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崭新形式,是体艺“2+l”体育活动中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的自信心和对技术、方法的全面掌握。笔者通过对体艺“2+1”体育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状况进行实践研究,分析了现行体艺“2+1活动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体艺“2+1” ;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论,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理论特别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有效性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如今合作学习在体艺“2+1”活动中运用,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的自信心和对技术、方法的全面掌握。
1 “2+1”活动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体艺“2+1”活动是一项开拓性的全新工程,是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笔者对部分学校开展体艺“2+1”活动的情况进行近一年跟踪研究,随着体艺“2+1”活动的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有了较快转变和提高。学生对参与活动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活动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教材,指导教师不匹配
体育教材的缺乏。没有一套与“2+1”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教材,也没有统一标准和基本量化的范围,全靠带训教师已有的技术随心所欲选择,不便于教师的理解和操作。
指导教师不匹配。由于专业老师的缺乏,体艺“2+1”活动的指导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但不同学科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是有差异的,而体艺活动的合作学习通常是为完成某项活动,需要有一定责任分工的互助性质的学习,非体育教师的指导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1.2 项目少,人数多,学生兴趣不浓
因受学生数多,场地器材不足因素限制,体艺“2+1”活动开设项目不全面,内容设置对学生来讲也无太大吸引力,学生的可选择性不多,部分学生选择的并不是最喜欢的项目。在组织方法上指导教师又确少新颖的教学方法,导致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1.3 分组的随意性
从表中(见附表1)我们可以看出:78%的指导教师在体艺2+1活动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小组的组建简单地按体操队形或排列站位划分,并不考虑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这样使小组间力量不均衡,相互间的竞争不公平,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个性[2]。
1.4 缺乏科学评价
在活动实践过程中,课堂即时评价过于形式化,教师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地评价,没有实质的鼓励性语言,而忽视对合作过程,合作技能,合作的方式方法,合作效果的评价[3]。如果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改正,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和错误的概念。
2 “2+1”活动中合作学习对策分析
2.1 加强指导,提升教师素质和教材编写
首先,组织编写一本教材,可以根据校本实际和设置项目的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一校或几校共同编写校本的体艺“2+1”活动教材。
其次,对指导教师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加强与专业教师合作备课,不断提高自我的体育指导水平,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农村教师提升工程,领雁工程等等不同程度提高教师素质。
最后,指导教师要克服头脑中的形式主义,不能让合作学习成为活动教学的“花瓶”,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内容和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
2.2 搭建平台,创设合作学习情景
要使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让他们在这平台上展示自我,显示风采。
2.2.1 活动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在体艺“2+1”活动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学生兴趣、需要和学校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本地的民间体育资源作为补充,开足开好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体育活动项目。因此组织何种活动形式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项目开设及参与合作学习人数应适当调整。例如,踩高跷、舞龙,拔河等等民间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活动。让活动与体育竞赛结合,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不同兴趣的活动需要,同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2.2 创建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
开展合作学习创建民主、平等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技能状况,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分组,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使每一个学生发挥不同的角色,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4]。例如,在小组篮球对抗赛中,首先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即是裁判员又是临场指挥员,可以当场指出各组的优缺点。其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和身体素质差异,将学生分成二组。小组水平差异不大,比赛精彩,人人多有上场机会,充分展示自我,为共同目标努力,培养学生“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的团体合作精神。
2.2.3 展开竞争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好胜,渴求表现自己,而竞争是体艺“2+1”活动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2+1”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竞争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竞争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或竞争中充分展示自己,同时能给学生带来竞争和拼搏获得成功的喜悦。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单人之间、小组之间的比高、比远、比反应、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事心理,而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3 合理安排,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指导教师在“2+1”活动中应当根据各年级的体育状况,在选择合作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层次特点,心理特征和技术水平,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1 合作学习的引导性
合作学习是在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展示的条件下实现的,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3]。它一般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成功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和竟争意识,有助于弥补教师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时代不足时,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体艺“2+1”活动中,传授新的内容、动作技能较为复杂时,往往会遇到学习的“瓶颈”,大部分学生很可能一时无法达到离线的学习状态。这时需要教师采取良好的学练方法给学生以示范榜样,最好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例如:篮球战术演练时让掌握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先把动作内容进行合理地组合演练,再把这些骨干学生指派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带领小组学生学习,加快各组战术学习的速度,提高全组的学习效率。
3.2 合作学习的全体性
