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评价的方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观察性评价只是其中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此方面实践和运用中的一些思考。
一、利用课堂观察,捕捉学生成长信息
以往老师也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但主要评价学生课堂发言的质量。实际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丰富的,不仅在发言时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的差异,在听课时也会表现出差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发言踊跃,表达能力也很强;也有学生表现欲很强,但表达能力上的欠缺常常使他们词不达意;还有的表达上欠缺,但动手实践能力却很强。而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观望的状态,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他们更喜欢听别人讲;当然也会有个别学生,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他们是木然的,是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的。
对于同样一个事件,学生们价值判断的倾向也是各不相同,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的或个别的认识倾向,也可以发现一些老师无法知道,但又非常能反映学生思想、行为品质的事情。记得在教学《我是独生子女》一课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独生子女利与弊”的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认同“利”的学生中有的认为可以享受父母给予的一切,不想与人分享;有的则想到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没有人干涉,在家中也没有比较的对象;更有的还阐述了优生优育的道理。而在认同“弊”的学生中大都觉得孤独,父母过于宠爱,还有的想到了今后压力过大等成熟的问题。
二、重视实践活动观察,让学生体验成长快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中,一般均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留有许多空白的地方。留白提供了大量的话题,儿童必须通过实践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从而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在完成教学中各种实践活动时,他们的表现也是各具特色的,特别是在小组完成实践任务时更是表现出能力、人际交往态度、个性、品德上的差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观察到学生很多方面的信息。如:在教学《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们画一张学校平面图,有的学生会与同学结伴到校园里实地考察一番,有的还会找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邻居等寻求帮助,通过多方合作使自己较满意地完成了任务。而有的则只会凭空想象,或胡乱涂鸦,也有一张白纸的。从中,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机灵和韧劲得到了真实地体现。就在这样的动态观察中,教师了解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化,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践及生活能力有了较准确的判断并作出正确的指导。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的表现,我想这是我们了解学生的最好的素材,它远比学生的实践报告、小论文还要生动、有趣得多。从《拉拉手,交朋友》一课中学生们做的第一张名片开始,学生们堆积在我这里的作品越来越多,为了能使这些学生作品成为学生们成长的有效见证,我指导他们为自己制作了成长档案袋。我把每次活动后收到的学生作品,先按专题保存,如:制作的五角星,交通标记牌,制定的时间作息表,写的字,画的画等等。我根据相应的评价量表对每一份作品做出评价,并记录下体会。在期末时,再和学生一起把所有的作品按开展实践活动的先后时间做重新整理并保存在学生自己的作品档案袋中。对所有作品做好二次整理后还要再做一次学期或学年评价,主要考察一段时间来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方面是否有进步,并根据评价量表做好记录。
三、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全面洞察学生发展倾向
1、留心学生课后行为的观察。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细节上留意学生的品行表现,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关注那些值得我们留意的信息。如一次我发现一个小女孩坐在座位上闷闷不乐,问她为什么不去玩,她说她没有朋友,以前的朋友也都分在别的班级。见此,我帮助她一起找朋友,还教给她如何找快乐的方法。于是她便很快地融入其中,一下子快乐起来。
2、参考家长对学生生活的观察和评价。学生们的品德往往在他们不同的“角色”中表现出来,在课堂以外,学生们会更加自然地流露自己。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和家庭生活有关,我们可以把一些相关教育要求告诉家长,并请家长参与对学生进行相关品德教育,行为评价。如《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根据“下面的事情你会做吗”的留白,教师可以安排课堂上的“我会做,我能行”的小竞赛和课后亲自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的活动,将“我爱我家”的爱心行动落在生活的细微处。同时,请家长如实地填写反馈表,或直接把家长请进课堂,请他们谈感受。
