由于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开展这样的实验,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的提升,阻碍了教学的发展。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途径研究
  (一)摒弃传统教育体制,树立正确的创新实验观念
  以往传统重视分数的应试教育大大制约了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创新,所以要实现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实验,首先就要改正这种不恰当的教育体制,让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升学考试中,分数还需要作为一项评判标准,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还应该在考核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人也应该正视自己对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实验的看法,培养樹立全新的创新实验观念,转变陈旧观念,全面落实新课标下的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目标,从财力、物力、人力三方面出发,加大对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实验的资金投入、师资力量投入和设备投入,技术更换损坏或是陈旧的设施设备,寻找适合当下学生需求的实验器材,保证创新实验的顺利开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实验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双方主体参与,开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
  教师和学生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两大主体,应该各自提升在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实验中的参与度。从老师方面来说,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身观念的转变,将物理教学的创新实验当做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才能更好的落实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目标。同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物理教师,还应该随着教学的发展不算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不仅在课堂上要有熟练运用每项物理实验的技能,还要有能开发课外创新实验的能力,积极开发适合教学要求的创新性实验,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达到教学目的,从而得到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自主的提高自身创新实验的经验,将自己培养成学校的综合型教师。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不能只是单纯的接受教师的讲说,还应该培养自己良好创新实验的习惯,主动培养起对物理教学创新实验的重视,多多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小科技,积极参加学校或是社会组织的科技比赛,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大胆设计、用心实现,这是解决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实验双方主体的根本措施,同时还应该注意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有完整的设备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实验。
  (三)重视开展设计性实验,探究创新实验的有效方法
  要打破陈旧的物理实验和教学方式,就需要探究创新实验的有效方法,积极开展设计性实验就是一个有效途径。为了表现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通过结合现代化的教育,对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进行一定的设计和改造,发现以前实验所不能表达的问题,在进行物理创新实验的时候,也要尽量的优化实验过程,可以采取情景重现等方法来达到创新实验的直观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求知欲望来了解一项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也是提高创新实验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分组之间的交流和自己动手创造,能充分认识到物理创新实验存在的意义。
  三、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学物理教学的创新实验变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当下实现物理教学创新实验的方式方法,这些方法的同一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同共努力才能实现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明弟,鹿晓阳,孟令君,姜爱民,李轶,孙一民.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5):512-515.
  [2]张启. 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9.
其他文献
G633.55  自古一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作为一个初中地理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方位推进。  首先,教师要确立“引导”型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育”一词的语源本来有两层含义----引导;传授。英文单词“Study”原本就有学习、研究之意。但在我国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老师是
期刊
摘 要:依据地质报告、勘探线剖面图、平面投影图等资料,利用3DMine矿业软件,建立了北方某铀矿矿区的地质数据库,通过地质解译、圈定矿体,构建出了矿区的地质实体模型和块体模型,对矿体进行定量表达和逼真描绘。通过地质统计相关分析,求取相关参数,从而实现三维可视化效果和资源储量的估算。  关键词:铀矿床;3DMine软件;地质数据库;实体模型;矿体模型  1.矿区地质概况  北方某铀矿床所处区域在二连
期刊
摘 要:为了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需要提示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需要我们勇于开拓创新,改变思路,将传统僵硬的管理模式不断转化,不断提升管理水准。要注重人本管理的思想与观念,对于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与典型经验要加以学习与借鉴,同时要结合自身农村的现状与特点,不断的探索新的适合
期刊
恐龙是冷血动物吗?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求有较为全面的素质结构,而且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担,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任何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当今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其焕发生命活力,使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  关键
摘要:医学本身体现了极强的实践性, 医学生通常会利用临床见习的形式对所学理论进行巩固,同时建立完善的临床思维。进行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进行 PBL 教学模式的引进,是培养学生信息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妇产科临床见习的效率。文章中对 PBL 教学模式在其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这对妇产科的临床见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PBL教
背景与目的:   肝癌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50%的肝癌患者发生在我国。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其复发和转移率都很高,死亡率在世
摘 要:时下,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德育的“ 非共生状” 促使学者将目光投向共生德育。共生理论的提出为德育范式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与新方法。共生所蕴含的自主—全息性、合作—互惠性、开放—接纳性三大特征诉求德育范式转型。德育范式转型已成大势所趋, 既是提高德育实效性应然选择, 又是德育理论纵深发展和德育实践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顺势而为、有所作为, 方能实现德育的根本指向———“做成一个人” 。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