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通过中职学校对中职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企业培训的目标定位相吻合;以实际工作的流程为基础,重在方法的讲解;注重培养中职生提高在企业实际工作的有效性方面教学方法的初浅探究,明确了工学结合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就会使中职生在学到一技之长的同时也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与接受。
关键词:工学结合目标定位工作流程 工作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已走出低谷的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不再单纯停留在对高等学历的盲目追捧上,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方法也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模式,有相应的变革、创新。根据社会环境及市场需求变化,培养输出各类品德优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操作技能为核心的实验、实训及实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除少数在课堂上进行外,主要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包括了实验课、实习、实训、工作等教学环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深化。什么是工学结合?就是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主体是学生,是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学校教育和以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为主导的企业工作有机结合,并将其贯穿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应中职学校的学生,使其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其综合素质与技能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学校对中职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企业培训和目标定位要相吻合
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才能对中职生工学结合技能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美、劳多方面的整体发展,是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为其毕业后能够再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作为企业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当前企业急需的生产技能,目标是满足企业眼前的发展需要。由于出发点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合作培养的过程中,企业的培训目标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可能会发生偏离,企业往往要求中职学校不断增加与本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实用性、针对性的技能教学的份量,而学生在实训企业结束工作时的考试也往往以企业的技能考评为主。如果完全遵從企业的目标定位,则会造成如果学校长期与一家企业合作,由于受到企业需求的影响,学校无法根据行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迁移力、转岗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既要兼顾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又要适应企业培训的需求。科学的对中职生进行目标定位,是中职生综合素质和技能得以有效培养的前提条件,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导的,通过结合学校自有教育资源构建其教学体系,我国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体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化基础教学阶段。第二阶段专业基础教学阶段,主要是完成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第三阶段专业教学阶段,要完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在这样一个教学体系下,中职学校的理论教学与综合职业技能的教学活动是在两个不同阶段分别完成的,而且人为的将职业技能的教学分成基础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技能两个独立的教学阶段,使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出现割裂。现在已有很多中职学校对其自身的教学体系进行大胆的探索与改革,我校在这方面就进行了广泛的尝试,像机电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年里学生边学习基础文化课程的同时,就已在实训基地的工厂进行了实践操作能力的最初培养,在第二、第三学年进一步加大在企业工作的时间。为提升中职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实训合作的企业也逐渐由本地辐射向外地,一家实训企业变为多家实训企业,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兼顾中职学校的目标定位与企业的目标定位,突出中职生技能的培养。因为企业的工作培训是不分阶段,中职生所要面对的就是一个真实复杂的工作任务,中职生在很好地完成了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既学会了熟练的应用单项的技能,还学会了综合运应一系列相关的职业技能。中职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大量的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培训的终极目标则是为进一步提升一线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生产力。通过与企业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式的合作,对中职生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全方位技能培养,从而达到中职学校目标定位与企业目标定位相一致的目的。良性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很大程度还达到了中职学校与企业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目的,使中职生一入学就接受到企业严格的、程序化工作流程的作业管理,企业细致全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也使中职生对自身的言行有了明确的要求,而企业有了一批批中职生这一新鲜血液的加入,从而焕发出更多的活力。
二、以实际工作流程为基础,注重方法的讲解、引导
做为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的各项知识和技能中,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对工作流程的认识和把握。因为中职生作为基本不具备工作经验的新人,首要需求就是要知道自己拿到一项工作后,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做为教师,就必须首先教会他们工作的流程以及完成的方法,引导他们顺利正确的开展工作,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工作步聚,更关键的是教会他们每一步工作的具体方法。学生对工序的把握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每一步工作用什么方式工具解决问题,在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感觉有些困难。因此,对具体的工作“诀窍”的传授是中职生工学结合过程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要用较少的时间来做课程概述,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布置工作任务,并按照工作流程带领、指导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操作工作。根据企业的工作需求,传授具体的工作技能,并向学生布置利用这些技能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完成工作。在学生很好掌握完成一个操作流程后,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汇报,总结工作内容和心得,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工作需要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一直到这一段落的工作结束。企业的各项工作最终要体现为实际效益,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指导、考核,修正他们的行为。考核的具体依据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等项目”,使每位学生对自己工学过程的表现有了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做为一线教师,还要注重自身对工作流程的熟练操作,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可能用流畅的语言展示工作的绩效。通过对学生总结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认识的手段,具体做法是将整个工作流程进行分解,每一项工作由一位学生负责,由他组织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并负责向全体师生汇报,展示工作成果,然后教师点评其小组工作并传授相关的工作与技能。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每位团队成员都有一次做“管理者”的机会。二是每位成员都有一次做“演讲者”的机会。三是通过公开的展示、讨论,树立公平、民主的学术气氛,帮助学生培养做人和做工作的基本素质。四是以“周”为时间单位,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三、注重培养中职生提高在企业实际工作的有效性
