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完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的社会价值,进行劳动实践,满足劳动需要,提升劳动的实用价值。
【关 键 词】 劳动意识;劳动价值;劳动习惯;劳动实践
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创造性劳动使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中央倡导的“八荣八耻”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然而现实生活中,学校和家长却往往忽视劳动教育,尤其是几千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语)的思想根深蒂固。为父母者、为人师者往往是这样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
【画面一】
暑假刚刚结束,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学期,为新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位一年级班主任在教室里挥汗如雨打扫卫生,看得出老师干得很投入,衣服湿透了,脸上满是汗水和尘土。正当她为自己辛勤劳动而使教室变得焕然一新而感到欣慰时,一位衣着时尚的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参观教室,见此情景,这位妈妈眉头一皱,用手捂着鼻脸,对孩子说:“走吧,清洁工还在打扫卫生。”说罢拉着孩子就走,边走边教育孩子道:“以后上学了,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干大事,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像她一样干清洁工,多脏多累呀!”
【画面二】
课堂上,老师拿着几本作业本,面露愠色:“小明、丁丁、红红,你们多少次没按时完成作业了!为了让你们长点记性,今后别忘了做作业,从今天起,罚你们做值日一星期!”转脸间,面带笑容:“今天小石、芳芳、玲玲几个同学的作业完成得最好,而且,他们的作业已经连续多次得‘优’,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今后就奖励他们不用做值日了!”
看到这熟悉的画面,大家都会认为这些事情司空见惯,没什么了不起的,甚至会说,我也这样教育过自己的孩子呀。与此同时,笔者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和家长如此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懒,什么都不愿意做,值日做不好,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这是怎么回事?
鉴于以上现象的产生,笔者认为树立正确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 低年级起,教育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小学德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学生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完午餐,把桌子摆放整齐,把桌面擦干净,每天评出“自我服务标兵”,并为这些“自我服务标兵”带上小红花,树立典型榜样。在此基础上,让“自我服务标兵”孩子为大家服务,如领加餐、发加餐、送加餐、做值日,告诉所有同学,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当孩子的劳动有困难时,首先要肯定孩子,然后耐心、亲切地指其出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当面示范,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方法和技巧。其次,做好家校联系,通过“校讯通”大力表扬劳动能力强的同学,及时表扬在劳动方面取得了进步的同学,同时注意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做好此项工作。最后,请家长及时通过“家校联系本”,告知老师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在班会上,把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做总结,及时表扬在家主动干力所能及家务的同学和近期劳动方面有进步的同学。除此之外,大扫除时请本周表现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大扫除作为奖励。期末结束,请被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做学期最后一次值日……就这样,逐步在孩子脑海里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初步形成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 中年级起,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完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的社会价值。在低年级培养形成劳动习惯的基础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孩子一起积极参加或让孩子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条途径,可以有效完善孩子的劳动习惯。课余,我号召孩子参加居民社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如春天参加植树节植树活动;夏天协助小区工作人员灭蚊蝇;秋天在小区花坛里除草;冬天除了进行堆雪人、打雪仗一些娱乐活动之外,还可组织清扫积雪等。活动之余,鼓励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发报纸、取牛奶、照顾小朋友等。在这种劳动中,学生们转换了心态,以他人的需要为中心,急他人之所急,学会了关心他人。当然内容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劳动,也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能更加完善学生的劳动习惯,提升他们劳动的社会价值。
3. 高年级起,教育学生体验田间劳作,进行劳动实践,满足劳动需要,提升劳动的实用价值。高尔基说过,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让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劳动是学习的工具,劳动是教育的手段,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在低中年级培养好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的基础上,孩子对劳动有了强烈的需求。为了满足孩子的劳动需求,提高劳动价值,我组织班中同学开展“我是厨艺大师”活动,让孩子利用双休日学做一道菜,在班会上展示自己的厨艺作品,评出“最佳拼盘”“最佳创意”等奖项,孩子对此乐此不疲,在选择作品原材料、设计作品、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也满足了孩子的劳动需要。经过几年的培养,虽然孩子们对家务劳动已经是轻车熟路,劳动热情不断高涨,但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对农业劳动还是很陌生的。我发现,学校操场有一片空地荒芜着,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挖地开荒,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手被磨破了,可他们不言放弃,这不正是形成了良好的劳动品质吗?等整好了地,我请来了班中有种菜经验的家长当孩子们的校外辅导员,指导种菜技术,孩子们兴致勃勃,下课就去观察菜地,很快菜种就发芽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为蔬菜松土、浇水、捉虫。第一次收获蔬菜时,我们一起分享着收获蔬菜带来的快乐,当然,孩子们对劳动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种菜活动让同学们的社会实践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及收获的不易,学会了农业劳动的基本技能,满足了他们的劳动需要,提升劳动的实用价值。
勤劳是人类特有的品质,劳动创造了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能劳动,特别是进行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经对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学会生存”。劳动是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做人的起点。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理自立能力都没有,将来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因此,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让学生带着劳动的喜悦与成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司金英.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J]. 赤子,2015(4).
[2] 徐金卫. 劳动是最好的教育[J]. 中学历史教学,2015(6).
