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将使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促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而在当前各级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形势下, 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广大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
一、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
当前在中小学校中,特别是基层中小学校中,多数计算机教师是从物理或数学教育转岗过来的,所以迫切需要为他们构建一个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知识体系结构来适应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快速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明确目前和将来所要承担的任务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
二、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层次
1、第一层次: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这是最基本的层次,培养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自己面对的信息设备的基本操作,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利用信息环境去获取、选择、评价所需的信息,存储、加工、展示所获取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
2、第二层次: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并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创造性学习与课程整合
这是一个提高的层次,培养的是教师将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内化为自己综合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需要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3、第三层次: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学科相关的应用软件
在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与交流,并对学生进行信息时代法律、道德等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最高层次,它培养的是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发展地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通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这是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最高目标。
三、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分类及模块
计算机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作用是:第一,能够承担《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第二,要承担学校的“校校通”工程任务,主要是参与校园网络管理与学校共享资源库的建设、管理;第三,对本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并合作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因此,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应分为以下三个模块:⑴教育技术基础模块。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办公自动化软件等;⑵教育基础理论模块。主要包括:高级语言基础、数据库基础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及法律与道德规范;⑶教育技术应用模块。主要包括: CAI的原理及其方法,常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中常用算法,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使用以及校园网络的规划与维护等。在中小学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来源复杂,他们对教育技术基础掌握程度参差很大。对教育技术基础中的计算机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师,不需选修教育技术基础模块中的大部分内容。而大部分(主要是小学)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则为其他各种专业的毕业生,是通过转岗培训而上岗的教师,就必须全面学习这些模块的内容。
四、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
在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上,根据上述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目标,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途径:
1、学历教育
通过普通高师院校和成人高师院校的正规计算机专业教育来实现。可使受教育者知识系统,功底扎实,有利于保证中小学校计算机课程教育质量,同时也培养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知识学习的业务骨干。
2、非学历培训
包括各类短期、中期培训班,以单项、专题培训为主,主要有二种形式:
其一,通过参加各级计算机培训中心、高等学校等部门,面向社会举办的灵活多样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培训班,为不同需求的计算机教师提供方便的学习机会。
其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区域计算机继续教育计划,聘请有关专家,利用寒暑假及其它业余时间,定期举办计算机知识培训班,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开展培训活动。
3、自学
这是上述两条途径的延伸和补充。
(作者单位:810600青海省平安县教育局)
一、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
当前在中小学校中,特别是基层中小学校中,多数计算机教师是从物理或数学教育转岗过来的,所以迫切需要为他们构建一个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知识体系结构来适应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快速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明确目前和将来所要承担的任务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
二、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层次
1、第一层次: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这是最基本的层次,培养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自己面对的信息设备的基本操作,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利用信息环境去获取、选择、评价所需的信息,存储、加工、展示所获取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
2、第二层次: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并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创造性学习与课程整合
这是一个提高的层次,培养的是教师将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内化为自己综合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需要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3、第三层次: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学科相关的应用软件
在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与交流,并对学生进行信息时代法律、道德等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最高层次,它培养的是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发展地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通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这是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最高目标。
三、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分类及模块
计算机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作用是:第一,能够承担《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第二,要承担学校的“校校通”工程任务,主要是参与校园网络管理与学校共享资源库的建设、管理;第三,对本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并合作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因此,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应分为以下三个模块:⑴教育技术基础模块。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办公自动化软件等;⑵教育基础理论模块。主要包括:高级语言基础、数据库基础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及法律与道德规范;⑶教育技术应用模块。主要包括: CAI的原理及其方法,常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中常用算法,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使用以及校园网络的规划与维护等。在中小学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来源复杂,他们对教育技术基础掌握程度参差很大。对教育技术基础中的计算机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师,不需选修教育技术基础模块中的大部分内容。而大部分(主要是小学)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则为其他各种专业的毕业生,是通过转岗培训而上岗的教师,就必须全面学习这些模块的内容。
四、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
在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上,根据上述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目标,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途径:
1、学历教育
通过普通高师院校和成人高师院校的正规计算机专业教育来实现。可使受教育者知识系统,功底扎实,有利于保证中小学校计算机课程教育质量,同时也培养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知识学习的业务骨干。
2、非学历培训
包括各类短期、中期培训班,以单项、专题培训为主,主要有二种形式:
其一,通过参加各级计算机培训中心、高等学校等部门,面向社会举办的灵活多样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培训班,为不同需求的计算机教师提供方便的学习机会。
其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区域计算机继续教育计划,聘请有关专家,利用寒暑假及其它业余时间,定期举办计算机知识培训班,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开展培训活动。
3、自学
这是上述两条途径的延伸和补充。
(作者单位:810600青海省平安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