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酒店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持行业发展。然而我国酒店管理高等教育起步晚,与世界其他国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培养一支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酒店从业人员队伍,优化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存在和发展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酒店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酒店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专科到本科、硕士、博士的较为完善的金字塔体系。结合我国酒店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必将朝着应用性、技术性和特色专业发展,这就要求高校酒店管理模式由原先的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酒店管理高校教学转变的任务之一。独立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更应该加强在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培养,但是由于起步晚,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导致了许多毕业生理论与实践技能不能很好地结合。独立院校定位于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所以独立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在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改革创新。本文从分析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以下简称南方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南方学院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过少
目前课程设置没有统一标准,大多是制定者根据自身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了解,参照其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而确定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少,以至于学生到大三对酒店还没有系统的了解。例如:2012级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只3门——餐饮管理、酒店前厅服务管理和酒店企业服务英语。许多课程设置只是为了凑学分,对于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如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管理等。另外,各年级开设课程混乱,没有承前启后。例如:2012级是在大二开设餐饮管理课程,而2011级则是在大四开设餐饮管理课程,所以教学过程中明显发现虽然学生已经大四,但是对酒店知识与运作掌握寥寥无几,这给授课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2.课堂教学实操设备不足,缺少实践教学平台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需要实际操作后学生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比如餐饮管理中:中西餐的摆台,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才能够记住该怎样做;酒水服务,学生只有亲自去尝试之后才知道红酒要如何开瓶,要如何斟酒。学院这些基础性操作设备都是没有的,刀叉托盘、红酒开瓶器没有,也没有中西餐实验室让学生去体验,只有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图片和说教。这样的课堂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3.师资力量不足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酒店工作经验。然而,很多专业课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或者只是有短期的酒店工作经验,因此很多专业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很好地把自身感受传达给学生。因此,学校必须不断派教师进修或者去酒店考察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
二、南方学院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不能完全套用公立大学的模式,必须创新出具有独立院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合理设置专业课
打破原有公共课和基础课同时开设的形式,系统地增加专业课程数量,将专业课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行操作。这就要求专业课程集中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进行,而此学期不再安排其他非专业课程。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承前启后,将基础课程放在低年级,以为之后其他专业课程打基础。实行灵活的学分制,设置一些和酒店管理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游轮管理、赌场管理、酒吧管理等,拓展学生在此领域的知识广度,同时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对课程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大领域中不断思考创新,成为酒店管理的实用性人才。
2.加快构建校内教学实训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涉及科目比较多,每一个科目实验目的、内容和使用设备各不相同。建议学院按照科目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如中餐实验室、西餐实验室、客房实验室、前台实验室等。贴近真实环境和真实训练的教育模式,可使学生入学即入门,从服务与被服务的模拟中潜移默化地体会并养成职业酒店经理人的良好职业习惯。
3.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打造专业酒店管理师资队伍
在教师队伍管理上,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参加行业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现有知识,了解行业新动态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针对教师缺乏酒店从业经验这一情况,为教师创造条件,使之定期到酒店挂职锻炼,为其进行科学研究和和社会调查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吕宏芬,宋亚兰,张迎春.独立学院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41-44.
[2]张旗.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2).
关键词:独立学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存在和发展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酒店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酒店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专科到本科、硕士、博士的较为完善的金字塔体系。结合我国酒店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必将朝着应用性、技术性和特色专业发展,这就要求高校酒店管理模式由原先的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酒店管理高校教学转变的任务之一。独立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更应该加强在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培养,但是由于起步晚,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导致了许多毕业生理论与实践技能不能很好地结合。独立院校定位于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所以独立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在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改革创新。本文从分析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以下简称南方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南方学院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过少
目前课程设置没有统一标准,大多是制定者根据自身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了解,参照其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而确定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少,以至于学生到大三对酒店还没有系统的了解。例如:2012级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只3门——餐饮管理、酒店前厅服务管理和酒店企业服务英语。许多课程设置只是为了凑学分,对于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如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管理等。另外,各年级开设课程混乱,没有承前启后。例如:2012级是在大二开设餐饮管理课程,而2011级则是在大四开设餐饮管理课程,所以教学过程中明显发现虽然学生已经大四,但是对酒店知识与运作掌握寥寥无几,这给授课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2.课堂教学实操设备不足,缺少实践教学平台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需要实际操作后学生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比如餐饮管理中:中西餐的摆台,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才能够记住该怎样做;酒水服务,学生只有亲自去尝试之后才知道红酒要如何开瓶,要如何斟酒。学院这些基础性操作设备都是没有的,刀叉托盘、红酒开瓶器没有,也没有中西餐实验室让学生去体验,只有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图片和说教。这样的课堂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3.师资力量不足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酒店工作经验。然而,很多专业课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或者只是有短期的酒店工作经验,因此很多专业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很好地把自身感受传达给学生。因此,学校必须不断派教师进修或者去酒店考察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
二、南方学院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不能完全套用公立大学的模式,必须创新出具有独立院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合理设置专业课
打破原有公共课和基础课同时开设的形式,系统地增加专业课程数量,将专业课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行操作。这就要求专业课程集中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进行,而此学期不再安排其他非专业课程。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承前启后,将基础课程放在低年级,以为之后其他专业课程打基础。实行灵活的学分制,设置一些和酒店管理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游轮管理、赌场管理、酒吧管理等,拓展学生在此领域的知识广度,同时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对课程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大领域中不断思考创新,成为酒店管理的实用性人才。
2.加快构建校内教学实训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涉及科目比较多,每一个科目实验目的、内容和使用设备各不相同。建议学院按照科目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如中餐实验室、西餐实验室、客房实验室、前台实验室等。贴近真实环境和真实训练的教育模式,可使学生入学即入门,从服务与被服务的模拟中潜移默化地体会并养成职业酒店经理人的良好职业习惯。
3.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打造专业酒店管理师资队伍
在教师队伍管理上,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参加行业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现有知识,了解行业新动态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针对教师缺乏酒店从业经验这一情况,为教师创造条件,使之定期到酒店挂职锻炼,为其进行科学研究和和社会调查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吕宏芬,宋亚兰,张迎春.独立学院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41-44.
[2]张旗.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