[3] 徐年华. 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实践探索[J]. 领导科学论坛,2015(7).
【关 键 词】 劳动意识;劳动价值;劳动习惯;劳动实践
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创造性劳动使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中央倡导的“八荣八耻”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然而现实生活中,学校和家长却往往忽视劳动教育,尤其是几千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语)的思想根深蒂固。为父母者、为人师者往往是这样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
【画面一】
暑假刚刚结束,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学期,为新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位一年级班主任在教室里挥汗如雨打扫卫生,看得出老师干得很投入,衣服湿透了,脸上满是汗水和尘土。正当她为自己辛勤劳动而使教室变得焕然一新而感到欣慰时,一位衣着时尚的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参观教室,见此情景,这位妈妈眉头一皱,用手捂着鼻脸,对孩子说:“走吧,清洁工还在打扫卫生。”说罢拉着孩子就走,边走边教育孩子道:“以后上学了,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干大事,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像她一样干清洁工,多脏多累呀!”
【画面二】
课堂上,老师拿着几本作业本,面露愠色:“小明、丁丁、红红,你们多少次没按时完成作业了!为了让你们长点记性,今后别忘了做作业,从今天起,罚你们做值日一星期!”转脸间,面带笑容:“今天小石、芳芳、玲玲几个同学的作业完成得最好,而且,他们的作业已经连续多次得‘优’,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今后就奖励他们不用做值日了!”
看到这熟悉的画面,大家都会认为这些事情司空见惯,没什么了不起的,甚至会说,我也这样教育过自己的孩子呀。与此同时,笔者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和家长如此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懒,什么都不愿意做,值日做不好,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这是怎么回事?
鉴于以上现象的产生,笔者认为树立正确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 低年级起,教育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小学德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学生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完午餐,把桌子摆放整齐,把桌面擦干净,每天评出“自我服务标兵”,并为这些“自我服务标兵”带上小红花,树立典型榜样。在此基础上,让“自我服务标兵”孩子为大家服务,如领加餐、发加餐、送加餐、做值日,告诉所有同学,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当孩子的劳动有困难时,首先要肯定孩子,然后耐心、亲切地指其出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当面示范,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方法和技巧。其次,做好家校联系,通过“校讯通”大力表扬劳动能力强的同学,及时表扬在劳动方面取得了进步的同学,同时注意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做好此项工作。最后,请家长及时通过“家校联系本”,告知老师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在班会上,把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做总结,及时表扬在家主动干力所能及家务的同学和近期劳动方面有进步的同学。除此之外,大扫除时请本周表现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大扫除作为奖励。期末结束,请被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做学期最后一次值日……就这样,逐步在孩子脑海里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初步形成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 中年级起,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完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的社会价值。在低年级培养形成劳动习惯的基础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孩子一起积极参加或让孩子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条途径,可以有效完善孩子的劳动习惯。课余,我号召孩子参加居民社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如春天参加植树节植树活动;夏天协助小区工作人员灭蚊蝇;秋天在小区花坛里除草;冬天除了进行堆雪人、打雪仗一些娱乐活动之外,还可组织清扫积雪等。活动之余,鼓励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发报纸、取牛奶、照顾小朋友等。在这种劳动中,学生们转换了心态,以他人的需要为中心,急他人之所急,学会了关心他人。当然内容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劳动,也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能更加完善学生的劳动习惯,提升他们劳动的社会价值。
3. 高年级起,教育学生体验田间劳作,进行劳动实践,满足劳动需要,提升劳动的实用价值。高尔基说过,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让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劳动是学习的工具,劳动是教育的手段,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在低中年级培养好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的基础上,孩子对劳动有了强烈的需求。为了满足孩子的劳动需求,提高劳动价值,我组织班中同学开展“我是厨艺大师”活动,让孩子利用双休日学做一道菜,在班会上展示自己的厨艺作品,评出“最佳拼盘”“最佳创意”等奖项,孩子对此乐此不疲,在选择作品原材料、设计作品、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也满足了孩子的劳动需要。经过几年的培养,虽然孩子们对家务劳动已经是轻车熟路,劳动热情不断高涨,但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对农业劳动还是很陌生的。我发现,学校操场有一片空地荒芜着,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挖地开荒,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手被磨破了,可他们不言放弃,这不正是形成了良好的劳动品质吗?等整好了地,我请来了班中有种菜经验的家长当孩子们的校外辅导员,指导种菜技术,孩子们兴致勃勃,下课就去观察菜地,很快菜种就发芽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为蔬菜松土、浇水、捉虫。第一次收获蔬菜时,我们一起分享着收获蔬菜带来的快乐,当然,孩子们对劳动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种菜活动让同学们的社会实践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及收获的不易,学会了农业劳动的基本技能,满足了他们的劳动需要,提升劳动的实用价值。
勤劳是人类特有的品质,劳动创造了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能劳动,特别是进行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经对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学会生存”。劳动是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做人的起点。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理自立能力都没有,将来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因此,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让学生带着劳动的喜悦与成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司金英.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J]. 赤子,2015(4).
[2] 徐金卫. 劳动是最好的教育[J]. 中学历史教学,2015(6).
[3] 徐年华. 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实践探索[J]. 领导科学论坛,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