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权威论批判:理论逻辑,内在矛盾与经验启示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29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巴枯宁;反权威论;专政
   中图分类号:D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053 — 03
   巴枯宁是著名的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其无政府主义观点曾经被广泛认可,是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重要体现。巴枯宁学说被广泛接受,与当时俄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与民粹派的反抗情绪相关,也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理论迷惑性。反权威论作为巴枯宁学说的重要部分,包括反对国家与宗教,反对革命政党与专政等内容,有一定内在逻辑。马恩对其进行了多次批判,论述了权威的普遍性与必由性,承认权威,树立革命政党与专政权威的意义,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一、逃离一切权威:反权威论的理论逻辑


   巴枯宁将权威看成是万恶之源,主张对一切权威的盲目反叛。他认为权威的产生是由于人的天性,人们与生俱来的命令他人的天性,以及服从的奴性,二者构成了权威的基础。他将社会的自由问题,平等问题等种种的消极现象归结为权威带来的影响,因此他否定权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主张消灭权威。 “……靠了反叛,靠了思想,他开始了他的显然是人的历史的发展。”〔1〕巴枯宁认为,人的动物性、思想以及反叛,是构成一切集体或个人发展的基础。在这里,巴枯宁夸大并强调了反叛的作用,将其作为所有发展之基础,为其反权威理论提供依据。
   从宗教观上看,巴枯宁认为一切宗教都是对人类自由的否定与扬弃,其作用是束缚个人,麻木与愚弄人的精神,将人沦为其奴隶。他指出:“它们(宗教)破坏了他们的理性,那人类解放的主要工具,而把他们变得低能,那是他们做奴隶的紧要条件。”〔2〕只有消灭了宗教,才可以使人获得自由,让人真正得到尊重,使人的地位得以解放与提升。
   反抗权威与反对国家,在巴枯宁的话语中是同等概念。巴枯宁认为国家是罪恶之源,国家意味着永恒的,对立阶级之间的剥削与压迫。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组织形式,无论是英式立宪,还是美式共和,从本质来看都是虚伪的。巴枯宁把国家的存在,与赤裸裸的暴力划上等号,而无视国家的其他功能。〔3〕在巴枯宁看来,阶级与阶级之间只有绝对的对立与冲突,国家的存在是为了服务少数人的,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服务的。只要国家存在,那么人民就永远无法被解放。因此他认为,人民获得解放需要破坏一切国家。只有消灭了国家,才可以获得绝对自由。同时,由于反对政府权威存在,他反对一切借助合法制度进行的斗争,反对工人行使被政府赋予的权利。
   巴枯宁承认自然原则的真理性,但是否认具体的,现实的个人的权威。〔4〕在他看来,自然规律的权威无可否认,但是人格化的权威认识的真理是不完全的、片面的,且容易受到腐蚀导致道德败坏。因此他反对某领域的专家将权威施加在其他人身上,其他人应当享有选择权以及批评建议权。
   巴枯宁在评论资产阶级激进党时,认为他们之所以要与人民结盟,是因为其自身力量的不足,并非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给自己谋私利。“因此,它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就必然变成人民的敌人……”〔5〕巴枯宁否认政党在革命中的作用,认为革命不需要政党的领导与指挥。他同时反对阶级对阶级的专政,无论这种专政是反动阶级的,还是先进阶级的。任何专政的存在,最终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命存续而服务的,而人民永远与之对立,它是滋养奴役的土壤。〔6〕巴枯宁否认不同阶级专政之间的异同,集体与个人专政之间的异同,认为其是与国家政权相同的罪恶源泉。
   就反权威的方法论层面而言,巴枯宁认为,只有发动一个总的暴动,世界各地的总的革命,将一切国家政权等权威摧毁,消灭现存的组织机构。如此,等级,差别,特权消失,旧的秩序被完全废除,才可以真正建立起一个理想的世界。到那时,社会秩序成为自由的合力,人民将会自下而上地联合起来,排除强加的外力干扰,各持所长,实现自身价值,达到理想中的完美生活,个人与各个地区,民族享有绝对的自治。在人与人相互协作的前提下,人将实现绝对的自由,个人权利将无限扩张。

二、理论与现实的背离:反权威论的内在矛盾


   (一)社会暴动与方案缺失间的矛盾
   巴枯宁提倡的社会暴动,实际上是混乱的,且缺乏安排与可行性的空想。恩格斯在《行动中的巴枯宁主义者》一文中指出了无政府主义纲领的不可操作性,一到实际运用,就只能扔掉它。巴枯宁主张消灭国家,却找不到一个合理的权威去替代,他主张各自革命,却在实践中缺乏统一协调。结果是革命没有集中的调度与指挥,导致各自为政,革命力量被削弱后,最终一一被敌对势力消灭。放弃国家的幻想被革命实践否定,他们又开始建立国家,废除政府的愿望难以达成,从而又建立新的政府,导致了巴枯宁主义者宣传与实践的背离。
   (二)反对一切权威与革命需要权威间的矛盾
   巴枯宁所主张的反对一切权威的革命,实际上无可能性而言。革命本身也是一种权威,需要权威的领导,权威的组织,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革命团体的权威,也就无法改变现存的秩序 。“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7〕如果否认了革命本身的权威性,那么其本身就丧失了胜利的可能性。革命的政党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暴力的方式来夺取政权,并且保障革命者的权威,消灭自己的敌人,从而延续自己的存在。因此,革命的意义也在于产生一个新的权威,巩固这个新生权威的领导地位。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产生权威的生产关系改变之前,在共产主义社会到来之前,政治权威依然会存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就在于建立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片面否定论与辩证权威观的矛盾
