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文素质提升途径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z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将有助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本文以新媒体的视角,重点阐述了高职毕业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人文素质;高职毕业生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本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通过理性与信念的追溯,使之获得立于身、立于家、立于国、立于天地之间的根本道理,在把握人生的真谛和享受人的尊严中,感悟人生的胜境。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任,因此在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一、人文素质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加强高职毕业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一项迫在眉睫的工程。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其核心是贯穿于人的思维和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格、能力、情趣以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与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也左右着大学生在消费活动中的价值取向。
  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和企业的双重需求。相对于普通本科高校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吸引了很多没考上本科的学生就读,但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才,也是对学校教学水平的一大考验。这就需要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教育,使一些学生重新获得自信,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正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准备,而且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不仅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合乎要求的公民。
  如果说专业不合格的高职学生是“残次品”,那么,人文素质不合格的学生就是“危险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首先是学生的需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岗位对人的要求变化很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容易过时,因此,高职学生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企业界的需求。企业在招聘时不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长期以来,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都围绕专业转,形成单一的“专业加基础”的办学格局,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课时数一般不超过总课时的10%。从课程设置到校园文化,都缺乏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氛围。高职院校缺少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大后果是学生缺乏对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新媒体的发展对高职毕业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对于新媒体似乎接受的更快一些,2011年5月,在校内的一项调查显示,我校在校生上网人数100%,其中96.5%的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获取渠道。教师上网人数100%,教师经常使用网络与学生交流的占到教师总数的83%。校园里不用微博或者不看微博的学生,会被同学们视为“外星人”。通过新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已成为学生的第二生存空间。如今,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早已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环境。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搭建学校内涵建设成果展示平台
  在学院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我们建立起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开展以“笃学、恒志、尚行”校训内容为主题学校内涵建设专门成果展示平台。大力宣传“知行合一、厚德强能、追求卓越、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弘扬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的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2.建设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一个高校能否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执教理念。高速发展的新媒体,对我们广大教师是一个新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论,转变执教理念,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我校每年坚持教师培训,同时引进历史、思想教育、哲学等大量人文学科硕士,充实教师队伍,以社会科学系为统领,辐射全校,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3.开通专业课程教师网络教育平台
  专业课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诸如品性学识、举止言谈、性格志趣、气质修养以及人格魅力等,对学生从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且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但专业课教师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因此我们建立了专业课程教师网络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下与老师交流,与学生一起挖掘专业课内容中的哲学内蕴和美学意义,不仅教育学生懂得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掌握“怎么做”的技术性问题,还教育学生懂得“为谁做,为什么做”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有意义”等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
  4.建立校园资讯平台,传播人文价值
  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有益的影响,能及时和迅速地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要闻,为学生提供及时解决个体心理困惑的在线交流平台,使学生拥有更多平等交流思想的机会,缩短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距离,对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极为有利,学生们和辅导员之间,通过微博和QQ群及时互动信息,共同讨论关心的话题,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校园资讯平台,简单的命令说教形式逐渐被丰富的多元化模式、双向多向和直接交流互动方式以及图文并茂、音视同期的多媒体形式所取代,学校将最新的人文素质讲座、人文课程等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同时,编辑名人故事、成功人士成长历程、文学艺术欣赏、音乐欣赏、书法与绘画、哲学与美学等,分不同年级,系统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彩信形式免费发送给学生,青年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新媒体所带来的新体验新时尚,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人文素质。
  5.打造网络自由发展平台
  新媒体具有的个性化、群体化、同步化、交互化等典型特征,学校相关部门在校园网上开辟“人文论坛”,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人文现状;教师利用校园网进行人文方面的网上教学,引导社团设立自己的网站,学校免费提供服务器,网址接入等服务,锻炼学生利用校园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同时鼓励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的活动,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感受人文和科学教育。
  6.建立校企网络沙龙
  借助学校开展的“校企文化交流周”、“校企创新科技成果展”、“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网络交流平台,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交流也更加频繁,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学院特色文化植入企业文化发展。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同时通过这种交流,学生也更清晰的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到人文素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自觉,转变就业观念,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就业观念,为投身于社会改革和发展大潮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未来一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理工科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07(1).
  [2]葛亮.人文素质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可持续发展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1-5-26.
  [3]嵇小怡,叶朝阳,何婷英.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新途径[J].航海教育研究,2004(2).
  
  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文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颛静莉(1979—),女,硕士,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发展。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探究,解答过程来实现培养学生思维,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的构建的过程。同时,通过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
期刊
作为目前浙江省唯一一所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的高校,一直以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把促进毕业生就业看作是高校最大的民生工程,强化能力培养、统筹多方资源、深化绿色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年名列省属高校前列,取得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显著成效。  一、强化能力培养  要提高就业质量,关键是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校以强
期刊
【摘要】针对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监管措施?文章运用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了学生考试作弊和教师监考偷闲的原因,认为作弊是学生和教师双方博弈的结果。学生作弊概率不是取决于对学生的惩罚力度,而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频繁作弊作出的反应,因此不仅要加大学生作弊的成本,更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管,才能有效减少考场作弊。  【关键词】考试;作弊;博弈    一、博弈概念引入  “博弈”这个词听
期刊
【摘要】在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农林院校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尴尬局面,使得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林院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就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缺乏。对农林院校大学生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解决当前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途径。  
期刊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社会稳定。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从事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从长远出发,合理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就业指导模式,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系统,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高校就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指导;实践做法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
期刊
【摘要】在高校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师资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立体化    一、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也是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期刊
和谐校园视野下女生集聚型高校寝室文化的构建  ——以Z大学H校区为例    ◎关 兴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摘要】寝室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子系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建设校园文明的重要窗口。本文从和谐校园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在透视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个层面提出构建和谐寝室文化的基本路径,以期增强目前高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关乎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应当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党员在开展促就业工作中具有自身的优势,通过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既能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又能起到帮助就业困难同学实现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党员;就业;一帮一    一、形势分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一
期刊
【摘要】在高职院校推进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随着多媒体教室的普及,多媒体设备在使用方法、使用效率以及管理形式上逐渐显现出不少问题。结合现状,笔者根据多年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多媒体教学管理方面的经历来谈谈高职多媒体教学管理平台的使用现状,并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管理;平台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环
期刊
【摘要】学术沙龙具有自由开放平等互动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适合本科生导师开展教学活动。本科生导师开展学术沙龙的客观条件比较成熟,因此是可行的。在本科生导师应用学术沙龙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合理地确定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妥善安排程序。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采用学术沙龙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术沙龙;本科生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