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25-01
一、太谷县红枣业发展概况
山西是全国著名的红枣产区,现有红枣种植面积286万亩,年产红枣近2亿公斤,约占全国红枣总产量的15%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中部,农业、气候、土壤资源相对优越,是山西省典型的农业大县。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在农业方面已形成红枣、养殖、蔬菜、林果、苗木花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红枣产业是太谷县重点支柱產业之一,不仅生产规模大,而且具备加工增值潜力,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制订规划和出台相关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红枣基地建设,红枣示范园区建设等的投入力度,并大力培育和引进红枣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企业,努力提升红枣产业整体水平和效益。2008年,全县壶瓶枣产量达到1500万公斤,产值达到9800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壶瓶枣种植基地。2010年,太谷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全国红枣经济林示范县”等称号。目前,全县已形成33万亩红枣种植规模,其中壶瓶枣种植20万亩。但是,由于各乡镇枣区管理不平衡,管理技术滞后等原因,从而影响了红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太谷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枣果裂果的预防和枣果褐斑病、枣缩果病等病害的问题突出。红枣成熟期遇雨裂枣是红枣产业发展中最致命的弱点和毁灭性灾害,是影响农民经济收入的顽疾。在2002年、2003年、2005年,太谷县壶瓶枣遇雨裂枣损失高达60%以上。
2.红枣品质不高。太谷红枣的主要品种壶瓶枣,是以个体大小论价格,4公分以上的优质大枣价格是一般壶瓶枣的十倍。目前,优质大枣的市场价格达每公斤50多元,甚至还供不应求。但是,由于红枣裂果、病虫害防治困难,影响了红枣品质,优质大枣比例不到20%,严重影响农民收入。
3.红枣深加工能力不强。太谷境内红枣加工企业,虽拥有核心加工技术,但工艺设备落后,技术储备不足,造成产品种类不齐全,加工成本加大,可持续生产能力减弱。
三、科学技术在红枣业发展中的应用
针对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红枣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采取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提高红枣的产质产量。
1.产前管理
1.1土壤管理:雨季前及土壤封冻前进行枣园土壤深翻1次,深度为15~20cm,树冠下宜内浅外深,耕翻后耙平。山区枣园逐年扩穴改土。生长季节尤其是雨季树盘应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
1.2施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可适量加入速效肥,果实采收后尽早施入,秋季没有施基肥的枣园,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补施。施肥方法为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施肥量为每公顷3000~6000kg(每667m2200~400kg)。追肥时期为萌芽前、盛花初期、果实迅速膨大期。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施肥方法为多点穴施,施肥后浇水。在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等生长时期进行叶面喷肥,每次间隔2~3周,喷施时间以上午11时前或下午4时后为宜,前期以氮为主,后期以磷、钾为主。
1.3浇水:在萌芽期、开花坐果期、幼果期、越冬前及时浇水
2.产中管理
2.1推广 “防裂枣牵引式支架雨篷”技术
红枣进入脆熟期发红以后遇雨就会裂枣,而在壶瓶枣进入脆熟期发红以后,在成行的枣树上方,用支架把钢绞线架起来,上用塑料布或其它防雨材料覆盖,形成三角形顶篷。从8月中旬到10月中旬,覆盖两个月,防裂枣效果达90%以上。防裂枣牵引式支架雨篷不仅可解决红枣遇雨裂果难题,而且能改变红枣传统的生产方式,红枣不怕下雨可以到10月份“寒露”过后再采收,红枣在树上能延长近20天的生长期,大大提高了红枣的品质。
2.2枣树高截换形技术
