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引导,注意提问时的技巧,好的提问能提纲挈领的围绕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深入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深思,在高潮时提问,在题目处提问,在结尾处提问,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文本的字里行间的韵味,让学生快速进入文章的语境。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提问 技巧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提问就很讲究原则和方法了。教师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找准文本与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这就要从提问上下功夫,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抓住文章中的修辞,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围绕这些文章重点进行有效提问。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师对一篇文章的提问要相互衔接,步步紧逼,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思考成階梯性的,而不是松散无序的,这就要老师在平时认真的在挖掘教材上下力度。比如在教学《人琴俱亡》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在充分了解本文中心主旨的基础上设计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和掌握。有了这个指导思想,老师就可以这么提问:为什么当子猷再次弹琴的时候琴声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解答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本文的核心思想。好的问题不需要老师费太大的周折,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想到文章的中心,理解课文也是事半功倍。
2.启发性原则
教师针对文本就行提问时,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具有带动性,引起他们思维的高度紧张,而不是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回答;教师的提问一定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现实环境进行。比如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对传统阅读带来的巨大冲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出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各种信息便利,引导学生讲出自己阅读的经历和感想,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提问:在如今这种信息时代,我们还需要坚持传统阅读吗?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能够激起学生进行思考,尤其是当前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越来越深,因此这个问题更能激发他们对比传统阅读和网络信息之间的差异,进而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像这样的提问,结合学生的实际,这也正是现在的许多人产生困惑之处,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但引起学生思考,更对他们的对学习和游戏开发有一个权衡,从而让更多人思考得出:只有认真学习手头的知识才会将来有可能进行游戏、网络的技术开发,两者是不矛盾的。
3.适合性原则
教师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不能脱离他们的实际生活,要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认知水平。在教学《桃花源记》这门课文的时候,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文的作者及其生活背景、写作本文的环境和缘由介绍清楚,然后提问,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学生往往无法掌握了老师提问的内涵和关键,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此外老师还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本文的内容及其背后的内涵,再提出以下问题:作者写作《桃花源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对全文形成了一个深刻认识,当然能够做出正确回答。如果没有以上环节就直接提问,这些问题学生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不知道当时作者的思想境界,就很难找到回答的路径,更不会去积极的思考。如果教师让学生在了解陶渊明的生活年代和他的写作风格后,再进行以上的提问,就一点也不唐突了。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1.提问具有创新性
在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掌握后,教师要常进行创新的提问,出其不意,让学生突然进入思维的高速旋转时,会让他们格外的兴奋,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先让学生对本文基本内容进行学习掌握,然后对其中的几个关键字句进行提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大约孔乙己已的确死了。”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互相矛盾的词语,分别是大约和的确,而且都是用来描述相同的事实,这种语言上的不平常之处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在此基础上老师针对这个句子进行提问就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本文内涵和中心思想。
2.提问内容创新
每次提问时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问题进行创新,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思考,这样的提问时有价值的,贴近文本又高于文本,对于中上等的学生跳一跳都能回答,接近文章中心思想的提问是最具价值的。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作者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可以提问:为什么作者四次提到了背影?这样的提问内容的创新不宜过多,每课一两个就已经可以了,提问多了反而无效。
3.提问方式创新
老师的提问方式有时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也需要创新,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个感觉,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引起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陋室铭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就是本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所在,因此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索,有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文章核心思想进行初步学习和掌握,也可以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本文的含义,老师可以将问题继续深化,将其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比如什么叫作陋室,铭的含义是什么,陋室铭又表达了什么含义?这种一层层推进的提问方式有助于逐步理解本文的主要思想和中心主旨,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对全文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回答把握他们学习的进程,然后有目标的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全面、全方位的提高,都对课文知识有所提高,是我们设计问题的最终目的。
