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的概念,并针对时下高校校园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几点基本要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校园文化 大学生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党一直以来为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的重要性表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精神文化传播的各个方面。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的概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这类精神形态的内容,还有学校自身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异化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过于快速、盲目、片面的追求,却导致了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使世界各民族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西方腐朽思想也在很多领域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和渗透,向人们宣传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近年来不断上升的留学生人数可以看出,在复杂的思潮和信息影响下,很多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迷失了自我,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包括一些学生的家长,都已经把走出国门当做了孩子高考失利,成绩不好的避难方式;还有的人痴迷于西方优渥、安逸、开放的生活环境,一味地追求享乐、刺激的生活,拿着父母毕生的血汗钱挥霍无度;甚至还有人单纯的认为出国留学就是为了顺应所谓的“潮流”,镀上这样一层华丽的“西洋金”就高人一等,而背离了吸取西方先进文化精髓的初衷。由此可见,西方的价值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西化倾向,进而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一定的冲击。
同样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异化的还有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随着国考队伍的逐年壮大,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形比比皆是,究竟是什么给了当今“考碗族”如此大的动力?顾名思义,当然是该职业所具有的淘汰率只有0.05%,流动率只有1.25%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一部分当代的大学生甚至一些更高学历的毕业生已不再考虑自己喜欢什么、自己适合什么,只是单纯地追求一份低风险、高保障的职业,自主奋斗、励精图治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已经越来越难以体现,他们的专业价值、学术价值和创新价值很快也将不复存在。
(二)高校校园文化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理工科高校为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理工类高校由于其侧重于“专攻”方向,形成了一种理性的校园文化,伴随而来的是这种文化所带来的校园生活比较沉闷、压抑、没有情调。理工科高校的老师一般均具有一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他们所带出的学生也具有理性的思维和较强逻辑性。走上社会以后,理工科学生所具有的这些自身优势必定会使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所长。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客观要求。要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广泛认真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家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摒弃那些虚无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端正自身的理想追求,自觉地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之中。
(三)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是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当今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在大学生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赋予其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帮助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成长同祖国长足的发展结合到一起。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把握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应积极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努力做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将所汲取的养分转化成滋养民族精神这一深根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校园文化 大学生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党一直以来为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的重要性表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精神文化传播的各个方面。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的概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这类精神形态的内容,还有学校自身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异化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过于快速、盲目、片面的追求,却导致了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使世界各民族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西方腐朽思想也在很多领域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和渗透,向人们宣传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近年来不断上升的留学生人数可以看出,在复杂的思潮和信息影响下,很多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迷失了自我,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包括一些学生的家长,都已经把走出国门当做了孩子高考失利,成绩不好的避难方式;还有的人痴迷于西方优渥、安逸、开放的生活环境,一味地追求享乐、刺激的生活,拿着父母毕生的血汗钱挥霍无度;甚至还有人单纯的认为出国留学就是为了顺应所谓的“潮流”,镀上这样一层华丽的“西洋金”就高人一等,而背离了吸取西方先进文化精髓的初衷。由此可见,西方的价值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西化倾向,进而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一定的冲击。
同样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异化的还有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随着国考队伍的逐年壮大,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形比比皆是,究竟是什么给了当今“考碗族”如此大的动力?顾名思义,当然是该职业所具有的淘汰率只有0.05%,流动率只有1.25%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一部分当代的大学生甚至一些更高学历的毕业生已不再考虑自己喜欢什么、自己适合什么,只是单纯地追求一份低风险、高保障的职业,自主奋斗、励精图治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已经越来越难以体现,他们的专业价值、学术价值和创新价值很快也将不复存在。
(二)高校校园文化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理工科高校为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理工类高校由于其侧重于“专攻”方向,形成了一种理性的校园文化,伴随而来的是这种文化所带来的校园生活比较沉闷、压抑、没有情调。理工科高校的老师一般均具有一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他们所带出的学生也具有理性的思维和较强逻辑性。走上社会以后,理工科学生所具有的这些自身优势必定会使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所长。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客观要求。要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广泛认真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家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摒弃那些虚无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端正自身的理想追求,自觉地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之中。
(三)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是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当今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在大学生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赋予其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帮助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成长同祖国长足的发展结合到一起。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把握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应积极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努力做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将所汲取的养分转化成滋养民族精神这一深根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