在当前体艺“2+1”活动中,部分教师往往只关注个别学生,合作学习走向单一,个别、独角的误区。小组合作学习的广泛意义已经不存在,导致这个活动中只有单个数小组的合作学习,其他学生“单兵作战”。笔者认为:把全班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分若干个组,并选拨技术素质好的学生参与,在学习中起了很好的骨干灵魂作用,各小组学习热情高,气氛好、学生场上真的动起来。
3.3 合作学习的适时性
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新局面于指导教师的有效调节器控[2]。实践表明:93%的指导教师赋展合作学习教学是时机把握不准,其实教师晃必每次活动课都有合作学习的形式。不同内容教材和不同类型的活动课,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方式是要求不同的。在活动课运用合作学习也不是随意的,只有把握机会,不要滥用不切实际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例如,对于七年级学生刚赐接触排球的同学,学习分解动作好移动、垫球、二传、扣球时,需要大量的单个动作练习时间,如果这时候用多人或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合适了。因此指导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的运用,确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果不加选择的运用合作学习,浪费时间,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总是浅尝即止,一味领带他人的不良习惯。而对于运动技术较高的项目,通过合作学习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活动过程中要把握时机,进行适当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4 重视评价,使合作学习更实效
开展“2+1”活动过程中,要正确评价每一们学生,避免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语方。对于学生而方,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1]。因此正确评价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个体差展异,并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效。
4.1 评价要兼顾各层次学生。评价应面对全体学生,切忌只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应经常巡回于学习小组之间,针对各组的表现做出有效地评判,并组织个人和小组的“扮演”,以起到引领和鼓励作用。同时,还要看到“体育弱势群体”的进步和表现,有些时候需要放大“进步的幅度”,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2 评价方法要多元、有效。一节活动课中教师说一些“好”与“不错”,或简单的分布成绩,都会显得单调而失去对学生持续鼓励的作用。应区别学生的不同特点与不同表现,在练习的适宜时机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与评价语方。力求使每一们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评价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努力方向,同时有受到鼓励和促进。
4.3 做好评价记录与交流。不要把对活动的效果评价排除在体育学习即时评价之外。如,用体育成长记录或体育学习档案作为评价工具时,学生可以把自己经常一块比赛的同伴名单放入袋中,还有小组比赛的体验,战术的运用情况等等,这些经验和体验,包括胜利的场次等等都显示学生在运动参与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进程。
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但合作学习不是“万金油”,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等等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指导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主导作用,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努力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时间,评价等等技巧,避免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的现角出现。只有我们不断更新知识,正确面对各种新问题,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相信体艺“2+1”体育活动的合作学习将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覃俊平 中国学校体育2005、6
[2] 《对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几个问题的思考》[J]董大肆 中国学校体育2008、3
[3] 《如何提高合作学校的有效性》[J]牟先涛 中国学校体育2008、2
[4] 《在课堂教学这实施合作学习》[J]李连琴 中国学校体育 2005.2
【关键词】体艺“2+1” ;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论,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理论特别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有效性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如今合作学习在体艺“2+1”活动中运用,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的自信心和对技术、方法的全面掌握。
1 “2+1”活动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体艺“2+1”活动是一项开拓性的全新工程,是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笔者对部分学校开展体艺“2+1”活动的情况进行近一年跟踪研究,随着体艺“2+1”活动的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有了较快转变和提高。学生对参与活动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活动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教材,指导教师不匹配
体育教材的缺乏。没有一套与“2+1”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教材,也没有统一标准和基本量化的范围,全靠带训教师已有的技术随心所欲选择,不便于教师的理解和操作。
指导教师不匹配。由于专业老师的缺乏,体艺“2+1”活动的指导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但不同学科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是有差异的,而体艺活动的合作学习通常是为完成某项活动,需要有一定责任分工的互助性质的学习,非体育教师的指导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1.2 项目少,人数多,学生兴趣不浓
因受学生数多,场地器材不足因素限制,体艺“2+1”活动开设项目不全面,内容设置对学生来讲也无太大吸引力,学生的可选择性不多,部分学生选择的并不是最喜欢的项目。在组织方法上指导教师又确少新颖的教学方法,导致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1.3 分组的随意性
从表中(见附表1)我们可以看出:78%的指导教师在体艺2+1活动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小组的组建简单地按体操队形或排列站位划分,并不考虑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这样使小组间力量不均衡,相互间的竞争不公平,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个性[2]。
1.4 缺乏科学评价
在活动实践过程中,课堂即时评价过于形式化,教师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地评价,没有实质的鼓励性语言,而忽视对合作过程,合作技能,合作的方式方法,合作效果的评价[3]。如果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改正,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和错误的概念。
2 “2+1”活动中合作学习对策分析
2.1 加强指导,提升教师素质和教材编写
首先,组织编写一本教材,可以根据校本实际和设置项目的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一校或几校共同编写校本的体艺“2+1”活动教材。
其次,对指导教师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加强与专业教师合作备课,不断提高自我的体育指导水平,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农村教师提升工程,领雁工程等等不同程度提高教师素质。
最后,指导教师要克服头脑中的形式主义,不能让合作学习成为活动教学的“花瓶”,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内容和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
2.2 搭建平台,创设合作学习情景
要使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让他们在这平台上展示自我,显示风采。
