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etthus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使学生对化学世界的无穷奥妙进行积极的探究,进而树立起热爱化学、献身化学、发展化学的信念和决心。
  【关健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问题”能力
  
  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走进当今的课堂,一种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少教师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但学生的问题意识仍然没有培养起来,因而学生的能力还是不健全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确是很重要。但我们再想一想,就觉得不全面。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谁来提出问题呢?这里有个问题,你去分析,你去解决。如果不提出问题来,根本就无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了。所以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当前大力提倡“改革创新”的时代,鼓励学生培养与锻炼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策略: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他把发明创造的起点,归结于“问”。但由于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善思善问,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同时,要不断提醒和教育学生懂得质疑、提问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要力争做一个敢于表达自己见解和思想的人。这是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二、建立民主课堂,创设良好的氛围
  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存有“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问题毫无价值而被大家瞧不起。另外,学生确实懂得太少,无从问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不在学生中人为地划分等级。在彼此的交往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要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的接触方式进行鼓励。
  三、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1.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是索然无味的,但流于形式的化学实验对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利的。对课堂演示实验,能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做的或有学生自己要上讲台做的,教师应尽量满足,但做之前和做完之后,教师可发动其他学生就该实验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敏锐观察、丰富的想象,再在周密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使学生由感到惊奇进而产生探究的愿望,促进其产生问题意识。
  2.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化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削皮的苹果露置在空气中为什么变黄?食品中的苯甲酸钠起什么作用?煤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硫?怎么检验市售的银耳是否用二氧化硫漂白?频见于媒体的“基因工程”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只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留意生活,关注社会,就能提出许多问题。
  3.课前设疑引问题
  以疑引疑,是一种重要方法,即布置预习内容,提供预习提纲,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课前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也为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方法。
  4.及时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地评价,多表扬、多引导,使学生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无价值的,或是与本节课无关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即有一个由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的阶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在教学中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要让学生有问题思考;二是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个过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则不达,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三是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没有问题生成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在化学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要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我们的宗旨是要让学生在探索化学世界的过程中,在掌握了一些基本化学理论和化学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化学世界的无穷奥妙进行积极的探究,进而使其树立起热爱化学、献身化学、发展化学的信念和决心。
  【参考文献】
  [1]张晓明:《新程初中化学发展性评价》新华出版社 2005.4
  [2]闫祯:《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王佰铭:《教师实践智慧的积累与提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4]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第九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刚接触到这门学科,在对概念的理解上,需要恰当的引导和帮助。人教版教材在考虑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简单简洁,没有过多地进行解释和阐述,让初学者易于接受和学习。但随着进一步的学习,教材中的内容显得捉襟见肘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本质,掌握物理规律。  【关键词】初中物理 概念 补充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革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而我们现行的教学策略,凸显了这一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在学生中树立起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现已成为众多教师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深
期刊
【摘要】让历史课堂重现光彩。新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的革新带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要使历史课堂重现光彩,焕发魅力,就一定要采取多样化模式教学。因此,新课程下教师有必要科学而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为精彩的课堂生成而准备。  【关健词】历史 课堂 教学 方法    一、实践与理论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学会采用讲授加专题讨论的探究模式,教学生把握“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学原则。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可以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并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听课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
期刊
学科专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怎样才能使主渠道畅通,真正地在新教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结合高职生求知欲高、好奇心强、热情上进、易鼓舞、表现好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就“合作互助学习”做了一些尝试,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合作互助学习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是按照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目标,立足于协调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和谐发展为目
期刊
【摘要】化学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化学教师科学运用科学探究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把握正确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结合化学课程知识和学生实验,设计和总结出完全能够操作的系列生活小实验,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生活小实验 探究能力     一、制作生活小实
期刊
素质教育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当然,生物教育也不能例外,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在每周两节生物课这短暂的时间内教会学生生物知识,甚至是生物技巧呢?笔者认为关键是上好每一节生物课,最主要的是充分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才能由“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使学生有兴趣学生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到底一节生物课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浅谈笔者的拙法和体会:    一
期刊
【摘要】陶行知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因此,解放学生的学习,就应使之会学习、会探究,就要让他们的双手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的眼睛在课堂上能亮起来,让他们的嘴巴在课堂上能响起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新课程标准之“真”
期刊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教师教平行班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不同;不同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听后感觉也会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虽然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学生自身的内因上。那么,究竟如何发
期刊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只有当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和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