一般枣树树形高大,树体通风透光差,结的枣个数多,但个体小,销售价格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采取高截换形的方法修剪枣树,降低枣树高度。高截换形的方法:把枣树中心干顶端截去一半,使枣树高度降低到2——3米,下层留4——6根侧枝,用拉枝、撑枝方法,使枝条基角开张到70°左右,成为无中心干的开心形树形。枣树高截后可刺激萌发新生枣头,增加新生枣吊生长量,且可使所保留的二次枝长度增加,枣股坐果量明显提高,枣个体显著增大。
2.3病虫害防治技术
根据害虫在地下及树干越冬、第二年上树危害的习性,在地面及树干采取措施,防止其上树危害。地膜加农药防止枣尺蠖、枣飞象、枣瘿蚊、金龟子等害虫出土上树危害;液体地膜加农药可有效防止红蜘蛛、绿盲椿象、枣尺蠖等害虫出蛰危害;用石硫合剂杀灭红蜘蛛、绿盲蝽象等多种害虫和叶斑病、枣锈病、褐斑病等多种病害,可预防和降低全年多种害虫和病菌的发生和危害。对局部发生的或“突发性”的病虫害,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无公害措施进行局部挑治,把它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通过以上方法及时清除病虫源,保证枣树正常生长,达到优质、无公害的目的。
3.产后深加工技术
利用保鲜和烘干技术对优质鲜枣进行初加工,运用枣粉、枣泥生产技术将劣质枣进行加工,运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鲜枣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具体包括。
3.1红枣保鲜和烘干生产技术:通过冷库保鲜,使盛果期产出的红枣延长销售期;通过脱水烘干使一部分红枣快速加工,既解决了红枣易腐烂的问题又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3.2枣粉、枣泥加工技术:将9月下旬以后收购的轻微裂枣、小枣、劣质枣,削除破损和病害部分,经烘干粉粹成干枣粉 ,或加工成枣泥,提高劣质鲜枣的利用率。
3.3鲜枣真空冷冻干燥加工技术:在真空130pa以下,物料冷冻在-250C以下,进行水分蒸发,使鲜枣的色、香、味基本保持不变,复水性好,保质期可达两年之久,是一般保鲜所达不到的,该技术解决了鲜红枣极易腐败变质问题,极度提高红枣保鲜和加工水平,从而提高红枣的附加值。
基于以上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生产“无裂果、无虫蛀、无病害、无公害、个体大”的精品红枣同时,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了企业增效、果农增收、财政增强的目标,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太谷县红枣业发展概况
山西是全国著名的红枣产区,现有红枣种植面积286万亩,年产红枣近2亿公斤,约占全国红枣总产量的15%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中部,农业、气候、土壤资源相对优越,是山西省典型的农业大县。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在农业方面已形成红枣、养殖、蔬菜、林果、苗木花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红枣产业是太谷县重点支柱產业之一,不仅生产规模大,而且具备加工增值潜力,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制订规划和出台相关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红枣基地建设,红枣示范园区建设等的投入力度,并大力培育和引进红枣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企业,努力提升红枣产业整体水平和效益。2008年,全县壶瓶枣产量达到1500万公斤,产值达到9800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壶瓶枣种植基地。2010年,太谷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全国红枣经济林示范县”等称号。目前,全县已形成33万亩红枣种植规模,其中壶瓶枣种植20万亩。但是,由于各乡镇枣区管理不平衡,管理技术滞后等原因,从而影响了红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太谷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枣果裂果的预防和枣果褐斑病、枣缩果病等病害的问题突出。红枣成熟期遇雨裂枣是红枣产业发展中最致命的弱点和毁灭性灾害,是影响农民经济收入的顽疾。在2002年、2003年、2005年,太谷县壶瓶枣遇雨裂枣损失高达60%以上。
2.红枣品质不高。太谷红枣的主要品种壶瓶枣,是以个体大小论价格,4公分以上的优质大枣价格是一般壶瓶枣的十倍。目前,优质大枣的市场价格达每公斤50多元,甚至还供不应求。但是,由于红枣裂果、病虫害防治困难,影响了红枣品质,优质大枣比例不到20%,严重影响农民收入。
3.红枣深加工能力不强。太谷境内红枣加工企业,虽拥有核心加工技术,但工艺设备落后,技术储备不足,造成产品种类不齐全,加工成本加大,可持续生产能力减弱。
