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对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上的探索,提出了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共青团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现状 问题 措施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习、思考、设计、实验、分析和总结等,从中理解、感悟、获取知识;学生学习、思考、设计、实验、分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其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共青团组织是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之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是共青团组织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体现,也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的举办为标志,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并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迈进。十几年来有100多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项赛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科技成果。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日益为社会重视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使大学生开始研究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学术理论和科技发明,使大学生从单纯受教育和知识传承,逐渐成长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缩短了人才培养的时间,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挑战杯”为牵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浮于表面的或隐于背后的问题,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教师的引导、帮助。
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很多是在“地下”状态进行的,缺乏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导致成功率低或科技含量低。此外,大多数高校未建立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处于无序进行的混乱状态,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和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严重流失。
2.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需要相应的财力投入,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大学生还是消费者,不可能对科技创新进行大规模的资金和设备投入,而科技创新又必须有资金和物资的保障才能进行,因此大学生的创造发明亟待一些资金和物质的“雪中送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和活动进行资助的大学还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很多有创意的科技创新项目因得不到资金的支持无法开展或半途而废。
3.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市场观念不足。
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很多大学生只是依靠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科技创新,缺少市场的调查和实际需求的分析,造成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社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产生的成果难以被市场接受;二是大学生只重视科技创新过程的刺激性和探险性,而忽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成果一出来就束之高阁,这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前的选题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很少与市场交流信息,不清楚别人是否也在从事同类的研究创新,等到成果一出来才发现重复了别人的劳动。
4.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技含量不高、精品少。
很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停留在“别人会,我也能搞”的水平上,成果缺乏科技和应用的附加值,因而实际应用的价值不高。有些科技创新成果,只是对别人成果换汤不换药的稍微改进,并无明显的创新;有些成果,则是制作粗糙,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措施
共青团中央号召高校共青团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标,用“素质教育”统一高校共青团工作。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共青团工作乃至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并建立层层负责、分级管理的合理机制。同时,要制定具体规划,将其贯穿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中,使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组织严密、功能健全、保持开放的组织管理系统,这既有利于统一管理,又能使其充满活力。例如,我校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挂靠校团委,统一规划和指导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各团总支负责本院(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实施及工作进程。院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这样,就可以使全校形成由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统一规划、负责日常工作,院(系)党团组织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体系。建立完备的组织机构有利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经费管理、成果验收等,有利于拓展活动的影响面,增大学生的参与面,形成活动的品牌效应。
2.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激励机制就是为大学生和指导教师设置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使得师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解除其后顾之忧,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例如,我校为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制定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细则》,从课题的申报、立项、经费、指导、评审、验收、奖励、转化等方面对活动作出制度安排;为激励学生科技创新出成果,将科技创新活动成绩与综合素质测评挂钩,并纳入优秀生的推荐与评定日程;为鼓励教师参与活动,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从制度上为科技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设立专项基金,开辟创新基地。
一方面,我校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基金,对重点项目予以立项、进行资助,对获奖作品进行奖励,以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我校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障;通过大力推广学生的应用科技成果、在校外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4.丰富活动载体,拓宽活动渠道。
要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大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交流成果的机会和舞台。
一是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例如,我校团委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高层次赛事,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经历,逐步实现参赛学生由动手向动脑、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由重参与向重提高转变。
二是举办全校性的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科技创新类赛事活动。例如,我校团委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百场学术报告等活动,推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我校团委还积极组织和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企业开展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为科技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而且得到了当地政府及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三是积极发展大学生学术科技型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更多的是在课外进行,由于目前教学体制和教学资源有限,学校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更多的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而学生自发组织的学术科技型社团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对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要予以积极的鼓励,在工作指导、资金划拨、活动审批等多方面予以支持,使其成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形舞台。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必会涌现出一批科研活动先进个人和优秀学术科研成果。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宣传活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人心。例如,我校团委会及时将科技创新活动的最新动态发布到“青年在线”、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的网站上,并通过召开表彰大会、举办优秀作品报告会、科技成果展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在校园内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
总之,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高校共青团必须充分发挥其组织指导作用,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强.中国共青团十五大报告[N].中国青年报,2003.7.23.
[2]谢宁.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效组织[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4):34-35.
[3]石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0,(2):79-83.
[4]陈谰,王明强,王黎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137-140.
[5]张云,王再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初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54-56.