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间至少在一个学期以上,工作学期在全部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要达到30%~50% 。因此,中职生在企业工作期间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效率成为检验是否成功的培养了优秀中职生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岗位轮换率,通过轮岗使中职生全面参与企业的整个工作过程,深层次地整体理解其职业工作的过程;二是核心岗位工作机会,通过学习企业核心基础岗位的工作方法、工作规范是中职生进入企业学习的关键内容。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的有效学习与企业的生产运营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企业为了追求生产、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益,希望员工的技术熟悉、高度且稳定,实行固定岗位、固定员工,而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则需要在生产或服务领域的所用环节,接受轮训以熟悉生产工艺技术及服务流程。尤其对高精尖的核心技术领域的技能学习是整个工作学期的重点掌握的学习内容是保证中职生工学结合能力提高的关键部分。但是一些企业为追赶进度,保证质量,或者是出于技术保密等因素,往往只是让学生做一些琐碎的简单劳动,在整个工作学期,学生很可能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却没有真正学到应学会的技能,针对这些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我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建立了机电专业的实训基地、外事专业、财会专业,也相应建立了专业模拟实训场所,在这种自创的环境下,进行初级的工学结合的技能培训。担任实训指导的教师具备了全方位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学生手把手的耐心传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手来,乃至熟练驾驭所操作的设备及用具。实训教师根据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设立不同的目标,进行明确的目标培养,使处在不同層面的学生能力都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学校与本地及外地的一些企业如驻包的机电大企业,一机、二机及餐饮业知名企业小肥羊等签订了长年的实训及就业合同,也就是说实现了实训就业一条龙,学生在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基础上,到企业进行工作实习,企业也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备用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会注重对其操作技能、技巧等方面能力的强化培养,从而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其实际工作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在学校的课堂、实验室、实训车间以及企业生产车间及多个地点进行的,尤其是企业工作在整个教学体系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和企业工作学习四个方面做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四个部分的教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中职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是连续的整体性的,从而达到构建较为完善的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家秀, 管平. 优化顶岗实习机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6).
[2] 杨延著. 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研究[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3] 莫勇明. 工学结合模式下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J] . 教育与职业,2008,(2).
关键词:工学结合目标定位工作流程 工作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已走出低谷的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不再单纯停留在对高等学历的盲目追捧上,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方法也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模式,有相应的变革、创新。根据社会环境及市场需求变化,培养输出各类品德优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操作技能为核心的实验、实训及实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除少数在课堂上进行外,主要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包括了实验课、实习、实训、工作等教学环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深化。什么是工学结合?就是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主体是学生,是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学校教育和以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为主导的企业工作有机结合,并将其贯穿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应中职学校的学生,使其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其综合素质与技能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学校对中职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企业培训和目标定位要相吻合
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才能对中职生工学结合技能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美、劳多方面的整体发展,是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为其毕业后能够再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作为企业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当前企业急需的生产技能,目标是满足企业眼前的发展需要。由于出发点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合作培养的过程中,企业的培训目标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可能会发生偏离,企业往往要求中职学校不断增加与本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实用性、针对性的技能教学的份量,而学生在实训企业结束工作时的考试也往往以企业的技能考评为主。如果完全遵從企业的目标定位,则会造成如果学校长期与一家企业合作,由于受到企业需求的影响,学校无法根据行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迁移力、转岗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既要兼顾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又要适应企业培训的需求。科学的对中职生进行目标定位,是中职生综合素质和技能得以有效培养的前提条件,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导的,通过结合学校自有教育资源构建其教学体系,我国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体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化基础教学阶段。第二阶段专业基础教学阶段,主要是完成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第三阶段专业教学阶段,要完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在这样一个教学体系下,中职学校的理论教学与综合职业技能的教学活动是在两个不同阶段分别完成的,而且人为的将职业技能的教学分成基础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技能两个独立的教学阶段,使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出现割裂。