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形态演变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e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这就说明了中国的山水画,其实是先有设色,后有水墨,且设色画中先有重彩,后来才有淡彩。事实上,中国画最重要的画科是山水,今人以为山水以水墨为主,其实不然,青绿山水也是山水画的重要门类,而且起源比水墨山水早得多。
  何谓青绿山水?通常而言,青绿山水画是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中的一种,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大青绿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小青绿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因此,青绿山水简而言之就是用呈色稳固、经久不变的礦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的山水画。
  一、青绿山水画概述
  从历代流传的青绿山水作品来看,画面中无论表现的是峰峦、河流、飞瀑、村落、长桥、栈道还是松柏、车马、舟船、行人,其在艺术处理上都是青绿明丽、雅致精细和极富装饰韵味的。
  青绿山水颜色中需要使用的原料矿物质分别是孔雀石、蓝铜矿石、青金石、朱砂、雌黄、赭石和砗磲(白色)。这些矿石要每天研磨8小时,连续研磨20天之后方能成为使用的颜料。绘制工艺方面,青绿山水共需绘制5遍,第一遍是水墨画作为底稿也叫粉本;第二遍使用红色,也就是赭石色,为后面的绿色铺垫,进行冷暖对比;第三遍使用石绿色;第四遍使用绿色;第五遍使用青色。青绿山水画作,青绿相映,富丽堂皇,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将湖光山色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将山水之美和人的内心境界之美融为一体,让人在静静的观赏过程中得到艺术之美的熏陶。
  由此可见,青绿山水画的成本之高,令人咋舌,而其市场与艺术价值更是非比寻常。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5日,为期3个月的故宫午门《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展出了《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诸多青绿山水作品。《千里江山图》如今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文物。这幅国画级的传世名画背后,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一种高度,更是不为众人所知的画中“猛料”,比如,石青、石绿可是由绿宝石、孔雀石等昂贵材料制成,一点白色则可能是水透无瑕的砗磲所制等。也正是如此,宏伟山水色彩可以如蓝绿宝石般晶莹、闪耀,历时近千年而鲜亮如新。
  二、青绿山水画形态演变历程
  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为我国民族文化所特有,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和悠久历史内涵。
  青绿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较早成长的古典绘画形态,经历了萌芽、发展、衰退和复兴等发展演变阶段,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青绿山水画的起源
  若追溯起源,一般认定青绿山水画萌芽于魏晋时期。事实上,早在战国时期,山水画已经崭露头角,但仅限于人物画的布景。山水画从幕后走上台前大约可上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画中山水,始于魏晋。随着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其哲学思想、艺术审美需要有所寄托,于是山水画自此便成了文人与画家的寄情之所,品鉴山水画的要旨自然就成了人化的自然。青绿山水画作为山水画的一种,自然被赋予人格,以青山绿水的形象来概括表达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不得不说是“囊括成殊,裁成一相”。借画抒情,无形中为山水画的兴起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二)青绿山水鼎盛,水墨山水并存
  隋唐“青绿”,山水始盛。现存最早的青绿山水画是隋代的《游春图》,开青绿山水一派。展子虔亦被后世称为“唐画之祖”。及至唐代,山水画进入兴盛期,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人物的是“大小李将军”,演绎了山水画史上著名的“始于吴,成于二李”的“山水之变”。流传至今的南北宗说法,也源于此。其中的北宗是以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为代表,继承并创新发展了展子虔“青绿重彩,巧思工整”的传统画法,是山水设色画的拥簇者,其画作显现出小青绿发展到大青绿山水画的演进过程,形成了意境秀永、用笔遒劲、风骨峻峭和色泽匀净的金绿山水两重风格。南宗则倾向于山水水墨画,其中以王维、张璪和王墨为代表。
