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多情桃花潭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755年,经历了长安短暂的辉煌即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开始了他人生的再一次漫游,试图在山水中疗治伤痕累累的内心。他经洛阳,到梁宋,转齐州,往东鲁,至江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正是他途径秋浦(今安徽池州)时这一阶段的内心写照。
  这并不是诗人第一次出走。自从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位伟大而孤傲的诗人就踏上了一条追寻理想的不归路。他曾游江陵,下岳阳,上金陵,入荆门,足迹踏遍长江流域,干谒求仕的同时,也饱览神州壮丽山河。几多艰辛,几多蹉跎,终于在42岁的时候叩开了都城长安的大门,得蒙玄宗接见。然而不久,李白就从理想的云端跌入现实的深谷,他发现自己只不过是玄宗的一名高级文学侍从罢了。“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注定无法实现。
  李白毕竟是李白。虽然路难行,多歧路,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困厄中的李白仍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就继續前行吧。
  于是,一路颠簸劳顿,一路赏景解忧,又一路高歌吟唱的李白,终于走到了安徽境内。经秋浦,至泾县,看到一片澄澈奇幻的湖水。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很符合诗人此时内心的向往,它叫——桃花潭。
  说起桃花潭,便会想起李白的《赠汪伦》。宋本《李太白文集》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其实,《赠汪伦》之诗是真,汪伦这位豪士历史上也实有其人,至于“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传说,应是当地人的善意杜撰,因颇符合李白好游好饮的豪放个性,所以流传很广。
  我是于2018年的8月来到桃花潭的。时隔1200多年,我之不畏酷暑,一路寻来此地,更多是为了追寻心中的偶像——诗仙李白的踪迹。让我感动的是,我原本只想掬一捧清凉,桃花潭却斟给我满怀的甘甜和旖旎。
  我们是黄昏时候摸到桃花潭的,就住在景区民居里。店主说,桃花潭的美全在晨雾中。第二天清晨刚刚五点,殷勤的店主就叫醒了我们,“去看桃花潭喽!”
  清晨的桃花潭被一片大雾笼盖着,只觉水气氤氲,润着脸庞和发丝,昨日黄昏匆忙瞥见的远山和潭水,还有岸边的树木,此刻竟全都隐迹遁形。天与山与水连成一片,混沌朦胧,不辨东西。茫然、恍惚间,令人不知身在何处。定定神再细看,云雾翻转,鱼肚泛白,天色渐亮,恰如电影中的慢镜头,远山、深潭、细柳,逐渐露出了真容。而潭水在初阳的映照下,迅速呈现出梦幻般的五色斑斓、波诡云谲。美景来得太突然,让我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心想,还是当个画家好啊,把这一切画将出来,岂不快哉!
  天色继续转白,大雾渐渐散去,桃花潭的绝世容颜逐渐呈现在眼前,山如眉黛轻扫,潭水澄澈空明,波光潋滟多姿,真个是雍容典雅,超凡脱俗,不愧是修心养性的好去处。当年李白带着一身疲惫来到桃花潭,和老友万钜游山玩水,谈诗论道,又得粉丝汪伦热情款待,好酒奉上。政治上的失意、创伤渐渐被桃花潭美丽的风光和朋友温暖的情谊抚平,李白不觉在这里逗留了两月之多。若不是想念久未见面的妻小,真不知还要在这里停留多久。
  正沉吟漫步间,抬眼一瞥,石阶上一楼阁高耸,“踏歌古岸”四字赫然在目,这就是当年李白离别桃花潭时,乡亲们踏歌相送的地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被盛情款待了两个多月的李白,没想到在离开的时候又得到朋友的热情相送。有节奏的舞步和着大家真心挽留的歌声,夹杂着美酒的阵阵清香,一齐萦绕在渡口的上空,久久回荡。感动在心里升腾,泪水在眼中凝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一句话便凝炼成千古绝唱。这质朴而深情的慨叹激活了千年前那个平凡的送别场面,真挚的情谊由此定格、升腾,历经千年,愈久弥新,让我们在粗糙的岁月打磨下,依旧时时感受到友情的温暖,这是多么幸福的体验。
  中国之大,美景甚多。让人铭记在心的,除了自然美本身,还有更多让人感动的因素。就如这桃花潭,它的美,不仅在于景,还在于那里的人、情和飘香的美酒。我之探访桃花潭,也不光因为它的景致,还因为这里曾留有诗人的踪迹、温暖的情谊、以及厚重的时光……
其他文献
曾与风雨肩并肩,只为寻找那个梦。  ——题记  滴答滴答…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人间晃一晃,记得人间有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还蛮喜欢这句诗,貌似是为我写的,令我偷偷开心。今年的中国,貌似很冷清,我在天上的时候偶尔会低头看一眼,发现路上几乎都没有人,偶尔几个行人还是带着口罩的,偶尔悄悄下去扒在人类的窗玻璃打探一下,好像是那个新型冠状病毒,貌似很严重呢,我还偷偷窃喜我不是人类。  往
期刊
