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文是现代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文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用于事务活动或公务处理等方面的、具有固定格式的文体。由于实用性强,因此应用文在工作以及社会联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强化应用文教学与训练,也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知识抽象,内容务实,易学而难精,因此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改变目前应用文教学的困境,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这种文种,必须改革陈旧教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策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在应用文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切实写作能力,必须转变教与学的主客体地位,重视学生自主的体会和操练,引发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意愿,并将课堂教学引向实践,重视应用文的“用”。传统的教师的讲授应“退居二线”,主要起一种辅导和帮助学习的作用。
那么,该如何组织、实施应用文的课堂教学呢?
首先,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教学内容所涉及或需要的情境,加强学生的实际体验,以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由于创设氛围,身临其境,因而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喜悦。在“新闻”、“规章制度”、“应聘信”、“广告文”等的教学中,均可设置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和实践,不仅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还可提高学生使用应用文种的效果,强化其写作的能力。
其次,课堂中应学导结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应用文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导”为辅,但学和导又是不可割裂的。强调“学”为主不等于否认教师的指导学习的重要性。事实上,应用文虽然常见,但学生对其格式、写作要求仍然相对陌生。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兴趣,还应有技巧地让学生掌握系统和规范的相关知识。例如“广告文”教学,可引导学生收集耳熟能详的各类广告词,课堂表达或表演引发学习的兴趣,引起其了解这种文种的意愿;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种相关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情境(成立广告公司),创作广告词,再由学生成立小组,通过表演的方式把广告表达出来。最后是师生的集体评议(可设置一些“最佳创意”等奖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导充分结合,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学会了知识,也促进了其学习的自主性。
第三,双向互动,启发讨论,发现问题,共同研究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思辩和创新的能力。讨论法的最显著的效果是促进了课堂热烈气氛的形成,同时可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共同探讨的良好习惯。师生的良性互动主要是教师根据知识点组织讨论,但讨论方式则由学生自定。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但同时又可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学生既是参与者但又可评价意见(包括教师的意见)。如“调查报告”的教学,可通过讨论,从立题到问卷,再到总结归纳成文,整个过程是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并自主讨论和研究的动态过程,在讨论中不时涌现一些新观点和新思路,充分体现了自主和创新的精神。
第四,以教材为主,课内结合课外。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强化知识要点,同时要加强课内外的结合,要有意识地扩大和延伸知识面。这种延伸和扩展是基于学生知识点的,并非盲目而为。例如广告文写作和广告宣传策划的对接,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对接等。课外的知识无论怎样延伸,都不能丢失课内知识这条主线,要避免漫无边际的扩展,导致学生无法掌握。
第五,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加强学生个体对知识的积累,引导学生知识的纵深发展。学习理论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然后在应用中体会和总结理论。任何知识的学习,离开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都不可能促进知识的进一步的掌握。应用文由于其强烈的实用性,更应该学以致用,切实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每一学生个体的独立创新精神和研究探讨意识,使学生能充分掌握知识,并通过不断的探讨研究积累知识,从而向纵深发展。
第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时空,引导学生将应用文零散知识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统一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现力和洞察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而应用文则是信息积累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例如新闻、广告文、调查报告等。在以前,可能只有教师告诉学生某些消息,而现在,学生完全可通过互联网等手段突破时空收集大量的信息用于写作。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的信息集中化,进行再组合再创新,提高了学生对信息化的综合和管理,并培养了学生从材料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文教学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施行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
(曹艳玲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在应用文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切实写作能力,必须转变教与学的主客体地位,重视学生自主的体会和操练,引发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意愿,并将课堂教学引向实践,重视应用文的“用”。传统的教师的讲授应“退居二线”,主要起一种辅导和帮助学习的作用。
那么,该如何组织、实施应用文的课堂教学呢?
首先,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教学内容所涉及或需要的情境,加强学生的实际体验,以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由于创设氛围,身临其境,因而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喜悦。在“新闻”、“规章制度”、“应聘信”、“广告文”等的教学中,均可设置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和实践,不仅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还可提高学生使用应用文种的效果,强化其写作的能力。
其次,课堂中应学导结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应用文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导”为辅,但学和导又是不可割裂的。强调“学”为主不等于否认教师的指导学习的重要性。事实上,应用文虽然常见,但学生对其格式、写作要求仍然相对陌生。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兴趣,还应有技巧地让学生掌握系统和规范的相关知识。例如“广告文”教学,可引导学生收集耳熟能详的各类广告词,课堂表达或表演引发学习的兴趣,引起其了解这种文种的意愿;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种相关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情境(成立广告公司),创作广告词,再由学生成立小组,通过表演的方式把广告表达出来。最后是师生的集体评议(可设置一些“最佳创意”等奖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导充分结合,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学会了知识,也促进了其学习的自主性。
第三,双向互动,启发讨论,发现问题,共同研究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思辩和创新的能力。讨论法的最显著的效果是促进了课堂热烈气氛的形成,同时可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共同探讨的良好习惯。师生的良性互动主要是教师根据知识点组织讨论,但讨论方式则由学生自定。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但同时又可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学生既是参与者但又可评价意见(包括教师的意见)。如“调查报告”的教学,可通过讨论,从立题到问卷,再到总结归纳成文,整个过程是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并自主讨论和研究的动态过程,在讨论中不时涌现一些新观点和新思路,充分体现了自主和创新的精神。
第四,以教材为主,课内结合课外。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强化知识要点,同时要加强课内外的结合,要有意识地扩大和延伸知识面。这种延伸和扩展是基于学生知识点的,并非盲目而为。例如广告文写作和广告宣传策划的对接,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对接等。课外的知识无论怎样延伸,都不能丢失课内知识这条主线,要避免漫无边际的扩展,导致学生无法掌握。
第五,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加强学生个体对知识的积累,引导学生知识的纵深发展。学习理论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然后在应用中体会和总结理论。任何知识的学习,离开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都不可能促进知识的进一步的掌握。应用文由于其强烈的实用性,更应该学以致用,切实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每一学生个体的独立创新精神和研究探讨意识,使学生能充分掌握知识,并通过不断的探讨研究积累知识,从而向纵深发展。
第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时空,引导学生将应用文零散知识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统一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现力和洞察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而应用文则是信息积累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例如新闻、广告文、调查报告等。在以前,可能只有教师告诉学生某些消息,而现在,学生完全可通过互联网等手段突破时空收集大量的信息用于写作。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的信息集中化,进行再组合再创新,提高了学生对信息化的综合和管理,并培养了学生从材料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文教学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施行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
(曹艳玲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