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直强调因材施教,因班施教,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的班级,适用于所有的孩子。识材的过程,是了解的过程,更是个爱心发现的过程,要识得材,明白因,有爱心,有敏锐性,有平等心,花自然会开。
年前去超市采办年货,偶然碰到了以前167班的一个学生,他热情的上前打招呼,给了我一个很前卫的见面礼——一个大大的拥抱。问起现在的情况,他说现在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大型演出单位的主唱,经常全国各地飞。我感觉十分惊讶,印象中初三年级时,那孩子永远申请坐在最后一排,上课瞌睡,下课也迷糊,整天无精打采,课堂上从不发言,在一群孩子中间无论怎样都引不起注意的学生。他自己好像也不希望被老师和同学注意到,想做一个纯粹的透明人。但这孩子会唱歌,而且人品很好,自己学不进去,绝不打扰他人。眼前的他,阳光帅气,侃侃而谈,说到当初报考音乐学院的缘由时,他说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他的命运,我更好奇。迄今为止,每学期都至少有三项活动内容,每一项内容我一般安排两节课,他说的又是哪一次。
原来,改变与活动内容无关,他说:那天快下课前几分钟,老师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氛围,要找一个同学给大家唱一首歌,结果大部分同学不知是恶作剧还是其他,把目光投向了正在打盹的他,老师也默许了。他站起来后手足无措,低头半天不语,是老师鼓励他,关上教室门我们都是自己人,唱好唱赖都没关系,大家都不会笑话,开心就好。于是他鼓起勇气唱了一首军训时学会的歌曲。结果老师说:“唱的真好,嗓音厚重,吐字准确,声情并茂,一歌惊人。”我这才想起来,当时教室里立刻爆发出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经久不衰的掌声。因为当时孩子们已经初三,学习压力大,所以从那天起我临时增加了一个活动,安排这孩子当“起歌班长”,每天下午上课前带领同学们唱一首歌。同学们欢呼雀跃,他也欣然接受。后來他经常跟语文科代表到我所在的办公室来,每次来也不说话,只是一脸笑容。在教室里,不见他睡觉了,常能听到他与同学聊歌曲,也聊学习,课堂偶尔主动回答问题,也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下课偶尔遇见,他都主动打招呼:“高老师好!”他还换成了学生发型,我仔细打量,原来他整个面部眉清目秀,很生动很立体很有灵气。后来的日子,我不用多说,大家也能猜到,师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愉快的度过了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他自费上了高中后,选了艺考,专修唱歌,他说自己的唱歌天赋就是从那节课被发现和确认的,他对自己人生的自信与规划也是那个时候才有的,是老师的赏识,才有了他的今天。
他是2013年初中毕业的,这次遇见他是2021年,看到眼前这个一米八个头,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我十分高兴,不是这次偶然碰见,不是他主动打招呼,我几乎认不出他来,更想不到自己教学生涯中这么一个习以为常的小插曲竟然成就了一个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记得2018 年 4 月左右,网上流行一个《语言的威力有多恐怖》的视频:在国外有人通过视频记录的方式,观察植物接收谩骂和夸赞后会出现什么结果。从视频里看到,实验者拿了两盆相同的植物,放在同样的生长环境里,包括施肥,照晒阳光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接收到的声音不一样:一盆每天被谩骂和唾弃,一盆每天被夸赞和呵护。就这样试验了30天后,那株整天被谩骂的植物,居然枯萎而死,而旁边的植物生机勃勃,碧绿油光,更加旺盛。植物尚且如此,那人呢?说白了,每个生命都有被人认可的自然期望,没有发现亮点就算了,发现了,就不能麻木,应该去肯定,毫无保留的去赞美,并通过恰当的心理暗示,不断强化他的自信心,激发他的兴趣,找到属于他人生的春天。“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我们不要紧紧盯着成绩,盯着排名,用分数把学习力差的孩子一票否决,我们要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唤醒孩子们的自信意识,责任意识,人生有趣意识。激发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原动力,那孩子们就会张扬生命个性,扬长避短,为自己的幸福人生而努力。
教学中,如果按老师的理想设计人才,这个是起步失败;我们要按学生的长处设计人才,这才是识材的起点。起点失败,教不出有用之才;起点对头,人生高楼就能建起。施教过程,就是成材过程,所以,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从有利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秉持“人人都是人才,只是岗位不同,承担责任不同”的理念。这样看待孩子们,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可以深入人心。急功近利的分数教育,是削足适履的过程。更是扼杀人才的过程,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孩子们读书的目的明确了,老师教育的方法也显得得当了。
孔子曰:“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作为老师既要修得慧眼,也要习得莲心。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的识人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孩子们看待老师的标准没有成人这么功利和现实:他们眼中的好老师不一定是有多么和蔼可亲;他们眼中的好学校也不一定给他们的环境多么优越;他们眼中的好课也不一定多么绘声绘色……但他们明白,好的老师一直都在全力的鼓励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心栽花,无心插柳,扬帆岁月,花红柳也绿。让我们用爱心,信心,勇气去欣赏生活中原本美丽的风景,保持自己依然鲜活的初心,经常打开心灵的窗户,用一颗平常心去发现生活,欣赏生活、感悟生活,关注全景,也不放弃角落,我们就会发现:生命中“风景那边也好”!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五中 高红岩