  唐代的青绿山水画重视色彩的运用,整体色调明快,金碧辉煌却不艳丽俗气,符合盛唐气象下皇室以及大众的审美,完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初步结构,使山水画不再仅作为人物的陪衬,且唐代青绿山水画派对美的展示突破描摹现实的限制,形成独特的形式风格和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特别是以王希孟、李唐、赵伯驹等画家为代表的宋代院体山水画以富丽堂皇的气象、华美秀润的色彩描绘和象征意趣的表达成为继唐代之后青绿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注重章法、质趣、真实反映事物是宋代院体山水的显著特点,与元代文人化的“逸气”、明代市场经济下的“雅俗共赏”、现代西方文化环境下的“异化”相比较,宋代青绿山水画表达了它更加尊崇自然、贴近自然的一面,显示了其特有的“写实性”。《千里江山图》标志着工笔青绿山水已进入新的高峰,为北宋青绿山水画代表作品,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文人水墨流行,青绿山水衰落
  青绿山水画在宋代达到鼎盛,随着元代文人水墨山水画的流行而渐趋衰落,水墨山水占据了主流。其后,青绿山水画经历了水墨画在画坛的大肆兴起传播、文人画的逐渐成长,清代以后三度衰落,最终沉寂画坛。
  然而,虽然呈衰落态势,但青绿山水的创作并没有中断。明代,以善画青绿山水著名者,当选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沈周、文征明继承元代画风的笔墨技巧,意境宁静、高清、雅逸。文征明的青绿山水画作品不同于唐宋时期青绿山水画的富丽堂皇,虽然用重色石青、石绿,但勾法简洁、自然而轻松,青绿中透着水墨的感觉。画中常有墨色的点苔,笔法精湛,浓郁而又简洁的风格成为青绿山水画的一种新的典型特色。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画长于艳丽缤纷。仇英继承了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赵伯驹、赵伯骧兄弟的衣钵,将这一门类传承且发扬于后世。遗憾的是,青绿山水画在文人山水画面前,是中国画中小众的门类,而仇英也被后人看作是最后一位青绿山水画家,他开创的明代青绿山水的盛世只能是他一个人的盛世。
  清代,青绿山水保持了明代的表达方式,衍生出很多小青绿。画家在创作中对石青与石绿色彩饱和度的重视有所减弱,同时色彩里面加入大量的水,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清雅、润泽的风格。近现代,虽然有张大千、刘海粟等人发展了泼彩青绿山水画,尤其张大千,他善用石青、石绿制造浓烈效果,再用泼彩处理,使画面产生出一种自然的深远、空旷和厚重,对青绿山水画又推进了一步。但整体上,青绿山水画日渐式微,山水画进一步丧失了雍容典雅的庙堂之气和富贵明丽的装饰效果。
  因此,明清所谓的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实际上只是水墨山水发展的一种演绎,真正意义上的青绿山水已经不复存在。
  当代,工笔画成就不凡,以郭关、林容生、许俊、满维起、牛克诚、方俊、满云林、张复兴、范扬和尼玛泽仁等画家为代表,影响至今。可惜的是,工笔画侧重于花鸟与人物,山水依然寂寞。
  三、结语
  青绿山水画的衰落与鼎盛一样,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时代背景。纵观青绿山水画兴起、繁荣及日趋没落这一千多年来兴衰演变的发展历程,人们很遗憾地看到青绿山水画较早地沉寂为古典的艺术形态,偏离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位置,辉煌不曾再有。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画出现真正“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开发发展中国画的色彩也成了热门话题,并由此诞生了许多借鉴、移植东西洋绘画的新型重色山水画。可惜的是,人们依旧缺乏研究与发展传统青绿山水画的热情,因而过了21世纪的门槛,至今依然罕见在这块古老园地辛劳的耕耘者。
  青绿山水由于其自身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发展一再受阻,值得庆幸的是,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创作并未完全中断,历朝历代,仍有一批批艺术家在借鉴吸引青绿山水画的精华,不断地创新发展,为青绿山水画的复兴而不懈努力。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交流、吸引、融合的态势,青绿山水画仍然光彩夺目,明艳的色彩表现形式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认真梳理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演变历史,对于新时代重整旗鼓、开创青绿山水画的新格局具有重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青绿山水的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值
  得期待。
  (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赵明洋(1985-),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青绿山水画。
其他文献
由于当代饶剧院的传承与创新,赣剧饶河戏弹腔在赣东北有很多观众。本文以赣剧饶河戏弹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赣剧饶河戏弹腔的空间分布,阐述了师徒、师生中的赣剧饶河戏弹腔传承与创新。其间重点论述了师徒传承与师生传承之间的差异,探析了优秀演员对赣剧饶河戏弹腔的传承与创新。  一、赣剧饶河戏弹腔的空间分布  随着歌剧的繁荣发展,赣剧饶河戏弹腔分布空间越来越广。饶河戏弹腔兴起于赣东地区,在传播到乐平、万年等地的过
期刊