   在巴枯宁看来,权威就是绝对的祸害,他否认权威存在的任何意义与价值,他认为没有了权威的剥削与压迫,人就能达到绝对的自由以及绝对的自治。实际上,这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片面认知方式。对权威的批判要采取对立统一的态度来解决。无政府主义反权威观没有考察权威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产生,其存在的依据与目的等,反而一味地对权威采取否定的態度,这是无政府主义的一种非理性情绪。权威的是人类社会演进所产生的,具有必然性,是社会分工细化与不同部门间合作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权威都各有其意义与价值。如历史上封建权威的瓦解最终导致资本权威的确立,社会化的大生产又发展了资本权威,人类社会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等。    (四)贬低他人权威与鼓吹自身权威间的矛盾
   巴枯宁等反权威主义者,并不反对自身的权威,反对的是共产国际与马克思的权威,将共产国际与马克思等人描述为“权威主义”的,其目的在于夺取共产国际的领导权,确立自身的领导地位。巴枯宁曾经多次对马克思进行人身攻击,如在《我和马克思的私人关系》中,巴枯宁马克思描述为一个疯狂的,爱慕虚荣的,充满野心且不择手段的人。〔8〕通过贬损马克思的个人形象,抹黑共产国际。巴枯宁成立了反对共产国际领导的国际兄弟同盟,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统一的纲领,健全的组织机构。其的目的便是强化巴枯宁个人的权威,削弱共产国际的领导。斥责他人是权威主义,却在自己的组织中施行权威主义,国际兄弟会完全是一个封建的,教阶式的秘密组织。在《告俄国军官书》中,巴枯宁强调盟员要严格服从纪律与高层指示,维护组织权威,从而维护他自己至高的权威。〔9〕事实上,反权威主义只是巴枯宁主义者标榜自身的噱头或者工具而已。

三、专政与政党权威:马恩反权威论批判的经验总结


   面对无政府主义者的攻击,马恩在《政治冷淡主义》《论权威》等一系列著作中,对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强有力的斗争与批判,纠正厘清了巴枯宁错误的认识与见解,留下了很多需要坚持的原则与经验。
   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一方面是权威,另一方面是服从,无论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物质经济状况是怎样改变,这是无都是法改变的。〔10〕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权威也不会消失。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个权威,权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民选择的产物,是人类由分散活动走向集体活动的必然结果,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创造一种社会制度,试图达到绝对的自治,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恩格斯论述了权威的产生,指出个人的活动正在日益被联系起来的复杂工作所代替,权威正是是使分散的个体组织起来的要件。〔11〕只要是多数人的活动,就需要找到一个组织,否则只能是一盘散沙。只有一个核心才可以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凝聚集体的力量,使人各得其所,各司其职。恩格斯列举了工厂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生产问题,材料分配问题,指出:“不管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个别人的意志总是要表示服从,这就是说,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12〕可见,权威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有不同观点的分歧,会有不同的声音,各色的见解,需要有人来做决定,拍板决策,整合力量,解决问题。在社会化大生产日益发达,社会分工不断复杂化的今天,权威的存在更是普遍的现象,权威的出现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无论是何时,何地,只要存在人类社会,那么就无法消除它的影响。“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个显而易见的权威。”〔13〕在工业与农业等各个领域,权威都是普遍存在,并且它的影响力是呈现出无限扩张的趋势的。
   巴枯宁无政府主义反权威论认为,一切权威都是万恶的,一切国家与政府都不应当存在。因此,工人应该放弃政治领域的一切斗争,一旦工人阶级参与了政治,就是承认了政府的权威,国家的权威,这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工人应当无条件遵从法律权威,不组建工会,不举行罢工等等。马恩认为,进行现实的政治参与,不代表承认现存制度的合理性,马克思在《政治冷淡主义》中指出,这种放弃一切斗争的做法是非常荒谬与可笑的,自治与自由只是无政府主义者所堆砌的华丽辞藻,但是现实社会的物质条件还远没有达到实现的程度。实际上,只有实干才会有回报,反权威论者放弃政治实践的主张,完全是一厢情愿的臆想,到头来只能是一无所获。现实的利益靠渐进的争取,局部的改善也强于毫无改善。“如果放弃在政治领域中同我们的敌人作斗争,那就是放弃了一种最有力的行动手段,特别是组织和宣传的手段。”〔14〕工人阶级要敢于拿起自己的政治武器,对自己的压迫者,使用言论,出版,集会等等的手段,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
   巴枯宁无政府主义认为,专政永远会导致一小撮社会精英的治理,无产阶级的专政和资产阶级的专政完全等同。只是在無产阶级专政国家中,那部分有权管理的少数人由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转化为了工人。到那时,工人也丧失了工人的身份,国家依然掌握在少数拥有知识的精英人群手中。马克思在指出,无产阶级的统治,是用暴力改造社会的必要条件,在社会还存在阶级的情况下,需要用专政的暴力来摧毁原有的经济条件,完成社会改造。〔15〕在反权威主义者看来,只要消灭了国家,便万事大吉,一切阶级,等级都会消失,达到多数人的统治,但是他们忽视了阶级消失的经济基础。只要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才可以对抗资产阶级敌人,才可以消灭阶级产生的社会基础,从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到那时,无产阶级本身也将丧失阶级属性,政治权威也将消亡。〔16〕
