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无肉不欢族而言,立冬是个好时节。因为一过立冬,攒了一秋丰腴膘情的羊肉,就变得格外肥美。
时兴的羊肉吃法,自然首推一涮。一把雪亮的锋利长刀,承担着片切手工羊肉的重任。刀起刀落处,但见薄薄的肉片纷纷亮相于刀下,红润新鲜,给人一看,食欲当下已经油然而生。比起来来回回摇头机器所切的冻肉卷来,长刀切肉不但高了太多的技术含量,而且,真正入锅涮肉时,口感也会完全不同。冻肉卷切出来的羊肉片,经不住火锅滚汤的热情考验,一下锅,刚才在盘子里卖相还很好的肉片,很快就分离成丝丝缕缕状,让人极度不爽。如果再碰上一个黑心的老板,拿假羊肉来蒙哄顾客,这种肉更是经不起敲打,一下锅就散了架,原形毕露。
冬天,尤其是正碰上下雪的天气,切几斤羊肉涮涮,再合适不过。火锅腾腾地冒着热气,肥瘦相间的手切羊肉,白的似雪,红的赛霞。筷子夹起来,在活泼泼的鲜汤里一撇一捺,像是荡秋千一般,美味便可以安慰你的胃,抚慰你的体,温暖你的心。这个时候,谁都会发自内心地给羊肉大大喝一声彩。“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古人的这句吟咏,可不是什么单纯写景,而是记述冬天里的涮肉。一读之下,就会知道,他们正在涮的羊肉,品质绝对差不了。
羊肉的吃法太多,涮焖炒炖烤,数都数不过来。比起涮的吃法,烤羊肉更受撸串儿族欢迎。都知道论起羊肉串儿,最让大家赞不绝口的是新疆的红柳烤羊肉串儿。红柳串儿好吃,依赖着肉好、鲜嫩多汁。还仰仗着烤肉扦子好,经火烧灼的红柳扦子,会分泌出特具的香味,只有新疆才有的这种灌木,会在烟火蒸腾间给鲜嫩的肉串儿增香。如果真正探究羊肉的烹调之法,可以肯定的是,烤比涮要“年长”的多。因为炊具的发明,总是一路追随着文明的脚步。适合涮肉炊具的诞生,时间上远远落后于人们对于肉类的获得。因而,时尚的烤羊肉串儿,其实却是真正的古法。
宋代的宫廷指定“特供”肉类,仅有羊肉而已。不仅如此,羊肉还是宋代公务员的一种福利。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些基层公务员“三班奉职”(一般供职的武臣),有感于月俸钱七百,“驿羊肉半斤”,遂吐槽待遇不佳,赋诗一首诉苦:“三班奉职实堪悲,卑贱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几时肥。”牢骚话终于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说了一句,“如此何以责廉隅?”——怎么让他们尽职效忠呢?于是,涨钱加肉,皆大欢喜。
晚年遭遇坎坷的苏轼,被贬谪到惠州安置时,连“三班奉职”的待遇都没有。当时全惠州每天只杀一只羊,哪里能够轮到“罪臣”购买。耐不住馋虫的苏轼只得和屠户套近乎,让人家把羊脊骨卖给他。买回来的脊骨,苏轼煮熟后淋酒蘸盐,再放在火上炙烤——这是继“东坡肉”之后,苏轼为后世老饕们奉献的第二道美食:烤羊脊骨。论起吃烧烤来,苏学士该当无愧于祖宗级的食神。
涮羊肉喧腾热烈,烤羊肉烟气火爆,而炖羊肉则滋味绵长。到过乌镇的游客,走街串巷遇到最多的场景,就是大店小摊都有炖羊肉。硕大的铁锅中,翻腾着大块儿的带皮羊肉,整个乌镇似乎罩在了氤氲的羊汤香气间。吃这种红汤炖羊肉,配当地的三白水酒,该是很相宜的配搭。比起乌镇的铁锅,其实北方的砂锅炖羊肉更好,入味深,后味长。加入一点黄芪,更是温补益气,是冬天里一道难得的食补佳肴。如果到了内蒙古,遇上白汤手把肉,仅仅需要一把盐的作料,便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鲜的全部需求。吃这种清汤肉,须得肥瘦相间,下手撕扯,架势看起来近似于过去老北京烤肉店里的“武吃”,但惟其如此,才过瘾,才够味。