关键词: 共青团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现状 问题 措施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习、思考、设计、实验、分析和总结等,从中理解、感悟、获取知识;学生学习、思考、设计、实验、分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其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共青团组织是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之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是共青团组织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体现,也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的举办为标志,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并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迈进。十几年来有100多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项赛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科技成果。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日益为社会重视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使大学生开始研究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学术理论和科技发明,使大学生从单纯受教育和知识传承,逐渐成长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缩短了人才培养的时间,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挑战杯”为牵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浮于表面的或隐于背后的问题,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教师的引导、帮助。
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很多是在“地下”状态进行的,缺乏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导致成功率低或科技含量低。此外,大多数高校未建立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处于无序进行的混乱状态,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和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严重流失。
2.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需要相应的财力投入,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大学生还是消费者,不可能对科技创新进行大规模的资金和设备投入,而科技创新又必须有资金和物资的保障才能进行,因此大学生的创造发明亟待一些资金和物质的“雪中送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和活动进行资助的大学还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很多有创意的科技创新项目因得不到资金的支持无法开展或半途而废。
3.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市场观念不足。
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很多大学生只是依靠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科技创新,缺少市场的调查和实际需求的分析,造成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社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产生的成果难以被市场接受;二是大学生只重视科技创新过程的刺激性和探险性,而忽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成果一出来就束之高阁,这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前的选题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很少与市场交流信息,不清楚别人是否也在从事同类的研究创新,等到成果一出来才发现重复了别人的劳动。
4.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技含量不高、精品少。
很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停留在“别人会,我也能搞”的水平上,成果缺乏科技和应用的附加值,因而实际应用的价值不高。有些科技创新成果,只是对别人成果换汤不换药的稍微改进,并无明显的创新;有些成果,则是制作粗糙,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措施
共青团中央号召高校共青团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标,用“素质教育”统一高校共青团工作。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共青团工作乃至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并建立层层负责、分级管理的合理机制。同时,要制定具体规划,将其贯穿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中,使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组织严密、功能健全、保持开放的组织管理系统,这既有利于统一管理,又能使其充满活力。例如,我校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挂靠校团委,统一规划和指导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各团总支负责本院(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实施及工作进程。院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这样,就可以使全校形成由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统一规划、负责日常工作,院(系)党团组织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体系。建立完备的组织机构有利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经费管理、成果验收等,有利于拓展活动的影响面,增大学生的参与面,形成活动的品牌效应。
2.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激励机制就是为大学生和指导教师设置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使得师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解除其后顾之忧,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例如,我校为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制定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细则》,从课题的申报、立项、经费、指导、评审、验收、奖励、转化等方面对活动作出制度安排;为激励学生科技创新出成果,将科技创新活动成绩与综合素质测评挂钩,并纳入优秀生的推荐与评定日程;为鼓励教师参与活动,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从制度上为科技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设立专项基金,开辟创新基地。
一方面,我校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基金,对重点项目予以立项、进行资助,对获奖作品进行奖励,以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我校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障;通过大力推广学生的应用科技成果、在校外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4.丰富活动载体,拓宽活动渠道。
要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大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交流成果的机会和舞台。
一是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例如,我校团委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高层次赛事,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经历,逐步实现参赛学生由动手向动脑、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由重参与向重提高转变。
二是举办全校性的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科技创新类赛事活动。例如,我校团委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百场学术报告等活动,推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我校团委还积极组织和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企业开展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为科技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而且得到了当地政府及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三是积极发展大学生学术科技型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更多的是在课外进行,由于目前教学体制和教学资源有限,学校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更多的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而学生自发组织的学术科技型社团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对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要予以积极的鼓励,在工作指导、资金划拨、活动审批等多方面予以支持,使其成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形舞台。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必会涌现出一批科研活动先进个人和优秀学术科研成果。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宣传活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人心。例如,我校团委会及时将科技创新活动的最新动态发布到“青年在线”、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的网站上,并通过召开表彰大会、举办优秀作品报告会、科技成果展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在校园内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
总之,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高校共青团必须充分发挥其组织指导作用,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强.中国共青团十五大报告[N].中国青年报,2003.7.23.
[2]谢宁.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效组织[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4):34-35.
[3]石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0,(2):79-83.
[4]陈谰,王明强,王黎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137-140.
[5]张云,王再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初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