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认清矛盾的是是非非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zheng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积累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技法指津
  一、用全面的观点分析事物
  事物往往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一个问题总有两个方面,甚至几个方面。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写议论文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因此,我们要养成全面说理的能力,只有整体把握事物,全面分析问题,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
  【片段示范】
  预测往往代表着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希望与憧憬,有了预测,就有了目标与方向,这样,越渴望成功,就会越努力拼搏,越努力就会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就像《为学》中的那个穷和尚一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行动证明了立志求学的重要性,与那个只会雇船却没有实际行动的富和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说明了光有预测是不行的,实践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而预测最多可以化为你去实现目标的动力罢了。预测很多时候都等同于另一个词——空想,空想可以有,但不能只有空想。
  所以,我们得在预测中有所行动,走好自己的路。首先,我们得坚守初心,“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只有严于律己的人才可以不忘初心。其次,我们也得乐观地面对一切。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很多我们所不能预测到的事情会突然造访。就像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样,一切来得都那么突然,我们唯有乐观地面对,重整旗鼓坚持走下去。再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尤为重要。很多时候,做事不仅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还要找对方法,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成功率。
  ——2017年高考上海佳作《脚下的路,是走出来的》
  ◆点评
  这段文字谈有无必要预测。考生这里所运用的就是全面的观点,既看到预测的重要性,也看到预测的局限性。该生肯定预测的重要,同时也指出,如果没有行动,预测就失去了意义。为了凸显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考生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以自身和古今的代表性事例予以充分的阐释说理,体现出辩证统一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只有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才有可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片段示范】
  走遍中国乡村,田间依旧存在的蛙鸣见证了美丽乡村的嬗变。古人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关注“三农”问题到精准扶贫,时代的巨轮飞速向前时,中国广大乡村并不曾被抛下。它以非凡的活力实现了自身的蜕变,呈现出一幅山水美、人情美的淳朴画卷。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无数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人成了时代的先锋。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村官秦玥飞带领乡亲率先走上信息化的道路;支教三十多年的女教师以芳兰振蕙叶之姿,使“支月英”这个名字镌刻在两代乡村人的记忆之中。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正是因为人们对乡村有着最深沉的眷恋和责任,这方土地才成了无数人难以割舍的牵挂。从宏观层面上看,国家在向前发展时也从未遗忘农村:湘西十八洞村的发展经验至今还在传播,精准扶贫体现出对农民的关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理念深入人心……
  ——2017年高考湖南佳作《蛙鸣伴驼铃》
  ◆点评
  这段议论分析充满辩证色彩。考生緊密围绕“乡村的变化”,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由果溯因,深入发掘“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方面的因素,揭示个人的奉献精神和国家的政策理论对农村变化的深远影响,分析细致深刻,议论周密严谨,论证有条不紊。
  三、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变化的过程,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我们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推断。
  【片段示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望近几年的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历历在目。追溯历史,唐宋时期,大漠孤烟中的声声驼铃指引着中国商人在丝绸之路留下足迹;郑和下西洋时,中国之威随“海上丝绸之路”传扬四海;今时今日,“一带一路”搭起了连接中国传统与现代、本国与沿线国家相互联系的桥梁。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携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如一位诗人所说:“小小流萤,宇宙间所有的光亮都是它的亲人;它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仅仅因为服从了内在的力量。”而中国的这种力量,正体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共享单车、京剧之上;正体现在由此展现出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腾飞之势上。相信我们中华民族必将在光明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2017年高考河南佳作《爱我中国,全面腾飞》
  ◆点评
  在这里,考生很好地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考生重点抓住“一带一路”的渊源和发展轨迹,既有纵向的分析,又有横向的比较,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不是停留于静止的表面进行解读,而是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联系,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评析,精准把握发展趋势,指明未来愿景,充满自信与希望。这样的说理就比较辩证深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误区警示】
  1.不要偏于一面。世界上有许多的关系在表面看来是对立的,而实际上却是对立统一的。如果仅仅从一个方面去考虑,就有可能得出偏颇的结论。请看下面的文段: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古人云:博学而不穷,笃学而不倦。人生毕竟是充满冒险的,你将永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荆棘小径还是宽阔大道。只有坚持不懈,不停地走下去,不顾一切地走下去,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
  ——《走与停》