2.2.1 活动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在体艺“2+1”活动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学生兴趣、需要和学校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本地的民间体育资源作为补充,开足开好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体育活动项目。因此组织何种活动形式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项目开设及参与合作学习人数应适当调整。例如,踩高跷、舞龙,拔河等等民间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活动。让活动与体育竞赛结合,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不同兴趣的活动需要,同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2.2 创建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
开展合作学习创建民主、平等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技能状况,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分组,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使每一个学生发挥不同的角色,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4]。例如,在小组篮球对抗赛中,首先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即是裁判员又是临场指挥员,可以当场指出各组的优缺点。其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和身体素质差异,将学生分成二组。小组水平差异不大,比赛精彩,人人多有上场机会,充分展示自我,为共同目标努力,培养学生“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的团体合作精神。
2.2.3 展开竞争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好胜,渴求表现自己,而竞争是体艺“2+1”活动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2+1”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竞争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竞争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或竞争中充分展示自己,同时能给学生带来竞争和拼搏获得成功的喜悦。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单人之间、小组之间的比高、比远、比反应、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事心理,而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3 合理安排,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指导教师在“2+1”活动中应当根据各年级的体育状况,在选择合作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层次特点,心理特征和技术水平,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1 合作学习的引导性
合作学习是在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展示的条件下实现的,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3]。它一般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成功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和竟争意识,有助于弥补教师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时代不足时,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体艺“2+1”活动中,传授新的内容、动作技能较为复杂时,往往会遇到学习的“瓶颈”,大部分学生很可能一时无法达到离线的学习状态。这时需要教师采取良好的学练方法给学生以示范榜样,最好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例如:篮球战术演练时让掌握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先把动作内容进行合理地组合演练,再把这些骨干学生指派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带领小组学生学习,加快各组战术学习的速度,提高全组的学习效率。
3.2 合作学习的全体性
在当前体艺“2+1”活动中,部分教师往往只关注个别学生,合作学习走向单一,个别、独角的误区。小组合作学习的广泛意义已经不存在,导致这个活动中只有单个数小组的合作学习,其他学生“单兵作战”。笔者认为:把全班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分若干个组,并选拨技术素质好的学生参与,在学习中起了很好的骨干灵魂作用,各小组学习热情高,气氛好、学生场上真的动起来。
3.3 合作学习的适时性
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新局面于指导教师的有效调节器控[2]。实践表明:93%的指导教师赋展合作学习教学是时机把握不准,其实教师晃必每次活动课都有合作学习的形式。不同内容教材和不同类型的活动课,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方式是要求不同的。在活动课运用合作学习也不是随意的,只有把握机会,不要滥用不切实际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例如,对于七年级学生刚赐接触排球的同学,学习分解动作好移动、垫球、二传、扣球时,需要大量的单个动作练习时间,如果这时候用多人或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合适了。因此指导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的运用,确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果不加选择的运用合作学习,浪费时间,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总是浅尝即止,一味领带他人的不良习惯。而对于运动技术较高的项目,通过合作学习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活动过程中要把握时机,进行适当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4 重视评价,使合作学习更实效
开展“2+1”活动过程中,要正确评价每一们学生,避免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语方。对于学生而方,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1]。因此正确评价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个体差展异,并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效。
4.1 评价要兼顾各层次学生。评价应面对全体学生,切忌只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应经常巡回于学习小组之间,针对各组的表现做出有效地评判,并组织个人和小组的“扮演”,以起到引领和鼓励作用。同时,还要看到“体育弱势群体”的进步和表现,有些时候需要放大“进步的幅度”,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2 评价方法要多元、有效。一节活动课中教师说一些“好”与“不错”,或简单的分布成绩,都会显得单调而失去对学生持续鼓励的作用。应区别学生的不同特点与不同表现,在练习的适宜时机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与评价语方。力求使每一们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评价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努力方向,同时有受到鼓励和促进。
4.3 做好评价记录与交流。不要把对活动的效果评价排除在体育学习即时评价之外。如,用体育成长记录或体育学习档案作为评价工具时,学生可以把自己经常一块比赛的同伴名单放入袋中,还有小组比赛的体验,战术的运用情况等等,这些经验和体验,包括胜利的场次等等都显示学生在运动参与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进程。
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但合作学习不是“万金油”,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等等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指导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主导作用,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努力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时间,评价等等技巧,避免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的现角出现。只有我们不断更新知识,正确面对各种新问题,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相信体艺“2+1”体育活动的合作学习将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覃俊平 中国学校体育2005、6
[2] 《对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几个问题的思考》[J]董大肆 中国学校体育2008、3
[3] 《如何提高合作学校的有效性》[J]牟先涛 中国学校体育2008、2
[4] 《在课堂教学这实施合作学习》[J]李连琴 中国学校体育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