   针对巴枯宁主义者反对政党存在的必要性观点,马恩鲜明地提出要发动工人阶级组织起自己的政党。工人阶级的政党应该与资产阶级政党进行严格的区别,摆脱后者对自己的支配活动,自己需要制定自己的政治主张,施行自己的政策。〔17〕工人阶级不能放弃政治活动,而要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组成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明确自己的纲领,与资产阶级政党相区别。这个政党是带领各个阶级参与革命,保障革命成功的核心力量。在消灭与摧毁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后,彻底改造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四、树立执政党权威:反权威论批判的现实启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泛滥,不同利益集团,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各阶层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讲政治,否定权威的思想也随之甚嚣尘上。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思潮席卷全球,党的政治领导力与权威面临弱化的风险。强化执政党权威,需要牢牢把握经典文本揭示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执政党权威的制度保障
   面对西方“宪政民主”,“国家资本主义”等意识形态攻击与谴责,国内外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应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权威。首先要树立人民的权威,认识到人民权威的广泛性以及主体地位,坚持新的主要矛盾论断。其次要树立民主的权威,当代中国,已经有了一套完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体制机制。尊重民主的权威,就是要尊重制度的权威。同时还要维护专政的权威,在今天,这一提法依然没有过时,还是具有着生命力与理论基础。少数犯罪分子与西方势力的敌对分子依然存在,那么专政的权威也就应该继续存在,不能动摇,保障社会主义改革的前进方向。人民、民主、专政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维护了其中一者的权威,也就是维护了人民民主专政本身的权威。正如邓小平所说:“事实上,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18〕当然,应当顺应时代要求,发展语词的当代含义,民主概念的内涵应不断扩大,专政的对象也应被限定为破坏国家安全与法律的少数人。    (二)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执政党权威的理论支撑
   “全盘西化论”“政治改革滞后论”等等理论具有一定市场,无不冲击否定了执政党权威。实际上,大海航行靠舵手,各方面工作,都离不开一个权威的领导与指挥。行军作战需要统帅,发展的蓝图需要设计,执政党的权威需要维护。强调一切工作听党的领导,实际上就是在各方面的工作中树立了一个权威,为一切工作提供思想指引,组织凝聚力与创造活力。本质特征论以及最大优势论,实际上都是体现且突出了执政党权威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需要权威的凝聚作用,筹备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权威的谋篇布局,推动社会主义改革,更需要权威提供的源动力。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领域,也体现在中央與地方各个层级上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诸如新型政党制度中,在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同时,强化共产党领导权威。在国企发展中,站稳共产党领导这一一以贯之的政治立场。
   (三)四个意识是执政党权威的精神支柱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毒害党员精神,污染政治环境的挑战,提出树立四个意识,实际上就是树立权威意识。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了树立四个意识的重要意义。首先,需要牢牢树立政治意识,也就是明确了政治话语在各项工作中的权威。其次,坚定大局意识,一切事情都为了满足集体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与权威,把握中央动态服从中央安排。再次,增强核心意识,核心本身也就是权威的意思,这个核心,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来看来讲,指集体领导,从中央各个党政军部门来看,指总书记的领导地位。最后,深化看齐意识,这体现了权威的表率作用,表现为全党的自我矫正,自我反省。
   (四)两个维护是执政党权威的生命源泉
   《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做到两个维护,即维护总书记在全党的作为核心的权威,以及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权威。这强调了“维护”的重要意义,权威是历史发展产生的,是人民主体选择的产物,虽然它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权威的持续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无论国家,政府,还是政党,其权威的确立与延续都是一个漫长,艰苦,曲折的过程。在“分散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冲击下,权威时常岌岌可危,因此需要社会各界自觉维护权威,形成合力,权威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参 考 文 献〕
   〔1〕〔2〕〔4〕〔俄〕巴枯宁.上帝与国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19,28.
