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涅断篇《巴赫拉赫的拉比》中犹太民族的宗教性对其文化传承的意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犹太民族作为一种历经千年、底蕴丰厚的文化,其流而不散的根源在于犹太民族的宗教性,正是犹太民族的宗教性孕育了它的凝聚力,催生了犹太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唤醒了他们的集体共同记忆。本文试从海涅断篇《巴赫拉赫的拉比》中的宗教仪式层面归纳犹太民族生活的宗教性,阐述宗教性对犹太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犹太文化;宗教性;仪式
  作者简介:谢曼丹,女,汉族,福建人,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亨利希·海涅,1797年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巴赫拉赫的拉比》一书是海涅于1840年创作的历史小说,其现世的篇章只有前两章和第三章的大部分,故今天人们只能从《巴赫拉赫的拉比》的残篇中一窥海涅对犹太宗教及生活的生动再现。残篇《巴赫拉赫的拉比》共分为三章,讲述了主人公亚伯拉罕拉比在逾越节收留的两个假冒“教友”对他进行血祭嫁祸,因而他不得不携妻子出逃的故事。
  1.犹太仪式中的宗教性
  与基督教的“因信称义”不同,犹太教是一个“因行称义”宗教。“在犹太人的生活中,世俗和神圣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可能被神圣化和精神化。犹太人是生活在上帝律法中的民族,是律法民族。”[1]在《巴赫拉赫的拉比》第一章节中,海涅就描写了除酵前夜节家宴的盛况。除酵节前夜,餐桌上的三只无酵饼、六只小碗中的象征性食品:鸡蛋、莴苣、羊骨头、萝卜根和一堆葡萄干、桂皮、坚果等,这些食物都是与以色列的历史有关,他们以烤鸡蛋作为节期食品,烤的时间越长就越便越难破碎,这象征着以色列人民在苦难中更加顽强。“一块羊骨头”指的是烤制的羊胫骨,以此来代替宰杀羊羔。他们吃无酵饼是为了纪念法老最后批准他们离开时,他们来不及发酵仓促预备的情形,也是为了纪念以色列人进迦南后,用新收的玉米做饼。和其他民族一样,犹太教对于数字也有不同的阐释。比如文中的仪式中多次出现“三”这个数字,三只無酵饼、三排木椅、三位年迈的男人,数字三在犹太教文化中是圣洁的象征,除此之外数字七是犹太人最喜欢的宗教数字,代表圣洁和神圣化的契约,如“栏杆上有各种圣器,其中有七个柄的会堂烛台”[2],它又叫做“七连灯台”, “7枝灯脚用手工锤成花枝状,中央1枝,左右各3枝,顶端烛座呈花托状。中央1枝略高于两旁6校,它象征着安息日,另6枝象征着上帝创造天地的6天,7枝灯盏代表—周7天。”[3]七连灯台是自古犹太教的象征,现已成为以色列国家的徽号。且安息日、安息年的设立都是以“七”为基础的。
  在阅读《巴赫拉赫的拉比》时,读者必定会被第一章和第三章中对于除酵节晚会和犹太会堂祈祷仪式的盛大华丽所震撼。一年一度的逾越节盛宴上,人们还要朗读《哈伽达》,它是保持犹太教传统的一个文化读本,也是向犹太儿童进行犹太史教育的一个课本。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说第二章中对于约柜与圣书的细致描写,约柜又被叫做“上帝的约柜”,是以色列人与上帝特殊关系的象征。当领唱走向会堂中央的高台时,“男人们、男孩们忙挤过去吻裹圣书的天鹅绒,或去触摸它一下”[4]。这些对于犹太教众言行的生动描写让读者不禁体会到犹太民族的虔诚,无论是宗教节日、仪式亦或是圣物约柜,这些都是整个犹太民族的集体共同记忆,每当人们相聚在一起,共庆这一年一度的节日时,一代又一代的以色列人总能回忆起他们和上帝定约、在埃及受到的苦难、逃出埃及的喜悦以及受到异教排斥历久弥坚的民族精神,使他们对上帝与犹太的特殊契约关系有了更加坚定的信仰。
  2.宗教性对犹太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宗教与原始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交融,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才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文化整体中独立出来。犹太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宗教性极强的文化,犹太民族在缺失一个持久、稳定的地理归属的历史条件下,仍然能够流而不散地以民族共同体的形式留存至今,这无疑要归功于他们民族文化的高度宗教性。宗教成了保证犹太社会一体化、协调化、整合化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工具,犹太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道德、伦理原则、生活方式、社会规范、组织制度、民俗礼仪及价值观念等无不受到宗教的制约与影响。从犹太人的种种日常风俗来评价,可以说这是一个较为“封闭”的民族,这常常为他们招致其他民族的憎恨和排斥。但在数千年的反犹运动中,他们从未因世人的不理解和随之而来的迫害而改变自己的信仰,犹太教的核心精神,即对上帝的忠实服从给予他们继续生存的力量。对犹太人的生活而言,宗教是根本,人们从出生到进入坟墓,无不沐浴在宗教氛围之下。正是由于犹太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不断强化的民族意识以及对上帝的极度虔敬,犹太人才能流而不散。而这些宗教意识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延续传承,它要求整个民族始终如一地将宗教贯彻于生活之中,要求小至平民百姓,大至国家政府,都要打上宗教的烙印。人们完全可以说,犹太文化本质就是一种宗教文化。无宗教,不犹太。
