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中的无知“与“偶然中的必然”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德拉的《无知》是一部很打动人的小说,它体现了一种类似于流浪汉的生存状态:一边无奈生活,一边解释生活。它和《慢》、《身份》一起形成了一个三步曲,主题都是流亡、回归,以及人类如何在回忆中重新找回自我。
  作者以一个流亡者的姿势和目光,将“回归”与“无知”的灵魂予以动态提取,让流亡者在“去国”与“还乡”的矛盾中,在“渴望”与“失落”的更替下,在“理智”与“情感”的冲突里,在“现实”与“梦境”的隐射下,呈现某种命运的“偶然”与“必然”。
  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异国他乡,就像空中的浮尘漂浮不定,哪里都不再是家。而一个人被故乡遗弃得越久,召唤他(她)回归的声音便越难抗拒。每个流亡者努力在陌生的世界遗忘曾经,但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召唤,如清晨的铜钟声声入耳。这时该在无知中回归?还是在必然中遗忘?正因为“回归”之难以抗拒,才会在矛盾中一次次选择“回归”。而“回归”的结果却是未知的必然的“遗忘”和“被遗忘”。
  “遗忘”一词,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彻底的不公平,却又成全了彻底的安慰。比如,故乡把流亡者忘却了,而流亡者却保留着对故乡的思念。这看上去很不公平,但每一个流亡者,若不实践一次回归,也就无法实现对自我内心的彻底安慰。
  这便自然而然带出了昆德拉的《无知》中所内蕴的两重哲学思考——“回归中的无知”和“偶然中的必然”。
  《无知》是米兰.昆德拉又一次以小说艺术的形式来回答人生两难的尝试,也可以说是他继续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批判。狭义上,他关注的是捷克流亡知识分子的命运。从广义上理解,这也是对所有“心灵流亡”状态者的透视。
  这本小说以尤利西斯的故事作引子,以自身的经历为底色,以米拉达的一生为终结,通过寓理融情的手法,描写约瑟夫和伊莱娜两个流亡者响应内心的声音,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后所发生的一切,来阐述“回归”与“无知”的尴尬,“偶然”造就“必然”的过程。小说还通过尤利西斯和伊莱娜、约瑟夫等故事,将“古代的回归”与“当代的回归”,“英雄的回归”与“凡人的回归”并置,适成对照。而二者殊途同归,都不可避免地看到回归之幻灭。
  生与死,是人存在的两极。生是未知的,死是必然的。回归是必然的,而回归之路,却是未知的。可为何回归后的“英雄”或“凡人”,都只得承受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双重否定,陷入永恒的虚无?因为世人“赞颂珀涅罗珀的痛苦,而不在乎卡吕普索的泪水”。
  当彼此越过一切悲欢的绝对,能否找到新的启示?新的征程?是否每个人的天堂真在那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阴影中?记忆、现实与将来显然无法在一块土地上接续,你我都像站在浮冰之上回忆与思考,念头纷沓而来,又纷沓而去,理得清原因结果,却终究无法向自己交待。
  伊莱娜和约瑟夫流亡的原因不同,各自生活的轨迹不同,但偶然使他们实现了某刻的相遇。通篇小说都沉浸在他们各自的回忆和回忆所造成的现实尴尬中。通过这一系列对平凡人生和生活常态的诘问与交待,小说讲述了人在记忆、时间、故国面前,在过去、未来和现在的复杂关系中,有着多么无知和脆弱的一面。
  “无知”和“脆弱”,是我们在面对一种因不可知的“偶然”造成无数茫然失措的“必然”时,所不得不选择,不得不往前的困顿软弱状态;是一个人一辈子命中注定的冒险和冒险之后的结局。
  从翻开《无知》,我们便面临着一个带有怒气的发问:“你还在这儿干什么?”小说由这个提问开始,将主人公置于“回归”的两难选择中:“归”还是“不归”?
  伊莱娜随夫流亡在外20年,在法国有了住房、工作以及一双儿女。她的生活早已不在故乡——然而白天黑夜之间,随着“流亡之魂梦”的闪现,那埋葬已久的“回归”意识却如小兽般时时咬噬着内心。
  当初的逃离,使伊莱娜对故土的一切全然陌生。她不知那儿到底怎样了,那儿的一切是否能再度接纳自己,更不知道回归后的自己会怎样?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在回归展望的无尽未知中……
  石头里并无疼痛,但对石头的恐惧中却有疼痛。在流亡者的世界,回归是一颗不知落向何方的流星。每一次无知中的回归,如昔日重来。但回头看,岁月已然消逝——一切过去之种种,反倒使今天显得格外忧伤。
  很多时候,流亡者不是不想回归,或不能回归,而是害怕回归后无尽的失落与遗忘。为了保护那仅存的“自我”,他们再次选择逃离,逃离到另一个貌似“安全”的异国他乡。但异国他乡,不论是金的,还是银的,对于流亡者而言,都不过是一个自我永生囚禁的牢笼。
  当渴盼“回归”时,正处流亡中;当流亡结束时,正是回归无知中;当真正回归时,却是再度流亡之开始。那些回归中所梦寐的,所向往的,所希冀的,一旦碰触到现实,便如雨后的彩虹,看似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虚幻不已。
  然而,有关故乡的回忆却像一个潜伏的敌人,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跳出来,给人以猛地一击——让一切变得轻飘飘,毫无意义。从前的一切总会误导我们。而一生的记忆也迟早会如海边的贝壳,全都卷进那无边无际的海里......到时,一生能剩下什么?只剩下生活对彼此的穷追猛击而已。这一残酷,无人可免!