三、科学技术在红枣业发展中的应用
针对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红枣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采取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提高红枣的产质产量。
1.产前管理
1.1土壤管理:雨季前及土壤封冻前进行枣园土壤深翻1次,深度为15~20cm,树冠下宜内浅外深,耕翻后耙平。山区枣园逐年扩穴改土。生长季节尤其是雨季树盘应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
1.2施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可适量加入速效肥,果实采收后尽早施入,秋季没有施基肥的枣园,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补施。施肥方法为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施肥量为每公顷3000~6000kg(每667m2200~400kg)。追肥时期为萌芽前、盛花初期、果实迅速膨大期。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施肥方法为多点穴施,施肥后浇水。在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等生长时期进行叶面喷肥,每次间隔2~3周,喷施时间以上午11时前或下午4时后为宜,前期以氮为主,后期以磷、钾为主。
1.3浇水:在萌芽期、开花坐果期、幼果期、越冬前及时浇水
2.产中管理
2.1推广 “防裂枣牵引式支架雨篷”技术
红枣进入脆熟期发红以后遇雨就会裂枣,而在壶瓶枣进入脆熟期发红以后,在成行的枣树上方,用支架把钢绞线架起来,上用塑料布或其它防雨材料覆盖,形成三角形顶篷。从8月中旬到10月中旬,覆盖两个月,防裂枣效果达90%以上。防裂枣牵引式支架雨篷不仅可解决红枣遇雨裂果难题,而且能改变红枣传统的生产方式,红枣不怕下雨可以到10月份“寒露”过后再采收,红枣在树上能延长近20天的生长期,大大提高了红枣的品质。
2.2枣树高截换形技术
一般枣树树形高大,树体通风透光差,结的枣个数多,但个体小,销售价格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采取高截换形的方法修剪枣树,降低枣树高度。高截换形的方法:把枣树中心干顶端截去一半,使枣树高度降低到2——3米,下层留4——6根侧枝,用拉枝、撑枝方法,使枝条基角开张到70°左右,成为无中心干的开心形树形。枣树高截后可刺激萌发新生枣头,增加新生枣吊生长量,且可使所保留的二次枝长度增加,枣股坐果量明显提高,枣个体显著增大。
2.3病虫害防治技术
根据害虫在地下及树干越冬、第二年上树危害的习性,在地面及树干采取措施,防止其上树危害。地膜加农药防止枣尺蠖、枣飞象、枣瘿蚊、金龟子等害虫出土上树危害;液体地膜加农药可有效防止红蜘蛛、绿盲椿象、枣尺蠖等害虫出蛰危害;用石硫合剂杀灭红蜘蛛、绿盲蝽象等多种害虫和叶斑病、枣锈病、褐斑病等多种病害,可预防和降低全年多种害虫和病菌的发生和危害。对局部发生的或“突发性”的病虫害,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无公害措施进行局部挑治,把它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通过以上方法及时清除病虫源,保证枣树正常生长,达到优质、无公害的目的。
3.产后深加工技术
利用保鲜和烘干技术对优质鲜枣进行初加工,运用枣粉、枣泥生产技术将劣质枣进行加工,运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鲜枣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具体包括。
3.1红枣保鲜和烘干生产技术:通过冷库保鲜,使盛果期产出的红枣延长销售期;通过脱水烘干使一部分红枣快速加工,既解决了红枣易腐烂的问题又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3.2枣粉、枣泥加工技术:将9月下旬以后收购的轻微裂枣、小枣、劣质枣,削除破损和病害部分,经烘干粉粹成干枣粉 ,或加工成枣泥,提高劣质鲜枣的利用率。
3.3鲜枣真空冷冻干燥加工技术:在真空130pa以下,物料冷冻在-250C以下,进行水分蒸发,使鲜枣的色、香、味基本保持不变,复水性好,保质期可达两年之久,是一般保鲜所达不到的,该技术解决了鲜红枣极易腐败变质问题,极度提高红枣保鲜和加工水平,从而提高红枣的附加值。
基于以上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生产“无裂果、无虫蛀、无病害、无公害、个体大”的精品红枣同时,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了企业增效、果农增收、财政增强的目标,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