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采用流量资料推求方法,复核了黄栗树水库原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成果,并对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进行分析、成果进行对比,经合理性分析,得出分析结论。
关键词:设计洪水;流量资料推求;合理性;
黄栗树水库位于全椒县城西北,襄河上游处,属于长江流域滁河水系,是一座综合利用多年调节的大(2)型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来水面积262km2,总库容2.30亿m3。本文针对黄栗树水库原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成果,采用流量资料推求方法复核,并进行成果合理性分析,对于本地区水库设计洪水计算与成果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水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简述
根据資料条件,水库设计洪水通常可采用流量资料计算(实测或反推洪水频率分析)、雨量资料推算(实测暴雨或地区暴雨参数成果频率分析)、利用邻近资料地区综合法估算3种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而随着近年来雨情、水情站网建设,水文测报系统趋于完善,地区综合估算法应用较少。
二、原设计洪水成果
黄栗树水库原设计洪水成果是采用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984年编制的《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以下简称“84办法”)计算而得:单位线时段△t=1.08万秒,R3d~R24h净雨量按两天16个时段平均分配,根据综合流域特性K=0.54,按综合模型单位线(8时段复合线),可求得第一、第二天洪水过程线,按同时段叠加,即得各种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
三、本次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洪水频率计算
1)洪峰流量
设计洪水计算,一般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洪峰流量每年只选取最大的一个洪峰流量。由于无实测资料,利用库水位、库容曲线、出库流量等资料反推入库洪水,经分析,黄栗树水库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393.2m3/s,最大值为2003年洪峰4546.7m3/s,第二位为2008年洪峰2262.9m3/s。其中,2003年的洪峰流量是多年均值的11倍之多,是2008年洪峰流量的2倍。
为合理确定2003年、2008年等大洪水的重现期,增进资料系列的代表性,本次设计查阅了地方水利志等相关文献资料,查得黄栗树水库洪水历史考证期到1931年,N为83年。将实测系列中的2003年2008年的样本作为特大值处理,和其他实测连续系列形成不连续系列洪水资料进行频率计算。经计算得,Cs=2.5Cv,Cv=1.80。
2)洪量
洪量采用固定时段独立选取年最大值。时段选定应根据汛期洪水过程变化、水库调洪能力和调洪方式以及下游河段有无防洪、错峰要求等因素确定。当有连续多峰洪水、下游有防洪要求、防洪库容较大时,则设计时段较长,反之较短。
本次计算洪量时段采用1d、3d分析,利用实测库水位、库容曲线、水库出库流量等资料反演推求入库洪水的洪量,并进行频率计算,得设计洪量成果。
2、典型洪水过程线
对黄栗树水库2003年、2008年入库洪水过程进行分析比较。2003年洪峰流量、1天洪量均为调查系列最大值,经排频洪峰流量达300年一遇;2008年3天洪量为调查系列最大值,洪峰流量达50年一遇。故以2003年入库洪水过程作为典型洪水过程线,据以放大求取各种频率的洪水过程线。
3、设计洪水过程线
采用同频率放大推求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流域洪水特性,并较少受所选典型不同的影响,满足水库枢纽工程防洪设计要求,适用于洪水的峰、量都对枢纽工程防洪安全起控制作用的工程。因此本次采用同频率放大法进行计算。
根据选择的典型年洪水过程及各频率设计洪水要素,采用同频率放大法计算各时段的洪水倍比关系,推求黄栗树水库各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经修匀后得到设计洪水过程线。
四、成果合理性分析
对设计洪水采用参数和设计值进行相互比较和合理性检查,从而分析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
1、与暴雨的频率分析计算成果比较
由于大暴雨的径流系数较小暴雨的大,汇流也较小暴雨的快,因此洪峰流量的Cv值大于洪量的Cv值,洪量的Cv值大于相应暴雨的Cv值。根据黄栗树水库上游各站的降雨系列频率分析,Cv值约为0.50~0.63,由洪峰流量和洪量资料分析,Cv值分别为1.20、0.92~1.15。
从上述分析成果来看,计算成果符合大暴雨的一般规律,计算各设计洪水基本参数是合理的。
2、本站洪峰流量和设计值对比
将各时段洪量除以相应时间转换成时段平均流量,绘制对照图显示,随着时段的增长,洪量的设计值和均值逐渐加大,而时段平均流量的设计值和均值逐渐减小。黄栗树水库流域控制面积262km2,流域面积相对全省其他大型水库较小,流域位于江淮之间,暴雨次数相对较少,从图中曲线来看,各点位置无突出的偏离,时段平均流量的设计值和均值减小梯度较小,符合流域面积小,暴雨次数少的地区洪水特征,因此该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合理的。
