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学习了解和掌握基础政治知识的方式是在学校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校学习完成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中,時事政治是重要内容。在教学工作中穿插时政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所以,将时政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9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中学要理直气壮开好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政治参与”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主动开展时政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了解和探讨国内外时政热点,正确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提升对国家认同和社会认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坚定的立场,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时政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国家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品德课教育工作意见要求可以看出,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在依赖教材进行教学工作时还要注意社会发展的脚步,将国内外时事政治引入思政课堂,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习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时政热点,让中学生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这不但能抵消初中教材存在的滞后性,还能为学生理解时事政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符合国家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二)决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随之而来的是各国经济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与发展。由于各国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文化的不同,特别是西方国家意图通过文化影响改变我国青少年意识和立场,这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育方式都受到严峻挑战。为了培养我国青少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意识,思想教育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意识,引导学生关心我国与世界发展情况,让我国青少年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肩负社会发展责任和历史使命,脚踏实地,拥有社会责任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 时政教学的策略
(一)精心筛选生动鲜活的时政教学素材
时政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其前提是精心筛选时政信息,选好生动鲜活的教育素材。首先,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搜集最新 的时政教学材料,时刻关注国家重要会议的进展和 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最新讲话,并且聚焦与初中生紧密联系的社会新闻事件,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合理应用时政材料。时政材料是教材内容的丰富与深化,要与教材内容契合度高,关联性强,才能实现学生理解的深化和知识面的拓展。最后,选取和应用的时政信息不应该全部是正面意义的信息,负面的材料可能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更能激发学生 的所思所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比如在讲授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 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解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不确定 性时,可引用“中新网兰州9月20日电,甘肃省公安厅 20日披露,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共侦办涉网犯罪2164 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399人,检查网站1678家, 行政警告36家,下发整改通知书640份。有效地维护 了网秩序。”这段时政新闻从另一个方面就很好地说 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网络犯罪的隐蔽性以及网络 传输不可控性、网络语言的煽动性、网络信息不确定 性,尤其是网络游戏的诱惑性,虽能暂时感到满足快 乐,但如若长期沉迷于此,或损害身体健康,或离家 出走,或违法犯罪,甚至伤害父母。通过这些反面教材,可以让学生对不良诱惑及其危害深有体会,也可时刻警惕这些诱惑,从而将知识教育现实化。
(二)讨论互动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一门培育学生基本道德法 治修养的课程,自身抽象,而且比较枯燥。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通过体验式、情景化、生活化 的一些方式,参与资料搜集、问题分析、过程讨论、结论总结、成果展示,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教师可以积极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强政治学习的效果。 一是举行“时政资讯榜”。可以在每周第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前十分钟,由两位同学播报最近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或者最新政策,播报者用简洁语言做出陈述,之后其他同学可以从内容、观点等方面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总评。这样,在搜集整理、分析时政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和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了时事政策教育的经常性和持续性。 二是举办“时政论坛”。老师确定一个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自己的资料,之后由老师主持,小组围绕主题发言,老师最后做发言总结。这样通过分析讨 论在互动与联系中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养成了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三是采用“影领前 线”。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 华》等章节内容的时候,观看如《战狼2》等爱国题材 的电影影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 的爱国心和国家自豪感。四是设计“时政小天地”。可以在教室后面办一个时政小天地的“学习角”,确定 相关的时政主题后,将班里的学生分组,定期更换最近的时政热点,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兴趣。
备注: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孙雅芳,课题编号:2020011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9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中学要理直气壮开好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政治参与”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主动开展时政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了解和探讨国内外时政热点,正确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提升对国家认同和社会认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坚定的立场,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时政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国家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品德课教育工作意见要求可以看出,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在依赖教材进行教学工作时还要注意社会发展的脚步,将国内外时事政治引入思政课堂,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习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时政热点,让中学生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这不但能抵消初中教材存在的滞后性,还能为学生理解时事政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符合国家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二)决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随之而来的是各国经济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与发展。由于各国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文化的不同,特别是西方国家意图通过文化影响改变我国青少年意识和立场,这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育方式都受到严峻挑战。为了培养我国青少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意识,思想教育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意识,引导学生关心我国与世界发展情况,让我国青少年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肩负社会发展责任和历史使命,脚踏实地,拥有社会责任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 时政教学的策略
(一)精心筛选生动鲜活的时政教学素材
时政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其前提是精心筛选时政信息,选好生动鲜活的教育素材。首先,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搜集最新 的时政教学材料,时刻关注国家重要会议的进展和 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最新讲话,并且聚焦与初中生紧密联系的社会新闻事件,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合理应用时政材料。时政材料是教材内容的丰富与深化,要与教材内容契合度高,关联性强,才能实现学生理解的深化和知识面的拓展。最后,选取和应用的时政信息不应该全部是正面意义的信息,负面的材料可能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更能激发学生 的所思所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比如在讲授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 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解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不确定 性时,可引用“中新网兰州9月20日电,甘肃省公安厅 20日披露,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共侦办涉网犯罪2164 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399人,检查网站1678家, 行政警告36家,下发整改通知书640份。有效地维护 了网秩序。”这段时政新闻从另一个方面就很好地说 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网络犯罪的隐蔽性以及网络 传输不可控性、网络语言的煽动性、网络信息不确定 性,尤其是网络游戏的诱惑性,虽能暂时感到满足快 乐,但如若长期沉迷于此,或损害身体健康,或离家 出走,或违法犯罪,甚至伤害父母。通过这些反面教材,可以让学生对不良诱惑及其危害深有体会,也可时刻警惕这些诱惑,从而将知识教育现实化。
(二)讨论互动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一门培育学生基本道德法 治修养的课程,自身抽象,而且比较枯燥。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通过体验式、情景化、生活化 的一些方式,参与资料搜集、问题分析、过程讨论、结论总结、成果展示,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教师可以积极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强政治学习的效果。 一是举行“时政资讯榜”。可以在每周第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前十分钟,由两位同学播报最近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或者最新政策,播报者用简洁语言做出陈述,之后其他同学可以从内容、观点等方面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总评。这样,在搜集整理、分析时政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和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了时事政策教育的经常性和持续性。 二是举办“时政论坛”。老师确定一个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自己的资料,之后由老师主持,小组围绕主题发言,老师最后做发言总结。这样通过分析讨 论在互动与联系中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养成了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三是采用“影领前 线”。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 华》等章节内容的时候,观看如《战狼2》等爱国题材 的电影影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 的爱国心和国家自豪感。四是设计“时政小天地”。可以在教室后面办一个时政小天地的“学习角”,确定 相关的时政主题后,将班里的学生分组,定期更换最近的时政热点,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兴趣。
备注: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孙雅芳,课题编号:2020011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