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似到相通,感悟神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lph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次听过“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一般是先出示或让学生准备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学具,进而让学生估计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从而进行验证。教学的重点往往放在“验证”环节上,这样的安排感觉课堂上学生参与研究的状态是被动的,例如,是怎么聯想到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学生研究圆锥体积的思维起点在哪里?学生利用了哪些以前的活动经验?……教者又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呢?基于这些思考,笔者对这一课进行了教学重构,教学片段如下。
  一、从相似出发,助学生发现研究的路径
  【片段1】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圆锥是一个很特别的立体图形,它的外形是一头细一头粗。平面图形中,有类似的图形吗?
  生:三角形。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棒!咦,当时,我们是怎样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生:是将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
  师:确实是的(出示图1),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看来,三角形的面积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依照这样的思路,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生:噢!我知道了,是圆柱。
  三角形和圆锥在外形上有着类似的特征(即一头细一头粗),通过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从而摸索到研究圆锥体积的路径。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十分切合学生的探究起点,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研究路径从模糊走向清晰。圆锥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研究对象,而是一个和圆柱有着隐约关系的图形,于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也就不请自来了。
  二、寻相通之处,让学生带着经验去探索
  【片段2】
  师:既然圆锥和圆柱可能有关系,那是不是随便找一个圆柱来研究就行了呢?你觉得用怎样的圆柱来帮助我们研究圆锥的体积比较好?
  生:“等底等高“的圆柱。
  师:厉害,给你点赞!
  师(出示图2):这个圆锥和这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吗?
  生:很明显不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圆锥是一头细一头粗的,而圆柱的两头是一样粗,体积肯定不等。这就跟三角形的面积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不相等的道理是一样的。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生:我估计是[12] 。
  生:我估计是[13]。
  师:估计的不一定是正确的,还要干什么?
  生:验证。
  师:怎样进行验证呢?
  生:可以做个小实验,将圆锥里倒满水向圆柱里装,看几次能装满?
  师:一定要用水吗?沙子行不行?
  生:水只是个替代品,沙子也可以。
  师:谁来操作一下,看看究竟几次能够倒满?
  在学生重拾了研究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活动经验后,教师抛出一些疑问:你觉得用怎样的圆柱来帮助我们研究圆锥的体积比较好?这个圆锥和这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吗?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这些问题也就成了学生的“刚需”。因为有了活动经验的支撑,学生的探究变得更加从容和有底气。
  三、感悟神奇,让学生收获成功喜悦
  【片段3】
  师:同学们,几次能够倒满?
  生:3次。
  师:现在,你知道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吗?
  生:[13]。
  师: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的面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12];在立体图形里,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生: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二维空间里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是[12];而到了三维空间里,圆锥的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就变成了[13],正好对应,好神奇。
  (其他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
  因为相似,所以学生便想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使得圆锥体积的研究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了一个好“帮手”,从而顺利地找到了研究的路径;因为相通,所以学生的研究不再是“赤手空拳”,而是怀揣指导研究的“锦囊”;因为神奇,所以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江苏省泰州市大冯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今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可我国学生的体育健康状况却令人忧虑。媒体报道,郑州中招体育测试,多数考生不选“中长跑”。据郑州某中学体育老师反映,该校选考800米(女子)、1000米(男子)跑的考生共50多人,只占该校报名学生总数的10%。中长跑项目确实比较辛苦,体质较差、耐力不够是众多考生不愿、不敢报考的主要原因。郑州六中一位体育老师介绍,“学校跳高项目的校运会纪录,已经近20年没人打破”。去年,全国学生
周末,我正独自在街上闲逛,突然,身后伸出一双手轻轻地蒙住了我的双眼:“谁?”那双手立刻就松开:“对不起,老师,是我呀!”原来是刚毕业的一个女生。可她叫什么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  “老师,我成功了!”说到“成功”二字,她简直是得意洋洋,眉飞色舞,还朝我神秘地挤挤眼。哦,我想起来了,她就是在一次课前演讲时,讲“林肯一生成功与失败”故事的那个女生,她叫春兰!  老实说,春兰是一个不起眼的姑娘,个子矮小
我梦见自己采访了上帝。  我敲开了上帝的门,上帝对我说:“进来,你是想采访我吗?”  “是的,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说。  上帝微笑着说:“我的时间是永恒的。它足够做一切事情。有什么问题,你  可以直接问我。”  我问:“你最关心人类的什么事情?”  上帝想了一会儿,然后回答:“是儿童,我最关心的是儿童的成长和人类的健康。人类年轻时用健康去换金钱,老了又用金钱去买健康。人类总是去想未来的事情,未来
【摘 要】以白板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更新了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由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性,黑板的一些优势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取代的。实际上,教学中,黑板与白板能互相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同时也应认识到教师适当板书、适时板贴,学生适度板演,能够启迪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寻找黑板和白板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小学数学;黑板;白板  白板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在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是课堂改革
去年钱学森去世,留下一个“钱学森之问”,像“李约瑟难题”一样,足以让今天的当政者和教育人去思考几十年;今年钱伟长去世,虽然没有留下一个“钱伟长之问”,但他个人的成才经历及整个钱氏家族的群星灿烂,同样给我们提出无数的思考命题。在唏嘘不已的同时,该反观一下今天的中国人在哪些方面已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了。  我想到了几个与教育密切关联的话题:一是学生的偏科问题,二是学生的专业选择权,三是世家消失,对教育乃至
【摘 要】学历案是教师便于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而设计的专业方案,学历案关注学生“学习经历”,从学生“学会什么”出发,注重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就小学高年级课时学历案设计而言,应遵循简约性、适切性、差异性和童趣性原则,课时学历案的要素主要有学习导语、课堂活动、练习与检测、收获与评价等。  【关键词】学历案;学习经历;小学数学  “学历案”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针对课堂教学实
在进入学校、接触教师中,我们会听到许许多多感人的教育故事。本集子收集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来自班主任大赛中的优秀故事。教育故事是教师们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记录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他们的教育生涯,也留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故事的强大威力,故事都是引领我们进入社会生活,滋养我们不断成长的土壤。  如果说物理世界由原子构成,那么人类生活世界则由故事构成。我们每天感受经历的一切都是故事—真
《丑小鸭》这篇经典童话,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以“成长”为主题的第一单元,为自读课文。虽然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广为人们所知,但因其篇幅较长,具体情节较为曲折,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读来理清故事脉络,复述并完成对“丑小鸭”艺术形象及其意义的探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教学的切入口在哪里?如何引领学生既能较快地走进故事,又能深入思考故事内涵,理解人物形象呢?  我们先看作者的创作意
2018年10月,我们有幸来到美国威斯康星州河城蒙特梭利小学(River Falls Public Montessori Elementary)进行每周一次的见习(这样的见习持续了16周)。我们两人一组被分配到不同的教室。每个教室基本上只有一位负责教师(类似于国内的班主任)。这位负责教师同时也兼任多门课的任教。每周三我们和该校的学生从早上八点相处到下午两点。虽然每周只有一天时间的见习,但是收获很大
时下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就是一节课的设计在引入环节一定要有“生活情境”。因此在教科书以及各种教学设计中充斥了大量诸如购物、吃饭、装修、乘车等所谓的生活情境。而这样的情境某种意义上贴近的是人物质层面的生活,并不一定符合学生思维方面的规律。  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其所熟悉的自然以及人的社会活动建立联系,无疑是好的做法,但并非必须如此。因为数学课程中一些内容的发生与发展,是遵循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