戏剧表演作为艺术发展的重要分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戏剧表演的整个过程涉及很多方面,像服、化、道、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等。其中形体语言,像肢体动作和神情的运用,可以强化戏剧表演的艺术效果,将更饱满的人物形象展示观众,进而提高戏剧表演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具体形象地展示出人物内心活动。因此,戏剧表演者要不断提升形体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升表演的整体水平。  演员在戏剧表演中展示戏剧艺
期刊
春 事  几树春红柴院前,  清溪柳臂浅拂弦。  红泥绿蚁香盈处,  半是刘郎半是仙。  涟 漪  烟柳春堤细细风,  桃花痕浅尚初红。  清塘几许圆圆韵,  正是鱼儿闲趣浓。  弈  黑白从无界,  纵横不必分。  由来轻胜负,  闲弈半山云。  淡  杯浅可容月,  春深不谢梅。  纵观千古事,  平淡自芳菲。  独  长夜斟空未,  亭台已染霜。  每伤弦月下,  心事两茫茫。  春 事  
期刊
转动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较常规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和突破。本文首先阐述了转动课堂的含义及优势,然后从转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入手,分析了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现状,指出了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又对转动课堂中师生如何互动作出了实施方案。在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互动对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基
期刊
绝对伏特加是来自瑞典的一个本土品牌,历经三十年的努力,推翻了人们的传统看法——伏特加只有俄罗斯的才是最纯正的。因为伏特加酒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大部分人只认可俄罗斯的。可想而知,当来自瑞典本土的伏特加品牌想进入美国市场参与竞争时,其被人们纷纷讥讽,饱受诟病,许多人预言来自瑞典的绝对伏特加最多只能在美国市场上支撑三个月。很多消费者不看好绝对伏特加,原因有两点,一是伏特加酒带有强烈的地域性,二是他们不
期刊
中国流行音乐先后经历了三次民族化思潮,分别是“老上海”时期、“西北风”时期和新世纪的“中国风”潮流。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西方文化的舶来品,中国并没有全盘照抄,而是结合自身文化审美特性,使其体现出具有民族包容精神的文化力量。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轨迹,不仅体现出其自身的兼容性,也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得到传承,体现出历久弥新的色彩。  流行音乐是工业革命之后所兴起的一种音乐文化,在西方社会已经发展了100余
期刊
圆形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奇妙的形状,首位相接,一笔而成。在所有图形中,圆形结构最为巧妙。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在中国,自古以来也有以“圆合”为美的认识和心理,古人认为圆形有圆满、周全的含义,更有完美、和谐的意象。在从古至今的文学、产品、建筑甚至新媒体中,大部分都体现了圆形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展现了人们在运用圆形时如何做出一点点改
期刊
色彩的有效运用,可以为油画创作增添无限的生命力,实现油画艺术创作的升华,感染观赏者的心灵。本文分析了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着重阐述了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究了其特征表现和运用路径。  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处处可见色彩的存在,它丰富着人类的客观世界,在五彩缤纷的颜色冲击下,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某种维度上讲,油画作为色彩组合的艺术,对色彩的运用尤其普遍,并由此获得了进一步升华,
期刊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从最基本的保暖、蔽体作用提升到了表现个性与审美艺术的高度,从而引发了服装相关行业对于服装结构及工艺的持续研究。本文从服装结构的基本定义出发,论述了服装结构与服装设计工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方法,以期促进中国服装业再上新台阶。  一、服装结构概述  服装结构设计,简称为服装结构,顾名思义,是一门关于服装与人的学科,研究人体与服装相对应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形式已经产生了麻木的心理。要想使自己的设计作品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设计者就必须进行创新。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每一种图形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图形语义”。图形语义的合理使用,可以使设计成果更清晰地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主题,从而引发观赏者的共鸣。  图形既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表现形式,它不受国界、文化、语言等方面的限制。在人类漫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