  从表面上来看,这段文字观点鲜明,通顺流畅,也有一定的气势,但细读就会发现,这些论述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如“只有坚持不懈,不停地走下去,不顾一切地走下去,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就片面强调了“走”的作用,而忽略了“停”的价值。而实际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停”还是必要的,适当的“停”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如果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就不会得出这样片面的结论。
  2.不要态度骑墙。有不少考生将辩证分析简单地理解为对所讨论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或在表述观点时含糊其辞,不作明确的判断,这是对“辩证”内涵的误解。辩证分析并不反对论点鲜明,辩证思维首先应该体现在作文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如果观点模糊,态度不明朗,含混不清,似是而非,就谈不上是真正的辩证分析。请看下面的文段:
  有机遇,必然会有风险、有挑战,现实生活就是如此。炒股票有风险,炒房地产有风险,商战可能失败,企业可能会倒闭。面对这些,有人发了财,有人惨败,有人晋级,有人下岗,这就是客观规律。然而,机遇,可以把握又不好把握;风险,可以回避又不好回避;挑战,可以應对又难以应对。这些,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
  ——《也谈“机遇”》
  在上面文字里,我们看不到考生的明确态度和对现实生活的准确判断。文中写道:“机遇,可以把握又不好把握;风险,可以回避又不好回避;挑战,可以应对又难以应对。”这里表面看起来很辩证,实际上是态度骑墙的表现:作文议论的是什么?观点是什么?这样的作文让人读了以后不知所云。这是辩证分析之大忌。
  3.不要讲“过头话”。过头话不能讲,讲了过头话就很有可能使论证苍白无力。请看下面的文段:
  如今,书店的书目和数量越来越多,但都是为了迎合人们的“特殊胃口”。如“戏说历史”“正说野史”等书籍充斥着书店,就是为了赚取钱财。还有一些所谓的“励志”书籍,在打造一种如花似雾的成功学,让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成功。更可怕的是那些“文学名著解读”,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眼光和手法把名著中的人物戏剧化、丑恶化,改变人们心中的名著印象。可以看到,这些书籍对青少年精神毒害十分严重,如此下去,必将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变得腐化堕落,从而摧毁民族的精神。
  ——《警惕文化危机》
  这段文字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文化危机,但在说理上存在着武断、绝对和片面的倾向,说话严重“过头”,不顾客观之事实,竭尽“夸大”之能事,凸显出辩证分析的严重不足。这样的作文,肯定是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
  【本版由王学华供稿】
其他文献
1因果追问,深度剖析   即通过因果分析,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探寻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后果等,为时代号脉,给社会诊断。  【片段示例】   一位游客,母亲死了,自己住进了医院,可网民仍然不依不饶,对其进行人肉搜索,造谣,调侃,戏谑,把人命当戏看。这使人想起去年成都“斗车”事件,女司机被“人肉”,各种所谓缺德的事在网上被曝光,女司机被打得住进医院,却还要连连道歉,说明原委,却越说越黑。互联网拥
期刊
解剖热点  十九大报告中的四大“新”,折射出国家考量的格局之大:大到报告中的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新征程,小到诸多细节之处的“新”表述,大到我们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小到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都是强劲的号角,指引我们向个人小目标、国家大目标奋力前行。基于此,对照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重视“目标与格局”的现实性思考,应该是2018年高考复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热点。围绕这一热
期刊
围绕中心,挖掘归纳,弥补篇幅   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扣住一个中心写下来,直到快结束的时候,发现字数还不够,应写800字以上的作文只寫了600多字,于是就万分着急。这个时候不要慌张,而应该沉着冷静地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1.巧妙运用拉长术。或者改变文字的排列方式,让作文“长”起来;或者用排比式抒情文句,以单独列段的形式来增加作文的内容含量;或者调用大脑内存,使用合适的古典或现代的诗句或相关的名言
期刊
森林,地球上的绿色王国。   这是另外一个世界,任何一片森林都含有上千种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苔藓植物以及各种真菌,还有无数种的昆虫、动物、飞禽,它们奇妙地以一种平衡使彼此连结在一起。森林生命的織锦是如此的细微而复杂。   人类最初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时候,便是粗心大意的,并不了然森林的细腻和奇妙,并且有砍伐的本能,斧子是最初的工具和武器之一。   日益残破的森林哺育着日益膨胀的人类。1968年春
期刊
1 抓住三个“主要”,掌握审题步骤   抓住主要对象、主要关系和主要意向是把握命题意图、准确立意的关键。主要对象是指材料陈述的主要对象,以及命题、补全的半命题的核心词;主要关系是指对象之间主要的相互关系;主要意向是指材料或命題的主要内容及其情感倾向。在这三者中主要对象又是关键的关键。抓住主要对象,即话题或命题中的核心词,对其进行具体还原或抽象概念,组词成短语或句子,就能准确立意。在对主要对象或核心
期刊
解剖热点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是一个奇怪而吊诡的现象。一方面,一言不合就开“怼”,不见温良恭俭让的儒雅之风,更少包容淡泊仁爱悲悯的君子情怀;另一方面,这样的“怼”多表现为思想的冲突与对抗。自媒体的发达,网络发声迅疾而大量扩散,形成全民参与的浪潮,对同一问题不同看法的互怼、各种思想的碰撞,见证了一个公民意识觉醒的时代,一个人文情怀崭露的时代。  一个“怼”字,真实折射了社会转型期
期刊
押题理由  十九大报告中提道:“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高考作文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越来越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因此,考生在备考中要以积极的思
期刊
及时调整,转向正途,自圆其说   开始写作时,考生还能围绕主题展开,写着写着,发现有点偏题了,于是不知如何是好。立意偏差是考生在临场发挥时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头痛的问题,因为出发点出现了问题,后面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大。如此,得高分的希望是极其渺茫的。而此时时间又很紧张,不宜动“大手术”。正确的做法是:   1.及时调整,转向正途。如果是刚写了一两段就发现作文的立意有偏差,就要停下笔来冷静地审
期刊
屠格涅夫有篇著名的散文诗叫《乞丐》,写他在街上遇到一个衰老的乞丐,很想有所施舍,可搜遍全身口袋也没找到一钱一物。于是,只好紧握着乞丐伸出来的手说,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乞丐也握了握屠格涅夫变冷的手,微笑着说,您能握着我的手叫兄弟,这也是一种施舍,同样让我感激不尽。   人类自从进入社会形态后,便开始有了等级划分。这种等级秩序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最为明显,也更加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现代社会主
期刊
屠格涅夫曾在街上碰到一个乞丐,想要有所施舍的他无奈地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带。这时,已经成为大文豪的他却毫不犹豫地紧握乞丐的双手表达歉意,同时也得到了乞丐的感谢。同样,大作家萧伯纳曾与一个小姑娘玩耍,分离时傲慢地向小姑娘介绍自己的身份,小姑娘却以同样的口吻回击。同是世界级大作家,屠格涅夫以“兄弟”称乞丐得到其诚挚的感激,萧伯纳的傲慢则招来了小姑娘的回击。可见,与人相处时,不可放高姿态。  老子在《道德经
期刊