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在自我美读中鼓励学生想象
   小学语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鼓励学生在自我阅读中用“美读”的方式阅读课文,通过想象领会作品的意境和主旨,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手段。如,阅读《林海》时,可鼓励学生熟读全文后,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欣赏大兴安岭蕴藏的美——山名反差美、自然动态美、内在价值美、内涵意蕴美。真切地体验那种“亲切、舒服”之感受。在想象中诵读,在美读中展开想象,反复品味,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作品基调,领会作者的主旨。
   二、在精讲课文中引导学生想象
   在教学有情有景的课文时,我常常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能培养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在精讲课文要围绕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找到激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即课文中所呈现的美的事物,如美的人、事、景、物等。“触发点”选得好,学生想象的阀门就会打开。如在教学叶圣陶的《瀑布》一文时,让学生大胆想象“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融入到一种如梦如幻、似神似仙的美妙虚幻境界。通过这样的揣测想象,使孩子们的情感受到了熏陶,在潜移默 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此外,我还适时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增加体验。
   三、在依文配画中激发学生想象
   边学文边想象,边想象边绘画,这也是激发学生想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小学语文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上课时,可以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如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和杨万里的《小池》,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绘出图画来,再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图画设计得更美丽,具有特色,富有个性。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深厚的诗情画意,还能充分挖掘学生想象的潜能,培养审美情趣。
   四、在延伸文本中培养学生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文结尾的空白。例如,教学《凡卡》的时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凡卡满怀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个美梦。是什么美梦?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呢?要是凡卡不写错地址,爷爷收到信后将会怎样?又如《穷人》一文,文章结尾写渔夫叫桑娜快去抱回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妻子桑娜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当桑娜告诉他孩子已经抱回来时,他会有什么表情?会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渔夫一家今后的日子将怎么过?渔夫能否把西蒙的两个孩子养大成人呢?
   五、在文中空白中丰富学生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 “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文中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六、在写作练笔中指导学生想象
   作文亦被称为“锻炼思维,培养艺术想象力的头脑体操”,是我们小学阶段习作的重要部分,孩子是天生的幻想家,如何帮助他们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写成像模像样的想象作文呢?这就离不开想象。例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等习作,都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当然绝不止上述几种方法,但是,不管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都要特别注意保护想象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 。
其他文献
最近,有幸聆听了几位教师的文言文课——《项脊轩志》,各有特色,受益匪浅。试就此进行分析,探寻背后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以期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日常教学。  一、紧扣语境,披文入情  文意的表达,语境很关键。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一定的关系,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语言片段之外的社会环境,这两方面“都是文意适应度所需要考虑的”。学生在阅读时,把握文章的内部和外部语境,能够
期刊
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爱的天平往往倾斜于”优等生“和”?中等生“,他们倍受教师的青睐,是老师眼中的骄子。”差等生“却遭到冷落、歧视,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后进生“的存在不仅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的烦恼,并且直接影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   一、追根寻源,分析原因 
期刊
一、作文评点重鼓励激趣   著名理学家程颢说过:“言语须是含蓄而有余意。”我们说话要讲究含蓄,少用否定词,经常使用否定词语,常常给人一种命令式或者批评的感觉,也就决定了沟通的不畅快。“教师在作文评语时,要遵循‘肯定’的原则,学生的作文虽质量不一,然而再差的作文也有其闪光点,再差的学生也能写出闪光的文章来。面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应寻找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让他们学的有信心。”翻开
期刊
没有书的人生无疑是枯燥的人生,特别是作为语文老师,更不能仅仅满足于“上班之乎者也,下班油盐酱醋”的生活。不读书,心田是会干涸的。这无论是对个人专业成长,还是个人品质修养,都是极端不利的。因此,有书香相伴,真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不客气地说,当今教育,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状。而作为我们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更是要加强课堂管理,不得使课堂陷入无序状态,所以经常
期刊
所谓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可见,要学好语文,不仅要学好书面语言,还要学好口头语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交更加频繁和扩大,口语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所以,必须加大力度对中学生的口语进行全面的训练。  一、要做到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说”起来  怎样才能让学生“说”起来呢?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的实情,个别指导,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做到有机会说。教学是
期刊
现在的语文教学,资源丰富、信息爆棚,对于文本的解读已经非常到位。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度,其运用各项技能的频率很高,程度十分娴熟。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些老师尝试着进行“问题教学”,这对于回归语文本位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的培养应注重三维目标的综合促进,也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的相辅相成 。同时又要求,注重学生对于文
期刊
中国文学在创作上崇尚委婉、隐秀,《周易》有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南宋诗人严羽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说法,“弦外之音、话里有话”等说法也自古有之,“言不尽意”至今还影响着作家的文学创作。然而这里的“言不尽意”,不是忘言,更不是无言,而是没法言说,因为“言”还不如“不言而体会其意境”。   文学作品的这种“言不尽意”为文本解读打开了一扇窗,也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空白”。教师只有
期刊
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是:(1)鉴赏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解读诗歌时,如果教师仅仅是参照教材、解析、教学参考书等进行评说,那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教师没有感情,学生自然不能体会到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谈不上审美体验了。诚如梁启超所言:“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铁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永无止境,广大语文教师多渠道、多层次的探索使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硕果累累,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基础教育界近几年备受追捧的有“洋思模式”“杜郎口经验”“东庐讲学稿”等,他们都重视“先学后导”“展示汇报”等环节。那么,一张“导学案”能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能否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这是需要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总的说来,新型课堂有两个最基本的步骤:第一,创建优
期刊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网络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带来了便捷、及时和高效。然而,最近几年,一些负面网络现象的出现抹杀了网络有利的一面,片面夸大了网络不利的一面,面对90后的教育,教师与家长均是“谈网色变”。   目前,据调查:七成青少年上网目的是为了娱乐,由于电脑游戏容易上瘾,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再加上网络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学生年龄太小无法识别取舍,一些家长又或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