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各校初中毕业班的历史复习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为了提高历史复习成效,各校历史教师均采取了很多办法。在这里,围绕中考,我就教、学双方“如何提高历史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谈一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就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些探讨。
我认为,一般情况下,老师可能会出现以下相关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就是:
第一,课堂教学上,教师容易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导致被动学习,使理解分析能力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思想未得到解放,不太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课改和新课标要求认识不足,有点过于注重自身权威。要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就应该自觉限制讲话时间,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要用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给学生完成规定任务,要让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教师决不可以包办学生的事情,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从而在实践中锻炼理解分析能力。当然,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课前准备。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太关注中下成绩的学生群体,使教学内容偏难,让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究其原因,这与升学压力有较大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班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量有限,容易使教师更偏爱优生,从而对中下成绩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造成整体学习风气受到破坏。为此,建议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双基,使历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人人升学,个个成功”的学生观,不歧视,不偏爱,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放弃,不抛弃,使每个学生都勤奋努力,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第三,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方法过于死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大胆创新,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作业和学习评价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更加注重学生主体,重视学生体验,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性的发展,由强迫外化的注入式转变为自醒内化的参与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的热情,改变教学双方的被动局面。
第四,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指向性不明,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记忆不清、理解分析能力难上台阶。与往年相比,今年考纲仍然重视基础,为此,教师应紧贴考纲,加强双基训练,宏观把握历史线索,对各阶段史实之间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阐释说明清楚;紧扣中考考纲,强化系统学习和专题训练,充分利用《中考历史复习专列》等复习资料,总结中外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以先学后教的方式,师生共同完成历史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如: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线索,可先由学生归纳总结,然后教师进行引导,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入手,来阐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危机及自我调整的史实,并通过其基本矛盾来分析预见其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
其次,学生的问题我们要十分关注。
常理来看,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1)基础知识记忆不清,知识点含混,整体把握不够;(2)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较差;(3)学习被动,思想包袱重,学习有压力,不善于提问和总结;(4)学习热情不高,精力不集中,懒惰思想严重。
为了较有成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
第一,教师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分组训练。当然,这种分层分组涉及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历史思维等方面,我们要结合起来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可对各班学生分A、B、C三个类别,如下表:
教师可将每层次分成两个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并且实行组长负责制,强化对组长的培训管理,使之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对A类学生,由于可望升入重点高中,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可适当提高训练内容的难度,增强知识网络的纵横联系,搞小组讨论,合作处理相关问题,遇有较难内容可咨询老师以求解决,从而使优生更优;对于B类学生,可进一步加强基础训练,强化知识点的落实,使一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后进入重点高中学习,一部分能顺利升入普高学习;对于C类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其能有所提高,力争顺利毕业,为进入职高或普高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注重在分层分组的基础上互帮互助,强调基础知识点人人过关,使绝大部分学生在基础方面少扣分甚至不扣分,从而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
第二,老师要以课堂为核心,重视学生主体,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质量。教师的阵地在课堂,要在每一环节都注重学生参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锻炼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习惯评讲注重思路的方法,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间接引导。对于选择、材料问答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动员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找到困难所在,有针对地进行解决;在布置练习任务的时候,要坚决把习题量减下来,精讲精练,有的放矢;作业也要在课堂内完成,以避免课外作业抄袭现象,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客观、准确地反馈。这样既重视了学生主体,增强了实效;又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教师应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重视错题本的作用。为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品质的培养,一定要设置相应的自习时间,教师要教会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时间。各学习小组长也要定期抽查组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向教师反映,教师可根据反映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和重定学习计划,力争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促进每位学生有自主安排,力争取得学习成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稳定其学习的良好情绪。同时,要求学生自觉养成收集错题的习惯,促使学生明白建立错题本的意义:对含混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可经过反复思索和探讨,达到巩固知识点、提高答题能力和开拓解题思路的目的。而且老师亦可根据易错点重组试题,从而达到有效复习和整体提高的良好效果。
第四,教师应充分动员家长对学生进行监督。对于初三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要求家长对学生的记诵任务进行抽查,促使学生打好双基,做到课内外都有学习效果,起到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在进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师只有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充分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才能使历史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和卓有成效,才能既顺应课改潮流,又提升自我素质,提高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首先,我们就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些探讨。
