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任务。在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都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感到头疼,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关键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数学教育承载着“发展儿童的思维”的重任,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1.1 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数学思维的方法合理运用,既可帮助学生明确思维训练的方向,也可以帮助学生读懂习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2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2.实践操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一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一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3.数学语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4.通过多变练习,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达到目的。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多变练习。
  4.1 一题多问
  一题多问是就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2 一题多变
  这种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3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主要指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生得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沟通解与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解题方案,从而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这样,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深化,而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1-10-15
  
其他文献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学生的想象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能力。美国的学者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
期刊
【摘 要】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写一篇作文实际上是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其生活背景碰撞产生的火花,是学生充分调用内储知识并进行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较为艰难的创造活动。本文从教会学生选择,吸收案材到持续实践体验再到活现场训练等等活动,帮助学生进行作文创造活动,使作文教学突破“瓶颈”。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培养良好的文风。  【关键词】作文;教学;突破;瓶颈     由一位市级名师执教的一节三年级作文公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自主探究;团队精神;合作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自大学毕业工作已经十三年了,每天都在埋头苦干,从没有正规的给自己“充充电”,对待自己的工作已经出现倦怠,借着教育部 财政部 “国培计划”----新疆农村生物学科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东风,我登上了哈密—乌鲁木齐的列车。报到第一天,我看了班主任制定的学习课表,课表中安排了我非常感兴趣的乌市骨干教师的经验交流、辛国秦老师的《初中生物课内外实验活动教学与实施》、生物学会谷连福老师的《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多
期刊
【摘 要】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改善课堂结构,在课堂40分钟内达到“夯实基础与滚动提高”的最佳结合的最好效果。现以电化学的复习课为例谈谈改善课堂结构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保持学习兴趣,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思维障碍,捕捉教的最佳时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在课堂40分钟内达到“夯实基础与滚动提高”的最佳结合的效果。 
期刊
有人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集中力量,深入思考。如果让你去做一件你毫无兴趣的事,你根本无法做好,任何事如此,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期刊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通常都采用教师分析讲解的方法,逐字逐句逐段地串讲,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根本不懂得如何运用自已所学的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识。我们知道,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只有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和教会他们自主阅读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新出路。为此,我提出了文言文自主阅读教学的设想。   所谓自主阅读教学,并
期刊
1.想“国培”,痴心不改,据理力争,终于圆我进修梦  知道有这么一次学习机会是2010年暑假。当时还不知道“国培”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有一个培训学习的机会,各科都有名额,但每科只有一个名额。当看到学校上报名单  上有我的名字时,我高兴极了。心想,从教近三十年,总算有一个学习的机会了。谁知道,时间过去近两个月,还没有学习的消息,还以为只是说说而已,根本没有这么回事。也有人说是县财政没那么多钱,取消了
期刊
读一篇优秀作文,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感慨写得 太妙了。但是不少同学写文章往往思路不畅,下笔无言,内容空洞,一写作文就叫苦不迭,抓耳挠腮,往往冥思苦想,却仍然东拼西凑,文不对题,言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对症下药,我认为作文应做到“四多”、  首先应做到“四多”:  1.材料多积累  学生无从下笔,不知从何说起,主要是缺乏材料,胸无成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立足于现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