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做医患“中间人”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0月25日,温岭发生了杀医案。当时微博、微信上就形成了舆论的热潮。在医生的圈子里,充满了震惊、愤怒、谴责,甚至失望与无力;而在其他圈子里,鲜有人提及杀医案,或者丝毫不见谴责和惋惜,倒有一些人借此抱怨看病难、看病贵,更有甚者幸灾乐祸。
  这种反差我们早已不陌生,从同仁医院的徐文大夫被砍伤,到哈医大实习医生王浩命陨刀下,再到温岭的王云杰大夫血洒诊室……哪一次惨剧之后不是医生群情激奋,悲伤无法自已?而医生之外的群体,则少见感同身受的悲愤,甚至连关心都显得那么稀有。
  一位医生朋友在微信里痛心地写道,那些平时挂号想加号、看病想插队时总找自己帮忙的朋友,为什么在此刻都不来个短信慰问一下我们呢?
  与一位医生朋友聊起这种不解,他也颇为不解地问我:抛开医生的身份不说,任何一个普通人,被歹徒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杀害,难道就不该有一些同情和声讨?难道就不该“零容忍”吗?毕竟,我们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医生啊!
  的确,任何的杀医案,首先不都是一起“杀人案”吗?医生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他们的生命和其他人一样都值得尊重与保护。
  当然,在对杀医行为“零容忍”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其背后医患关系愈加恶化的现状。
  我是一名记者,但同时,我还是一名医生的家属。
  我作为一个患者的时候,也曾凌晨起床去挂号,也曾排队几小时看几分钟的专家门诊,也曾等上几个月才能排到一张床位住院手术。但这一切都是医生的错吗?的确,在不明就里时,患者最常面对的就是在医疗一线的医务人员,那一袭白大褂在患者心中就是“医”的代表。心里有气,不对他们发,又对谁发呢?
  但每当我在医院窝了一肚子火想对医生发作时,我会想起,此刻我的丈夫正在医院里为其他患者服务——他可能已经连续上班30小时,但依然有一台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在等待他;他可能一上午的门诊已经接诊了近百位病人,但还有超过12小时的夜班需要面对;我还会想起,他下个月可能马上要出门诊,在那个开放的诊室里,那些夜晚涌来的打架醉酒的患者,又或者……我不敢往下想。
  于是我们尝试着给双方的同事和朋友做“解释”。我会告诉我的朋友们,一位医生面临的超强工作强度、艰苦工作环境和巨大心理压力,以及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局限性,我希望他们能在医院窝火时,也能想想这些医生的不易。而我的丈夫也会告诉他的同事,一名普通的患者在举目无亲的医院里、在纷繁复杂的医学名词前,所感受到的无奈、茫然与窝火。
  “哦,原来医生那么辛苦啊!”“是啊,要对病人更耐心一点。”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总觉得,虽然医疗体系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但“沟通”至少是缓解医患关系恶化的一剂良方。
  然而,这种“沟通”往往只在个人层面,我很少尝试通过我所在的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担心别人说我胳膊肘往“里”拐,我害怕报道有失客观中立,更多时候我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避嫌”吧。
  涉及医患关系的报道不能“报喜不报忧”,也不能“报忧不报喜”,尽管医疗领域和其他行业一样确有害群之马,医疗纠纷确给患者带来痛苦,但报道这些的同时,我们也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好医生。
  的确,在尘埃落定之后,各种杀医伤医案应该成为医患双方反思各自行为的契机。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微博微信上那些医生和非医生的群,其实很少能够产生交集。当患者在发泄医生的服务态度冷漠、医院服务流程不合理等种种不满时,医生看到的却是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而当医生在彼此互诉工作的艰难、氛围的恶劣时,患者却误读成医生的冷漠与高傲。
  虽然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选择性关注与圈子文化,也让医患双方失去了许多沟通的平台。而这时,也正是媒体发挥沟通桥梁作用、承担社会责任的契机,通过理性引导,媒体应当也可以成为缓和医患矛盾的“中间人”。(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其他文献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
期刊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由于在党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毛泽东逝世后的评价高度至今无人超越。今天,对毛泽东最常用的评价来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其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评价最具分量。这一评价在共产党人内心的分量之重,从毛泽东的话语中便可看出。  在由埃德加·斯诺执笔的《毛泽东自传》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1