现在已有很多中职学校对其自身的教学体系进行大胆的探索与改革,我校在这方面就进行了广泛的尝试,像机电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年里学生边学习基础文化课程的同时,就已在实训基地的工厂进行了实践操作能力的最初培养,在第二、第三学年进一步加大在企业工作的时间。为提升中职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实训合作的企业也逐渐由本地辐射向外地,一家实训企业变为多家实训企业,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兼顾中职学校的目标定位与企业的目标定位,突出中职生技能的培养。因为企业的工作培训是不分阶段,中职生所要面对的就是一个真实复杂的工作任务,中职生在很好地完成了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既学会了熟练的应用单项的技能,还学会了综合运应一系列相关的职业技能。中职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大量的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培训的终极目标则是为进一步提升一线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生产力。通过与企业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式的合作,对中职生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全方位技能培养,从而达到中职学校目标定位与企业目标定位相一致的目的。良性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很大程度还达到了中职学校与企业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目的,使中职生一入学就接受到企业严格的、程序化工作流程的作业管理,企业细致全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也使中职生对自身的言行有了明确的要求,而企业有了一批批中职生这一新鲜血液的加入,从而焕发出更多的活力。
二、以实际工作流程为基础,注重方法的讲解、引导
做为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的各项知识和技能中,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对工作流程的认识和把握。因为中职生作为基本不具备工作经验的新人,首要需求就是要知道自己拿到一项工作后,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做为教师,就必须首先教会他们工作的流程以及完成的方法,引导他们顺利正确的开展工作,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工作步聚,更关键的是教会他们每一步工作的具体方法。学生对工序的把握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每一步工作用什么方式工具解决问题,在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感觉有些困难。因此,对具体的工作“诀窍”的传授是中职生工学结合过程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要用较少的时间来做课程概述,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布置工作任务,并按照工作流程带领、指导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操作工作。根据企业的工作需求,传授具体的工作技能,并向学生布置利用这些技能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完成工作。在学生很好掌握完成一个操作流程后,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汇报,总结工作内容和心得,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工作需要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一直到这一段落的工作结束。企业的各项工作最终要体现为实际效益,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指导、考核,修正他们的行为。考核的具体依据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等项目”,使每位学生对自己工学过程的表现有了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做为一线教师,还要注重自身对工作流程的熟练操作,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可能用流畅的语言展示工作的绩效。通过对学生总结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认识的手段,具体做法是将整个工作流程进行分解,每一项工作由一位学生负责,由他组织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并负责向全体师生汇报,展示工作成果,然后教师点评其小组工作并传授相关的工作与技能。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每位团队成员都有一次做“管理者”的机会。二是每位成员都有一次做“演讲者”的机会。三是通过公开的展示、讨论,树立公平、民主的学术气氛,帮助学生培养做人和做工作的基本素质。四是以“周”为时间单位,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三、注重培养中职生提高在企业实际工作的有效性
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间至少在一个学期以上,工作学期在全部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要达到30%~50% 。因此,中职生在企业工作期间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效率成为检验是否成功的培养了优秀中职生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岗位轮换率,通过轮岗使中职生全面参与企业的整个工作过程,深层次地整体理解其职业工作的过程;二是核心岗位工作机会,通过学习企业核心基础岗位的工作方法、工作规范是中职生进入企业学习的关键内容。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的有效学习与企业的生产运营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企业为了追求生产、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益,希望员工的技术熟悉、高度且稳定,实行固定岗位、固定员工,而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则需要在生产或服务领域的所用环节,接受轮训以熟悉生产工艺技术及服务流程。尤其对高精尖的核心技术领域的技能学习是整个工作学期的重点掌握的学习内容是保证中职生工学结合能力提高的关键部分。但是一些企业为追赶进度,保证质量,或者是出于技术保密等因素,往往只是让学生做一些琐碎的简单劳动,在整个工作学期,学生很可能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却没有真正学到应学会的技能,针对这些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我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建立了机电专业的实训基地、外事专业、财会专业,也相应建立了专业模拟实训场所,在这种自创的环境下,进行初级的工学结合的技能培训。担任实训指导的教师具备了全方位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学生手把手的耐心传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手来,乃至熟练驾驭所操作的设备及用具。实训教师根据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设立不同的目标,进行明确的目标培养,使处在不同層面的学生能力都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学校与本地及外地的一些企业如驻包的机电大企业,一机、二机及餐饮业知名企业小肥羊等签订了长年的实训及就业合同,也就是说实现了实训就业一条龙,学生在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基础上,到企业进行工作实习,企业也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备用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会注重对其操作技能、技巧等方面能力的强化培养,从而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其实际工作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在学校的课堂、实验室、实训车间以及企业生产车间及多个地点进行的,尤其是企业工作在整个教学体系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和企业工作学习四个方面做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四个部分的教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中职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是连续的整体性的,从而达到构建较为完善的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家秀, 管平. 优化顶岗实习机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6).
[2] 杨延著. 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研究[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3] 莫勇明. 工学结合模式下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J] . 教育与职业,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