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每个人心中的风向标。身为中国人,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接班人,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素养 途径
战国思想家荀子曾说:礼者,人道之极也。礼仪是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于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至关重要,它可以作为一种社交准则而存在。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礼仪素养教育并未被系统地写进教材中,导致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并未被真正地重视起来,由此我国崇尚礼德的优良传统不能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因此,研究當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其原因,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
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文明精髓,它蕴含着我国非常深厚的历史。在传统的文化礼仪中,不仅要求了我们的坐姿、站姿、走姿、握手等一些最基本的行为行为,更是明确的告知了我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在大学,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做人做事的规矩,并以此来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从而更好推进社会的进程,提升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主动学习是指自动自发的向专业人士或者老师、同学中的好行为去学习。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看到好的行为就去学习,看到不好的行为就去反省自身,看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主动学习还包括:根据书本内容进行学习、向生活学习、自己领悟、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等。我们既要学习有字之书,更要学习无字之理,要善于观察和总结,知晓事物及行为背后的“礼”和“理”,从而树立正确的礼仪理念和礼仪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做一个时时处处受人欢迎的人。
二、榜样力量,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身负“以身立教”的重责,教师的行为礼仪规范,是学生的行为“标杆”。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应该是纯正善良,举止文明、和蔼可亲的形象,他们对待自己的职业认真勤恳,对学生呵护负责,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是大学生心中的楷模,更是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的师德不仅关乎与自己的职业道路,更与学生的成长、家长的选择、学校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大学教师仪表上来要遵循“自然和谐,秀外慧中”的原则:头发帘和披肩发长度不宜过长,若长度过肩,则需要将长发挽起;发型不宜夸张,不染夸张的发色,不剪的过短。妆容要清新淡雅,给人一种元气、亲切可人的形象最佳;不化过长眼线,不涂过浓口红,不画过重眼影。手部要干净,指甲不宜过长,不涂鲜艳指甲油,不做夸张美甲。穿着大方得体,不得穿奇装异服,不穿过于暴露的衣服,不穿拖鞋,不佩戴戒指、夸张的耳环等。其次,在举止上要秉承“自然规范、优雅亲切”的原则: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与人对话时眼睛要正视对方,并时刻保持微笑;信守承诺,上班或参加各种会议要守时,举止上要落落大方,给人一种端庄的舒适感;语言方面要注意措辞的适应,面对家长要热情大方,面对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之交谈,注意语言方面的文明礼貌。
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将礼仪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是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一项重要措施。课堂教育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这是其它形式的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学校要不断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将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正式列入教学系统的规划之中,开设相关礼仪知识课程,统一并规范教材内容,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培养专业的教师团队等,最大程度上保证礼仪素养教育的落实。
首先,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重视将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宣传相结合,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礼仪素养逐步转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达到进行礼仪素养教育的效果。
其次,我们在大学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礼仪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更是生活的实践。我们可以定期进行礼仪文化的展演、举办礼仪文化节等。让大学生对礼仪的正确认识不仅局限在课本和理论,更是可以立足于实际中。给大学生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转化为个人的风采,同时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的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明白,礼仪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明的行为和礼貌的用语,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观念。同时,只有重视礼仪培养,不断创新礼仪培养的形式,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彬彬有礼的时代建设者。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素养 途径
战国思想家荀子曾说:礼者,人道之极也。礼仪是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于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至关重要,它可以作为一种社交准则而存在。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礼仪素养教育并未被系统地写进教材中,导致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并未被真正地重视起来,由此我国崇尚礼德的优良传统不能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因此,研究當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其原因,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
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文明精髓,它蕴含着我国非常深厚的历史。在传统的文化礼仪中,不仅要求了我们的坐姿、站姿、走姿、握手等一些最基本的行为行为,更是明确的告知了我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在大学,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做人做事的规矩,并以此来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从而更好推进社会的进程,提升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主动学习是指自动自发的向专业人士或者老师、同学中的好行为去学习。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看到好的行为就去学习,看到不好的行为就去反省自身,看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主动学习还包括:根据书本内容进行学习、向生活学习、自己领悟、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等。我们既要学习有字之书,更要学习无字之理,要善于观察和总结,知晓事物及行为背后的“礼”和“理”,从而树立正确的礼仪理念和礼仪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做一个时时处处受人欢迎的人。
二、榜样力量,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身负“以身立教”的重责,教师的行为礼仪规范,是学生的行为“标杆”。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应该是纯正善良,举止文明、和蔼可亲的形象,他们对待自己的职业认真勤恳,对学生呵护负责,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是大学生心中的楷模,更是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的师德不仅关乎与自己的职业道路,更与学生的成长、家长的选择、学校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大学教师仪表上来要遵循“自然和谐,秀外慧中”的原则:头发帘和披肩发长度不宜过长,若长度过肩,则需要将长发挽起;发型不宜夸张,不染夸张的发色,不剪的过短。妆容要清新淡雅,给人一种元气、亲切可人的形象最佳;不化过长眼线,不涂过浓口红,不画过重眼影。手部要干净,指甲不宜过长,不涂鲜艳指甲油,不做夸张美甲。穿着大方得体,不得穿奇装异服,不穿过于暴露的衣服,不穿拖鞋,不佩戴戒指、夸张的耳环等。其次,在举止上要秉承“自然规范、优雅亲切”的原则: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与人对话时眼睛要正视对方,并时刻保持微笑;信守承诺,上班或参加各种会议要守时,举止上要落落大方,给人一种端庄的舒适感;语言方面要注意措辞的适应,面对家长要热情大方,面对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之交谈,注意语言方面的文明礼貌。
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将礼仪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是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一项重要措施。课堂教育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这是其它形式的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学校要不断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将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正式列入教学系统的规划之中,开设相关礼仪知识课程,统一并规范教材内容,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培养专业的教师团队等,最大程度上保证礼仪素养教育的落实。
首先,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重视将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宣传相结合,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礼仪素养逐步转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达到进行礼仪素养教育的效果。
其次,我们在大学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礼仪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更是生活的实践。我们可以定期进行礼仪文化的展演、举办礼仪文化节等。让大学生对礼仪的正确认识不仅局限在课本和理论,更是可以立足于实际中。给大学生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转化为个人的风采,同时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的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明白,礼仪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明的行为和礼貌的用语,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观念。同时,只有重视礼仪培养,不断创新礼仪培养的形式,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彬彬有礼的时代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陆林召,大学生礼仪礼节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4):336-339+364.
[2]顾绍通,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养成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5):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