期刊
“万岁军”38集团军:被写入《谁是最可爱的人》  目前保留下来的18个集团军,都是历史悠久的老部队。每一支都有累累战功。而我军最著名的集团军番号之一,莫过于号称“万岁军”的38集团军了。  该部队主力是1928年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时建立的红5军,抗战中编为115师343旅686团(李天佑),跟随林彪参加过平型关战役,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一师。随后,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与第二师(
期刊
我完全没有想过,父亲也会老。记忆闪过,父亲的一声呼唤把我拉回现实。眼前的父亲,分明是老了。  那次回老家,我坐在公交车上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忽然,我看到一个老头正吃力推着三轮车前行,车上都是菜。他弓着身子,蹒跚前行。我看了有些心酸,谁家老人这么晚还在干活?  待到公交车靠近了老人,我惊得目瞪口呆,竟是我的父亲!我赶紧跳下车招呼他,父亲扭身看到我,眼里闪出惊喜的光。风吹动父亲花白的头发,脸上的皱纹里满
期刊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领导人逝世后的评价体系正在发生改变。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讣告发布中有一个区别于毛泽东、周恩来的评价: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事实上,“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评价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便成为中央领导人逝世后的常用语。享有这一评价的既包括老一辈领导人叶剑英、徐向前等人,也包括荣毅仁、谢非等后来步入高级领导人岗位的干部。  邓小平还有一个必须提及的评价: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期刊
相比“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至高的政治荣誉,领导人逝世后获得的称号中,还有更为“写实”的一部分,即根据所从事领域工作确定的称谓。这些评定中,最为常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三种。同马克思主义者一样,三种称谓前又有“伟大的”、“杰出的”等修饰语。  这其中,能够称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领导人并不多。这一名单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杨尚昆、王震。  在
期刊
随着历史环境发生改变,不少领导人的评价也在发生改变。  这其中,有两类领导人去世后的官方称谓改变较大:一种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另一种则是“文革”中逝世并在后来获得平反的领导人。前者最为典型的是陈独秀。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使用了“陈独秀投降主义”的提法,正式取代了此前“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定性。1981年的《
期刊
对于给不给军衔、给怎样的军衔,大多数将帅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表现得十分豁达。  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军工厂赶制了一套大元帅制服。大元帅服的肩章由金黄色底面构成,上面绣着红色的国徽和银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威武庄严。这套制服本是给毛泽东量身定制的,但他却一天也没有穿过。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大元帅”的消息后,他找到彭德怀和罗荣桓:“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
期刊
怎么到达腾冲  汽车  腾冲有两个汽车客运站,隔街相望,其中腾冲客运站的车辆班次比腾冲汽车站多,这里也是滇西的终点站。昆明、大理、保山都有直达腾冲的长途汽车。从昆明前往,可在昆明西部客运站坐车。也可先到保山,在保山有很多班车到腾冲,非常方便。  飞机  腾冲驼峰机场已开通多个航班,昆明、丽江、西双版纳等地都有到腾冲的飞机。昆明到腾冲飞行时间约为1小时,昆明到保山飞行时间约为45分钟。
期刊
宋任穷回忆说,授衔的初步方案公布后,大多数人对此都表示认可,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对结果并不满意。有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不很舒服;有的人眼泪长流,两三天不吃饭;还有人跑到领导那里,说自己如何劳苦功高,点着名要高级军衔;更有一个红军时期的老干部,在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少将军衔后,竟公开地说:“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毛泽东听到这些事,很不高兴,讽刺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欧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