年前去超市采办年货,偶然碰到了以前167班的一个学生,他热情的上前打招呼,给了我一个很前卫的见面礼——一个大大的拥抱。问起现在的情况,他说现在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大型演出单位的主唱,经常全国各地飞。我感觉十分惊讶,印象中初三年级时,那孩子永远申请坐在最后一排,上课瞌睡,下课也迷糊,整天无精打采,课堂上从不发言,在一群孩子中间无论怎样都引不起注意的学生。他自己好像也不希望被老师和同学注意到,想做一个纯粹的透明人。但这孩子会唱歌,而且人品很好,自己学不进去,绝不打扰他人。眼前的他,阳光帅气,侃侃而谈,说到当初报考音乐学院的缘由时,他说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他的命运,我更好奇。迄今为止,每学期都至少有三项活动内容,每一项内容我一般安排两节课,他说的又是哪一次。
原来,改变与活动内容无关,他说:那天快下课前几分钟,老师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氛围,要找一个同学给大家唱一首歌,结果大部分同学不知是恶作剧还是其他,把目光投向了正在打盹的他,老师也默许了。他站起来后手足无措,低头半天不语,是老师鼓励他,关上教室门我们都是自己人,唱好唱赖都没关系,大家都不会笑话,开心就好。于是他鼓起勇气唱了一首军训时学会的歌曲。结果老师说:“唱的真好,嗓音厚重,吐字准确,声情并茂,一歌惊人。”我这才想起来,当时教室里立刻爆发出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经久不衰的掌声。因为当时孩子们已经初三,学习压力大,所以从那天起我临时增加了一个活动,安排这孩子当“起歌班长”,每天下午上课前带领同学们唱一首歌。同学们欢呼雀跃,他也欣然接受。后來他经常跟语文科代表到我所在的办公室来,每次来也不说话,只是一脸笑容。在教室里,不见他睡觉了,常能听到他与同学聊歌曲,也聊学习,课堂偶尔主动回答问题,也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下课偶尔遇见,他都主动打招呼:“高老师好!”他还换成了学生发型,我仔细打量,原来他整个面部眉清目秀,很生动很立体很有灵气。后来的日子,我不用多说,大家也能猜到,师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愉快的度过了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他自费上了高中后,选了艺考,专修唱歌,他说自己的唱歌天赋就是从那节课被发现和确认的,他对自己人生的自信与规划也是那个时候才有的,是老师的赏识,才有了他的今天。
他是2013年初中毕业的,这次遇见他是2021年,看到眼前这个一米八个头,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我十分高兴,不是这次偶然碰见,不是他主动打招呼,我几乎认不出他来,更想不到自己教学生涯中这么一个习以为常的小插曲竟然成就了一个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记得2018 年 4 月左右,网上流行一个《语言的威力有多恐怖》的视频:在国外有人通过视频记录的方式,观察植物接收谩骂和夸赞后会出现什么结果。从视频里看到,实验者拿了两盆相同的植物,放在同样的生长环境里,包括施肥,照晒阳光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接收到的声音不一样:一盆每天被谩骂和唾弃,一盆每天被夸赞和呵护。就这样试验了30天后,那株整天被谩骂的植物,居然枯萎而死,而旁边的植物生机勃勃,碧绿油光,更加旺盛。植物尚且如此,那人呢?说白了,每个生命都有被人认可的自然期望,没有发现亮点就算了,发现了,就不能麻木,应该去肯定,毫无保留的去赞美,并通过恰当的心理暗示,不断强化他的自信心,激发他的兴趣,找到属于他人生的春天。“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我们不要紧紧盯着成绩,盯着排名,用分数把学习力差的孩子一票否决,我们要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唤醒孩子们的自信意识,责任意识,人生有趣意识。激发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原动力,那孩子们就会张扬生命个性,扬长避短,为自己的幸福人生而努力。
教学中,如果按老师的理想设计人才,这个是起步失败;我们要按学生的长处设计人才,这才是识材的起点。起点失败,教不出有用之才;起点对头,人生高楼就能建起。施教过程,就是成材过程,所以,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从有利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秉持“人人都是人才,只是岗位不同,承担责任不同”的理念。这样看待孩子们,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可以深入人心。急功近利的分数教育,是削足适履的过程。更是扼杀人才的过程,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孩子们读书的目的明确了,老师教育的方法也显得得当了。
孔子曰:“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作为老师既要修得慧眼,也要习得莲心。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的识人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孩子们看待老师的标准没有成人这么功利和现实:他们眼中的好老师不一定是有多么和蔼可亲;他们眼中的好学校也不一定给他们的环境多么优越;他们眼中的好课也不一定多么绘声绘色……但他们明白,好的老师一直都在全力的鼓励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心栽花,无心插柳,扬帆岁月,花红柳也绿。让我们用爱心,信心,勇气去欣赏生活中原本美丽的风景,保持自己依然鲜活的初心,经常打开心灵的窗户,用一颗平常心去发现生活,欣赏生活、感悟生活,关注全景,也不放弃角落,我们就会发现:生命中“风景那边也好”!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五中 高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