《空城计》里诸葛亮的一段唱,向来是考验须生的应工戏。“命人街道打扫净,预备着司马好屯兵。我心诚并无有别的敬,早预备下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这一大段唱腔脍炙人口,耿其昌于魁智都是精于此道的佼佼者。而其中的“羊羔美酒”,往往容易被人理解成两样东西。其实,此处的“羊羔美酒”实实在在指的只是羊羔酒,这又是“古法”所出——宋代朱翼中所撰的《北山酒经》详细记载了“白羊酒”制法,言“腊月取绝嫩羯羊肉”与酴米共酿,酿成即为“羊羔酒”。明末钱谦益在《饮酒七首》中写,“羊羔产汾州,葡萄酿安邑”,汾阳出产的羊羔酒,曾经名噪一时,其中的羊肉酿法又独擅其美。而今,后人虽然苦经钻研,也无法完全复制出“色泽白莹、入口绵甘”如羊羔肉一样味甘色美的羊羔酒了。
曾经困顿在惠州的苏东坡创制烤羊脊骨,他大约不会想到,南渡的宋高宗给他彻底平了反正了名,而且力倡“蜀学”,以苏轼为核心的眉州“三苏”,成为南宋士子们苦追的明星。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坦言,“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士林相传“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能否吃上羊肉(借指仕进)与能否精熟“蘇文”挂钩,不知泉下东坡作何感想。
只是对于羊肉而言,历经岁月烟火,一如既往地供奉着人们的餐桌——人世间的悲欢恩怨,于一锅涮一锅顿一锅烤而言,究竟太过短暂。
时兴的羊肉吃法,自然首推一涮。一把雪亮的锋利长刀,承担着片切手工羊肉的重任。刀起刀落处,但见薄薄的肉片纷纷亮相于刀下,红润新鲜,给人一看,食欲当下已经油然而生。比起来来回回摇头机器所切的冻肉卷来,长刀切肉不但高了太多的技术含量,而且,真正入锅涮肉时,口感也会完全不同。冻肉卷切出来的羊肉片,经不住火锅滚汤的热情考验,一下锅,刚才在盘子里卖相还很好的肉片,很快就分离成丝丝缕缕状,让人极度不爽。如果再碰上一个黑心的老板,拿假羊肉来蒙哄顾客,这种肉更是经不起敲打,一下锅就散了架,原形毕露。
冬天,尤其是正碰上下雪的天气,切几斤羊肉涮涮,再合适不过。火锅腾腾地冒着热气,肥瘦相间的手切羊肉,白的似雪,红的赛霞。筷子夹起来,在活泼泼的鲜汤里一撇一捺,像是荡秋千一般,美味便可以安慰你的胃,抚慰你的体,温暖你的心。这个时候,谁都会发自内心地给羊肉大大喝一声彩。“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古人的这句吟咏,可不是什么单纯写景,而是记述冬天里的涮肉。一读之下,就会知道,他们正在涮的羊肉,品质绝对差不了。
羊肉的吃法太多,涮焖炒炖烤,数都数不过来。比起涮的吃法,烤羊肉更受撸串儿族欢迎。都知道论起羊肉串儿,最让大家赞不绝口的是新疆的红柳烤羊肉串儿。红柳串儿好吃,依赖着肉好、鲜嫩多汁。还仰仗着烤肉扦子好,经火烧灼的红柳扦子,会分泌出特具的香味,只有新疆才有的这种灌木,会在烟火蒸腾间给鲜嫩的肉串儿增香。如果真正探究羊肉的烹调之法,可以肯定的是,烤比涮要“年长”的多。因为炊具的发明,总是一路追随着文明的脚步。适合涮肉炊具的诞生,时间上远远落后于人们对于肉类的获得。因而,时尚的烤羊肉串儿,其实却是真正的古法。