结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除了要进行文学知识的传授,也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方法,多方面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课文的中心,从提出问题入手,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这样的提问不但能让学生学到课文中的知识,还能从语言的组织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一问一答是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提炼,多引导,让学生有意识的围绕课文思考,让学生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在整本书的阅读中也能做到,这是我们教师所希望看到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提问 技巧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提问就很讲究原则和方法了。教师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找准文本与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这就要从提问上下功夫,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抓住文章中的修辞,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围绕这些文章重点进行有效提问。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师对一篇文章的提问要相互衔接,步步紧逼,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思考成階梯性的,而不是松散无序的,这就要老师在平时认真的在挖掘教材上下力度。比如在教学《人琴俱亡》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在充分了解本文中心主旨的基础上设计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和掌握。有了这个指导思想,老师就可以这么提问:为什么当子猷再次弹琴的时候琴声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解答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本文的核心思想。好的问题不需要老师费太大的周折,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想到文章的中心,理解课文也是事半功倍。
2.启发性原则
教师针对文本就行提问时,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具有带动性,引起他们思维的高度紧张,而不是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回答;教师的提问一定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现实环境进行。比如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对传统阅读带来的巨大冲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出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各种信息便利,引导学生讲出自己阅读的经历和感想,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提问:在如今这种信息时代,我们还需要坚持传统阅读吗?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能够激起学生进行思考,尤其是当前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越来越深,因此这个问题更能激发他们对比传统阅读和网络信息之间的差异,进而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像这样的提问,结合学生的实际,这也正是现在的许多人产生困惑之处,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但引起学生思考,更对他们的对学习和游戏开发有一个权衡,从而让更多人思考得出:只有认真学习手头的知识才会将来有可能进行游戏、网络的技术开发,两者是不矛盾的。
3.适合性原则
教师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不能脱离他们的实际生活,要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认知水平。在教学《桃花源记》这门课文的时候,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文的作者及其生活背景、写作本文的环境和缘由介绍清楚,然后提问,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学生往往无法掌握了老师提问的内涵和关键,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此外老师还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本文的内容及其背后的内涵,再提出以下问题:作者写作《桃花源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对全文形成了一个深刻认识,当然能够做出正确回答。如果没有以上环节就直接提问,这些问题学生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不知道当时作者的思想境界,就很难找到回答的路径,更不会去积极的思考。如果教师让学生在了解陶渊明的生活年代和他的写作风格后,再进行以上的提问,就一点也不唐突了。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1.提问具有创新性
在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掌握后,教师要常进行创新的提问,出其不意,让学生突然进入思维的高速旋转时,会让他们格外的兴奋,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先让学生对本文基本内容进行学习掌握,然后对其中的几个关键字句进行提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大约孔乙己已的确死了。”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互相矛盾的词语,分别是大约和的确,而且都是用来描述相同的事实,这种语言上的不平常之处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在此基础上老师针对这个句子进行提问就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本文内涵和中心思想。
2.提问内容创新
每次提问时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问题进行创新,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思考,这样的提问时有价值的,贴近文本又高于文本,对于中上等的学生跳一跳都能回答,接近文章中心思想的提问是最具价值的。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作者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可以提问:为什么作者四次提到了背影?这样的提问内容的创新不宜过多,每课一两个就已经可以了,提问多了反而无效。
3.提问方式创新
老师的提问方式有时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也需要创新,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个感觉,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引起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陋室铭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就是本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所在,因此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索,有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文章核心思想进行初步学习和掌握,也可以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本文的含义,老师可以将问题继续深化,将其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比如什么叫作陋室,铭的含义是什么,陋室铭又表达了什么含义?这种一层层推进的提问方式有助于逐步理解本文的主要思想和中心主旨,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对全文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回答把握他们学习的进程,然后有目标的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全面、全方位的提高,都对课文知识有所提高,是我们设计问题的最终目的。
结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除了要进行文学知识的传授,也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方法,多方面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课文的中心,从提出问题入手,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这样的提问不但能让学生学到课文中的知识,还能从语言的组织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一问一答是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提炼,多引导,让学生有意识的围绕课文思考,让学生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在整本书的阅读中也能做到,这是我们教师所希望看到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