  隔着玻璃,一切“回归”显得很近很急迫,而一切“无知”却在隔着玻璃招手。“回归”迈出的第一步,就是玻璃碎了,人也撞得头破血流……“疼痛”让回归的真相显露无疑,“受伤”让回归的失落加倍延长。当野草淹没“回归”的道路,流亡者只能乘着夜色,向着虚无,——独自前进!当“回归”的阳光透过树丛,变得闪烁夺目——流亡者只有远远眯眼遥望着,才不至于眼眩头晕。
  若“回归”好似铺着黄金的棺盖,“流亡”便不过是烈焰焚起的涅槃。米兰.昆德拉所考证下“回归”一词的语源和变形,让人不难想到尼采哲学中的“永劫轮回”。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总在一层层的剥离中展示每一种存在的不可能性,以此对人类在想象中肯定之种種予以无情否定。“否定的必然”,“存在的偶然”,是昆德拉所由衷喜爱的。一切“偶然”都将在“无知”中枝蔓展开。刚刚摆脱“必然”和“无知”的沉重,马上“偶然”与“巧合”便从背后悄然袭来,让人真的不堪承受,难以置信!然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运,不容置疑,不可逃脱!
  在流亡中,世界变成‘动荡的黑暗’,《无知》里悲剧情结充满每一页。但阅读昆德拉,还是能体会一种重拾“消失”与“追忆”的美感。要知道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价值被无限放大同时也最为贬值。人变得对人本身都失去了好奇心,当一切失去神秘感,失去魅力,甚至失去禁忌,人所得到的其实只是“无知”与“必然”。
其他文献
对于寓言,我们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这样说:寓言伴随着我们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促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会思考生活,进行自我教育。从解读到表达,自文本至生活的深入,提炼、体验、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寓言教学,往往能成为孩子们受益终身的学习经历。  第一次教这篇课文,我从学生说学过的寓言故事入手,学生也绕有兴趣地说着:《守株待兔》、《龟兔赛跑》……随后,课堂上简单地梳理了《狮子和
期刊
我国的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儒家诸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到近现代人士亦指出“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都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前辈很早就意识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西方的许多思想家也都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節奏与曲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音乐具有教育作用、净化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学校“礼仪”特色的形成,原有“先成才,后成人”的育人目标遇到了瓶颈。为此,我们试图寻求体现学校实际情况,用人单位要求,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更深入、精细、完整地规划、建设、管理学校的礼仪教育。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我们确定了“三立”的礼仪教育分层目标体系,并取得了预想中的效果。  关键词:三立教育 文化育人 管理育人 活动育人  我校是一所主要面向民航企业、培养“窗口”服务
期刊
摘要: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归纳法,数据统计法,对影响我院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因素进行调查。为今后普通高校能更好开展公共体育选项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对策  如今,体育选项课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体育课,它提供给学生了较高的自由选择权。以兴趣学习运动技能的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团结安定。近年,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各院校都在积极挖掘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新渠道、新载体。在高职院校,依托其专业特色而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组织,凭借其自身专业性、自主性、广泛性、多样性等特征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推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大助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期刊
写作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关键问题之一,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教学中以学生的写作实际为本,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情感体验,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联动,强化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以解决作文材料为突破口,以克服作文畏难情绪为切入口,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环境信息系统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开设应设计的教学内容,应采取的教学手段,以及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环境工程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环境信息系统在最近的10年内取得了可快速的发展,并开始应用于环境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环境规划、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等领域,成为一个跨课程、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研
期刊
从近几年高三议论文的辅导来看,学生写议论文最大的问题就是论证不充分 ,文章缺乏说服力 。针对这种现象,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让他们明确地知道 议论文的模式:六段式或者七段式。即第一段亮出论点,第二段结合材料進一步重申论点,三、四、五段用事例证明,六段结合中学生实际,七段回扣论点;要是六段式,只要把七段式中的一二段糅合成一段即可。三、四、五段就是典型的议论段,它应该包括如下五个层次:摆论点
期刊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说明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特别是现在进行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分析、归纳、创新能力,我觉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尤为重要。  一、教师反思:掌握反思的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一)教学反思的步骤:  1、发现问题。反思
期刊
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道德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思品教育教学至关重要。曾经听过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故事:一个球上有两个孔,相互贯通,里面却九曲十八弯,用一根线如何快速从这头穿进去,再从另一头穿出来?智者用蚂蚁牵引棉线,另一头抹上蜂蜜……最终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旅程。在新课标深入实施的今天,能否让我们的初中思品课教育教学找到 “棉线”与“蜂蜜”,是达到曲径通幽境界的关键。我们围绕“引---学---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