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学生而言,由于其思想意识还不够健全、价值情感仍有待塑造,在是非、善恶、美丑面前依然难以做出正确的评判与考量。因此,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加强小学学生的良好道德培养、法治意识塑造,让孩子们在学习与实践中深刻体悟道德和法治对于自身健康成长、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进而自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以良好的思想道德、法治意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学习热情普遍低下。对此,教师应该切实立足教学实际,通过对于制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问题的研究,探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措施,为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能巩固而奠基铺路。
关键词:以趣促学;小学学生;道德与法治;探讨
随着国家和社会“立德树人”教育导向的不断落实与践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承担的育人责任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对于诸多基本性、常识性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获得了知识的丰富、认知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道德知识、法律知识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价值引导、认知塑造,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纪律观念,以更加健全的人格、更加高尚的品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健康成长。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知识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导致多数学生普遍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教学效能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采用以趣促学的措施,带动学生在教学变革中重拾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则成为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的关键。
一、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兴趣提升的主要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由于诸多问题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浓、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与知识构架、教学方式、资源利用等问题有关。对此,教师必须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求变革,以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获得实效,为促进孩子们更好发展而提供服务。
(一)知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
纵观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可以发现,其中所涵盖的常识性法律知识、道德知识特别丰富,对于学生更好学习和理解带来了帮助。然而,由于这些知识在学生认识和理解时缺乏应有的实践机会,加之小学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使得学生对于精彩纷呈的学习内容往往不知所措,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学习的兴趣也在逐渐缩减。
(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僵化
很多学校,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式都是一味灌输或者彻底讲授,很少关注对应知识的实践性、可行性。学生面对教师夸夸其谈的讲解,显得很无奈,久而久之,学习的兴趣也会在不断减退中而消失殆尽。这一问题,也是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兴趣教学效能的瓶颈所在。
(三)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体验中感知具体知识的意义和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资源素材都比较紧缺,除了课本、投影等基本教学工具外,可供学生深入体验的资源素材基本没有。面对长时间空洞的教学指导,学生自然会丧失兴趣,学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二、提升小学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兴趣的有效措施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以兴趣为驱动的教学策略,才会得到学生的广泛性认可与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调动。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确保以趣为导,采用不同方式、借助多种渠道来激活并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确保教学开展与兴趣培育互促并進。
(一)开掘教材资源,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关联
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知识上极具生活气息,在内容上丰富有趣,在编排上融入了很多插图、漫画等视觉教育语言,整体构架丰富、生动、灵活。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如果掌控不当,势必会降低教材的使用质量。对此,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知识内容特点,尽量确保所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联与融合,带动学生在书本中获取知识、在生活中验证所学、在思想上得到陶冶、在意识上得到感染。将诸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课本中具体知识的对接起来,为确保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而奠定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确保教学活动与兴趣培养的无缝对接
在一定程度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是对于生活细节的缩影与重申,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由于小学学生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此时,教师可以以兴趣培养为导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感知和体验的机会,使得教学的趣味性更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既增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感染力,使得学生学习获得开展更加生动有趣,又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了相互之间情感的交融与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实现兴趣提升与能力发展的同步促进。
(三)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学实践与认知发展的互促并进
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很多小学学生很难将课堂所学的道德、法律知识应用至生活实践中。对此,教师应该全方位拓宽教学空间,多借助不同形式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灵活性教育与引导。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社会开展尝试与体验,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的培育。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兴趣的提升与培养,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这期间,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变革,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实践与配合。通过相互之间的努力与协作,以趣促学,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实现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冬梅.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34.
关键词:以趣促学;小学学生;道德与法治;探讨
随着国家和社会“立德树人”教育导向的不断落实与践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承担的育人责任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对于诸多基本性、常识性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获得了知识的丰富、认知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道德知识、法律知识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价值引导、认知塑造,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纪律观念,以更加健全的人格、更加高尚的品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健康成长。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知识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导致多数学生普遍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教学效能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采用以趣促学的措施,带动学生在教学变革中重拾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则成为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的关键。
一、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兴趣提升的主要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由于诸多问题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浓、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与知识构架、教学方式、资源利用等问题有关。对此,教师必须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求变革,以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获得实效,为促进孩子们更好发展而提供服务。
(一)知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
纵观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可以发现,其中所涵盖的常识性法律知识、道德知识特别丰富,对于学生更好学习和理解带来了帮助。然而,由于这些知识在学生认识和理解时缺乏应有的实践机会,加之小学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使得学生对于精彩纷呈的学习内容往往不知所措,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学习的兴趣也在逐渐缩减。
(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僵化
很多学校,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式都是一味灌输或者彻底讲授,很少关注对应知识的实践性、可行性。学生面对教师夸夸其谈的讲解,显得很无奈,久而久之,学习的兴趣也会在不断减退中而消失殆尽。这一问题,也是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兴趣教学效能的瓶颈所在。
(三)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体验中感知具体知识的意义和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资源素材都比较紧缺,除了课本、投影等基本教学工具外,可供学生深入体验的资源素材基本没有。面对长时间空洞的教学指导,学生自然会丧失兴趣,学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二、提升小学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兴趣的有效措施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以兴趣为驱动的教学策略,才会得到学生的广泛性认可与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调动。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确保以趣为导,采用不同方式、借助多种渠道来激活并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确保教学开展与兴趣培育互促并進。
(一)开掘教材资源,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关联
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知识上极具生活气息,在内容上丰富有趣,在编排上融入了很多插图、漫画等视觉教育语言,整体构架丰富、生动、灵活。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如果掌控不当,势必会降低教材的使用质量。对此,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知识内容特点,尽量确保所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联与融合,带动学生在书本中获取知识、在生活中验证所学、在思想上得到陶冶、在意识上得到感染。将诸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课本中具体知识的对接起来,为确保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而奠定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确保教学活动与兴趣培养的无缝对接
在一定程度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是对于生活细节的缩影与重申,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由于小学学生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此时,教师可以以兴趣培养为导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感知和体验的机会,使得教学的趣味性更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既增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感染力,使得学生学习获得开展更加生动有趣,又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了相互之间情感的交融与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实现兴趣提升与能力发展的同步促进。
(三)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学实践与认知发展的互促并进
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很多小学学生很难将课堂所学的道德、法律知识应用至生活实践中。对此,教师应该全方位拓宽教学空间,多借助不同形式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灵活性教育与引导。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社会开展尝试与体验,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的培育。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兴趣的提升与培养,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这期间,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变革,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实践与配合。通过相互之间的努力与协作,以趣促学,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实现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冬梅.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