大同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历史上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摩擦的拉锯地带,曾作过北魏国都96年,后又成为辽金陪都、明代“九边重镇”之首和自唐宋以后特别是清代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因而历代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但囿于考古和文献的局限,很多历史遗迹、文物的来历多少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当此粗加梳理,罗列四例,供有心者爬梳剔抉,据实反驳,以正视听,还原史实本初面貌。  “白登之围”白登山在何处  白登之
期刊
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但是到了山西一定不能错过大同,大同的魅力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但有一个地方却刚好说完了大同所有的好,这个地方就是大同博物馆。  都说了解一个地方就要从这个地方的博物馆开始,大同博物馆也是。成立于1959年的大同博物館,是除了山西博物院之外省内馆藏最丰富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大同新区,与大同市大剧院、图书馆等一同组成这座城市的新地标。古代的大同是基建狂魔,现代的大同基建依
期刊
女子的温柔,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若是给了一人,那人,定是幸运至极。记忆深处,有几位温柔的女子陪伴着我,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清风匝地,云遇和风,树影婆娑,斑驳了老旧的柴门,风儿扑着桂花胭脂,清溪泛起阵阵涟漪 。  记忆中,也有这样的温暖浮香。袅袅炊烟被风牵引至雾蓝色天空深处,和着浅浅的云,飘曳进心底。在一片静溢中升起一缕暖暖的人烟,仿佛连香气也是晶莹圆润的,像一根细长的风筝线,牵引着一
期刊
对于无肉不欢族而言,立冬是个好时节。因为一过立冬,攒了一秋丰腴膘情的羊肉,就变得格外肥美。  时兴的羊肉吃法,自然首推一涮。一把雪亮的锋利长刀,承担着片切手工羊肉的重任。刀起刀落处,但见薄薄的肉片纷纷亮相于刀下,红润新鲜,给人一看,食欲当下已经油然而生。比起来来回回摇头机器所切的冻肉卷来,长刀切肉不但高了太多的技术含量,而且,真正入锅涮肉时,口感也会完全不同。冻肉卷切出来的羊肉片,经不住火锅滚汤的
期刊
从前的云州,不只有云朵,还有辽阔的花朵,一朵萱草,一朵金针,自由穿行在想要的生活。前者远走他乡,活出了回首的模样;后者依偎北堂,酝酿着故土的芬芳。萱草嘹亮魅惑,如晃在枝头的妖,千方百计千姿百态千娇百媚;而金针花,只怀一颗平常心,匍匐人间,稀罕了流水有意暗香款款。  我想,那时候云州的聚落,人们在采食野果之前,一定是品尝过花朵的,一步步直立一步步明亮,眼睛与心灵城池陷落,味蕾与精神荡气回肠。每每念及
期刊
从四牌楼往东,有一条街叫和阳街。沿着和阳街一直走,会看到一排新筑的木栅栏围墙,隔着围墙往里看,金光灿灿的九龙琉璃照壁屹立眼前。这便是面貌焕然一新的九龙壁景区。  新景区面积从原来的2400多平方米增加至14520平方米,拓展了九龙壁景区的旅游空间,外围也增加了停车场。步入景区,一座四合院落彰显了九龙壁独有的旅游功能,文创厅展示景区开发的系列文创产品,斗拱、木雕、砖雕、原煤雕刻、玉石、挂件、丝巾一应
期刊
灵域之美,在山——暑日斗山有积雪,在水——壶堂之水日汩汩,在峪——白羊、圣眷景各殊,在鸟——湿地鸥鸟鹤鸭鸣,在雾——或是雨后,或是风静,或在月明,或在甸顶。  赏山水之美,可在平时;游谷峪之深,亦可暇时。唯独赏雾,须待时、选时。雾是一种瞬间所在,也是一种四时难得。既有“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憾,又有“得来全不费工夫”之妙。  久居灵域,浸染了山水的清爽,融透了乡俗的淳厚,看惯了蓝天的白云,突然的一天,
期刊
陶瓷是人类生活中出现很早的器物,我们走进各地的综合博物馆或历史博物馆,总能看到几千年前古人烧制的陶瓷用品。可以说,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和陶瓷息息相关,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一种人工制造的器物像陶瓷这样与人类构成如此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陶瓷不是中国独有的器物,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瓷器的国度,也是最充分发展了陶瓷艺术的国家。因此,我们总会说中国是陶瓷的王国,陶瓷是中华文明符号之一;也会说“China
期刊
人们往往追寻诗和远方,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如诗如画的风景。广灵县的黄龙峪,可算其一。  与大同市其他县区的塞上雄浑奇崛风光有所不同,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广灵山水清灵,充满水墨之奇、自然之美,颇具灵秀之姿,西有白羊,南有圣泉,东有壶流,北有六棱,各具特色,而“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黄龙峪更是让每个走进它的人如置身奇幻秘境,既有探险之趣,又感心旷神怡。  到黄龙峪游览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去广灵前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