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外阅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瓶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现状 反思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但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需要突破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认为只是消遣,或是打发课余的时光。另外,一些家长甚至个别老师反对学生读课外书,主要理由是怕影响课内学习,影响考试成绩。农村学生还可能由于家庭因素,很少买书。学校图书室空间、设备的局限性,也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拓展阅读是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课外阅读的关键,可是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再加上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需要正确引导,保证时间
小学生学业负担虽然一减再减,但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测试还是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另外,学生缺乏自读的积极性,根本不读课外书籍,甚至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课外越不看书,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还喜欢看课外书籍。还有一些生活条件艰苦的学生,根本无书可读。同时在读物种类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偏向。作为语文学科的课外读物,文学作品应该是主要读物,但现实是小学生更热衷于电视中播放的一些动画片的读本,还有一些笑话、脑筋急转弯、走迷宫等,根本谈不上课外阅读中的精品意识,也不排除阅读教学时间的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等因素。可能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部分教师把课内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滔滔不绝、繁琐地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有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掉。对于学生看课外书,一些老师尤其是非语文学科的老师,总是从负面看得多,从消极面想得多,认为多看了课外书就必然少看了课内书,甚至影响作业的完成,影响课内教学。关键是看老师怎么引导,如何处置,要全面地看问题,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矛盾,一味地“严禁”、“不准”,只会适得其反。
以上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小学生到底需不需要课外阅读呢?我认为,作为新世纪一代的小学生,要提高语文素质和人生素质,不能没有课外阅读,同时学生的生活也不能没有课外阅读。
三、阅读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
从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看,他们天真好奇,喜欢了解新鲜事物的特点,甚至连天上、地上的怪事都想知道,没有课外阅读,仅仅凭课本上有限的“例子”了解社会和人生是不可思议的。从知识结构看,以识字为入门的语文教育,不仅延续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始终,而且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一门必修课。
同时,语文阅读作为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各种神奇的科学宝库。即便如数、理、化中的应用题,也要凭借语文能力对文字的理解推衍解答。所以掌握语文阅读知识对拓宽知识领域更直接,也更有效。这种知识结构的框架,突出阅读在课外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它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扩展。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时间,尤其是到了节假日,更是课外阅读的大好时光。其次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几乎是点到为止。课外阅读就没有这许多顾忌,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所喜爱的作品里饱尝喜怒哀乐的百般人生滋味,由此看来,课外阅读可以为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内容的两个“有限”作出有效补偿。而内容上的补偿,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补充,而且表现在质量上的扩展。所以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实在是一个更广阔更丰饶的“第二课堂”,它和课内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的广泛开展是必要的。它不仅是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对课内教学内容产生更新、更深的理解,反过来促进课内教学。通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阅读让学生变得见多识广,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不能让学生输在阅读上,因为阅读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与课程改革相适应,加强学生的“大阅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2]华国栋.教育科研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现状 反思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但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需要突破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认为只是消遣,或是打发课余的时光。另外,一些家长甚至个别老师反对学生读课外书,主要理由是怕影响课内学习,影响考试成绩。农村学生还可能由于家庭因素,很少买书。学校图书室空间、设备的局限性,也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拓展阅读是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课外阅读的关键,可是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再加上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需要正确引导,保证时间
小学生学业负担虽然一减再减,但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测试还是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另外,学生缺乏自读的积极性,根本不读课外书籍,甚至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课外越不看书,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还喜欢看课外书籍。还有一些生活条件艰苦的学生,根本无书可读。同时在读物种类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偏向。作为语文学科的课外读物,文学作品应该是主要读物,但现实是小学生更热衷于电视中播放的一些动画片的读本,还有一些笑话、脑筋急转弯、走迷宫等,根本谈不上课外阅读中的精品意识,也不排除阅读教学时间的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等因素。可能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部分教师把课内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滔滔不绝、繁琐地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有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掉。对于学生看课外书,一些老师尤其是非语文学科的老师,总是从负面看得多,从消极面想得多,认为多看了课外书就必然少看了课内书,甚至影响作业的完成,影响课内教学。关键是看老师怎么引导,如何处置,要全面地看问题,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矛盾,一味地“严禁”、“不准”,只会适得其反。
以上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小学生到底需不需要课外阅读呢?我认为,作为新世纪一代的小学生,要提高语文素质和人生素质,不能没有课外阅读,同时学生的生活也不能没有课外阅读。
三、阅读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
从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看,他们天真好奇,喜欢了解新鲜事物的特点,甚至连天上、地上的怪事都想知道,没有课外阅读,仅仅凭课本上有限的“例子”了解社会和人生是不可思议的。从知识结构看,以识字为入门的语文教育,不仅延续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始终,而且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一门必修课。
同时,语文阅读作为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各种神奇的科学宝库。即便如数、理、化中的应用题,也要凭借语文能力对文字的理解推衍解答。所以掌握语文阅读知识对拓宽知识领域更直接,也更有效。这种知识结构的框架,突出阅读在课外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它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扩展。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时间,尤其是到了节假日,更是课外阅读的大好时光。其次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几乎是点到为止。课外阅读就没有这许多顾忌,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所喜爱的作品里饱尝喜怒哀乐的百般人生滋味,由此看来,课外阅读可以为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内容的两个“有限”作出有效补偿。而内容上的补偿,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补充,而且表现在质量上的扩展。所以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实在是一个更广阔更丰饶的“第二课堂”,它和课内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的广泛开展是必要的。它不仅是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对课内教学内容产生更新、更深的理解,反过来促进课内教学。通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阅读让学生变得见多识广,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不能让学生输在阅读上,因为阅读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与课程改革相适应,加强学生的“大阅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2]华国栋.教育科研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