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素养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培养高中生历史素养的途径有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与倡导真正的合作探究等。而历史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素养;培养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五大核心素养。这五大核心素养具体怎么理解呢?
素养一: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素养二: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素养三: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素养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素养五: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它要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历史五个核心素养各自的培养目标
“唯物史观”的培养目标: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时空观念”的培养目标: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的培养目标: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历史解释”的培养目标: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通过历史学习,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高中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怎样的教学目标是合理的呢?首先,教学目标要准确;其次,教学目标要具体、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再次,要将教学目标落实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针对“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这二项核心素养,在设计“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设计为:“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既可以让学生明确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方向,还方便操作与检测。
(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培养高中生历史素养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上《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思考:“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极快,它在1856 年取得东征胜利以后,便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然而,因为一件事情而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命运,使其迅速走向灭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个问题的激发下,学生很快就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
(三)倡导真正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学习”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例如,在确定“维新思想对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时这个探究主题时,其探究步骤可以分为:让学生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分组制定计划;各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史料,梳理维新思想对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并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质疑,并进一步修改、补充与完善本组的研究报告;将各组的研究报告汇编成册,这容易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素养。
(四)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
有些史实比较枯燥无味,比较难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便可以运用故事讲述法、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和图片资料,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事的认识与判断,进而生成鲜明的历史价值观。
总之,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是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提升专业素养,渗透科学的教学理念,以使学生获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浅议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10).
[2]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
[3]高月新.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新教育,2016(10).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素养;培养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五大核心素养。这五大核心素养具体怎么理解呢?
素养一: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素养二: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素养三: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素养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素养五: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它要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历史五个核心素养各自的培养目标
“唯物史观”的培养目标: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时空观念”的培养目标: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的培养目标: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历史解释”的培养目标: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通过历史学习,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高中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怎样的教学目标是合理的呢?首先,教学目标要准确;其次,教学目标要具体、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再次,要将教学目标落实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针对“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这二项核心素养,在设计“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设计为:“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既可以让学生明确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方向,还方便操作与检测。
(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培养高中生历史素养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上《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思考:“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极快,它在1856 年取得东征胜利以后,便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然而,因为一件事情而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命运,使其迅速走向灭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个问题的激发下,学生很快就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
(三)倡导真正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学习”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例如,在确定“维新思想对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时这个探究主题时,其探究步骤可以分为:让学生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分组制定计划;各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史料,梳理维新思想对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并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质疑,并进一步修改、补充与完善本组的研究报告;将各组的研究报告汇编成册,这容易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素养。
(四)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
有些史实比较枯燥无味,比较难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便可以运用故事讲述法、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和图片资料,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事的认识与判断,进而生成鲜明的历史价值观。
总之,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是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提升专业素养,渗透科学的教学理念,以使学生获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浅议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10).
[2]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
[3]高月新.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新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