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我们的教学中,绝大多数都是常态课的教学,表面上看来好像很热闹,其实教学的实效性并不理想。如何提高数学常态课的效率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提高数学常态课的效率,就是要把常态课上成常态下的精品课。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要提高数学常态课效率,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幸福”,应该做到如下“六化”。
一、以人为本,师生关系和谐化
课堂教学不只是为了知识而教,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不仅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等新思想和新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既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相互激励、分享不仅是教学相长的需要,更是有效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教师要彻底摒弃教教材的做法,践行用教材教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从学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而又饶有兴趣的、与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有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活学活用数学。如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方面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因此,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联系生活教数学,联系实际学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将生活经验数学化。
三、加强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学活动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生活现实,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做到适时适量,讲求实效,使学生主动并乐意投入到活动中去。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提问意识,教学过程交际化
“问题”被喻为数学的“心脏”,这说明“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课堂交际活动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提问能力、双向交流能力。为此,教师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如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提问意识,设置一些疑难问题引起学生思想的交锋和深层次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某些重要的概念或定理的实质,从而强化提问意识,促使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使课堂成为交流活动的场所。
五、讲究科学策略,课堂练习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减负增效,就应该讲究科学的练习策略。①新知识及时练;②易混知识对比练;③相关知识结合练;④主要知识加强练;⑤发展性知识因人而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多样化,避免长时间机械重复练习,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多重机会,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练习中去体验、去实践、去探索、去合作,从而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熟能生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六、课内外相结合,数学教学立体化
众所周知,适当地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有利于巩固课内所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捕捉数学信息,采撷生活实例,提供时空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中,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要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加以整理,并提出数学问题来解决。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精心设计一些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实践活动的立体平台,既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达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标。
(责任编辑:李再湘)
提高数学常态课的效率,就是要把常态课上成常态下的精品课。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要提高数学常态课效率,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幸福”,应该做到如下“六化”。
一、以人为本,师生关系和谐化
课堂教学不只是为了知识而教,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不仅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等新思想和新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既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相互激励、分享不仅是教学相长的需要,更是有效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教师要彻底摒弃教教材的做法,践行用教材教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从学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而又饶有兴趣的、与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有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活学活用数学。如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方面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因此,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联系生活教数学,联系实际学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将生活经验数学化。
三、加强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学活动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生活现实,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做到适时适量,讲求实效,使学生主动并乐意投入到活动中去。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提问意识,教学过程交际化
“问题”被喻为数学的“心脏”,这说明“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课堂交际活动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提问能力、双向交流能力。为此,教师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如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提问意识,设置一些疑难问题引起学生思想的交锋和深层次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某些重要的概念或定理的实质,从而强化提问意识,促使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使课堂成为交流活动的场所。
五、讲究科学策略,课堂练习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减负增效,就应该讲究科学的练习策略。①新知识及时练;②易混知识对比练;③相关知识结合练;④主要知识加强练;⑤发展性知识因人而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多样化,避免长时间机械重复练习,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多重机会,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练习中去体验、去实践、去探索、去合作,从而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熟能生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六、课内外相结合,数学教学立体化
众所周知,适当地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有利于巩固课内所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捕捉数学信息,采撷生活实例,提供时空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中,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要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加以整理,并提出数学问题来解决。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精心设计一些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实践活动的立体平台,既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达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标。
(责任编辑:李再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