五、与原设计洪水比较分析
原设计洪水成果是按“84年办法”计算而得,其设计洪水时段△t=3h,设计洪水过程共40个时段即5天过程。在原初设设计洪水5天过程线中,截取最大3天洪水过程,分别与按流量资料和降雨资料复核的设计洪水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比较可知,由流量资料复核的设计洪水,各频率洪峰流量较原设计洪水成果偏大,而洪水总量均较原设计成果相当。从多年来降雨等水文情势比较分析,典型年2003年洪水较集中,峰高、量大,较为符合典型年选取标准;另外排频计算时考虑了不连续系列的方法,资料系列长度与精度与原初设相比更为具有代表性,洪量成果与原设计成果相差较小,在合理的偏差范围之内。
六、结论
黄栗树水库地处江淮分水岭的低山丘陵区,分析其洪水成因,为暴雨形成坡面径流所致,最大1天暴雨形成洪峰,最大3天暴雨形成洪量,洪水过程线特点为峰高且洪量集中在1~3天,河水陡涨、陡落;在洪量方面3天洪量较大,7天洪量除3天洪量外其余4天趋于平缓并基本接近。
由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涉及到流域暴雨的点面折算、时程分配以及面平均分布等间接推求过程,并需假定设计暴雨和设计洪水同频率;而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为按已发生典型洪水过程放大,产汇流特征更接近流域实际情形。结合洪水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分析,并偏安全考虑,认为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成果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SL 144-200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
[2] SL/T 278-202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
[3]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1984.
[4] 滁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全椒县黄栗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修正初步设计,2001.
[5] 滁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全椒县黄栗树水库防洪标准复核报告,2014.
[6]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椒县黄栗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2017.
(全椒县黄栗树水库管理处 安徽 全椒 239500)
关键词:设计洪水;流量资料推求;合理性;
黄栗树水库位于全椒县城西北,襄河上游处,属于长江流域滁河水系,是一座综合利用多年调节的大(2)型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来水面积262km2,总库容2.30亿m3。本文针对黄栗树水库原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成果,采用流量资料推求方法复核,并进行成果合理性分析,对于本地区水库设计洪水计算与成果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水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简述
根据資料条件,水库设计洪水通常可采用流量资料计算(实测或反推洪水频率分析)、雨量资料推算(实测暴雨或地区暴雨参数成果频率分析)、利用邻近资料地区综合法估算3种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而随着近年来雨情、水情站网建设,水文测报系统趋于完善,地区综合估算法应用较少。
二、原设计洪水成果
黄栗树水库原设计洪水成果是采用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984年编制的《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以下简称“84办法”)计算而得:单位线时段△t=1.08万秒,R3d~R24h净雨量按两天16个时段平均分配,根据综合流域特性K=0.54,按综合模型单位线(8时段复合线),可求得第一、第二天洪水过程线,按同时段叠加,即得各种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
三、本次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洪水频率计算
1)洪峰流量
设计洪水计算,一般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洪峰流量每年只选取最大的一个洪峰流量。由于无实测资料,利用库水位、库容曲线、出库流量等资料反推入库洪水,经分析,黄栗树水库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393.2m3/s,最大值为2003年洪峰4546.7m3/s,第二位为2008年洪峰2262.9m3/s。其中,2003年的洪峰流量是多年均值的11倍之多,是2008年洪峰流量的2倍。
