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学校推广“十六字”教学模式以来,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实践摸索,课改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容量、高效率的课堂,大方自信的学生,以及大面积提高的教学成绩证实了我们课改的成功。
关键词:学案导学;分组合作;双主并举;当堂达标
在“关注生命存在,推进课堂改革,努力促进学生生命质量和学业水平的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下,我校继续深化“学案导学,分组合作,双主并举,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自此,无论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都仿佛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厚积薄发、踌躇满志,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情。
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中枢神经
之前,为了让学生提前预习下一节的内容,经常口头笼统的布置一些任务,收效甚微。自从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将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题让学生在课下做一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节好的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提纲挈领的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从一定程度上说,学案就像整堂课的中枢神经,所以,学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为了将每一节学案都做成精品学案,严格集备程序:①主备精心备好这一节课的学案并提前一周发至组内其他教师邮箱②学科组各位教师在集备前将学案根据自己的思路修改好③集备时展开讨论将课任教师的精华熔为一体打造成精品学案,然后与同学们共享。基于对自己和学生负责的态度,在集备时教师们经常为某些问题的存留和知识点的增删展开激烈的讨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难怪有的教师说集备就像辨论交流会。正是这样的集体备课让教师们普遍感觉到了思维共享的快乐,也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了起来。同时,学生在使用学案时如饮甘露,轻松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兴趣、提高了能力,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
二、“分组合作”——对学生刮目相看
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也感觉讲得太多,总是不敢放开,怀疑学生的能力。功夫下得不少,学生还是不能全部理解,考试成绩也不很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单方面讲解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出现严重两极分化,自制力强些的同学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越跑越快;约束能力差的同学就自暴自弃,越落越远。
而分组合作就能有效避免这一点,笔者在实际运用时,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该独立的独立,该讨论的讨论,因为只有在深思的基础上的合作才是最有效的合作,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不再赘述,由学生独立来完成,遇到稍难些的问题,小组成员间讨论来解决。小组讨论的过程也是“兵教兵”的过程,由于我们的合理分组,组内的1号能在学习和组内管理等各方面起到“教师”的作用,无形中班内多了这么多“教师”来帮扶后进生,而且学生给学生的指导往往能够更好理解,作为讲解者的1号通过对知识和思路的再梳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一旦遇到组内和组外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拿出来做为例题,在黑板上板演、讲解。合作产生合力,合力提高效率。
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教师鼓励学生发言、置疑,经常出现学生提出的解決问题的方法比教师的更巧妙或更好理解的情况,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笔者都把学生美美地夸上一番。有时甚至故意卖一个破绽来检查同学精力是否集中,看到学生们发现问题时窃喜的表情,心情也舒畅起来。
长时间的小组合作与交流,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凝聚了人心,培养了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以前两极分化的情况不见了,学困生为了不拉小组的后腿,主动请教问题的越来越多,也渐渐的摘掉了“学困生”的帽子。
三、“双主并举”——让课堂学习更扎实有效
在教学中,笔者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产生链接、升华,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学生为主体有利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导得巧妙,学生才能学得扎实,没有教师的导,就不会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就不容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在平时授课时,笔者经常把预测到的难点设计成一个个有梯度的小问题来诱导学生思考,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当堂达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无论是采取哪种教学模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而当堂达标这一环节也正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尺子,通过检测能够准确地反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同时当堂达标的做法,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在达标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
在平时设计学案时,参照近几年的中考动向,结合教材实际,笔者精心编写了每一节的达标测试,由于授课环节的扎实有效,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当堂达标。课堂任务完成了,课下负担就很轻了,学生学的轻松,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作为教育者,笔者相信在课改大旗的指引下,经过我们的辛勤努力,探索创新,让“十六字”嫁接于教学,扎根于课堂,定能使课堂教学开出绚丽之花,并最终结出丰硕之果!
关键词:学案导学;分组合作;双主并举;当堂达标
在“关注生命存在,推进课堂改革,努力促进学生生命质量和学业水平的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下,我校继续深化“学案导学,分组合作,双主并举,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自此,无论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都仿佛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厚积薄发、踌躇满志,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情。
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中枢神经
之前,为了让学生提前预习下一节的内容,经常口头笼统的布置一些任务,收效甚微。自从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将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题让学生在课下做一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节好的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提纲挈领的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从一定程度上说,学案就像整堂课的中枢神经,所以,学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为了将每一节学案都做成精品学案,严格集备程序:①主备精心备好这一节课的学案并提前一周发至组内其他教师邮箱②学科组各位教师在集备前将学案根据自己的思路修改好③集备时展开讨论将课任教师的精华熔为一体打造成精品学案,然后与同学们共享。基于对自己和学生负责的态度,在集备时教师们经常为某些问题的存留和知识点的增删展开激烈的讨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难怪有的教师说集备就像辨论交流会。正是这样的集体备课让教师们普遍感觉到了思维共享的快乐,也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了起来。同时,学生在使用学案时如饮甘露,轻松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兴趣、提高了能力,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
二、“分组合作”——对学生刮目相看
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也感觉讲得太多,总是不敢放开,怀疑学生的能力。功夫下得不少,学生还是不能全部理解,考试成绩也不很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单方面讲解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出现严重两极分化,自制力强些的同学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越跑越快;约束能力差的同学就自暴自弃,越落越远。
而分组合作就能有效避免这一点,笔者在实际运用时,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该独立的独立,该讨论的讨论,因为只有在深思的基础上的合作才是最有效的合作,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不再赘述,由学生独立来完成,遇到稍难些的问题,小组成员间讨论来解决。小组讨论的过程也是“兵教兵”的过程,由于我们的合理分组,组内的1号能在学习和组内管理等各方面起到“教师”的作用,无形中班内多了这么多“教师”来帮扶后进生,而且学生给学生的指导往往能够更好理解,作为讲解者的1号通过对知识和思路的再梳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一旦遇到组内和组外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拿出来做为例题,在黑板上板演、讲解。合作产生合力,合力提高效率。
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教师鼓励学生发言、置疑,经常出现学生提出的解決问题的方法比教师的更巧妙或更好理解的情况,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笔者都把学生美美地夸上一番。有时甚至故意卖一个破绽来检查同学精力是否集中,看到学生们发现问题时窃喜的表情,心情也舒畅起来。
长时间的小组合作与交流,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凝聚了人心,培养了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以前两极分化的情况不见了,学困生为了不拉小组的后腿,主动请教问题的越来越多,也渐渐的摘掉了“学困生”的帽子。
三、“双主并举”——让课堂学习更扎实有效
在教学中,笔者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产生链接、升华,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学生为主体有利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导得巧妙,学生才能学得扎实,没有教师的导,就不会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就不容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在平时授课时,笔者经常把预测到的难点设计成一个个有梯度的小问题来诱导学生思考,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当堂达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无论是采取哪种教学模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而当堂达标这一环节也正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尺子,通过检测能够准确地反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同时当堂达标的做法,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在达标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
在平时设计学案时,参照近几年的中考动向,结合教材实际,笔者精心编写了每一节的达标测试,由于授课环节的扎实有效,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当堂达标。课堂任务完成了,课下负担就很轻了,学生学的轻松,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作为教育者,笔者相信在课改大旗的指引下,经过我们的辛勤努力,探索创新,让“十六字”嫁接于教学,扎根于课堂,定能使课堂教学开出绚丽之花,并最终结出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