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艺术美感以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本文就从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几方面,探究增强学习美术的趣味性的路子,以提高教学效果,展现美术课的魅力。
关键词:美术欣赏 教学方式 趣味性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但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繁重,课余时间有限,在美术课上学生选择做作业、预习课文,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方法,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忽视了课程的动态发展和学生的参与,就容易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缺乏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本文就如何增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在赏中增“趣”
要发挥美术欣赏课的作用。生活离不开美,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教师要多角度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在美好的生活中培养高雅的情趣。例如针对地球污染各种不雅观的现实,在学习《海报》一课时,让学生设计关于环保的海报,做到环境审美意识与美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树立投身环保、热爱自然的责任感。这种教学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将求知过程转化为审美向善的过程,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与审美理想的实现。再如让来自农村的学生去留意和赏析他们身边的美,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婚殇嫁娶,节日庆典中都有着风俗民情的存在,这些既是欣赏美的所在,也是美术活动课创作的源泉。学生在与草草木木的接触中,在参与农村风俗的活动中,在书籍和影像的视觉中,发现美、感受美,这样的美术欣赏课就变得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有趣。
二、要改变教学形式,在教中添“趣”
美术教学要特别强调学习的“情景性”,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互动的学习环境,以增添学生的意趣。如在执教案《我为校园添色彩》活动三——校园规划模型制作一课时,采用分组围桌而坐的形式进行教学尝试,学生自主结合,愉快地交流与合作,大胆地发表见解,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探究,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单一思考、个别发言、孤军作战的畏难情绪。既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又发挥了个性特长,并在交流合作中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促使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美术教师还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兴趣爱好组成美术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分类指导和个别培养,使学生立下学习美术的志趣。
三、要发挥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中激“趣”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多彩的学习生活》一课的教学,如果第一次技法课在乏味的素描写生中进行,这必然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校园中熟悉的环境、人物为表现对象,自制取景框,从多角度、多场景中观察,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产生乐趣。学习中注重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然后把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用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形式表达出来,把被动的技能传授变为主动的知识探寻,不仅能使课堂变得更具有新鲜感,而且在结合搜集、写生、交流、整理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技巧。
四、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养“趣”
多媒体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投影清晰度高,画面色彩鲜艳,具有运动感,能够涵盖丰富的知识,顺应了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如《春天的畅想》这一课,首先运用PowerPoint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映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优美春光图,配以唐宋词配乐朗诵,导入课题,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声情并茂的精美课件中感受到春天的美。播放中外艺术家演奏春天的美妙乐曲,或配以朗诵描写春天的精彩美文、再次投影描绘春天的经典绘画等,使学生从不同的感官体会到春天的美,萌发自己对春天的热爱,激发创作和表现春天的灵感。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必然使得他们学习美术的激情大增。
五、要加强相关学科的融合,在联系中寻“趣”
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和融合,可以使美术教学形成多元文化综合,使学生成为“有能力满足自己艺术需要的艺术家”(郭声建语)。如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时,将诗词与绘画作品结合,在学习欣赏中,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趣。另如《校园艺术节》教学,开展从请柬设计、道具制作、舞台表演等,组织一系列的综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同一专题活动的学习成果,熏陶和启迪产生灵感,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巩固了技能技巧,并加强了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产生一种钟情美术的浓厚情趣。
总之,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鸳楼中学)
关键词:美术欣赏 教学方式 趣味性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但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繁重,课余时间有限,在美术课上学生选择做作业、预习课文,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方法,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忽视了课程的动态发展和学生的参与,就容易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缺乏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本文就如何增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在赏中增“趣”
要发挥美术欣赏课的作用。生活离不开美,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教师要多角度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在美好的生活中培养高雅的情趣。例如针对地球污染各种不雅观的现实,在学习《海报》一课时,让学生设计关于环保的海报,做到环境审美意识与美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树立投身环保、热爱自然的责任感。这种教学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将求知过程转化为审美向善的过程,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与审美理想的实现。再如让来自农村的学生去留意和赏析他们身边的美,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婚殇嫁娶,节日庆典中都有着风俗民情的存在,这些既是欣赏美的所在,也是美术活动课创作的源泉。学生在与草草木木的接触中,在参与农村风俗的活动中,在书籍和影像的视觉中,发现美、感受美,这样的美术欣赏课就变得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有趣。
二、要改变教学形式,在教中添“趣”
美术教学要特别强调学习的“情景性”,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互动的学习环境,以增添学生的意趣。如在执教案《我为校园添色彩》活动三——校园规划模型制作一课时,采用分组围桌而坐的形式进行教学尝试,学生自主结合,愉快地交流与合作,大胆地发表见解,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探究,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单一思考、个别发言、孤军作战的畏难情绪。既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又发挥了个性特长,并在交流合作中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促使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美术教师还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兴趣爱好组成美术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分类指导和个别培养,使学生立下学习美术的志趣。
三、要发挥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中激“趣”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多彩的学习生活》一课的教学,如果第一次技法课在乏味的素描写生中进行,这必然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校园中熟悉的环境、人物为表现对象,自制取景框,从多角度、多场景中观察,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产生乐趣。学习中注重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然后把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用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形式表达出来,把被动的技能传授变为主动的知识探寻,不仅能使课堂变得更具有新鲜感,而且在结合搜集、写生、交流、整理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技巧。
四、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养“趣”
多媒体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投影清晰度高,画面色彩鲜艳,具有运动感,能够涵盖丰富的知识,顺应了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如《春天的畅想》这一课,首先运用PowerPoint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映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优美春光图,配以唐宋词配乐朗诵,导入课题,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声情并茂的精美课件中感受到春天的美。播放中外艺术家演奏春天的美妙乐曲,或配以朗诵描写春天的精彩美文、再次投影描绘春天的经典绘画等,使学生从不同的感官体会到春天的美,萌发自己对春天的热爱,激发创作和表现春天的灵感。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必然使得他们学习美术的激情大增。
五、要加强相关学科的融合,在联系中寻“趣”
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和融合,可以使美术教学形成多元文化综合,使学生成为“有能力满足自己艺术需要的艺术家”(郭声建语)。如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时,将诗词与绘画作品结合,在学习欣赏中,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趣。另如《校园艺术节》教学,开展从请柬设计、道具制作、舞台表演等,组织一系列的综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同一专题活动的学习成果,熏陶和启迪产生灵感,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巩固了技能技巧,并加强了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产生一种钟情美术的浓厚情趣。
总之,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鸳楼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