为合理确定2003年、2008年等大洪水的重现期,增进资料系列的代表性,本次设计查阅了地方水利志等相关文献资料,查得黄栗树水库洪水历史考证期到1931年,N为83年。将实测系列中的2003年2008年的样本作为特大值处理,和其他实测连续系列形成不连续系列洪水资料进行频率计算。经计算得,Cs=2.5Cv,Cv=1.80。
2)洪量
洪量采用固定时段独立选取年最大值。时段选定应根据汛期洪水过程变化、水库调洪能力和调洪方式以及下游河段有无防洪、错峰要求等因素确定。当有连续多峰洪水、下游有防洪要求、防洪库容较大时,则设计时段较长,反之较短。
本次计算洪量时段采用1d、3d分析,利用实测库水位、库容曲线、水库出库流量等资料反演推求入库洪水的洪量,并进行频率计算,得设计洪量成果。
2、典型洪水过程线
对黄栗树水库2003年、2008年入库洪水过程进行分析比较。2003年洪峰流量、1天洪量均为调查系列最大值,经排频洪峰流量达300年一遇;2008年3天洪量为调查系列最大值,洪峰流量达50年一遇。故以2003年入库洪水过程作为典型洪水过程线,据以放大求取各种频率的洪水过程线。
3、设计洪水过程线
采用同频率放大推求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流域洪水特性,并较少受所选典型不同的影响,满足水库枢纽工程防洪设计要求,适用于洪水的峰、量都对枢纽工程防洪安全起控制作用的工程。因此本次采用同频率放大法进行计算。
根据选择的典型年洪水过程及各频率设计洪水要素,采用同频率放大法计算各时段的洪水倍比关系,推求黄栗树水库各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经修匀后得到设计洪水过程线。
四、成果合理性分析
对设计洪水采用参数和设计值进行相互比较和合理性检查,从而分析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
1、与暴雨的频率分析计算成果比较
由于大暴雨的径流系数较小暴雨的大,汇流也较小暴雨的快,因此洪峰流量的Cv值大于洪量的Cv值,洪量的Cv值大于相应暴雨的Cv值。根据黄栗树水库上游各站的降雨系列频率分析,Cv值约为0.50~0.63,由洪峰流量和洪量资料分析,Cv值分别为1.20、0.92~1.15。
从上述分析成果来看,计算成果符合大暴雨的一般规律,计算各设计洪水基本参数是合理的。
2、本站洪峰流量和设计值对比
将各时段洪量除以相应时间转换成时段平均流量,绘制对照图显示,随着时段的增长,洪量的设计值和均值逐渐加大,而时段平均流量的设计值和均值逐渐减小。黄栗树水库流域控制面积262km2,流域面积相对全省其他大型水库较小,流域位于江淮之间,暴雨次数相对较少,从图中曲线来看,各点位置无突出的偏离,时段平均流量的设计值和均值减小梯度较小,符合流域面积小,暴雨次数少的地区洪水特征,因此该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合理的。
五、与原设计洪水比较分析
原设计洪水成果是按“84年办法”计算而得,其设计洪水时段△t=3h,设计洪水过程共40个时段即5天过程。在原初设设计洪水5天过程线中,截取最大3天洪水过程,分别与按流量资料和降雨资料复核的设计洪水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比较可知,由流量资料复核的设计洪水,各频率洪峰流量较原设计洪水成果偏大,而洪水总量均较原设计成果相当。从多年来降雨等水文情势比较分析,典型年2003年洪水较集中,峰高、量大,较为符合典型年选取标准;另外排频计算时考虑了不连续系列的方法,资料系列长度与精度与原初设相比更为具有代表性,洪量成果与原设计成果相差较小,在合理的偏差范围之内。
六、结论
黄栗树水库地处江淮分水岭的低山丘陵区,分析其洪水成因,为暴雨形成坡面径流所致,最大1天暴雨形成洪峰,最大3天暴雨形成洪量,洪水过程线特点为峰高且洪量集中在1~3天,河水陡涨、陡落;在洪量方面3天洪量较大,7天洪量除3天洪量外其余4天趋于平缓并基本接近。
由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涉及到流域暴雨的点面折算、时程分配以及面平均分布等间接推求过程,并需假定设计暴雨和设计洪水同频率;而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为按已发生典型洪水过程放大,产汇流特征更接近流域实际情形。结合洪水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分析,并偏安全考虑,认为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成果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SL 144-200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
[2] SL/T 278-202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
[3]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1984.
[4] 滁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全椒县黄栗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修正初步设计,2001.
[5] 滁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全椒县黄栗树水库防洪标准复核报告,2014.
[6]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椒县黄栗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2017.
(全椒县黄栗树水库管理处 安徽 全椒 23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