宋代的宫廷指定“特供”肉类,仅有羊肉而已。不仅如此,羊肉还是宋代公务员的一种福利。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些基层公务员“三班奉职”(一般供职的武臣),有感于月俸钱七百,“驿羊肉半斤”,遂吐槽待遇不佳,赋诗一首诉苦:“三班奉职实堪悲,卑贱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几时肥。”牢骚话终于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说了一句,“如此何以责廉隅?”——怎么让他们尽职效忠呢?于是,涨钱加肉,皆大欢喜。
晚年遭遇坎坷的苏轼,被贬谪到惠州安置时,连“三班奉职”的待遇都没有。当时全惠州每天只杀一只羊,哪里能够轮到“罪臣”购买。耐不住馋虫的苏轼只得和屠户套近乎,让人家把羊脊骨卖给他。买回来的脊骨,苏轼煮熟后淋酒蘸盐,再放在火上炙烤——这是继“东坡肉”之后,苏轼为后世老饕们奉献的第二道美食:烤羊脊骨。论起吃烧烤来,苏学士该当无愧于祖宗级的食神。
涮羊肉喧腾热烈,烤羊肉烟气火爆,而炖羊肉则滋味绵长。到过乌镇的游客,走街串巷遇到最多的场景,就是大店小摊都有炖羊肉。硕大的铁锅中,翻腾着大块儿的带皮羊肉,整个乌镇似乎罩在了氤氲的羊汤香气间。吃这种红汤炖羊肉,配当地的三白水酒,该是很相宜的配搭。比起乌镇的铁锅,其实北方的砂锅炖羊肉更好,入味深,后味长。加入一点黄芪,更是温补益气,是冬天里一道难得的食补佳肴。如果到了内蒙古,遇上白汤手把肉,仅仅需要一把盐的作料,便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鲜的全部需求。吃这种清汤肉,须得肥瘦相间,下手撕扯,架势看起来近似于过去老北京烤肉店里的“武吃”,但惟其如此,才过瘾,才够味。
《空城计》里诸葛亮的一段唱,向来是考验须生的应工戏。“命人街道打扫净,预备着司马好屯兵。我心诚并无有别的敬,早预备下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这一大段唱腔脍炙人口,耿其昌于魁智都是精于此道的佼佼者。而其中的“羊羔美酒”,往往容易被人理解成两样东西。其实,此处的“羊羔美酒”实实在在指的只是羊羔酒,这又是“古法”所出——宋代朱翼中所撰的《北山酒经》详细记载了“白羊酒”制法,言“腊月取绝嫩羯羊肉”与酴米共酿,酿成即为“羊羔酒”。明末钱谦益在《饮酒七首》中写,“羊羔产汾州,葡萄酿安邑”,汾阳出产的羊羔酒,曾经名噪一时,其中的羊肉酿法又独擅其美。而今,后人虽然苦经钻研,也无法完全复制出“色泽白莹、入口绵甘”如羊羔肉一样味甘色美的羊羔酒了。
曾经困顿在惠州的苏东坡创制烤羊脊骨,他大约不会想到,南渡的宋高宗给他彻底平了反正了名,而且力倡“蜀学”,以苏轼为核心的眉州“三苏”,成为南宋士子们苦追的明星。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坦言,“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士林相传“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能否吃上羊肉(借指仕进)与能否精熟“蘇文”挂钩,不知泉下东坡作何感想。
只是对于羊肉而言,历经岁月烟火,一如既往地供奉着人们的餐桌——人世间的悲欢恩怨,于一锅涮一锅顿一锅烤而言,究竟太过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