  注释:
  [1]徐新:《论犹太文化》,第88页。
  [2]亨里希·海涅:《海涅全集》,第158-159页。
  [3]黄陵渝:《世界犹太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98页。
  [4]同上。
  参考文献:
  [1]亨里希·海涅,2003,海涅全集[M].章国锋,胡其鼎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黄陵渝,1999,世界犹太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徐新,2013,论犹太文化[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其他文献
摘 要:凯尔泰斯的写作对奥斯维辛进行自杀性的思辩,思考人类的存在境况。从罪孽中感受屈辱,生存即屈从;但同时,屈从中也有抵抗。个体被高压的专制机器几近碾碎时,他将写作看做一种救赎,以对绝望的深挖反抗绝望。  关键词:凯尔泰斯;屈从;反抗;写作  作者简介:侯艺璇(1996-),女,汉,陕西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进而研究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并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治疗及预防支架再狭窄提供细胞学理论依据。方法:瑞舒伐他汀作用于对TGF-β_1诱导的VSMCs的实验浓度为0、1、2、3、4、5、6μmol/L,测定时间点分别为瑞舒伐他汀作用24、48、72小时。1用四甲基偶氮唑蓝还原反应(MTT法)测定瑞舒伐他汀在不同浓度下对T
摘 要:多丽丝·莱辛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之一,并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她凭借其细致、独特的洞察力,对一个分裂的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审视,并描写了发人深思的女性形象。鉴于此,本研究剖析了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直面困境的、独立自主的、充满母性意识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小说;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发生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地点在纽约。小说发表于1925年,它的问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成为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内容的分析,及作品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来分析美国梦出现的缘由及特点等。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 要:席勒作为德国18世纪的诗人、哲学家、剧作家以及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诗歌具有反映时代特征,揭露社会现实,以及强烈的自由、平等的内心意识的抒发等特点;其诗歌语言朴素而不失深意,简洁而蕴味无穷,可以让人聆听得到一个诗人内心最真挚的声音以及整个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席勒;诗歌;语言审美特征  作者简介:战禹良(1994-),男,汉,吉林省长春市人,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学。  
基金项目:外研社委托项目项目名称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实践,项目编号2018091005。  摘 要:翻译理论的飞速发展对文学翻译批判带来了巨大影响,而文学翻译批评又是将翻译理论及实践衔接在一起的关键环节。落后的、经验主体的批评始终存在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翻译理论更加需要进行理论性的批评。在大量的翻译理论中,源于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有效打破了对等翻译理论的限制,将文学批评放在了动态化的环
摘 要:安吉拉·卡特与艾丽斯·门罗都是世界著名的女性作家,并且都以短篇小说闻名。两者对于女性形象的书写与定位都带有女权主义的鲜明特点,但是又各自拥有独特的审美风格。通过对两人著名的短篇小说的阅读并对比发现两人对于女性话语表达上的差异表现在创作目的、两个主要女性之间的关系和小说中女性与男性的关系上。  关键词:《染血之室》;《不一样的》;女性话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型T细胞(CD4+CD25+Foxp3+Tregs)和HO-1在EAE病程中的相关性,以及依达拉奉对EAE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确立依达拉奉对MS的治疗效应。方法:本研究采用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