   〔3〕〔5〕〔6〕〔俄〕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2,223,167.
   〔7〕〔10〕〔11〕〔12〕〔13〕〔14〕〔15〕〔16〕〔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8,337,335,336,337,92,403,
  405,224.
   〔8〕〔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巴枯宁言论〔M〕.北京:三联书店,1978:180-185,230-238.
   〔1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9.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摘 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山西社会经济生活稳定、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历史悠久,地形复杂,境内有山地、盆地、丘陵与高原,东西两侧被太行山与吕梁山环绕。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山西农业种类丰富,并以杂粮为主,产量大,品种多,故有“小杂粮王国”之美誉,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传统农业已无法满足市场和居民的需求,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就迫在眉睫。  关键词:山西;特色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教育大众化环境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及教学质量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现状,以南通大学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的整体情况为依据,提出了一些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改革 教学观念 发展趋势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摘 要:尽管针对违法行政事实行为单独设置确认判决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但从实证分析及制度效益的角度看:1.我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将事实行为纳入其受案范围;2.我国现行行政程序司法审查制度以及国家赔偿制度,已经起到了控制和救济违法行政事实行为的功能;3.在我国行政诉讼中设置独立的确认违法判决制度作为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之道,理论与实践依据均不充分;4.从制度效益看,也不是一种有效益的制度设计。
摘 要:面对“互联网 ”的来临,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对于读者来说更是如沐春风。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也面临着各种威胁。如何保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成为每个高校管理者当前急迫需要解决的事情。此文主要以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的角度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从网络的硬件安全、网络的数据安全、网络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动策略;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7 — 0079 — 05一、引言  目前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1〕〔2〕〔3〕,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201
摘 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但主要的阶级矛盾存在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如果说革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不同阶级在革命中都面临着如何处理与其它阶级和阶层的关系问题,那么,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动和推进除了要对资产阶级剥削统治进行深刻的剖析之外,还需要对其它阶级的革命态度进行正确分析。在各种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影响的因素中,财产占有无疑发挥重要作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到过“中
[摘 要]数学素质是人才科学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有数学意识、数学语言、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四个表现特征。针对目前大学生数学素质培养中存在的数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问题,提出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推进教材内容改革;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等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大学数学;数学素质;教育观念;分层次教学
摘 要:隐私权作为相对权利,具有可克减性。克减公职人员隐私权的理由有二:一是公共利益优先;二是公职人员身份本身隐含该项义务。出于限制公权力滥用和保护私权利的考虑,财产申报内容包括公职人员及其近亲属的财产。隐私权的克减,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和必要性原则。申报内容采用列举式的规定;明确工作人员不当使用财产申报信息的违法责任;对不遵守财产申报制度申报的公职人予以相应惩罚或移送有权部门。随着实行条件的日益成
摘 要:建国以来,古交农村地区婚俗文化以“六礼”为核心,传统婚俗礼仪基本传承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交农村地区的婚俗文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择偶方式、结婚年龄、结婚礼仪、通婚圈的变迁。关头村村民的口述史料与《河口村史》《古交志》对传统婚俗文化的记载基本相似,却又更加详细,以关头村为例的婚俗文化传承与变迁即可透视山西古交农村地区婚俗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关键词:婚俗文化;传承;变迁;口述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66-01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通俗来讲,而对现今对媒体的前瞻性要求和人才的复合型等高素质要求,人才是媒体生存发展的灵魂。于是,要充分利用人才就涉及到激励机制。对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激励机制有关问题。    一、导致媒体激励机制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