3、从学生自我评价中获取信息。通过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会自我控制。在学生作自我评价时,可以请学生做一些自我行为的表述,比如,一些简单的自评表,师生间的交流日记或学生自我行为记录等。
一、利用课堂观察,捕捉学生成长信息
以往老师也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但主要评价学生课堂发言的质量。实际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丰富的,不仅在发言时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的差异,在听课时也会表现出差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发言踊跃,表达能力也很强;也有学生表现欲很强,但表达能力上的欠缺常常使他们词不达意;还有的表达上欠缺,但动手实践能力却很强。而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观望的状态,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他们更喜欢听别人讲;当然也会有个别学生,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他们是木然的,是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的。
对于同样一个事件,学生们价值判断的倾向也是各不相同,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的或个别的认识倾向,也可以发现一些老师无法知道,但又非常能反映学生思想、行为品质的事情。记得在教学《我是独生子女》一课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独生子女利与弊”的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认同“利”的学生中有的认为可以享受父母给予的一切,不想与人分享;有的则想到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没有人干涉,在家中也没有比较的对象;更有的还阐述了优生优育的道理。而在认同“弊”的学生中大都觉得孤独,父母过于宠爱,还有的想到了今后压力过大等成熟的问题。
二、重视实践活动观察,让学生体验成长快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中,一般均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留有许多空白的地方。留白提供了大量的话题,儿童必须通过实践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从而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在完成教学中各种实践活动时,他们的表现也是各具特色的,特别是在小组完成实践任务时更是表现出能力、人际交往态度、个性、品德上的差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观察到学生很多方面的信息。如:在教学《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们画一张学校平面图,有的学生会与同学结伴到校园里实地考察一番,有的还会找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邻居等寻求帮助,通过多方合作使自己较满意地完成了任务。而有的则只会凭空想象,或胡乱涂鸦,也有一张白纸的。从中,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机灵和韧劲得到了真实地体现。就在这样的动态观察中,教师了解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化,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践及生活能力有了较准确的判断并作出正确的指导。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的表现,我想这是我们了解学生的最好的素材,它远比学生的实践报告、小论文还要生动、有趣得多。从《拉拉手,交朋友》一课中学生们做的第一张名片开始,学生们堆积在我这里的作品越来越多,为了能使这些学生作品成为学生们成长的有效见证,我指导他们为自己制作了成长档案袋。我把每次活动后收到的学生作品,先按专题保存,如:制作的五角星,交通标记牌,制定的时间作息表,写的字,画的画等等。我根据相应的评价量表对每一份作品做出评价,并记录下体会。在期末时,再和学生一起把所有的作品按开展实践活动的先后时间做重新整理并保存在学生自己的作品档案袋中。对所有作品做好二次整理后还要再做一次学期或学年评价,主要考察一段时间来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方面是否有进步,并根据评价量表做好记录。
三、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全面洞察学生发展倾向
1、留心学生课后行为的观察。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细节上留意学生的品行表现,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关注那些值得我们留意的信息。如一次我发现一个小女孩坐在座位上闷闷不乐,问她为什么不去玩,她说她没有朋友,以前的朋友也都分在别的班级。见此,我帮助她一起找朋友,还教给她如何找快乐的方法。于是她便很快地融入其中,一下子快乐起来。
2、参考家长对学生生活的观察和评价。学生们的品德往往在他们不同的“角色”中表现出来,在课堂以外,学生们会更加自然地流露自己。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和家庭生活有关,我们可以把一些相关教育要求告诉家长,并请家长参与对学生进行相关品德教育,行为评价。如《我是家中小成员》一课,根据“下面的事情你会做吗”的留白,教师可以安排课堂上的“我会做,我能行”的小竞赛和课后亲自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的活动,将“我爱我家”的爱心行动落在生活的细微处。同时,请家长如实地填写反馈表,或直接把家长请进课堂,请他们谈感受。
3、从学生自我评价中获取信息。通过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会自我控制。在学生作自我评价时,可以请学生做一些自我行为的表述,比如,一些简单的自评表,师生间的交流日记或学生自我行为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