我认为,一般情况下,老师可能会出现以下相关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就是:
第一,课堂教学上,教师容易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导致被动学习,使理解分析能力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思想未得到解放,不太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课改和新课标要求认识不足,有点过于注重自身权威。要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就应该自觉限制讲话时间,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要用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给学生完成规定任务,要让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教师决不可以包办学生的事情,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从而在实践中锻炼理解分析能力。当然,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课前准备。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太关注中下成绩的学生群体,使教学内容偏难,让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究其原因,这与升学压力有较大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班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量有限,容易使教师更偏爱优生,从而对中下成绩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造成整体学习风气受到破坏。为此,建议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双基,使历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人人升学,个个成功”的学生观,不歧视,不偏爱,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放弃,不抛弃,使每个学生都勤奋努力,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第三,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方法过于死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大胆创新,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作业和学习评价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更加注重学生主体,重视学生体验,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性的发展,由强迫外化的注入式转变为自醒内化的参与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的热情,改变教学双方的被动局面。
第四,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指向性不明,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记忆不清、理解分析能力难上台阶。与往年相比,今年考纲仍然重视基础,为此,教师应紧贴考纲,加强双基训练,宏观把握历史线索,对各阶段史实之间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阐释说明清楚;紧扣中考考纲,强化系统学习和专题训练,充分利用《中考历史复习专列》等复习资料,总结中外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以先学后教的方式,师生共同完成历史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如: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线索,可先由学生归纳总结,然后教师进行引导,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入手,来阐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危机及自我调整的史实,并通过其基本矛盾来分析预见其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
其次,学生的问题我们要十分关注。
常理来看,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1)基础知识记忆不清,知识点含混,整体把握不够;(2)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较差;(3)学习被动,思想包袱重,学习有压力,不善于提问和总结;(4)学习热情不高,精力不集中,懒惰思想严重。
为了较有成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
第一,教师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分组训练。当然,这种分层分组涉及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历史思维等方面,我们要结合起来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可对各班学生分A、B、C三个类别,如下表:
教师可将每层次分成两个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并且实行组长负责制,强化对组长的培训管理,使之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对A类学生,由于可望升入重点高中,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可适当提高训练内容的难度,增强知识网络的纵横联系,搞小组讨论,合作处理相关问题,遇有较难内容可咨询老师以求解决,从而使优生更优;对于B类学生,可进一步加强基础训练,强化知识点的落实,使一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后进入重点高中学习,一部分能顺利升入普高学习;对于C类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其能有所提高,力争顺利毕业,为进入职高或普高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注重在分层分组的基础上互帮互助,强调基础知识点人人过关,使绝大部分学生在基础方面少扣分甚至不扣分,从而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
第二,老师要以课堂为核心,重视学生主体,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质量。教师的阵地在课堂,要在每一环节都注重学生参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锻炼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习惯评讲注重思路的方法,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间接引导。对于选择、材料问答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动员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找到困难所在,有针对地进行解决;在布置练习任务的时候,要坚决把习题量减下来,精讲精练,有的放矢;作业也要在课堂内完成,以避免课外作业抄袭现象,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客观、准确地反馈。这样既重视了学生主体,增强了实效;又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教师应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重视错题本的作用。为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品质的培养,一定要设置相应的自习时间,教师要教会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时间。各学习小组长也要定期抽查组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向教师反映,教师可根据反映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和重定学习计划,力争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促进每位学生有自主安排,力争取得学习成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稳定其学习的良好情绪。同时,要求学生自觉养成收集错题的习惯,促使学生明白建立错题本的意义:对含混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可经过反复思索和探讨,达到巩固知识点、提高答题能力和开拓解题思路的目的。而且老师亦可根据易错点重组试题,从而达到有效复习和整体提高的良好效果。
第四,教师应充分动员家长对学生进行监督。对于初三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要求家长对学生的记诵任务进行抽查,促使学生打好双基,做到课内外都有学习效果,起到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在进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师只有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充分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才能使历史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和卓有成效,才能既顺应课改潮流,又提升自我素质,提高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