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陌上桑》一文教学为例,论述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散发着人性美的人物形象,就是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诗意优美的语言,就是要让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美与思想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陌上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8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审美情趣的熏陶感染,将审美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语文是人文学科,是美学的体现,有美育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使学生心理获得满足,情感得到共鸣,情操得到陶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可以渗透审美教育。如《陌上桑》一文,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展示了人物的美、手法的美及主题的美,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下面,笔者以该文的教学为例,论述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一、欣賞形象之美
提及古代美丽人物,肯定要提起采桑女罗敷的形象,因为在她身上不仅体现出外表的美丽,更体现了内在心灵的美,罗敷将这二者集于一身,从而成为美的化身。学习中指导学生加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感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明确心灵美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时,笔者提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文中采桑女罗敷的美是如何体现的?”学生联系课文回答:“文中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通过描绘她的衣着穿戴可以感觉出这是一位清秀、美丽的女子形象。”“通过行人的表现可以看出……”“通过太守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来……”这些回答说明,学生已经从各个角度感受到罗敷外貌的美丽了。然而罗敷的美更在于内在美,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转移到罗敷内在美上面来:“托尔斯泰曾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罗敷的心灵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找出文中“东方千余骑……皆言夫婿殊”一节,指出这一节写出了她对爱情专一的品质。教学中,笔者从罗敷的形象说起,让学生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同时教育学生要保持自我个性,树立崇高的品质,让学生明白内在的美比外在的美更为可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二、掌握手法之美
“情欲信,辞欲巧。”教材中优美的人物形象是通过巧妙的手法和准确的语言塑造起来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课文写作手法之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并且懂得如何去创造美。
《陌上桑》一文在表现手法运用方面很有特色,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分析与理解,掌握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文能力。首先,让学生感悟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妙处。文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烘托人物,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其次,让学生领会恰当的对比的表达效果。《陌上桑》中秦罗敷和使君在形象上有着较大差别,一个是美丽、可爱、品质高尚的女子,一个是心生邪念的使君,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罗敷形象的光彩照人。最后,让学生感悟结构上的巧妙。文章环节紧凑,脉络清晰,记叙要素完备,结尾处戛然而止,给人回味无穷之感。
三、感悟主题之美
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些可以明显感觉出来,有些包含在故事的深层中,需要读者用心感悟才能体味出来。《陌上桑》表面上写了罗敷机智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但深层却反映出劳动人民保持高尚品质、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决心,学习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在分析人物的美与写作手法的美之后,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笔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罗敷聪明、机智、不畏权势,敢于反抗恶势力,具有积极、深远的社会意义。”也有学生说:“使君形象代表着封建统治阶级,他与罗敷初遇就迫不及待地要与她共载,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面目。”更有学生认识到:“罗敷的形象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缩影,他们积极斗争,是人民思想的进步。”学生讨论交流后,笔者让学生明白,文章不论长短,其中必定蕴含着特定的主题思想,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思想之花璀璨,启迪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让文章更加深刻有力,因此,在写作时,我们也要反映先进、符合人民利益的思想。
总之,审美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美的人物形象、语言、意境、思想等,引领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责编 秦越霞)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陌上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8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审美情趣的熏陶感染,将审美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语文是人文学科,是美学的体现,有美育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使学生心理获得满足,情感得到共鸣,情操得到陶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可以渗透审美教育。如《陌上桑》一文,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展示了人物的美、手法的美及主题的美,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下面,笔者以该文的教学为例,论述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一、欣賞形象之美
提及古代美丽人物,肯定要提起采桑女罗敷的形象,因为在她身上不仅体现出外表的美丽,更体现了内在心灵的美,罗敷将这二者集于一身,从而成为美的化身。学习中指导学生加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感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明确心灵美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时,笔者提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文中采桑女罗敷的美是如何体现的?”学生联系课文回答:“文中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通过描绘她的衣着穿戴可以感觉出这是一位清秀、美丽的女子形象。”“通过行人的表现可以看出……”“通过太守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来……”这些回答说明,学生已经从各个角度感受到罗敷外貌的美丽了。然而罗敷的美更在于内在美,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转移到罗敷内在美上面来:“托尔斯泰曾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罗敷的心灵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找出文中“东方千余骑……皆言夫婿殊”一节,指出这一节写出了她对爱情专一的品质。教学中,笔者从罗敷的形象说起,让学生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同时教育学生要保持自我个性,树立崇高的品质,让学生明白内在的美比外在的美更为可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二、掌握手法之美
“情欲信,辞欲巧。”教材中优美的人物形象是通过巧妙的手法和准确的语言塑造起来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课文写作手法之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并且懂得如何去创造美。
《陌上桑》一文在表现手法运用方面很有特色,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分析与理解,掌握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文能力。首先,让学生感悟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妙处。文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烘托人物,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其次,让学生领会恰当的对比的表达效果。《陌上桑》中秦罗敷和使君在形象上有着较大差别,一个是美丽、可爱、品质高尚的女子,一个是心生邪念的使君,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罗敷形象的光彩照人。最后,让学生感悟结构上的巧妙。文章环节紧凑,脉络清晰,记叙要素完备,结尾处戛然而止,给人回味无穷之感。
三、感悟主题之美
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些可以明显感觉出来,有些包含在故事的深层中,需要读者用心感悟才能体味出来。《陌上桑》表面上写了罗敷机智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但深层却反映出劳动人民保持高尚品质、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决心,学习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在分析人物的美与写作手法的美之后,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笔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罗敷聪明、机智、不畏权势,敢于反抗恶势力,具有积极、深远的社会意义。”也有学生说:“使君形象代表着封建统治阶级,他与罗敷初遇就迫不及待地要与她共载,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面目。”更有学生认识到:“罗敷的形象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缩影,他们积极斗争,是人民思想的进步。”学生讨论交流后,笔者让学生明白,文章不论长短,其中必定蕴含着特定的主题思想,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思想之花璀璨,启迪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让文章更加深刻有力,因此,在写作时,我们也要反映先进、符合人民利益的思想。
总之,审美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美的人物形象、语言、意境、思想等,引领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